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理论专题02:沉默的螺旋在新媒体下是否适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封号技术 经典理论专题02:沉默的螺旋在新媒体下是否适用

经典理论专题02:沉默的螺旋在新媒体下是否适用

2024-07-10 23: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3

新媒体环境下沉默的双螺旋

新媒介环境下的“沉默的双螺旋”是由我国学者高宪春提出的。双螺旋的场域分别是传统大众媒介及权威发声渠道和新兴的自媒体平台以及其他表意平台。在互联网社会,传统媒体积极融入网络社会,凭借相当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形成自己的意见优势,弘扬主流价值观,自上而下传播信息,使受众逐渐认同并接受传统媒体的声音,形成一种“沉默的螺旋”。后者则凭借新的媒体平台主动参与舆论的形成,积极发表意见,为自己的利益诉求找到新的渠道,也改变了个体对于大众传播的依赖。

这种平台会吸纳拥有更多相同心理倾向的个体,促使他们在意见倾向上抱团前行。新媒体语境下的个体以及随后形成的群体多从自我诉求出发考虑问题,感情色彩浓厚,往往以批判和反思影响出现,是自下而上的传播,形成另外一种“沉默的螺旋”。

04

新媒体环境下沉默的螺旋理论是否适用?

思路一:依旧适用

(一)话语平权的“假象”:传播力量差异悬殊

新媒介环境下对于普通受众而言实现了传播话语权的下放,人人都可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但网络环境的“去中心化”实际迎来传播权力在网络空间的“再中心化”。已诸如“微博大 V”及原本持有较强影响力的传统媒体为主,形成了新的网络话语权力中心。坐拥社会资本与背后强大经济资本支持下的精英群体便具有了定义事实和真相的更多可能性,成为新的优势意见的宰制性力量。此外诸如“关键词屏蔽”与“平台封号”的技术手段对舆论意见的控制,使得网络话语趋于单极,受众从“声音的沉默”转变为“声音的沉没”。

(二)被孤立的恐惧:群体压力依旧存在

个人害怕被孤立的恐惧心理,迫使趋向于优势意见的从众心理是沉默螺旋机制形成的一个重要前提。“人们对于社会孤立存在恐惧”是一个对社会心理的一般性论断,并不会因使用媒介的不同而产生变化,更没有充分的证据对个体在网络环境中就会产生明显本能变化的充分证明。而相反,网络空间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规范同样会对受众产生与现实类似的压力与社会恐惧感,互联网平台下的“前台匿名”与“后台实名”的信息机制与层出不穷的“网络人肉”事件都在无形之中施与受众以压力。

(三)优势意见增强:大众媒介营造意见气候

以往传统媒体传播渠道单一,而网络技术的发展,拓展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如今传统媒体的传播呈现出立体化趋势,通过多数报道的相似性,由此强化共鸣效果;通过全天滚动播放信息形式,进而强化累积效果;通过新旧媒体融合打造传播矩阵,扩大传播效果广泛度,最终强化遍在效果,以立体化传播矩阵扩大媒体传播影响力,强化网络环境中的沉默的螺旋。如人民日报通过报纸、网站、APP、两微一端打造多元传播矩阵,对于社会矛盾问题及时发声营造意见环境,影响网民的准感官统计,使劣势意见沉默下去。

思路二:已不适用

(一) 主体泛化:拥有话语权的个体

传统的沉默的螺旋理论中,个体对意见气候的感知来自于大众传媒的地位赋予功能以及共鸣、累计与遍在效果,即被主流媒体公开、广泛、持续报道的意见态度更容易被社会视为优势意见。而在互联网环境下,人们不再是甘斯笔下默默无闻的“无名之辈”,而是成为舞台前台表演的个体。各类自媒体、意见领袖竞相争鸣,打破主流媒体的话语霸权地位,以不同视角带来更丰富的意见表达。由此,个体得以置身多样化的意见生态环境中,尽管优势意见可能依然会形成,但更大概率是以多方角力而非一元独霸的形式出现。

(二) 匿名化生存:稀释被孤立的恐惧

沉默的螺旋形成的心理前提在于个体被孤立的恐惧,害怕由于公开持有不同意见而失去群体归属与社会资本。尽管这种心理不会因为由线下转为线上而消失,但其发生作用的条件与强度已经大大降低。在互联网中,个体以 ID 化匿名化的角色生存,不再受制于现实环境中的规范约束,个体得以更加自由大胆地发表观点。即使在某一平台中意见受到排挤,网民也可以通过切换 ID乃至离开网络回归现实生活的方式降低被孤立的代价,而不会损失过多的社会资本。因此,个体害怕被孤立的心理机制尽管在网络环境中依然存在,但已经被大大稀释,从而敢于保留自身意见。

(三) 意见领袖:中坚分子形成反沉默的螺旋

反“沉默的螺旋”现象是指持“少数派”意见的网民敢于将与大众媒体所传达的主流意见不相同观点表达出来,而不是保持沉默或者趋同。伴随着传播过程的发展,这些“少数派”所持有的观点会被更多的人所认同并且接受,这就使持“少数派”观点的人越来越多,最后甚至超越了持“多数派”意见的人,使“沉默的螺旋”发生逆转,形成反“沉默的螺旋”模式。而在这样的少数意见的群体中,“中坚分子”常常担任着意见领袖的角色并发表着与主流观点不同的看法,吸引更多意见不同者,促使“反沉默的螺旋”的形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