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地道风味美食 《奶奶最懂得》探寻美食纪录片的美感与文化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寻访类纪录片 寻访地道风味美食 《奶奶最懂得》探寻美食纪录片的美感与文化性

寻访地道风味美食 《奶奶最懂得》探寻美食纪录片的美感与文化性

2024-07-02 00: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而在谈话间,奶奶世居于此、与老伴偕老的故事,在朴素美食的牵动下,大米忆起了自己90岁高龄的奶奶。由此,美食也成为了不同文化间沟通的语言,让人们敞开心扉进行感情交流。

中路藏寨的相遇故事,便以一位藏族奶奶的转经轮开始。这个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东北部的寨子,海拔2100米,仅有3600人,许多村民信仰佛教。这里,有着白色的臧房、金顶的寺庙、传统的古碉楼,以及热闹的锅庄舞。

大米在寨子遇见的那个转轮奶奶呷哥阿冲,便是个中路藏菜“大厨”,这一集,奶奶呷哥阿冲把她制作布谷肉的私房菜谱教给了他。拿到新鲜的猪肉以及内脏,才算是制作这道菜的开始,大米去另一户人家帮奶奶拿猪肉,才发现猪需要现场宰杀,在一番“搏斗”后,大米顺利拿回原材料。

中路藏寨有八十八座千年碉楼,六百座藏式民居,透蓝的天空下,奶奶在门口院子里现场布谷肉教学……高原的寨子,空气干燥又干净,最后把煮好的布谷肉等挂起风干,静候时间便可。奶奶拿出此前风干好的布谷肉给大米品尝,肥瘦相间颗粒丰富,鲜美浓郁中,带着一丝丝辣味。在这大山间,一份布谷肉,便是亲情最好的维系。

对于一部美食类纪录片,《奶奶最懂得》立于美食主题,寻访到许多鲜为人知的地道风味,把独特风味菜谱保存在镜头前,让许多小众美食文化得以延续。同时,在美食外,更添风光、人文两个砝码,加深了美食类纪录片的美感与文化性,让许多“养于深闺人未识”的乡村被人看见,而它们各自不同的当下文化风貌,也得以在影视作品中留存。

英国人眼中的中国“奶奶们”

美食类纪录片在国内并不少见,在题材越来越细分的趋势下,内容日益垂直于美食的各个领域。《奶奶最懂得》的鲜明特质,在于以一位外国主持人为独特视角,以特殊的文化交流为纽带,打开了美食题材纪录片的另一切口。

作为中国通的大米,他在尊重当地饮食文化的同时,也把自己对美食的独特思考展现出来。在纪录片中,有个较为有趣、新鲜的设定,便是每集在奶奶教会他做一道菜后,他会用相似的食材做一道外国菜给奶奶品尝。

在福建平潭的白胜村,独居的吴奶奶,以前在孩子出海前会做汇聚八种海鲜的八珍炒糕给他们吃。在吃完奶奶做的八珍炒糕后,大米惊讶于福建海鲜的质优,并选用了鲜虾、鱿鱼等当地特产海鲜,用自带的如藏红花粉等香料制作了一道西班牙海鲜饭给吴奶奶品尝。

而生活在云南丽江玉湖村的赵奶奶,她的小女儿远嫁澳门。在得知奶奶还没有去过澳门时,大米贴心地制作了一道葡式土豆甘蓝汤配丽江粑粑给奶奶吃,让她在熟悉的家乡食材中品味出异地女儿们日常的饮食风味。

对于很多深居家乡的奶奶们而言,这些中西合璧的菜是非常新鲜的,很多人表示此前并没有吃过外国菜。而在“给与受”间,中外饮食文化得以交流,也给奶奶、观众打开了熟悉食材的新味道。

而大米的美食之旅,在拜师“奶奶们”学厨外,也品读着她们的人生故事。同时,在影片温暖的色调中,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也在忙碌的劳作中闪烁着动人光辉。

住在贵州鼓楼之乡肇兴侗寨的陆奶奶,曾经当过小学老师,性格热情开朗。她请初入苗寨的大米喝油茶,把特别的苗菜牛瘪教给大米。在村子廊桥上的现场教学,香味吸引了廊桥旁休闲的村民,陆奶奶非常热情地招呼大家来品尝热乎乎的牛瘪汤,她说道,“一个人在世界上就要团结友爱,互相关心。”简单平实的话语,道出了她对和睦邻里关系的重视。

《奶奶最懂得》里的很多奶奶,都是围着家人操劳了一辈子,操劳家务,主导厨房,练就家常菜“大师”水平:浙江潘周家的陈奶奶,做了一辈子面条,靠着这细细的面条,让家人过上不愁吃穿的生活;丽江玉湖村的李奶奶,为家人跑上跑下,每日早上坐车去丽江为工作的儿女看孩子,她亲手制作的香甜纳西月饼,成为祖孙间的甜蜜记忆;住在茂兰孤独的水族奶奶,一人守着带着全家人回忆的老房子,这里也是村里人的回忆……

她们身上,有着作为中国女性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优良品质,及对生活怡然自得的态度,以极具乡土气息的美好味道,温暖着身边的人。

奶奶,让家庭凝聚在一起,而奶奶和其代表的家庭意义,也成为该片温暖的核心情感内涵。大米此次做客中国之旅,不仅与遇见的奶奶们共同烹调出舌尖上的好滋味,也品尝着异国之旅中独特的温暖味道。

作者:西亚 | 来源:广电时评(ID:GDSP360)

原标题:《:与奶奶一起,烹调出“家”的味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