学习新课标,教学明方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学数学新课标准解读ppt 学习新课标,教学明方向

学习新课标,教学明方向

#学习新课标,教学明方向|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2年4月21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为深刻理解新课标内涵,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准确把握课标的新方向新变化,5月7日,我校组织全体教师通过线上直播观看了由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综合组核心成员、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框架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华教授为大家直播的《让素养落地,让学生进入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解读》专题讲座活动。

郭教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讲解了课程标准新变化、课标框架的内在逻辑、课标修订重点和亮点,深入浅出地阐释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并细致讲解稳妥课程设计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和素质导向评价观的学业质量;同时,郭教授对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等的解析通过“砖→房子→家”的形象演示,旨在引导学生进入课程,经历活动构建的知识结构,留下生命活动的痕迹。

直播学习中,老师们积极参与,认真聆听,在记录和思考的过程中,更加明确了新课标的素养导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晰了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如何更好地体现新课标要求,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会努力将本次培训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语文学科

张琳琳老师:

内容结构化,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或无视知识点,而是要在知识结构中去重新认识和定位知识点的意义与价值,要在学生的主动活动中实现知识点的教育价值。在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一章,有“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内在关联。“内容要求”指向“学什么”——强调在结构中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防止知识虚化;“学业要求”指向“学得怎样”——结合教学内容要求,提出素养发展目标;“教学提示”指向“怎么学”——即:学习这样的内容、达到这样的要求,学生必须经历哪些基本的、典型的活动,让课程“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进入课程,让课程内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动。

吾依晴老师:

今天参加了新课标的解读培训,收获很多,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新课标更加强调孩子的课外阅读,强调整本书的阅读。但是书海茫茫,许多家长和孩子不知如何挑选阅读书籍。基于此,我们可以结合书本的单元目标,认真研读统编教材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然后有的放矢,布置或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我们既可以推荐书本,也可以是某些美文、段落的分享这样会让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更有方向。

张云娇老师: 

通过本次学习,我收获满满,如今的课标旨在核心素养的转变,目的在“目中有人”。让孩子能够成为怎样的人,拥有怎么样的能力成为中心,让孩子能将学习的能容自觉转向,成为自己的是关键。课标的一体化建设要我们关注学段的衔接,作为老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落实了解课程性质,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于我们的目标设计中。同时,新课标中教师的培训和教学研究得到了重视,这点拨了我们教科研究的方向。

数学学科

钱丽君老师:

今天有幸聆听了郭华教授关于新课程解读的讲座,郭教授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专业解读:基本定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本做法与追求;义教课标框架的内在逻辑;修订重点,课标亮点。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印象的是郭教授在第四板块中所阐述中的课程结构化,她以造房子这一过程生动形象的描述了知识点,学科知识结构以及学生经历活动而构建的知识结构,留下生命活动的痕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其后以特级教师马芯兰设计的小学数学知识网络图和俞正强的种子课为例,帮助我们一线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结构化。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深感素养教学的时代已然到来,在接下来的时间,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将加强自身对新课标的学习,联系教学实际积极思考,用新理念新方法落实好标准的要求。

黄奕萍老师:

通过学习郭华老师对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解读的讲座,我认识到新课标的修订是为了让学生更系统地学习,也帮助老师能够更好的进行框架体系化教学,对于不同学段之间的内容有更加准确的把握,从而更好的进行衔接。对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互通,新课标中也提到了跨学科教研,现在的教学对学生全面、融合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跨学科的研讨可以使得学科间一些共性的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对于学科间的不同也可以更好的进行互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全面发展,通过学习,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在日后的工作中,也要不断学习,积极探索,在教学研究、课堂内容安排等做出更细致的思考,为学生更好的发展做出努力。

王韵老师:

听了郭教授的讲座,让我对此次新课改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学习。本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标修订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化、强化学科实践及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素养导向的质量观、做好学段衔接,实现一体化等。我们的学科教学要立足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立足学生主动活动和主题地位,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反思的改变,也就是说结构化的课程内容和发现式学习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的作用。我想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跨学科主题学习对我们综合能力是一种新的挑战,这更提示了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网络,更好地适应新课标追求的目标地位。 

英语学科

钱璟老师:

观看过郭教授对于新课标的剖析和解读,我学习到了最新课标对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要多引发学生探索和思考,要实现课程内容动态活化以及其与学生活动的主动关联,强化素养导向的质量观,也要做好学习内容的整体融合和衔接。新课标对课程开展和实施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为我们道明教学方向。

李艳老师:

    2022年,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正式颁布。本次新课标的课程目标是: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正如人民教育出版社郭华教授指出:“在教学中,我们有时会重视了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而忽略了人的培养。”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们要不断将知识和技能转化成人的发展,关注我们的学生通过学习,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而核心素养是培养人最主要的东西,要将核心素养从学科教学中不断提炼,真正达成育人目标。

沈迎老师:

本次培训活动为我们厘清了课程的性质与理念,从理论的角度为我们阐释了如何将知识与技能转化为素养,帮助学生通过“大概念”的学习掌握知识脉络。学生通过学习主干知识,随着教学活动不断迁移,使其举一反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教学理念与学习观其实也反映了“深度学习”的要求,让学生“经历活动而构建得知识结构,留下生命的痕迹”。

音乐学科

陆加老师:

在直播中郭教授主要从课标的基本定位、基本做法与追求、课标框架的内在逻辑、课标修订重点、课标亮点这几个方面进行专业解读。结合郭华教授的解读,作为音乐教师我有以下思考:

一、学生学什么?

新课标优化了课程内容机构,我们要防止内容虚化、形式化。学生学到什么非常重要,在备课前还是要问问自己这节课学生能学到些什么,不能把音乐课上成游戏课。

二、学生学到什么什么水平?

明确“学到什么程度”,我们要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如果我们的音乐课堂还停留在唱一唱歌谱、歌词,停留在用文学赏析的方式带领孩子们欣赏音乐的话那是万万不可的了

三、怎么学

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课堂活动非常重要,如何让学生真正进入课堂,在怎样的活动中让学生学到你想要的程度需要思考。

郭华教授给我们解读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之后,让我对新课标又有了一次新的认识。新课标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指引,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以新课标的内容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落实课程目标,传授课程内容,努力做到让核心素真正落地。

鲁家轩老师:

5月7日晚上七点,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展一场了围绕新课标主题让核心素养落地的直播活动。主讲人郭华教授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本做法与追求义教课程框架的内在逻辑、修订重点、课标亮点几个方面进行专业解读。从新课标的修订目标、特点与功能、用户体验三个方面进行分享。本次活动令我收益颇丰,学习研读新课标,提升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为教学标准,在教学工作中还要关注各学科的融合,将素养教育落实到实处,我也要做到在教中学,在学中教,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体育学科

袁金风老师:

2022年新课标,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强化一体化设置,课程建设极具指导性、可操作性。引导着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其精神要旨和深刻内涵需要一线教师细细学习和领会。我们要学习新知识革新自己,主动变革教学实践。关注教学整体性,关注学生主动学习的知识、技能、过程、态度、品格等综合效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不断创新探索实践,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王景文老师:

通过本次《让素养落地,让学生进入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解读》直播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专家郭华教授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多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其中特别解读了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里修订的重点及亮点:    重点1:突出素养导向、素养落地,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    重点2:学业质量一以贯之,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重点3,课程实施更具操作性。    通过专家郭华教授的解读,使我能够更清晰、更准确地解读自己的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为接下来的体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体育学科课程目标中融入了核心素养,强调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结合课程的目标体系,设置有助于五育融合的教学主题内容,完成学科育体、育心、育人之使命。

美术学科

陈忻嫣老师:

在《让素养落地,让学生进入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解读》直播讲座中,郭华教授就新课标的特点,内在逻辑,修订重点和亮点进行了详实的解读,对于新课标的基本定位,基本做法与追求,框架的内在逻辑以及修订重点、课标亮点几个方面较之前的课标进行了对比与分析,让我受益匪浅。

本次培训拓宽了我对美术教学及教师发展的新思路,启示我要立足学习任务群,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和美术实践之间的融合,更激励我作为教师,要积极尝试新事物,重视线上资源的运用,创新出线上和线下相融的教学方式,要立足新课标,跟上新形势,勇于尝试,并且坚持终身学习的观念,提升自己能力与教研水平,适应时代需求,更要及时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施心怡老师:

今晚收看了由郭华教授带来的《让素养落地,让学生进入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解读》。直播中,郭华教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专业解读:  一、基本定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郭华教授将从课标的修订目标、特点与功能、用户体验三个方面进行分享。  二、基本做法与追求    借鉴国际经验,实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强化学科实践及跨学科主题学习,引领教学评价改革;做好学段衔接,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中衔接,一体化设计;初步考虑六三制、五四制并存的局面,在相关学科为五四制的实施提供适当建议。  三、义教课标框架的内在逻辑  四、修订重点、课标亮点    1.课程目标:核心素养的自觉转向    2.课程结构化:让学生进入课程    3.跨学科主题学习:一种积极稳妥的课程设计    4.学业质量:素养导向的评价观    5.课程实施:每一块内容,郭教授都讲的都非常透彻。其中在做好学段衔接、课程目标、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实施等阶段对于我们美术学科尤为重要,值得我们深入学习探究。

科学学科

戴文娟老师:

新课标最大的变化就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综合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现有的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改革,增强课程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简单来说就是未来课堂会更加贴近生活,增加孩子动手能力,也就是让学生全面发展这件事情更加落地,让课堂的操作性更强。这些变化对我们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当前疫情形势还比较严峻,阻止我们科学线下教学实践的脚步,但是我们科学组的小伙伴会在居家办公期间,用心备课,多听课,学习新课标,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刘贝贝老师:

郭华教授从课标的修订目标、特点与功能、用户体验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讲座既有理论知识,理论框架的呈现,更有大量的实践案例穿插展示。郭教授借鉴国际经验、反映我国课程教学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优秀成果;实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突出内容的动态化、活化,以及与学生活动的关联性;引领、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同时建议作为科学教师要做好学段衔接,实现一体化: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中衔接;考虑六三制、五四制并存的局面,为五四制的课程实施提供建议。这样的讲座特别接地气,有案例,有实操,有互动,做得好更能说得好!

信息技术学科

陶晓微老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全面了解、准确把握新课程的实质,提高老师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的能力,打造趣味十足、高质有效的课堂5月7日晚上19点,我们信息组共同在线聆听了郭华教授的解读,郭教授从课标修订的背景与要点、核心素养理解与表达、如何更好的进行跨学科融合、如何更好的让学生从做中学等方面做了深入的解读,使我们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继续深入研读新课程标准,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力争打造更为高效的课堂,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张硕萍老师: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信息技术课程更名为信息科技,内容方面也有了较大改动。通过今天的解读课程,我认识到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课程凝练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学科的科学本质和育人价值。课程从传统的编程学习,计算机操作、软件使用的工具论思想,转变为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增强学生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在教学上,从生活中的信息科技场景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道德与法治学科

张庆芳老师:

北师大郭华教授对2022版的新课标进行了多方面的专业解读,让我感受到新课标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课程的实施中教育者要把培养人放在心里,要做到“目中有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键。如何让学生从一个学习的旁观者到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在真情实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关注的内容。                                          

高巧老师:

这次线上讲座学习2022新课标,我从中收获良多。新课标有着严谨的内在逻辑,包含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这些方面的内在是连贯一致的。新课标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强调素养导向,素养落地。此外,新课标再次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知识技能的学习转化为人的发展,注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为教师,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学方法要逐渐改革,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共同探讨、交流经验、增加实践。

丁艳红老师:

今天有幸聆听了郭华老师对于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的解读,收益颇丰。郭老师围绕让核心素养落地的主题,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等角度进行解读。新课标的亮点是以素养为导向,在学科标准中细化为目标表述的素养转向、课程内容结构化、学业质量一以贯之、课程实施建设更具操作性。郭老师强调课程目标的设定要做到“目中有人”,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树人”是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基础。

劳技学科

朱晔老师: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这让我也深刻领悟到劳动课程也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使之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儿童青少年。引领我们深入思考如何通过劳动教育,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强化课程实践性和综合性。

综合实践学科

石梓薇老师:

我们在研读中学习到的,此次课标修订在“怎么培养人”这一关键的问题上,取得的重要共识就是必须强化“实践意识”,确立实践在各学科培养人中的重要乃至核心地位。学科实践或因此成为各学科课程实施和教学活动的关键词和中心词。

为此各课标在教学建议和教学提示中大量增加了实践活动的要求,如观察、考察、实验、调研、操作、设计、策划、制作、观赏、阅读、创作、创造等。由此看来,落实课标就是要把这些实践性活动真正落在实处。

我想新课程、新课标所呼唤的新教学是要以学科实践为支点,撬动传统育人体系,构建以实践为中心的新型育人方式。打破传统“坐而论道”的教学形态,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育人方式,促进我国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这给我们中小学综合实践学科的教学以深刻的启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场权威解读,一次满满收获。本次活动的开展,对全体教师而言都是一次新的成长。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实小教师定会继续深入学习,投身实践,将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到课堂实践中,做到心中有课标,教学有方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