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面素材:辩证看待文化传承,这些文化糟粕不可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封建迷信的事例素材有哪些呢英语作文 反面素材:辩证看待文化传承,这些文化糟粕不可留!

反面素材:辩证看待文化传承,这些文化糟粕不可留!

2024-07-12 23: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传承糟粕

中华文明五千年源远流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向。然而,近年来,保护传统文化热潮回归的同时,大批冀以获利之徒混入其中,打着保护传统文化的旗号,实则将糟粕文明当做优秀传统,妄想登入大雅之堂。如此反道行之的行为对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是一种阻碍,更是一种伤害。

“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但没有对传统的缓慢淘汰就没有进步”,传统与传承不是让我们丢掉往昔,也不是让我们一味推崇回归传统,而需要我们在时光中将其辨认,去掉那些糟粕文化,发扬和创新优秀精华。

今天,阿君给大家准备了三个关于“传承糟粕”的反面素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论述这一观点。

▣ 关键词:

女德、伪国学、糟粕文化、因循守旧

▣ 往期真题:

2019年北京卷《文明的韧性》

2019年上海卷《认识“中国味”》

2017年全国卷一《中国关键词》

2016年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素 材 链 接 

No.1  标榜着“国学文化”的“女德班”

女德旧指妇女应具备的品德,最早出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的“女德无极,妇怨无终”。旧时男耕女织的传统社会中,女性更多的是依附于男性生存,因而妇女的居家品德成为衡量其价值的主要标准。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女德教育”早已和现代倡导男女平等的文明社会格格不入,那些宣扬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早已成为糟粕,淹没在时代的巨浪中。所谓三从四德,亦已改弦更张为提倡新时代女性的主体意识。

然而总有人旧调重弹,曾经的丁璇,所谓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却在九江学院的女德讲座中大肆宣扬她那些惊世骇俗的观点:“圣贤教女人穿衣,讲究宽衣大袖,一为庄严,二为健康,最主要还是不害人,不让人想入非非”,冠冕堂皇地谈起“三精成一毒,专伤不洁女”的愚昧理论。而这样的糟粕却堂而皇之地进入校园,被台下的听众维护,丁璇甚至被吹捧成“女德至圣先师”,不断巡回演讲,囊中愈加满满当当。

如今国家大力复兴传统文化,国学热的风口下饱受诟病的女德班在2020年又沉渣泛起,7月25日,曾开过女德班的辽宁抚顺传统文化研究会在山东曲阜举办夏令营,课堂上充斥着低俗的教学视频和自行编排的教材,女孩们则被教育在镜头前忏悔自己“伤风败德”。这些腌臜之人,打着国学研修的旗号,大肆开设女德班,将这些落后的文化灌入无知青少年的脑中,甚至成功忽悠麻痹那些信奉玄乎宣教、缺乏理性和批判眼光的成年人,让他们亲手将自己的孩子送入虎口,这势必对其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伤害。

这种打着国学旗号贩卖封建糟粕的现象层出不穷,国学班成为“女德班”的遮羞布,国学私塾里充满被谩骂、体罚的孩子们。各种糟粕文化在国学光芒的包装下找到了新的生存方向,但却与真正值得传承的传统,背道而驰。

No.2  妖魔化的点翠非遗工艺

汉代已有的点翠工艺是一项中国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的蓝色羽毛镶嵌到座上,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王后的凤冠就是采用翠鸟鸟羽作为装饰,经年漫长仍是鲜艳闪亮。点翠工艺在中国流传久远,不断被现代手工艺人发扬光大。而由于翠鸟为国家保护动物,故现在生产的点翠首饰,多采用代用品,留“点”换“翠”成为传承传统工艺的新出路。

然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商人头上一个“利”字。曾经在深圳海关截获的可疑包裹里,装着222只内脏被掏空的白胸翡翠,他们为了保证翠鸟羽毛的光泽和完整度便将其内脏掏空制成标本,充满视觉冲击的图片让人震惊惋叹,欣赏点翠饰品的精美时难以摆脱脑海中那些标本化的生命。无独有偶,一年过后,苏州一家非遗珠宝工作室又被曝长期大量使用白胸翡翠羽毛制作饰品售卖,工作室传承人回应所用白胸翠鸟非保护动物,和公安报备过,是合法的。虽然白胸翡翠尚不属于国家级保护动物,但也是珍稀鸟类,点翠精美的背后是残忍的冷漠,是枉顾一个物种的生存与繁衍。难道传承传统手工艺与保护野生动物之间,只能择其一吗?其实不然。

点翠传承,传承的是手艺而非羽毛,我们如今其实已有“仿点翠”,即是通过寻找其他代替的羽毛原料,将这项手艺传承下去。或者“老翠新点”,将老物件上的珍贵翠鸟羽毛进行拆卸修复,并重新黏贴到新的作品上,看上去就如同新的一样。如若我们带着传扬优秀非遗工艺的初心,却为了金钱和虚荣枉顾濒危动物的存亡,这种传承谁又敢身正扬之?当以破坏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工艺的传承就难以纯粹,传承也成了舍本逐末的选择,因循守旧的思想已然成为糟粕。

No.3  冥婚买卖陋俗

婚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处芳华,但随着思想的进步亦不断褪去其中的一些陋俗。 冥婚也叫阴婚,是指亲属按人间的婚仪为生前未婚的死者寻找配偶进行婚礼,使之能在阴间过上夫妻生活。

该习俗由来已久,但事实上在古代即不被认可。《周礼》中就明令禁止“迁葬与嫁殇”,冥婚一般不敢公然进行,正史不载。汉末社会动荡、礼崩乐坏,阴婚复苏,曹操为宠爱的幼子曹冲配了阴婚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到了宋朝,已经出现了专职阴婚媒人。《昨梦录》记载,凡未婚男、女死亡,其父母必托“鬼媒人”说亲,然后进行占卦,卜中得到允婚后,就各替鬼魂做冥衣,举行合婚祭,将男、女并骨合葬。直到晚清封建礼教逐渐受到西方精神文明的冲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旧传统开始批判之后,冥婚风俗已经普遍被视为是“封建迷信”的象征,逐渐消失。

然而,因为封建迷信思想和传统婚育观念的作祟,冥婚仍然存在一些落后的地区上。前段时间,登上热搜的名为《殙》的舞蹈视频中极为形象和诡谲的殉葬婚配画面造成人们视觉和听觉上极大的冲击,关于冥婚的话题争议一直不歇。其后,又有媒体报道,山东德州女子方洋洋在婆家遭虐待致死后,骨灰被亲属拿去配了冥婚。震惊和愤怒之余,也掀开了存续几千年的顽强陋俗。冥婚的背后,是中国人对死亡和婚嫁的理解,死亡是在阴间继续生活,宗法家族制度下婚嫁代表着延续血脉,死后无嗣者将化为无法得到安息的“厉鬼”,会不断搅扰生者,以期得到祭祀。冥婚是安慰死者也是活着的人求心安。在他们眼里,冥婚虽是落后的封建的习俗,却也动摇不了根深蒂固的迷信思想。

除此以外,冥婚还作为利益交换的筹码,形成一个个买卖交易的市场。在裁判文书网搜索关键词“阴婚”,可以看到大量关于买卖尸体、盗窃尸体的案件。很多冥婚的逻辑是所谓婚姻自由,不能剥夺死者的权利。可是,尸体如若是人格权死后的延伸,婚姻自由的权利通过包办冥婚实现,本身就是一种不自由,更别提将尸体作为买卖交易的那些违法之举了。

违法有法律惩处,可摒弃陋俗的根本是思想的解放。无视糟粕习俗的蚀骨,也是在蚕食科学自身,不囿于传统的束缚,才是真正的解放。

解读

国学经典有着百家争鸣的思想,博大精深的文化,是思维智慧在行为方式的表达,而“伪国学”却把陈旧糟粕如女德大肆宣扬,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歪曲和践踏;传统工艺点翠凝聚前人的想象与智慧,跨越千年仍然光彩,却蛊惑了人心,成了追求浮华钱财的“传承”;好的民俗文化积淀着民族的信仰,在融合创新中激发凝聚力和归属感,然而却有人沉湎于旧日的封建迷信恶俗,冥婚不瞑。

我们鼓励传承传统,而非传承糟粕,使自己倒退。近年来高考作文紧跟热点,关于传承与发展的话题热度不减,小纸条们可以运用这一组反面素材,进行反面论证,为行文加分。

示例

社会是发展的,思想也是与时俱进的,传统并非皆为宝藏,落后腐朽当丢即抛。传统文化需要有意识地传,有选择地承。成不了圣贤,更不能被催眠为奴,德才兼备诚然是修身所向,而言行羞辱的女德、伪国学本质便相去甚远。在点翠新与旧的抉择中,浮光掠影的经典重现承载着有悖人性之善的残忍,不知接续其镶嵌的工艺技术,传统便可焕发青春活力。婚嫁之俗盖上死亡的白布,仍被困在迷信和交易的牢笼。冥婚一场不过是枉顾死者的尊严,弥补生人的心安与利欲的仪式和交易。“传承是赴汤赶浪淘拣的瑰金,取华去粕;传承是旧时今日熔铸的结合,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槽粕从来不应该只是面上的口号,而应该以理性的思辨精神加以识别,用与时俱进的目光发展和创新,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让经典乘岁月之帆永航。 小 纸 条 讨 论 室 

看过今天的反面素材,不知小纸条们是否又有新的感受呢?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的理性,却总是存在阴暗的死角,将那些糟粕之物另辟蹊径传至闭塞之处。对待这种遮羞布式的现象,我们又该抱以何种态度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见解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