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题研究 《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2024-02-25 07: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中华传统经典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她源远流长,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反映社会生活,映照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心智。我校自2005年建校后启动“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工程”以来,把传统经典诵读工程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生动载体,本着继承并激活传统,帮助学生从小打好语言文字功底,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提升人文修养的目的,有序、扎实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积淀着民族的思想智慧,闪耀着先贤的理性光辉,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浓缩着崇高的道德精神。诵读经典,对于治学修身,熏陶性情,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位,增强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一,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文化经典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目前,中华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层,我们应该及时补救。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丰富诵读实践活动,让灿烂的中华文化世代相传,为中华民族的振兴积蓄源源不断的智慧和持久的发展动力。

第二,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是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儿童的经典教育,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关系到人文精神的重构,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关系到新课改目标实现。在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欣赏大量经典过程中激发灵性,增强原创力,让学生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现传统的与现代的统一,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第三,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思想单纯,生活单调,缺乏文化底蕴,因此,让学生诵读经典,用经典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思想、智慧、人格、情感的基础,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基。

第四,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的需要。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办学品位,形成办学特色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要求。营造良好的书香文化,让经典诵读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部独特的教科书,成为校园文化特色建设新的发展点。开展经典诵读,使经典的神韵、意境、声律如春风细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内化为学生的素质,丰富学校教育的内涵,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不断地增强学校的育人功能,促进学校持续和谐发展。因此,我们提出了“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三)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内容,进一步探索诵读传统经典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系及其影响,有利于培育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并推进校园文化的形成。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什么叫语文素养?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所谓“经典诵读”,即指2—13岁这一人生中记忆的黄金时代,心灵最清澈时的年龄阶段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也就是从蒙养书的俗文化开始过渡到经典、诗词雅文化的诵读,并引导他们进行浅显的文学鉴赏。因为鉴赏的审美功能同道德教范、右脑的开发,形象思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紧密相连的。在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播撒诗书的种子,垦荒植绿,在他们心中会产生四大效应:第一,了解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第二,心中会产生一种宽容善良的人性美。第三,培养形象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第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教学的内容是“传统经典”,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根据“传统经典”的内容,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应表述为: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一段时间内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组织和实施学生课内外识字写字、阅读、习作教学,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是否达到课程标准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验证识字写字、阅读、写作这三个最基本的语文技能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过程中的作用。

四、研究的对象

课题研究的对象:奋斗小学、团结中心校、三中、南小召中心校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经典诵读的兴趣,学生能有个性地朗读优秀的传统经典文章或诗词,背诵一定量的经典诗文,积累一定的人文底蕴。

2.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寻求中华传统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方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教学策略。

3.研究如何把学习传统经典和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为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4.将教师们的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编辑成语文活动教材,继续完善《楼台诗韵》的中华经典文化校本教材。

(二)研究内容

开展经典诵读研究,我们将致力于研究开发阅读资源,拓展诵读的范围,要以学生的实际和兴趣入手,开辟学习途径,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经典诗文,供学生诵读和积累,夯实学生的语文功底,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我们将致力于诵读实践的有效性研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进经典,感悟经典,领略经典的魅力;我们将致力于经典诵读的方式方法的研究,探索在大量接触经典诗文的过程中,通过读、背、表演等方式,在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想象、创新等能力的途径和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四个方面:

1.研究培养对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兴趣的研究。

2.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进行传统经典诵读的研究。

3.研究如何把传统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4.研究“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及教材的开发和完善。

根据本课题实验教师和学生情况,综上述研究内容又按照高、中、低三个年级段制订了研究主题:

低段(1——2年级):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对促进小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研究。

中段(3——4年级):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对促进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

高段(5——6年级):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对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中华传统经典诵读与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应当遵循如下原则:

1.经典性

小学生诵读内容的确定必须遵循经典性原则。经典性作品有几个特征,首先就是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历经岁月洗礼,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能够为不同时代的人们所喜爱,这样的诗词文章才称得上经典之作;第二个特征就是说经典性作品要能够传递跨越时代的人文思想,能够传递永恒的真善美的精神,让读者能够从中接受健全人格的熏陶,接受品德教育;第三,经典性作品必须拥有巨大的艺术魅力,能够给人审美的享受和愉悦;第四,经典性作品必须具有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是母语表达的代表之作。

2.开放性

经典虽然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但经典不是僵化和凝固不变的,经典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有着强大生命力的文化河流,这条河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被注入新鲜的“活水”,因此一直保持与时代息息相通的特性。我们应当用开放和发展的眼光来面对经典。比如,《诗经》是经典,诸子百家的散文是经典,唐诗宋词是经典,元曲明清小说是经典,现代文化长河中鲁迅、郭沫若、老舍、巴金、冰心等著名作家的作品是经典,而当代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同样是经典。以这样的原则来理解经典的内涵,我们就能让孩子的诵读不但既能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能与时代同步。

3.适宜性

经典诗文浩如烟海,但并不是所有的经典都适合孩子阅读:有些经典诗文或者过于陈腐,包含了过多的封建糟粕,或者过于艰涩、艰深,这些都不适宜当代的孩子阅读。因此,应当从经典诗文中做出精心选择。第一,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诵读水平,让孩子们在特定的年龄段阅读特定的适宜的经典诗文。第二,必须本着“纯”和“美”的原则选择经典。所谓“纯”,即纯粹,有过多色情、暴力、阴谋等内容的作品,即便是经典,也应当让它们远离孩子的书桌;所谓“美”,即优美,也就是说必须是语言优美之作,才能够推荐给孩子。

4.朦胧性

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必须与正常的课堂教学有所区别:绝对不能像讲解课文那样,试图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孩子们把诵读的内容全部搞清楚、理解透彻,这样做既是不现实的,也是违背诵读基本特性的。诵读讲究的是“不求甚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讲究的是书声朗朗、快乐感悟、缓慢渗透、润物无声,讲究的是“慢火煨老汤”。诵读最重要的功能是积淀,先把经典积淀在孩子的心灵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孩子们会慢慢的感悟和吸收。因此,孩子们对所诵读的诗文一知半解、朦朦胧胧,是传统经典诵读过程中允许存在的现象。

另外,还要防止急功近利的思想:今天搞研究,明天就结出硕果;今天诵读经典诗文,明天就希望孩子的读写能力有一个大的飞跃,这既不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也会给孩子带来精神压力,从而影响诵读的积极性。

5.持久性

经典诗文诵读必须保证较长久的时间,一年两年虽然可以见到效果,但是难以影响孩子的终身。要在整个小学阶段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反复强化,加深记忆,使之所诵读的内容80%能够终身牢记,这样就为孩子储备了一个巍峨的文化冰山,年龄在增长,心智在成熟,文化的冰山在融化,从而不断滋养孩子精神生命的河流。

6.趣味性

一切的学习都应当以兴趣为前提,没有兴趣的学习等同于精神折磨,经典诗文诵读同样如此。因此,诵读内容应当丰富多彩,诵读形式应当多种多样,评价应当突出鼓励赏识,提倡愉快诵读,提倡在各种活动中诵读,要在不加重学习负担的情况下开展诵读。总之,要让孩子们把诵读经典当作一件乐事,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7.差异性

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兴趣等方面的差异,不搞“一刀切”。

六、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分两条线进行,一是根据研究的内容和不同年级段划分三个主题,组织实验教师进行专题研究;二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实验班级以点带面开展研究,两条线的研究互相配合和补充,使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更好地结合,并取得实效。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我校学生语文素养的现状,收集学生及教师对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和语文素养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课题实验所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2.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经典诵读和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论文、著作、报道等,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资借鉴的优秀经验。通过文献研究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3.行动研究法。强调对我校语文教学以及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与研究,发现、分析学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学生语文素养退化,传统文化意识淡薄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新的教学措施,拟定行动计划,强化“教师即研究者”的思想,引导一线教师参与教研工作,成为教育研究的主人,使教师将研究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为 “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和构建特色校园文化、深化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七、研究的措施途径。

一是内容整合策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将古代经典、语文教科书及其它相关教育资源整合起来,优势互补,形成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兼收并蓄,能够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优质教育资源。

二是时间安排策略,不延长学习时间,不增加学习负担,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进行合理安排。

三是教学指导策略。正确区分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将传统语文教育经验与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统一起来,构建新的经典诵读方法体系。

四是经典诵读行动策略。

1.开设“经典诵读课堂”。先请专家教授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再由教师去教学生,开设专门的讲座,讲解名人名言,经典诵读,以及这些东西所涉及的相关典故。让小学生“诵千古美文,扬中华传统”。

(1)每天进行二十分钟的经典晨读,根据年龄的差异安排诵读内容,各年级使用校本教材,低年级熟读成诵,中年级加以理解,高年级尝试运用。学生不仅要去读经典,还要去画经典、说经典、谈经典、演经典、理解经典。

(2)采取激励机制,坚持"多奖励,不强求"、"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用"看谁读得准,背得熟,记得牢"为标准,分组竞赛,以给学生加"笑脸"等方式,激发学生诵读、熟读、直到背诵的浓浓兴致。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自然诵读,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师生共同书写或默写经典名句,让漂亮的硬笔字、毛笔字出现在学生的作业中、教师的作品里。

2.开展“经典诵读专题活动”:以经典诵读为线索,开展“扬经典诵读之风,蕴奋小古朴之美"的系列活动,从各个角度训练学生,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1)如:指导学生写一句自己喜欢的名言佳句,并评选“最佳名人名言”。

(2)结合名人典故指导小学生在网上查、找经典诵读的由来,积极开展各种名人名言实践体验活动。

(3)让学校教师和学生一道学习、领悟、应用、传承中华传统经典,开展一系列的诵读擂台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作文竞赛、舞经典、唱经典、演经典等活动。

(4)根据学校和家庭生活实际,及时建立“经典诵读大家谈”,聘请校外辅导员谈,请学生自己谈,请学生与自己的家长一起谈,促进学校与学生及学生家长和谐协调。

3.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行动策略:

①每日一读。学校奋斗之声小广播每天安排5分钟作为经典诵读时间。

②每周一课。每周四下午第一节课设置一节“经典诵读课”,定期进行诵读指导课的观摩与研讨。 

③每月一查。按照诵读的篇目、诵读要求和评价标准,由课题组牵头,分年级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并进行分析。

④每学期举行一次诵读大赛。

⑤每学年举办一次校园读书节活动,运用朗诵、吟唱、表演等不同形式演绎经典,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展示经典诵读成果。

八、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注重课题实验的发展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实效性,有计划、有步骤、扎扎实实地完成研究任务,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1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课题论证,课题立项申报,成立课题实验小组,开展理论方法培训,拟订实验方案,拟订课题研究阶段计划,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目标和任务。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12月—2017年9月)

(1)按照研究方案实验教师在实验班级实施“中华传统经典诵读”。

(2)组织实验教师以使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和校本教材《楼台诗韵》、国学教材《国学经典诵读》为研究内容,分别从中华传统经典诵读与识字写字、阅读和习作三个方面的整合进行具体教学内容的研究。

(3)全校开展诵读经典进课堂活动,上好每周四的国学课。

(4)课题实验教师要不断发现、总结典型经验、做法。

(5)组织实验教师参与教学观摩研讨会、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评选等活动.

(6)组织学生开展诵读汇报会、经典文化书法比赛和经典文化手抄报比赛、经典文化表演活动。

(7)利用奋斗之声小广播每天为学生诵读经典文化。

(8)每学期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阶段性计划、总结,撰写阶段性小结报告。 

3.第三阶段:验收评估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2月)

课题总结:整理资料,形成成果。

课题结题:收集成果,装订资料,迎接结题验收。

(1)收集总结材料,组织教师撰写结题报告。

(2)教师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汇编。

(3)全面总结,举行教学研讨课、示范课。

(4)课题实验工作验收。

九、研究的预期成果:

首先,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特别是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更新,语文素养得以提高,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为学生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经典诵读学习的兴趣,通过诵读、背诵经典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提高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的水平,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第三,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把枯燥单调的教育变得简洁、美观、生动、方便。

第四,资料成果:

(1)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结题报告、自评报告。

(2)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集。

(3)小学语文人教版各年级课文阅读教学内容与训练设计汇编。

(4)各年级学生优秀习作资料汇编。

(5)小学生经典诵读资料集。

(6)完善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7)经典诵读活动实录。

十、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负责人:张春霞    负责方案撰写,负责课题统筹、研究;组织课题实施。

课题组成员:

刘海英:教学研究负责高年级段课题实施

冯  青:教学研究负责中年级段课题实施

焦晓琼:教学研究负责低年级段课题实施

张  娜 焦晓琼 郭海燕 石丽 赵霞 孙燕 石倩 冯青 杨明霞 裴丽红 姬存慧 杜秀清 候慧赵玉兰 贺婧 贺澄宇 李霞 张冬梅 雍惠 马述仙 贺斌 田 甜 贾爱云 潘 燕

职责分工:

(1)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总结;撰写本课题研究论文、案例。

(2)负责在课堂进行实验,进行教学设计,提供课题实验教案,收集实验课照片资料。

(3)负责在课堂进行实验,承担教学研讨课,示范课,提供课题循序渐进的依据。 资料积累工作。

                                 奋斗小学课题实验小组

                                  2014年10月9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