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说课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导致东汉衰亡的因素有哪些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说课稿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说课稿

2024-07-13 02: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说课稿一、说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是以秦汉王朝的兴亡为主线,展示了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历程。本课《东汉的兴衰》从西汉灭亡东汉建立,并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到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再到东汉后期黄巾起义,清晰地再现了大汉王朝在东汉时期由治到乱的全过程。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王朝,汉王朝无论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还是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秦汉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历史时期,对后世封建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在整个封建社会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二、说学情初一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重,但历史知识储备还不够充分,历史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需要老师对本课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化繁为简,深入浅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黄巾起义等基本史实,熟悉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引导学生思考光武中兴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探究本课的知识要点;阅读光武帝改革措施的内容,分析其历史作用;通过史料的对比研读,了解推动历史发展的原因。通过师生对话,感悟东汉兴亡的历史启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东汉兴亡的基本史实,认识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历史的、客观的看待东汉的兴亡;认识社会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光武中兴教学难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五、说教学、学法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和我个人教学特色,我决定采用以下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1、整合教材:在整合中明确教学内容。本课将东汉的兴亡整合为五个环节:新起点:改朝不换代;新高点:光武中兴;现衰败: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临灭亡:黄巾起义;再回首:感悟历史。这既是本课内容的整合也是三维目标的整合。在课堂板书中,我用几个关键词即建立、中兴、衰败、灭亡、感悟——五个词把这节课的内在结构与逻辑清晰地表达出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层层递进、深入浅出。2、过程:本课的设计强调历史发展的线性化过程和规律性线索,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3、比较:在比较中拓宽视野。强调中西对比,古今对比。本节课对汉朝不同时期的改革进行对比思考,从而凸显出东汉历史的阶段性特征。4、“再回首:感悟历史”,让学生在充分感悟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自然而然的感情流淌和对历史规律、启示的总结。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我非常重视学法指导。本课选择的学法主要有:1. 信息整合法 2. 合作探究法 3. 对比法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汉光武帝陵,是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刘秀的陵园。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西南,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陵园呈长方形,占地6.6万平方米墓塚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17.83米,周长487米。刘秀在洛阳称帝,史称东汉。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东汉中期以后,社会动荡不安,朝政紊乱。东汉政权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东汉初期,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东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2.讲授新课:(一)自主学习,紧扣教材,构建基础知识框架。(二)合作探究,掌握重难点知识。环节一:新起点:改朝不换代(东汉建立)探究1:光武中兴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结合王莽当政时期和东汉初年社会情况的相关材料,师生共同探究光武中兴的历史背景。过渡:由于西汉后期朝政腐败,导致王莽建新代汉及改制;王莽改制失败,造成社会混乱与社会矛盾加剧;而西汉末年和王莽新朝的战乱,致使东汉初年社会满目疮痍,最终导致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环节二:新高点:光武中兴探究2:学生通过阅读光武帝改革措施的内容,分析改革措施对东汉起到怎么样的作用?同时把这部分内容与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比较,讨论刘秀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合作探究两者在推动历史进步方面的共同点。(光武帝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1、刘秀亲身经历农民起义战争,感悟到官逼民反的道理,认识到只有爱惜民力,才能发展生产,稳定秩序;2、借鉴了西汉初年的治国经验。两汉初年不同改革的共同点:1、统治者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2、实施轻徭薄赋之法,保持政策的稳定和持续;3、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等。)设计意图:用列图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从两汉初期的改革中直观的系统的体悟历史。通过讨论、探究分析总结历史,进而突破重点。过渡:中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内部矛盾难以解决,使得人治大于法治,尤其是皇帝制度的存在,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皇帝一人身上,当皇帝年幼或者无能时,大全极易旁落。东汉王朝就经历了这样的历史。环节三:现衰败: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探究3:通过课本《东汉宅院画像砖》和《陶院落》两幅图片,以及外戚梁冀骄横统治的相关史料,了解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史实,体会东汉由治世到乱世的转变。引导学生探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影响。(原因:1、外戚和宦官都是豪强地主中最腐朽的集团,他们借助强大的经济实力,把持朝政交替专权。2、封建专制下皇权至上,当皇帝年幼或无能时,大权极易旁落到外戚或宦官之手。这也充分暴露出封建专制制度的弊端。最终导致东汉王朝走向衰亡。)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材料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并且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突破难点。过渡: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统治集团内讧不断,政治异常黑暗,最终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环节四:临灭亡:黄巾起义探究4:学生说出黄巾起义的经过和影响。过渡:东汉王朝最终没能实现长治久安,中国历史又进入到由乱而治、由治而乱的恶性循环。那么,学习这段历史,我们能从中感悟到什么呢。环节五:再回首:感悟历史探究5:东汉的兴亡给我们带来哪些感悟和启示?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思考和感悟中充分体会封建社会发展进程的特点、规律和启示的认识,直击主题,升华情感。3.课堂小结:课堂小结的目的是为了强化认识,整合教材,培养学生概括和总结的能力。本课的课堂小结概括为:一条主线:东汉的兴亡的历程;两个方面:中兴与衰亡。4、当堂检测七.板书设计我主张直观的、系统的板书设计,凸显本课重点内容及逻辑结构,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本课板书设计如下:新起点:东汉建立新高点:光武中兴现衰败: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临灭亡:黄巾起义再回首:感悟历史(启示)。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