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管氏地理指蒙上部形势断吉凶】PDF文字版下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寻龙秘诀怎么样 【图解管氏地理指蒙上部形势断吉凶】PDF文字版下载

【图解管氏地理指蒙上部形势断吉凶】PDF文字版下载

2023-12-25 04: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下载地址(PDF书籍合集不定期更新):https://72k.us/dir/19642031-37067066-b1022c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的狩猎时期,那个时代的人们就已经知道选择避风向阳的洞穴作为住所。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这种选择的方法逐渐形成自己的系统,成为传统文化重要的一个分支,人们又把这种学说叫做风水学。从古至今人们都把选址作为安居乐业的头等大事,其本质是就是选择生气旺盛的风水宝地使天,地、人三才合一,所以这种理论最后被称为天地之学。

虽然这种以阴阳五行为基础,八卦九星为基本元素,以寻龙择穴为目的的天地学缺乏科学依据,但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影响过中国古人的环境观和居住观,并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便于让现代读者辨证地了解天地之学的全貌,我们特推出了《古今图书集成》中收录的重要典籍《管氏地理指蒙》,该书一直被认为是天地之学的经典大成,为了适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图解管氏地理指蒙》对原著进行了精心的点校和白话评注,把正文按照原文、原注、白话提要三个层次有序地展开。另外,本书还辑录了大量古代珍贵图版,精心绘制了200多幅手绘图,表格和图表,以方便读者阅读和辨别。

第一章 有无往来:世界诞生于混沌

1.混沌的出现

2.五气生五运

3.五行的生成

4.有无往来的意义

第二章 山岳配天:观山岳的缘由

1.天象与山岳的关系

2.卜兆与山向

第三章 配祀:影响子孙的关键

1.什么是配祀

2.十二音律与配祀

3.葬制的出现

第四章 相土度地:早期天地之学的出现

1.相土之法的出现

2.晋人离绛的故事

3.邾子迁绎的故事

第五章 三奇:龙脉的三种吉形

1.山龙三奇

2.水龙三奇

3.三奇之消纳各用

4.古人论断三奇

第六章 四镇十坐:捉龙的基本方法

1.古人论捉龙法

2.四镇的含义

3.辨识来龙四态取穴

4.四龙用四镇的方法

第七章 辨正朔:分清年月的起始

1.可为要辨正朔

2.四季与人事

3.享祭与乐律

第八章 释中:历法的出现

1.星宿与季节

2.二十四节气的化生

3.闰的出现

4.历官制历的方法

5.磁性与阴阳

6.历法的岁差

7.得中之道是自然规律

第九章 乾流过脉:天地之学的常见现象

1.什么是乾流过脉

z.乾流过脉的形态

3.华夏龙脉走势

第十章 象物:化形象于实物

1.什么是象物

2.定穴法的难点

3.以乌兽喻穴形

4.借宫室喻穴理

2.点穴法之忌

卷二 论形势:形势是天地之学的根本

第十一章 开明堂:藏风聚气的场所

1.冢宅的明堂

2.明堂分内外

3.五水来堂

4.明堂与阴阳五行

5.明堂的作用

第十二章 支分谊合:宗族的分支与派别

1.祭祀六宗

2.六宗与九宫

3.五土五星.六物六亲

第十三章 释子位:祖宗主后世荣枯

1.论子位

2.论宫位

3.论相貌命位

第十四章 离窠人路:寻龙的入门路径

1.未离窠入路的状况

2.初入门入路的情形

3.离窠入路要义

第十五章 形势异相:天地之学最重要的概念

1.论形势

2.形势之异相

第十六章 朝从异相:朝山主穴的吉凶

1.什么是朝山

2.山的朝从

3.穴的偏正

4.穴法的精妙之处

5.吉凶与人事

第十七章 三径释微:龙脉的三种走向

1.寻龙原势

2.结咽过穴

3.论三势

4.总论止息三径

5.祖宗的影响

第十八章 四势三形:堪舆地理的一种特殊格局

1.三形与四势

2.三形四势的吉局

3.三形四势的凶局

第十九章 远势近形:观察龙脉的两种方法

1.远势与近形

2.形势的影响

3.龙之九式

4.龙不可无水

第二十章 应案:穴前最重要的两山

1.应案之形势

2.应龙与朝龙

卷三 定穴法:天地之学的核心

第二十一章 拟穴:确定穴的深浅与吉凶

1.穴的深浅

2.怎样拟出穴的深浅

3.穴的正辅

4.拟穴的法道与要诀

……

第二十二章 得穴:论穴位的吉凶

第二十三章 择向:天地之学择向的方法

第二十四章 复向定穴:根据其穴所向确定穴位

第二十五章 承祖宗光:仰赖祖宗之光的方法

第二十六章 五方旗:山水形势与五方的关系

第二十七章 左右释名:穴左右的形势

第二十八章 五鬼克应:驳斥诡谲欺骗的伪风水

第二十九章 次舍祥诊:论五行与配祀

第三十章 克人成天:论寻龙的机缘

卷四 相物法:山势要因形定名

第三十一章 二道释微:从细微之处论天道、地道

第三十二章 易脉崇势,论断龙脉的山势

第三十三章 日者如流:卜筮士众多

第三十四章 五行五兽:堪舆中的五行与五兽

第三十五章 方圆相胜:术数的真伪之辨

第三十六章 诡结:论佳之彤非吉形

第三十七章 心目圆机:葬者要承黄钟之气

第三十八章 释名:观形势以命名

第三十九章 山水会遇:虚实相应气深厚

第四十章 盛衰改度:穴主变化的规律

卷五 三吉五凶:从细微之处论断形势

第四十一章 择术:八卦是择吉之术的基础

第四十二章 三五释微:从三吉五凶来断山势

第四十三章 山水释微:从细微之处论断山水

第四十四章 降势住形:形势是占山之法的根本

第四十五章 离实亲伪:对伪风水的全否定

第四十六章 寻龙经序:寻找龙脉的顺序

后记:正确认识风水

下部 寻龙秘诀

《古今图书集成白话图解》丛书总序

编者序:《管氏地理指蒙》中国古代天地之学的集大成之作

管氏本序

《图解管氏地理指蒙》全书内容概览

本书内容导航

导读章 :天地之学主要名词集粹

卷六 形势的基本理论

第四十七章 望势寻形:择穴之道在于造形得势

1.择穴的造形与得势

2.四水三形

3.识覆奎与画屏

4.何为覆奎、画屏

5.覆奎、画屏的宜忌

6.寻形不拘一格

7.论横结之穴

8.辨形势、阴阳、宫位的方法

9.坐卧横直之穴

10.论降龙应龙

11.高低之坎

12.有水环绕亦为真穴

13.依三论而辨

第四十八章 水城:论穴四周之水

1.论水城

2.水的吉形

第四十九章 阳明造作:论遗骨与青山的配祀

1.对造作有利的时辰

2.三元九运主吉凶

3.天象与人事的关系

第五十章 择日释微:黄道吉日的重要性

1.择日行事

2.葬事用柔日

3.外事用刚日

4.古人葬事用例

5.丧葬要注重礼制

6.厚葬的出现

7.葬制的合违

8.入庙与祭奠

9.择日释微亘古之道

第五十一章 迷徒寡学:五鬼之徒不通天地之学

1.《蛮经》不可信

2.宿度与形气

3.阴阳与寿命

4.古时相地典故

5.五运的变化

6.贪叨庸术欺人欺天

7.形气融结的初始

8.形、目与心

9.山水气聚之形

10.观山要用心

11.水进乾流主气全

12.上古三皇对地理的论述

第五十二章 饰方售术:正确对待方术

1.饰方售术

2.九宫分布

3.圣人的礼数

卷七 龙脉与阴阳二气的形化规律

第五十三章 亨绝动静:动主凶静主吉

1.天地划分动静

2.论气库与风城

3.动静的轻重

第五十四章 师聪师明:要重视见闻的广博

第五十五章 贪奇失险:过于冒险容易导致失败

第五十六章 通世之术:山医命相卜为通世五术

第五十七章 三停释微:详细论述三停

第五十八章 企眠:险隆与夷易的配合应用

第五十九章 凭伪丧真:详论人力与天命的关系

第六十章 过脉散气:不遵守生克规律的恶果

第六十一章 左右胜负:三奇与四应的道理

第六十二章 星辰释微:星辰不应山川之势

第六十三章 预定灾福:先人主宰人的灾福

第六十四章 五行象德:论五行的成象

卷八 五行与三气的聚散

第六十五章 阴阳释微:阴阳与地理形势的搭配

第六十六章  差山认主:古人的卜葬法

第六十七章 五行变动:五行与祸福的关系

第六十八章 逾宫越分:罗盘躔定阴阳分野

第六十九章 五行正要:二十四位的论断

第七十章 夷天发越:盈亏要合乎天理

第七十一章 四穷四应:明堂应案的阴阳之道

第七十二章 二气从违:阴阳二气的成形

第七十三章 积气归藏:积气与归藏的关系

第七十四章 天人交际:天人合一是目的

第七十五章 夷险同异:论夷险的异同

第七十六章 形势逆顺:四势成形的道理

第七十七章 盛衰证应:盛衰影响龙脉的吉凶

第七十八章 孤奇谲诡:不宜做穴的形势

第七十九章 五方应对:阴宅宅向的选择

第八十章 气脉体用:龙脉的形势

卷九 寻脉定穴的方法

第八十一章 贪峰失宜:四势集蓄的重要性

第八十二章 支亲谊合:寻龙的根本

第八十三章 因形拟穴:辨形势是拟穴的基础

第八十四章 得法取穴:定穴的方法

第八十五章 四势三形:四势与三形的关系

第八十六章 三吉五凶:山水形势的吉凶

第八十七章 会宿朝宗:天象影响趋吉避凶

卷十 总述天地之学的天人之道

第八十八章 荣谢不同:形势的差异

第八十九章 三家断例:《易经》断形势

第九十章 回龙顾祖:最吉利的形势

第九十一章 驱五鬼:五鬼是荒谬的论断

第九十二章 纯粹释微:天地之气释微

第九十三章 毫厘取穴:入山寻水 第一要诀

第九十四章 阖辟循环:循环变化永无止境

第九十五章 释水势:水对龙的影响

第九十六章 阴阳交感:详论阴阳二气

第九十七章 五气祥渗:象数的本质

第九十八章 九龙三应:论龙之九势

第九十九章 形穴参差:龙穴的细微差别

第一○○章 望气寻龙:寻龙的秘诀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