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优秀公开课教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对联优秀教案 奇妙的对联优秀公开课教案

奇妙的对联优秀公开课教案

2024-07-06 00: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共2课时

奇妙的对联 高中语文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概况及含义。

2、了解对联的特点,掌握对联的格律要求及写作。

3、搜集各类对联,激发学生兴趣。

4、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搜集、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

2学情分析

1、学生初次系统接触对联,有必要将对联的相关文化知识、对联的基本规则等告知学生。

2、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让学生更灵活自由的交流、讨论,充分利用,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究的兴趣,并提高能力。

3重点难点

1、了解对联的起源、含义及其特点。

2、把握对联含义及特点,会赏析对联,明白对联的写作技巧。

4教法学法

1、利用网络及多媒体实现学生学习资料及成果的信息化多向互动。

2、教师点拨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5预习准备

第一课时:利用网络搜集关于对联的故事,并上传学习平台。第二课时:利用网络搜集名联、趣联、绝对,到社区去拍一些张贴的对联,将资料上传学习平台。

6教学过程 6.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之精华。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历来受到人们喜爱。它能写景状物,能抒情言志,能说古道今,能褒贬讽谕。它要求以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使人玩味深思,受到教益。

活动2【活动】激趣

学生在学习平台浏览、交流各自搜集的关于对联的故事;教师发布补充材料。

对联的历史

对联是由古代的桃符发展而来的。远在周代,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画像,后来直接是名字,分别画或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是对联的萌芽。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茅亭客话》、《宋史蜀世家》均载:蜀后主孟昶曾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子,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一直到明代,人们才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春联之设始自明太祖朱元璋,《簪去楼杂记》记载:朱元璋建都京城后,曾下令“凡公卿士庶门第,须加春联一副”,他也带头写了一副对联送与徐达:“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清代是对联的繁荣期,不论在内容的开拓还是在艺术的成熟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清康熙六十寿辰(1713年)和乾隆八十寿辰(1790年)两次重大庆祝活动是宫廷楹联创作的高潮,对楹联结构的规范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南怀瑾先生更是将“清对联”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从事清代文学史研究的赵雨先生也认为,“清代的主流文体是楹联”。孙髯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和梁章钜的《楹联丛话》(1840年)是清代楹联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楹联已经成为可以与诗词曲赋骈文分庭抗礼、媲美争妍的独立文体。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人心,楹联也以新的面貌开始复兴。1984年成立中国楹联学会,1985年创办《对联?民间对联故事》,1987年创办《中国楹联报》,地方楹联组织的发展如雨后春笋。从此形成了群众性的对联创作和理论研究新风尚。

活动3【讲授】指导

一、如何对对联

对联的上句叫上联(也叫出句)下句叫下联(也叫对句)对联的特点为:

1、字数相等。 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2、词性相同。 如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实词里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3、结构相对。 上下联的结构要并列对并列,偏正对偏正,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

4、内容相关。 上下联的意义要相互联系。

正对。上下联从两个角度、两个方面表现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在内容上互相补充,互相衬托。如:十里春风,长安两路;千年晓月,永定一桥。

反对。上下联是相反或相对的两类事物,或者是一个事物相反或相对的两个方面,互相对照,相反相成。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平仄相合。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字是仄声,下联末字是平声。

二、对联的禁忌

忌同字。即上下联不能有相同的字。如,“科学能致富”对“艺术能修身”就犯忌。

 

活动4【练习】对子训练

训练

一、对子游戏。

(板书)“细”――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粗”(板书)

(板书)“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毛”(板书)

(板书)“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兽”(板书)

(进一步板书为)“家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进一步板书为)“野兽”

(板书)“后”――请学生对字,并选择――“先”(板书)

(板书)“死”――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生”(板书)

(进一步板书为)“砖后死”――请学生对字,并选择――(进一步板书为)“石先生”

由此黑板上已形成一幅对联:“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起到激疑的作用)。

讲述一个关于这副对联的故事,说明故事中的学生把他的老师“石先生”讽刺了,但“石先生”却拿他没办法,因为从对仗来看,那学生确实逐字对得很工整。

二、对出下联或上联 

1、勤为摇钱树_______________ 

2、祖国江山娇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亲情友情情情深 

4、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_______________ 

5、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_______________ 

活动5【作业】作业

完成第二课时课前准备。

6.2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交流

学生交流搜集资料,赏析名联、趣联的妙处;教师可适当补充材料。

奇联妙对欣赏(课件放映各联)

一、猜猜有谁

1、昨夜敲棋寻子路,今朝对镜见颜回(其中有孔子的两个弟子名字)

2、悲哉,秋之为气——惨矣,瑾其可怀(这是一幅挽联,挽的是谁?挽秋瑾)(藏字)

3、二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猜猜内中有何人名?)(谐音,鲁肃、狄青)

二、猜猜是什么地方

村舍俨然,笑渔人迷不得路;水源宛在,偕太守常来问津(桃花源)

三、猜猜下面什么行业

1、操天下头等事业,做人间顶上功夫(是什么行业?理发店)

2、刘伶问道谁家好,李白唯言此处高(是什么行业?酒家)

四、欣赏艺术

承接前面讲到“刘伶”

1、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唐伯虎妙对张灵,谐音。对联可以戏)

2、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地名国名,抗战胜利后的对联,双关。对联可以欢)

3、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金圣叹,谐音,“怜子”、“离儿”。对联可以悲)

4、日落香残,免去凡心一点;炉熄火尽,务把意马牢栓(谜联,上联扣“秃”字,下联扣“驴”字。对联可以讽)

五、千古绝对

1、烟锁池塘柳

2、寂寞寒窗空守寡……

活动2【活动】联系生活

联系生活

交流在社区中拍到的对联照片,欣赏点评;教师引导。

注意:对联的场合、用途、寓意;对仗是否工整;对联是否贴错……

进一步了解对联的文化、规则、应用。

活动3【导入】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及练习册中习题。

奇妙的对联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奇妙的对联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之精华。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历来受到人们喜爱。它能写景状物,能抒情言志,能说古道今,能褒贬讽谕。它要求以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使人玩味深思,受到教益。

活动2【活动】激趣

学生在学习平台浏览、交流各自搜集的关于对联的故事;教师发布补充材料。

对联的历史

对联是由古代的桃符发展而来的。远在周代,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画像,后来直接是名字,分别画或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是对联的萌芽。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茅亭客话》、《宋史蜀世家》均载:蜀后主孟昶曾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子,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一直到明代,人们才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春联之设始自明太祖朱元璋,《簪去楼杂记》记载:朱元璋建都京城后,曾下令“凡公卿士庶门第,须加春联一副”,他也带头写了一副对联送与徐达:“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清代是对联的繁荣期,不论在内容的开拓还是在艺术的成熟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清康熙六十寿辰(1713年)和乾隆八十寿辰(1790年)两次重大庆祝活动是宫廷楹联创作的高潮,对楹联结构的规范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南怀瑾先生更是将“清对联”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从事清代文学史研究的赵雨先生也认为,“清代的主流文体是楹联”。孙髯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和梁章钜的《楹联丛话》(1840年)是清代楹联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楹联已经成为可以与诗词曲赋骈文分庭抗礼、媲美争妍的独立文体。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人心,楹联也以新的面貌开始复兴。1984年成立中国楹联学会,1985年创办《对联?民间对联故事》,1987年创办《中国楹联报》,地方楹联组织的发展如雨后春笋。从此形成了群众性的对联创作和理论研究新风尚。

活动3【讲授】指导

一、如何对对联

对联的上句叫上联(也叫出句)下句叫下联(也叫对句)对联的特点为:

1、字数相等。 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2、词性相同。 如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实词里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3、结构相对。 上下联的结构要并列对并列,偏正对偏正,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

4、内容相关。 上下联的意义要相互联系。

正对。上下联从两个角度、两个方面表现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在内容上互相补充,互相衬托。如:十里春风,长安两路;千年晓月,永定一桥。

反对。上下联是相反或相对的两类事物,或者是一个事物相反或相对的两个方面,互相对照,相反相成。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平仄相合。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字是仄声,下联末字是平声。

二、对联的禁忌

忌同字。即上下联不能有相同的字。如,“科学能致富”对“艺术能修身”就犯忌。

 

活动4【练习】对子训练

训练

一、对子游戏。

(板书)“细”――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粗”(板书)

(板书)“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毛”(板书)

(板书)“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兽”(板书)

(进一步板书为)“家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进一步板书为)“野兽”

(板书)“后”――请学生对字,并选择――“先”(板书)

(板书)“死”――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生”(板书)

(进一步板书为)“砖后死”――请学生对字,并选择――(进一步板书为)“石先生”

由此黑板上已形成一幅对联:“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起到激疑的作用)。

讲述一个关于这副对联的故事,说明故事中的学生把他的老师“石先生”讽刺了,但“石先生”却拿他没办法,因为从对仗来看,那学生确实逐字对得很工整。

二、对出下联或上联 

1、勤为摇钱树_______________ 

2、祖国江山娇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亲情友情情情深 

4、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_______________ 

5、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_______________ 

活动5【作业】作业

完成第二课时课前准备。

Tags:奇妙,对联,优秀,开课,教案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