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的“钟鼓”,是乐器,法器,还是报时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寺院的敲钟声听着好像敲在心里一样 寺院的“钟鼓”,是乐器,法器,还是报时器?

寺院的“钟鼓”,是乐器,法器,还是报时器?

2024-07-14 05: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你知道寺院的钟鼓楼

究竟有何作用吗?

为什么许多人对“晨钟暮鼓”

有着迷之热爱?

文殊院佛教文化视频节目

《空林讲堂》第五期

带您走近“钟鼓楼”

听一听寺院独特的钟鼓声

让烦扰的内心

歇一歇

▲《空林讲堂》Vol.5 钟鼓楼

东汉的蔡邕在他的著作《独断》中,记录着这么一句话:“夜漏尽,鼓鸣则起。昼漏尽,钟鸣则息。”可见,早在汉代,“天明击鼓催人起”和“入夜鸣钟催人息”已然成为了百姓们的生活方式。钟鼓楼也正是由“钟鼓文化”的发展而产生的建筑形式。

当然,古时候的钟鼓楼绝不仅限于报时,比如唐代长安城的钟鼓楼,就用钟鼓发出的声音作为信号源,实现了坊门与坊门之间实现信息通讯功能。除此之外,钟鼓楼还发挥着预警防盗、文化娱乐等社会功能。

佛教寺院,作为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的重要保存实体,大多都还保留着钟鼓楼的建筑。而佛教寺院的钟鼓楼,又有着怎样特殊的意义呢?本期《空林讲堂》带您走近文殊院的“钟鼓楼”,感受“晨钟暮鼓”跨越千年的魅力。

晨钟暮鼓:经典寺院作息

文殊院,一片闹市中的净土。尽管红墙外物欲涌动,五光十色,但一墙之隔的禅林,却充满了宁静与祥和。凌晨5点,悠扬的钟声穿透万籁俱寂的黑夜,寺院的一天,就从这里开始了。

“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

世上的人,大多都是“迷路人”,因为不知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不信因果,不懂远离痛苦的途径;不知生老病死,是谁也无法逃脱的;只知道一味地追求那些虚无的名利,让自己迷失在物欲横流的红尘中。

文殊院的“钟鼓楼”

钟鼓楼,是钟楼和鼓楼的合称。它作为中国的传统建筑之一,在古代主要用于报时。钟鼓楼有两种,一种建在宫廷内,一种建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多为两层建筑。唐代起,鼓钟报时制度改为“晨钟暮鼓”制:鼓响,城门关闭,实行宵禁;钟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老百姓的日常作息都依赖于这“钟鼓声”。

在同一时期的佛教寺院里,也设有钟和鼓,到了元、明时期发展为钟楼、鼓楼相对而建,用于报时与佛事。这就是“钟鼓楼”以及“晨钟暮鼓”的作用。

在中国的佛教寺院中,钟楼和鼓楼的建造是有规矩的。通常,在山门殿和天王殿之间的院内,建造钟、鼓二楼。位于东面的是钟楼,位于西面的是鼓楼,这就是“东钟西鼓”或“左钟右鼓”。

经过文殊院的天王殿,位于寺院中轴线东西两侧的,便是“钟楼”和“鼓楼”。此钟楼创建于慈笃方丈任内的康熙四十五年(1706);乾隆六年(1741),丈伯和尚任内重建;乾隆四十年(1775),际微和尚手书“金钟”横额。

钟楼分两层,楼内悬挂铁铸幽冥洪钟一坐,钟高6尺,直径6尺,重九千余斤。此钟是咸丰八年(1858),耨云和尚任内开始募缘铸造,历时七年铸成;正面铸有“南无九华山幽冥界十轮拔苦本尊地藏王菩萨”宋体大字一行。

位于中轴线左侧的鼓楼,是文殊院置放法鼓的地方。钟楼分两层,康熙四十五年(1706),在慈笃方丈任内修建;乾隆六年(1741),丈伯和尚任内重建;乾隆四十年(1775),际微和尚手书“法鼓”横额悬于檐下。楼内有法鼓一面,或为清晚期所置。

细数钟鼓楼的用处

根据丛林建制,每个寺院都有钟鼓楼。那么,钟楼和鼓楼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钟和鼓,对于出家人来说,又有着怎样的作用和意义呢?

寺院里的“钟”和“鼓”不仅是一种佛教乐器,更是一种法器,最基本的功用就是召集大众和早晚报时,也就是大家知道的“晨钟暮鼓”:清晨时的开静,要先叩钟,后击鼓;就寝时的止静,则是先击鼓,后叩钟。

寺院早晚叩钟108响,寓意众生能脱离108种烦恼;同时,钟声能令三恶道众生暂时息苦,所以僧众不吝慈悲,早晚叩钟。叩钟前,须先发愿,念诵三遍《叩钟偈》。当我们在听闻钟声时,应端身正坐,收摄身心,虔诚发愿,默诵一遍《闻钟偈》:“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

敲钟结束后,便是一边诵经,一边击鼓,如晨间诵《心经》三遍,晚间诵《大悲咒》三遍并跟随敲打。敲鼓是启迪众生远离苦恼,祈求风调雨顺,所以敲得绵绵密密,不杂不乱。

由于寺院的藏经楼保存着佛教的重要典籍及文物,又多为木质结构,如果失火,典籍很容易毁于一旦,所以在旧时,钟鼓还有警戒的作用,用钟声和鼓声召集全体僧人应对突发状况。另外,在佛教的重大活动或仪式上,比如一年一度的佛诞节、重要法会、迎接高僧大德时,常常会“钟鼓齐鸣”,以表示仪式的隆重。

根据《敕修清规法器章》所说:“大钟,丛林号令之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因此,敲钟击鼓还有警觉的作用,警惕修行人要时时精进,不要放逸无度。所以,“晨钟暮鼓”对于促进修道也有很大的功用。

我们前面说到了寺院的钟鼓不仅是乐器,更是法器,它具有召集大众、早晚报时、安全警戒、庄严道场、促进学修等作用。如果你要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那样撒泼乱敲,无端召集了大众,后果恐怕会很严重哦!

乾隆皇帝悟“名利”

追名逐利的人们,日复一日地沉迷于五欲六尘中,何时听过晨钟暮鼓声,何时思考过人生真正的意义?

相传,在清朝乾隆年间,金山寺有位知客和尚,他不但博学多才,而且智慧聪敏。一天,乾隆皇帝着便装出游,来到了金山寺。知客和尚见乾隆皇帝气宇轩昂,定然不是普通人,便小心翼翼地陪同乾隆皇帝来到了长江边。只见江中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好一幅长河落日圆的诗情画意景象。

这时,乾隆皇帝忽然发问:“请问法师,江中每日来往有多少船只?”知客和尚一听,心里暗自思量后回答:“常人看来长江之中每日千船百舸,来来往往,但在贫僧看来只有两艘。”

乾隆皇帝听到如此回答,觉得很奇怪,便问他:“每天明明有这么多的船在来往,为什么你说只有两艘呢?”知客和尚这样回答道:“就是只有两艘,一艘为名,一艘为利!”

乾隆皇帝心想:“对啊!只有两艘,一艘为名,一艘为利!这位法师真有智慧。”

这个世上如此多的人,每天营营役役,奔波忙碌,到底是为的什么呢?不外乎“名利”二字。但是,名与利是永恒的吗?佛法讲,世间的一切都是缘起性空,都是无常的,哪有永恒不变的存在?而人们常常糊涂生,糊涂死,随业流转,轮回六道,苦不堪言,却不知回头。

“昼夜闻钟开觉悟”“洪钟震响觉群生”。寺院的钟鼓声,有时就像迷途时的一道光,指引着苦海中追名逐利的人,使他们回头不再沉溺虚幻的名利,学着珍惜短暂的生命,用来觉悟真理,学佛行善,返迷归悟,离苦得乐。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的钟鼓楼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社会功能,但佛教寺院的钟鼓楼在文化传承与信仰传递上,一直发挥着自身的重要作用。

走进宁静的寺院,驻足于钟鼓楼外,停下追名逐利的脚步,闭目聆听晨钟暮鼓声。希望这钟鼓声给予大家觉醒的力量,回归心灵的家园!

留言互动

听“晨钟暮鼓”

是种什么感觉?

编辑|巍然 图 片|传媒中心 美编|妙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