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联通研究报告:发挥通信大数据优势,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及数据要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对联通业务的了解 2023年中国联通研究报告:发挥通信大数据优势,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及数据要素

2023年中国联通研究报告:发挥通信大数据优势,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及数据要素

2024-06-27 12: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移动业务为矛,宽带业务为盾,固移融合稳健发展

(一)收入侧:C 端业务高质量发展,5G 渗透率继续提升

2022 年公司营业收入为人民币 3549 亿元,同比增长达到 8.3%,增速创近 9 年新高。其中产业互联网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首次突破 20%,创新业务收入占 比达到历史新高。2022 年公司实现利润总额 204 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 73 亿元,同比增长达到 15.8%,在剔除非经营性损益后,净利润规模创公司上市以 来新高。 2022 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 72.99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1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人民币 66.79 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 3.5%,基本每股收益为人民币 0.234 元。

移动业务方面,2022 年移动出账用户净 558 万户,达到约 3.23 亿户,同比增长1.8%;5G 套餐用户净增 5780 万户达到约 2.13 亿户,渗透率达到 66%;移动 用户 ARPU 为人民币 44.3 元,同比增长 0.9%,ARPU 连续三年正增长,用户 价值不断提高;个人数智生活业务取得突破,主要产品付费用户达 5470 万户, 主要产品收入提升 180%。 固网宽带及智慧家庭业务方面,公司加快千兆产品规模拓展,2022 年公司宽带 业务超过 1 亿户,净增 858 万户,同比增长 9.0%;融合渗透率逐年提升,达到 75%;千兆宽带用户的渗透率达到了 15%。物联网联接数达到了 3.9 亿户,率先 实现了物超人,物联网收入同比增长 42%,增速大幅领先行业;联通智慧家庭业 务快速拓展,主要产品付费用户达 8300 万户,主要产品收入提升 30%。

(二)成本侧:共建共享降本增效

2022年资本开支742亿元,同比增长7.5%,资本开支占主营业务收入比23.2%, 自 2020 年起保持下降态势;公司落实东数西算战略,完善"5+4+31+X "多级架 构。2022 年算力网络资本开支 124 亿元,同比增长 65.3%,占总资本开支比例 为16.8%,算力网能力持续补强。2023年计划资本开支769亿元,同比增长3.6%, 其中,算力网络资本开支预计 149 亿元,同比增长 20.2%,占总资本开支比例 为 19.4%。

公司与中国电信的共建共享工作持续深入推进,5G 共享基站已达百万,占全球 5G 基站总规模的 30%。大力推动 700M 基站在偏远农村地区的异网漫游,并已 启动现网商用测试。4G 共享基站达 110 万站。通过 5G/4G 共建共享,在降低设 备投资的同时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服务,运营商将分摊基站建设及维护费用, 同时拥有全部基站使用权实现创收,未来折旧摊销费用有望保持平稳。公司累计 节省投资超 2700 亿元,节约运营成本每年超 300 亿元,减少碳排放每年超 1000万吨。

(三)现金流:自由现金流充裕,派息率维持高位

公司现金流充裕,2021 年自由现金流达 275.0 亿元。公司重视股东回报,派息 率维持在高位。2023 年首次派发 2022 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派发现金红利 0.0427 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约 13.36 亿元(含税)。连同已派发的中期股息, 每股人民币 0.0663 元,全年股息合计每股人民币 0.1090 元。过去 5 年,每股股 息年均复合增长高达 19.6%。2022 年合计分红金额占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 东的净利润的比率为 76.2%。

产业互联网成为全新引擎,创新转型成果显著

(一)数字经济新蓝海,产业互联网业务高速增长

数字经济时代全面开启,产业互联网迎来全新机遇。当前数字经济布局全面落地, 新技术不断刷新市场认知,这对信息管道和算力网络的承载能力与体验要求提出 了更大的挑战,同时也为产业各方提供了巨大机遇。到 2025 年,我国数字经济 规模将超越 60 万亿,未来随着各产业将加快走向数字化,数字需求会进一步得 到释放。

产业互联网规模、增速双提升,拥抱数字经济实现创新转型。2021 年产业互联 网对公司服务收入增长贡献度达 59%,远超其他业务,是带动公司营收增长的“第 一引擎”;2022 年公司产业互联网继续按下快进键,其收入首破 700 亿大关,同 比增长达到 29%,实现规模、增速双提升,且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首次突破 20%, 创新业务收入占比达到历史新高,创新转型进程不断加快。横向对比来看,2019 至 2021 年,三家运营商产业互联网营业收入均呈上升趋势,其中联通产业互联 网模块从 329 亿元跃升至 548 亿元,CAGR 达 29.1%,增速相对领先。

紧抓“东数西算” 新机遇,倾力打造“联接+感知+计算+智能”的算网一体化 服务。目前联通产业互联网包括大联接、大计算、大数据、大应用、大安全五个模块。其中 1)大联接价值生长,物联网连接数达到 3.9 亿, 5G 连接新增市场 份额接近七成,在行业内率先实现了“物联网”超“人联网”;2)大计算积厚成 势,“联通云”继续翻倍增长,推出联通云 7.0 版本,进一步强化“安全数智云” 的品牌形象;3)大数据持续领先,为超过 20 个省级政府、100 个地市级政府提 供数字政府建设服务,为 25 个部委提供大数据能力支撑,深度参与到各级政府 数字化、智能化运行当中,数据治理和数据安全的长板优势凸显;4)大应用实 现领航,截至 2022 年底累计打造 1.6 万个 5G 规模化应用项目,规模复制到国 民经济 52 个大类,打造 1600 多个 5G 全连接工厂,铸就“5G+工业互联网”第 一品牌,踏上从扬帆启航到稳舵远行的新航程;5)大安全快速发展,专门成立 网络与信息安全部和网络安全研究院,2022 年收入增幅近 4 倍,安全能力累计 服务客户数过万家。

1、联通云营收高速增长

中国联通以“实施聚焦战略,创新合作发展”为引领,将云计算作为技术业务创 新的重要方向和资源配置的重点领域。并于 2013 年 6 月成立了全资子公司—— 联通云数据有限公司,加速推进云计算业务布局。云公司紧密围绕核心业务产业 链和生态圈,构建云网一体规模弹性的沃云平台,打造 IDC、云计算、大数据、 CDN、云安全五大产品体系,创造性价比高、有竞争力和差异化的资源型、互联 网型和软件型产品。2022 年联通云实现收入 361 亿元,同比增速达到 121%。

2、大数据市场份额领先

公司大数据业务市场份额保持领先,超过 50%。为超过 20 个省级政府、100 个地市级政府提供数字政府建设服务,为 25 个部委提供大数据能力支撑,深度 参与到各级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当中,数据治理和数据安全的长板优势凸显, 核心产品包括经济运行平台、产业经济大脑、政务热线智能分析、数字机关、一 体化数字资源管理、区县高质量发展智库,具体的产品体系可分为基础产品、标 准产品以及行业解决方案。2022 年大数据实现收入 40 亿元,同比增速达到 54%。

(二)大数据业务行业领先

联通大数据业务保持高速发展,市场份额持续领跑行业。公司在“大数据”方面 持续升级数智链融合创新能力,聚合数据治理、数据安全、数据可视化服务能力, 完善产品体系,发布“资治”政务大数据平台,11 项能力入围信通院数据治理 产业图谱,区块链专利储备央企第一。在数字政府、数字金融、智慧文旅、数据 安全等领域,实现省市级标杆项目规模复制。

1、具备全面而丰富的大数据业务能力

联通大数据积累了数据集中、平台建设、产品打磨、对外开放、商业化探索和服 务运营等方面经验,沉淀形成了跨行业数据采集整合能力、大数据治理能力等六 大能力。

2、大数据业务优势:数据、平台、安全

数据优势

联通大数据的数据维度全面,包含地理位置、上网行为、运动轨迹、支付能力、 咨询投诉等多维信息,并可准确实时的反映用户行为状态。数据来源于网络,具 有连续性和可追溯性,无人为因素干扰。而且通过这些不同维度数据的交叉关联, 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数据和新价值。

平台优势

联通自主研发的 UBD 平台是以 Hadoop 为核心的混搭架构大数据平台,实现了 Hadoop、Spark、Storm、Redis 等开源技术在实际生产服务中的规模化应用, 并结合容器技术实现资源、数据到应用多个层面的统一运营服务。联通大数据凭 借强大的平台运算能力,对数据进行实时、离线加工,将加工成果推送到各类前 端的服务场景,保障数据送达的有效性、及时性、连续性和完整性。

安全优势

中国联通加强数据输出及应用监管,严格把控数据质量及数据扩散,有效调动力 量开展数据治理,保障数据安全和质量,处理好个人隐私保护(严格控制可追溯 到个人或终端的数据的授权和应用),让数据只能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使用,提 供持续、稳定、高效的大数据运营服务。2016 年通过了 ISO27001 国际数据安 全标准认证,信息安全和商业秘密信息泄露事故为零,实现了既定信息安全目标。

3、大数据应用案例:联通“资治”政务大数据平台

数智链融合创新,服务数字政府建设。“资治”政务大数据平台是基于中国联通 多年大规模数据治理和服务数字政府建设实践,与政务客户、合作伙伴一同攻坚、 共同成长,探索“平台+大脑+应用”的模式,开展数智链技术融合创新打造的大 数据平台。

安全可信:“资治”政务大数据平台由中国联通全栈自研、100%信创适配,构建 联通链保障数据流通全程可追溯,是首批取得 DSG 数据安全成熟度评估认证优 秀级的平台。在其落地实践的浙江省党政数智一体化平台建设中,业内首次实现 了省级大数据平台的 100%信创适配。 多元治理:“资治”政务大数据平台源于联通自身的数据治理实践,能够支撑总 量数据规模超过 400PB、日处理数据规模达 200~300TB,具备万亿数据实时分 析能力、多源、异构、全域的数据资源整合关键能力,并率先通过国家标准《数 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4 级认证。从而能够帮助政府构建更加 完备的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进行支撑,形成安全稳定、运行高效的数据供应链。 成熟领先:62 项数据治理标准、27 项核心评价指标、2 万+质量检验规则……“资 治”政务大数据平台全面匹配国家数字政府建设要求、全域覆盖七大履职能力, 已服务 25 个国家部委及 20 余个省大数据平台建设,成熟领先性得到验证。 敏捷交付:“资治”政务大数据平台沉淀了 100 多款场景化应用,提供低代码可 视化工具,实现开箱即用。

(三)联通云业务持续升级

自主研发能力提升,资源布局不断拓展。“大计算”方面,联通云全面升级至 7.0 版本,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计算、存储、网络核心性能指标增强,云原生容 器平台获得运营商唯一金融场景卓越级认证,自研操作系统 CUlinux 及自研数 据库成功上线。自主研发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自主可控云全栈产品实现 100% 自研,适配 90%以上国产化主流软硬件产品。深化“5+4+31+X”云资源布局, 基于省级节点进一步下沉,170 个城市实现一市一池算力布局,MEC 节点超过 400 个。由行业云版、私有云版、信创云版组成的全新联通云产品体系,全面满 足客户全场景上云需求,支撑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助力科技防疫,积极参 与央企数字化转型。

公司提前布局未来产业,以大模型、大数据、高算力为基础的 AIGC 爆发为公司 发展带来全新机遇。“算得好”方面,公司在千行百业场景中创新应用,如:基 于 5G+AI 等推出融合 AIGC、元宇宙技术的 5G 新通信产品等;“算得准”方面, 公司具备业界一流赋能工具箱,有 AI 专利 90+项,AI 模型 100+个,10 项算法 性能居业界前三;“算得稳”方面,公司将智能算网融合基础设施,积极落实东 数西算战略,推进算力承载网升级,完善“5+4+31+X”多级架构。

联通云整合四大优势,持续助力数字化转型。根据国际权威咨询机构 IDC 公布 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H1)跟踪》报告,2022 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 市场整体规模达到 165.8 亿美元,其中 IaaS 市场同比增长 27.3%,PaaS 市场 同比增速为 45.4%。从 IaaS+PaaS 市场来看,2022 上半年同比增长 30.7%。联 通云在众多厂商中表现亮眼,IaaS、PaaS、IaaS+PaaS 市场份额增速位列所有 厂商之首,PaaS 排名前进 2 位,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增速第一。

沉淀产品能力,持续打磨创新:树立了“安全数智云”的品牌形象,形成了“安 全可靠、云网一体、专属定制、经济实用、多云协同”的特色优势,提供了“联 接+感知+计算+智能”的算网一体化服务。联通云 PaaS 平台及产品坚持全栈自 主可控,提供自研操作系统 CULinux 系统及国产自研数据库,为用户提供安全 高效的敏捷上云能力。 聚合生态优势,提供敏捷交付:联通云凝心聚力打造强大、敏捷的 PaaS 平台能 力帮助客户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构筑包括支持 PaaS 能力统一运营管理的联通 云智慧 PaaS 平台,以及支持各专业能力的联通云研发集成平台、联通云云原生 平台、联通云 DevOps 平台和联通云低代码平台在内的联通云数智融合基座,通 过技术创新、生态共建、产业赋能和安全融合全面升级。

强化产业赋能,推进数字转型:联通云 PaaS 能力融合七大场景云,深耕物联感 知云,聚焦“联网-上云-用数-赋智”,充分发挥联通云 PaaS 数智融合优势,聚 合联通云、大、物、智、安、链等专业能力,融合承载联通物联网能力,为用户 提供一站式快速构建物联感知能力和云边协同的能力。 提升安全融合,保障数据安全:联通云聚焦安全能力,聚合网络安全产业链,扩 大网络安全朋友圈,积极建设网络安全现代产业链,为用户提供“专业专注、全 时服务”的一栈式上云安全服务。联通云已拥有成熟的自主可控国产化技术和可 靠的公有云服务能力。联通云数智融合基座通过将数智技术与客户业务进行深入 融合,实现对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医疗健康、工业互联网等场景的有力支撑, 服务百余家国内外大型企业客户。

(四)大应用重磅发布,共书 5G 新篇章

1、5G RedCap 产业发展全面提速

RedCap (Reduced Capability)也称轻量化 5G,通过减少终端带宽、收发天线 数量、降低调制阶数等方式降低终端成本和功耗。RedCap 速率性能介于 LPWA(如 LTE-MTC/NB-loT)和 5GeMBB 之间,与 4GCat4 基本持平: 功耗上通 过叠加 5G 相关节能技术后,可实现比 4GCat4 更低功耗。同时,RedCap 基于 5G 系统可以按需实现与 5G 切片、5G LAN、高精度授时、URLLO 等 5G 增强功能结合,充分满足千行百业对中高速物联的需求,是产业公认的 R17 最先商 用、最具市场发展前景的新特性。 目前中国联通已在上海完成全球首个运营商 5G 物联 RedCap 连片部署实验局, 验证 RedCap 在车联网场景下满足车载端大上行、低时延等终端能力;在深圳完 成全国首个面向电力场景的 5G RedCap 技术验证等,大力推动了 RedCap 产业 发展。在生态认证上,中国联通已经建设 5G OPENLAB 对 RedCap 技术进行验 证,并计划率先升级端到端支持 RedCap 测试网络,并推出针对 RedCap 模组/ 终端的认证体系,为合作伙伴提供具有联通“端网协同”特色的 RedCap 系列产 品。

2、行业首发“5G 工业边缘算网一体机”

“5G 工业边缘算网一体机”是中国联通面向工业数字化场景,基于自研 5G 边 缘计算平台和通用硬件,聚合增强通信能力、高性能边缘算力、场景化工业边缘 应用,倾力打造的一款一体化、多形态的边缘算网产品,具备通信能力灵活开放、 OICT 深度融合、网边端业一体协同的产品特点: 通信能力本地化,深度开放:通过内置通信增强网元,提供性能卓越、灵活弹性、 安全可靠的本地化 5G 工业专网通信增强服务。通信可靠性保障,通过 5G / 4G / WIFI 异构链路聚合、增强双发选收能力,有效提升网络可靠性,降低业务时延; 精细化灵活组网,提供号卡级带宽控制、精确路由、业务重定向功能,满足 5G 工业专网用户对网络的精细化管控、灵活编排需求;实时精准安全防护,通过内 置探针实时感知安全风险,自定义业务策略配置,对违规访问行为进行精准控制 和阻断。

产品设计一体化,敏捷交付:通过软件硬件一体、算网能力一体、监控管理一体、 网络应用一体,真正实现开箱即用。 管家服务一站式,灵活自助:提供管家服务平台,实现对硬件、软件、网络、算 力、应用的统一管理,实现资源一点监控、业务一点看全、配置自助开通。 产品形态多样化,分级覆盖:产品具备标准、轻量、高可用三种型号,在成本、 业务容灾等方面各有侧重,满足不同工业应用场景差异化诉求。 工业应用预植入,场景赋能:产品聚合内部分子公司 / 行业军团能力,预植工 业 DMP、云化 PLC、AI 质检、智能 AGV 调度等典型工业边缘应用,基于联 通优势体系能力实现“网边端业”一体化服务支撑。

1、推动 AI 产业从量变到质变

中国联通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处理和人机交互领域开展了大量的 技术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布局。下一阶段中国联通将在人工智能方面发挥三方面 的作用。

进一步加大算力供给的能力,助力算得稳。2023 年中国联通将实现 250 个左 右的城市“一市一池”,更好地为全社会提供算力网络和算力资源。 进一步开发一流的赋能工具,确保算得准。在 AI 方面中国联通现已拥有了 90 多项专利,自研了 60 多项机器视觉、语言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知识理解等方 面的核心算法,其中部分算法已经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已经初步具备了智能问 答、对话生成、图片和文字转换、文字生成语音和动画的能力。 积极探索 AI 应用场景,推动算得好。例如中国联通在智慧客服方面和百度合作, 建成了 AI 智慧客服体系,实现运营商领先的大规模 AI 商业化实践。在工业互 联网、产业数字化等重点领域,落地的项目已经超过了百个,推动了 5G +工业 互联网广泛的应用等。 此外中国联通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汇聚了一批人才,预 计 2023 年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共创 AI 从量变到质变的美好前景。

2、积极布局 6G 重点技术方向

中国联通现处于 6G 的早期研发阶段。 2025 年将确定 6G 的应用场景,并开 展 6G 早期关键技术的研究,2028 年左右,进入到 6G 规模化商用产品的研 发阶段,预计到 2030 年 6G 开始商用。在工信部重视 6G 的研发工作,并给 予指导的背景下,IMT-2030 的推进组已经全面启动 6G 的研发工作。中国联通 也高度重视 6G 的研发工作,并积极参与 IMT 2030 推进组。 对于 6G 来说,将人、人工智能、流程、数据和事物结合在一起使得网络连接变 得更加相关和更有价值。6G 将拉近万物的距离,通过无缝融合的方式,便捷地 实现人与万物的智能互联。届时,智慧城市、智慧社会、智能家居等都将得到进 一步发展;6G 时代还有望提供基于家庭的 ATM 通信系统、卫星到卫星直接通信、 海上到空间通信,提供家庭自动化、智慧家庭/城市/村落、防卫、灾害防治以及 其他相关应用。

共建共享及 900MHz 频段重耕,提升资本利用效率

(一)共建共享,节约资本开支降低运营成本

联手中国电信,5G 网络共建共享。2019 年 9 月,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发布公告, 宣布将进行 5G 网络共建共享。根据《5G 网络共建共享框架合作协议书》,中国 联通、中国电信在 5G 网络建设中进行深度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共建一张 5G 接 入网络,双方划定区域,分区建设,分区基本按照 4G 时代的基础,北方以联通 为主,南方则以电信为主。共建共享方案有以下几项要点:(1)遵循谁建设、谁 投资、谁维护、谁承担网络运营成本的原则,双方共享基站资源,分别收费;(2) 共建仅限 5G 基站、天线,并不涉及核心网部分。通过此次合作,联通与电信共 建一张 5G 接入网,可以节省 5G 建设资本开支与运维费用,并能够进一步加速 5G 建设,提升网络覆盖面积和质量,增强竞争力,ARPU 值随着 5G 建设周期 逐步回升。

架构由 NSA 向 SA 转型,合作实现平滑过渡。除此之外,由于合作初期各大运 营商基本采用 NSA 架构实现 5G 商用,在 NSA 环境下,两家公司采用双锚点、 单锚点方案并行,实现不影响 4G 用户体验前提下的 5G 基站共享。2020 年,两 家公司实现 SA 商用,5G 通信开始由 NSA 架构逐渐向 SA 架构转型。为了同时 满足 NSA 终端用户的普通业务需求与行业客户的 SA 指标需求,由 NSA 向 SA 架构平滑转型,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验证了 NSA+SA 双模共建共享基站,在该 组网模式下,一套 NR 基站挂接 4 个核心网:IPv4 承载分别挂接联通、电信 EPC+ (NSA 核心网),IPv6 承载分别挂接联通、电信 5GC(SA 核心网)。

合作深度、广度逐渐提高,共建共享成果显著。合作次年开始,中国联通与中国 电信共建共享项目增加 4G 共享基站,并开始积极推进科技创新、IDC 等云网融 合领域的合作,实现传输线路、管道光缆、机房天面、分布系统基础设施和重点 业务平台的共建共享。截至 2022 年,5G 共享基站已达百万,占全球 5G 基站总规模的 30%;4G 共享基站达到 110 万站;杆路、管道等基础设施的跨行业共建 共享也在持续陆续实施和推进当中。通过 5G/4G 共建共享,中国联通累计节省 投资超过2700亿元,节省运营成本每年超过300亿元,减少碳排放每年超过1000 万吨,节约用电每年超过 175 亿度。

(二)900MHz 频段重耕,提升 5G 覆盖广度

获工信部批准,重耕 900MHz 频段。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网络 强国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 5G 信号在农村及边 远地区的覆盖质量,2022 年 11 月工信部批准公司将当前用于 2G/3G/4G 系统的 904-915/949-960MHz 频段(900MHz 频段)资源重耕用于 5G 系统。 900MHz 频段是全球公认的公众移动通信“黄金”频段。900MHz 频段具有传播损 耗低、覆盖范围广、穿透能力强、网络部署成本低等特点,也是早期 2G 公众移 动通信系统使用的主要频段。此前国内 5G 频段分布为:移动独享 2.6GHz、移 动广电共建共享 700MHz/4.9GHz,电信联通共建共享 3.5GHz、2.1GHz,因此 尽管电信联通通过共建共享节约了可观的资本开支,但在覆盖度、建设成本、用 户成本方面相比 700MHz 存在劣势。工信部批准公司将 900MHz 频段重耕用于 开展 5G 业务,有助于公司用更低的投入快速推进农村及边远地区的 5G 覆盖, 帮助农村及边远地区消费者更好享受高质量5G服务并拓展低频段5G产业空间, 降低资本开支,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筑牢网络底座。

发布 900MHz 基站设备技术白皮书,引领产业技术发展。2022 年 5 月中国联通 研究院发布了《中国联通 5G NR 900MHz 基站设备技术白皮书》,白皮书基于中 国联通 5G 网络未来发展需求,面向 900MHz 重耕部署场景,规划了 NR 900MHz 基站设备的硬件能力要求、软件功能要求以及设备演进需求,旨在为产业在技术 发展、技术引入规划和产品方案设计等方面提供参考和指引。 持续推进 4G、5G 协同,聚焦中低频重耕,促进频率共享。3.5GHz/2.1GHz 在 重点乡镇、港口及工业园区实现连续覆盖,在热点区域发挥 3.5G 200M/300M 大 带宽优势;900MHz/800MHz 低频重耕用于 5G 基础覆盖(兼顾 NB-IoT 等物联网业务);1.8GHz 近期仍为 4G 容量层,远期将逐步重耕用于 5G;室内覆盖高 价值场景如高校、交通枢纽、地铁等以 3.5G 为主,中低价值场景以 2.1G 为主。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