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巴腊子流浪记》:孩子,这也是老上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八腊子开会了什么意思 《小巴腊子流浪记》:孩子,这也是老上海

《小巴腊子流浪记》:孩子,这也是老上海

2024-07-16 04: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上周六带女儿去看了中福会儿艺新排的儿童剧《小巴腊子流浪记》,看完了,发现眼角有泪。

  这是一出比较另类的儿童剧,既不是讲述小狗小猫公主王子故事的童话,也不是校园题材的戏,主人公是一群解放前的流浪儿。主角“小八子”的原型来自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剧中的分吃浆糊、勒紧裤带回忆美味、拉黄包车、学剃头等场景,让所有的成人观众都想起了那部耳熟能详的漫画,笑得前仰后合。而小八子在墙上画妈妈、想在妈妈怀抱里睡觉的场面,却催人泪下。舞台上出现的沪语童谣、弄堂游戏、各种叫卖声,也勾起人们对老上海的回忆。

  老上海是什么样的?这里所说的“老上海”,特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近年来,在一些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提起老上海,就是风花雪月、灯红酒绿,洋房别墅里有演不完的家族传奇、黑帮喋血,锦衣玉食的公子小姐永远为爱痴狂、意乱情迷……那个年代被有些人认为是“上海最好的时期”,甚至“租界”一词也登上了房产广告。

  而《小巴腊子流浪记》的另类,则在于为孩子们再现了另一个老上海。舞台上多次听到流浪儿说“肚子饿”“冻死了”,9岁的女儿问我:“那时候真的那么苦啊?吃浆糊啊?”看到小八子在校门口想上学却被看门的赶出来,她深有感触地说:“现在不会了,现在是义务教育。”我告诉她,是真的,那时还有比流浪儿更苦的孩子,童工;那时还有大片棚户区,很多人一家几口挤在一间房子里;那时能过好日子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就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才有了后来的新中国。

  当然,尽管吃尽了苦,舞台上孩子们的生活并非没有亮色,因为任何时候总有友谊,有爱,有希望。比如流浪儿的抱团取暖,比如师傅、师娘对小八子的关心,再比如宋庆龄创办中福会对流浪儿童的关爱,还有“少年强则国强”的朗朗读书声,都让人觉得温暖而励志。

  这是一部值得上海每个小学生都看一遍的儿童剧。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