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小初衔接教育实践的指导意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初衔接数学课程 关于进一步推进小初衔接教育实践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小初衔接教育实践的指导意见

2024-07-15 03: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关于进一步推进

小初衔接教育实践的指导意见

各市、区教育局(教体文旅委),各直属(代管)初中、小学校:

义务教育质量事关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小学、初中作为义务教育的两个阶段,在教学方法、教学节奏、学习要求、评价方式、师生交流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有较大不同。近年来,我市在小学、初中教育的有效衔接方面进行了系统探索并开展了扎实的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一定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连贯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和生活,现就我市义务教育学校深入推进小初衔接教育实践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等文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教师队伍基础作用,通过区域协同创新,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小升初”的过渡,形成小初衔接教育实践的“苏州样本”,促进苏州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原则

——方向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从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战略高度推进小初衔接教育实践工作。

——科学性。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制定完善的有关小初衔接政策措施及具体工作方案,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实践性。针对小初衔接教育的系统性、复杂性,加强调查研究,突出问题导向,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发展,以创新行动、主动作为解决学生适应性问题,回应社会关切。

(三)工作目标

全面推进小初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小学、初中及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明显转变,小初衔接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基本形成。到2025年,基于全面质量观的小初衔接教育内容体系基本建成,小初教师联合研训体系进一步完善,衔接教育师资得到有效保障,科学的衔接教育措施和方法探索不断深入,小初衔接教育资源开发初见成效,区域小初衔接管理机制基本建立,形成“贯通·融合·协同”的小初衔接教育实践经验。

二、重点任务

(一)建立小初协同合作机制,为学生搭建从小学到初中过渡的阶梯,推动双向衔接。

(二)规范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行为,合理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做好科学衔接。

(三)建立行政推动、教科研支持、教育机构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实现有效衔接。

三、主要举措

(一)构建全面的衔接教育内容体系

1.突出德育为先。以全面育人为目标,认真制定小初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统筹设计小初衔接阶段德育内容、主题,在一致的教育思路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加强教育方式之间的协调,破解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学生思想道德发展需要。

2.加强心理建设。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六年级和初一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运用适切多样的方法引领学生平稳过渡,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家长心理辅导能力和水平。

3.培养必备习惯。指导学生了解初中学习要求,提出课堂习惯、思维习惯、运动习惯、生活习惯等养成目标,在日常教学、学校活动中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并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4.搭建知识桥梁。深入研究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贯通学科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把握教材体系的内在联系,梳理教学内容,找到小初之间各学科知识的衔接点,为学生铺设平缓坡道。

(二)探索科学的衔接教育方法

5.确立明确的衔接教育目标。理论引领,扩大教师教育视野,帮助教师和家长充分认识衔接教育的价值与意义。着眼义务教育全过程,在总培养目标引领下,一以贯之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6.形成适切的衔接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小初教师之间教学交流,融合小学、初中的教育教学方法,研制小初衔接学科教学指南,使衔接阶段的小初教学在方法上有一致性和连续性。

(三)开发丰富的衔接教育资源

7.优化教师教育资源。围绕德育、心理辅导、学科教学、学习习惯与方法培养等方面开展资源建设,通过编制手册、指南,建设网络资源库等形式为教师提供资源支持。

8.丰富学生学习资源。坚守“五育并举”理念,以“发展性”为开发要义,线上平台建设与线下读本研制相结合,通过“专题化”“模块化”等呈现方式,为小升初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储备。

(四)建立良性的衔接教育机制

9.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小初教师流动制度。探索试点小初之间的教师流动,促进教师完整把握义务教育阶段学科课程的内在联系,深刻把握小升初阶段学生在思维、能力、习惯、方法等诸多方面的现状以及与初中起始阶段要求之间的差距,为小初衔接教育的师资建设提供制度支持。

10.建立完善小初教师联合研训体系。促进小初教师互相了解对方学段学科知识内容、加强教研活动沟通,构建区域间、校际间以及基于名师共同体的联合研训机制,基于问题设计研训内容,探索联合研训的方式,助力小初教师在衔接教育中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11.建立小初衔接绿色评价机制。坚持全面质量观和全方位育人的评价导向,研发小初阶段学生学养绿色测评标准,开发评估工具,构建绿色测评实施模型,分析评估数据,形成评估结果,对小初衔接教育进行精准指导,以评估促发展。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苏州市小初衔接教育实践领导小组,构建工作网络,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实践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障小初衔接教育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二)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工作推进时序。遴选确定一批试点学校,先行试点,分层推进。在梳理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全面推行小初衔接教育。建立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校多方协同机制,发挥班主任、学科教师积极性,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作用,借助家庭力量,共同推进小初衔接教育工作。同时,各级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教育教学行为的规范管理。

(三)加强宣传引导。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媒体宣传科学做好小初衔接的重要意义,及时总结推广典型做法和经验,树立科学导向,引导家长自觉抵制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支持和参与小初衔接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苏州市教育局

2021年5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苏州市教育局办公室

2021年5月28日印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