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媒介》听书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对汉语的词进行语法分类主要的依据是什么英语 《理解媒介》听书稿

《理解媒介》听书稿

2023-04-22 19: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得到/听书/《理解媒介》 #听书稿

关于作者

马歇尔·麦克卢汉,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思想家。麦克卢汉一生勤于学问,拿了5个学位,完成了几次重大的学术转向:工科——文学——哲学——文学批评——社会批评——大众文化研究——媒介研究,1942年获得剑桥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多所大学执教。麦克卢汉在对传播的研究中进行了独特的探索,得出了后来震惊世人的结论:“媒介就是讯息”“媒介就是人体的延伸”。

关于本书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这本书提出了有关传播媒介的几个颠覆性观点,重新发现了媒介本身的价值,论证了媒介与人体功能之间的关系,扩展了媒介的范围,并详细阐述了这26种“媒介”的特点。

核心内容

我们要改变以往我们对传播内容的关注,转而关注作为传播工具的媒介本身,因为它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了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比率,进而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仅如此,媒介还是我们人体功能的延伸,每一种媒介都存在人性化的特征,最终使我们获得感官系统的平衡。掌握各种媒介不同的清晰度特点,能够使我们适应当今的信息化时代。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这期为你解读的是《理解媒介》,它的副标题是:论人的延伸。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40万字,我会用大约21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精髓:我们接触的不同媒介如何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毫无疑问,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各种媒介融合的时代,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移动互联网,用各种的方式向我们提供各种信息产品。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便捷地接收来自全球各地的信息,整个世界连接成为了一个地球村;同时,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机器也变得更加懂我们,能够给我们提供各自感兴趣的信息产品。事实上,互联网技术从军用走向民用,是最近30年的产物,但今天我们听的这本书的作者麦克卢汉,在50多年前,也就是上世纪60年代,就预言到“地球村”,也就是网络时代的到来,同时也畅想了人工智能的大致雏形,可以说麦克卢汉是真正的预言家。

这些媒介技术是人类创造的,人们是工具的塑造者。然而麦克卢汉并没有就事论事,而是将人体的生理功能跟媒介对应起来。他认为每一种媒介,都是人体一种生理功能的延伸,比如印刷媒体就是视觉的延伸,这也是本书副标题的来历。

今天,我们身处各种媒介技术中,可能不会察觉到,其实工具也正在塑造我们。麦克卢汉打破了过去我们对传播的信息的关注,转而关注媒介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变革。他认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真正重要的,不是那些转瞬即逝的信息,而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媒介本身,这些媒介改变了我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决定了我们对空间和时间的感受,进而对我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同时,麦克卢汉还按照媒介消费者卷入媒介的程度不同,将媒介分为热媒介和冷媒介,并用美国总统选举等例子,证明其理论的合理性,甚至在我们在知识付费的学习过程中,仍然可以应用这个理论,帮我们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本书的作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是加拿大传播理论家和多伦多大学英语教授,同时还写有《古登堡群英》《媒介即信息》等。麦克卢汉之所以能够早在50多年前,就意识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媒介技术的本身的价值,是因为他本人就是成功的跨界人士,所以他能够将各个学科的精髓融合在一起,给我们带来颠覆性的观点。

翻开西方传播学的发展史,以媒介传递的各种信息内容,对受众产生的影响为研究传统。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却一反这种传统,将研究的焦点放在了传播媒介本身。他的论断非常的新奇,可以说语出惊人,而且善于联系热点问题,使得他在当时的美国广受好评。然而,也正因为他的论断缺乏严密的逻辑和论证,使得他在上世纪60年代遭受反对派的攻击,且伴随着他的去世,人们对他的追捧也渐渐淡了下来。直到上世纪90年代,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的到来,才使大家认识到麦克卢汉理论的前瞻性,以前看不懂的东西,到了90年代居然成为了现实。

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后,接下来,我们将从媒介就是信息、媒介是人体功能的延伸和冷热媒介的分类三个方面,向你介绍麦克卢汉独特的媒介观。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梳理,将引导你从对传播的内容的关注,转而关注传播媒介本身,并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更好地使用各种传播媒介。下面我们依次聊一聊这几个话题。

第一部分

先来看看媒介就是信息这个观点。

要理解麦克卢汉媒介就是信息的观点,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媒介的内涵,一般而言,我们认为有四种解释,第一种说的是生产信息的媒介组织,比如电视台、报社、网站等等;第二种说的是信息的承载方式,比如电视机、互联网等等;第三种说的是媒介传送的信息,比如我们常说的电视的影响,指的是电视节目,也就是电视里的信息的影响,而不是显示屏、显像管等电子元件的影响。

这三种解释都与新闻媒介相关,也是我们一般人能想到的含义。然而今天我们要讲的,主要是第四种,也就是信息在某种载体上呈现出的特殊格式。同样的信息在不同的媒介中,会呈现出不同的格式,就像水在不同的容器中,会呈现出不同的形状一样。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就是信息”中的“媒介”,指的就是这种特殊的信息呈现的格式。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大量的传播的活动,无论是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还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因为信息能够消除我们生活的不确定性,给我们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这个信息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传播的内容。在传播学这个学科在美国刚成立的时候,这种注重实用性的传播目的传播研究,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派别,和另外一个研究媒介制度的派别形成了二元对立的局面。这两个学派无一例外,都只把媒介作为传播的工具和渠道,而对传播内容给予强烈的关注。而在麦克卢汉的眼中,对于整个人类历史而言,真正重要的,不是那些转瞬即逝的信息,而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媒介本身。

当我们的关注点集中在传播内容的时候,我们的关注点集中在微观层面,关注的是某个媒介消费行为给我们带来的信息的增量,而当我们的关注点转移到媒介本身时,我们会跳出以往的微观层面,转而关注媒介带给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变化,以及它对我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的影响。

就像此刻正在听我们说书节目的你,也许在你的日常经验里面,你更关注的是现在正在收听的内容,却从来没有想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催生的网络广播,已经给你的媒介消费习惯带来了极大的变化。

比如,传统的广播和网络广播虽然都可以伴随收听,但是网络广播却给了我们自主选择的权利,所以我们再也不用像以前守在专门的时间点,去听某一个你非常喜欢的栏目。你的时间被大大地解放,收听的场所也由你自主决定。过去我们听广播,可能是正儿八经守在收音机前面,就像一种仪式一样,今天听网络广播,可以用任何我们喜欢的方式,比如睡前躺着收听节目陶冶身心,做家务时伴随收听高效利用时间,堵车时利用碎片化时间收听喜欢的节目。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消费媒介信息,实现人与互联网的实时互动。

麦克卢汉认为,以往大家将关注的眼光集中于传播的内容,也就是信息层面,是因为我们在工业时代,习惯于将一切事物分裂和切割来看待。比如在研究传播的经典理论里,大家津津乐道的是经验学派的传播模式,遵循着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到传播受众以及传播效果这样一个线性传播方式,使得我们尤其关注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对媒介本身的作用,熟视无睹或者不那么重视。

而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就是信息,归根到底想向我们说明的是,任何媒介本身,都会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比如铁路的作用,并不是把运动、运输、轮子或者道路这些概念,引入到人类社会,而是创造出新型的城市、新型的工作方式和新型的闲暇方式。这与铁路媒介所运输的货物是毫无关系的。而比火车速度更快的飞机,由于加快了运输的速度,它又使铁路所形成的城市、政治和社团的形态,不断瓦解,这个功能与飞机所运载的东西也是毫无关系的。

好,这就是今天给你讲的第一个内容:媒介就是信息。在他的眼中,对于整个人类历史而言,真正重要的,不是传播的信息,也就是传播的具体的内容,而是作为传播工具和渠道的媒介本身,这些媒介改变了我们接受信息的方法,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重新塑造了我们对空间和时间的感受,从而改变了我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

第二部分

下面我们来说说媒介是人体功能的延伸。

如果第一部分讲的是工具如何塑造我们,那这一部分要讲述的是我们如何塑造工具,这也便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就是人体功能的延伸。在该书中,麦克卢汉列举了26种媒介,并一一证明了它对应的延伸功能。这些媒介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种是人体的器官延伸,如衣服对应皮肤,轮子对应腿脚,住宅对应集体皮肤;第二种是人体感觉的延伸,如口语词对应听觉,印刷物对应视觉;第三种是中枢神经系统,也就是大脑的延伸。我们都知道,人体的思维活动,主要是由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它能够接收全身各个地方传递的信息,进行储存和加工,进而支配人们的行为。而电子时代的媒介,如广播、电报、电话、电视,它们在强调视觉的文字和印刷媒介的基础上,增加了视觉的作用,人们从多种感官收集到的信息能够得到有效整合,也就实现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所以麦克卢汉说,这些媒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

媒介就是人体功能的延伸,这个观点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自我截除”理论得到的灵感。那什么叫自我截除理论呢?主要指的是身体受到超强刺激的压力时,大脑就会隔离使人不舒服的器官等等,借以保护自己。这和选择性遗忘有点类似。而说回到媒介,比如车轮子的产生,就是因为生产的发展加快了交换过程,给人的身体造成了压力。这时候就需要人体暂时去掉腿脚的功能,将替代腿脚功能的车轮子制造出来。

而任何一种感觉的延伸,都改变着我们思想和行为的方式,也就是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比如我们现在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常常感到通过阅读的学习效果一般,这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不再仅仅通过单一的形式来获取知识,而是通过音频、文字、网络直播交叉获取信息,这些新技术在渐渐塑造我们的行为习惯,而我们却没有察觉。

媒介的变化,对人们的组织方式、思维方式、行动方式都会产生持续的影响。比如说麦克卢汉认为极为重视视觉的印刷术,就直接产生了民族主义、个人主义、宗教改革、工业革命等等。以印刷术催生的民族主义为例,我们都知道印刷术的发明,使得王权和教会力量发生了逆转,促进了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产生,基督教的精神体系解体为一个个独立的国家。这些国家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必然要向民众传达国家共同体的观念,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必须有民族的统一语言,尤其是标准化的书面语言文字,在这个过程中,印刷术功不可没。

麦克卢汉在我们当今的时代再次被人追捧,不仅是因为他发现了媒介就是人体功能的延伸,还因为他能预料到他那个时代并不存在的事物,比如我们现在津津乐道的地球村等说法。依据麦克卢汉的观点,每一种媒介都是人体功能的延伸,口语传播时代延伸的是我们的听觉,文字和印刷传播时代延伸的是我们的视觉,而到了电子传播时代是对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延伸,此时的电报、电视、广播等电子媒介相比以前,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大大增加,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颠覆性的突破。

比如世界上第一个广播现场报道,是哥伦比亚广播的主持人爱德华·默罗在1940年主持的“这里是伦敦”,当时美国有3000万人坐在起居室内的收音机旁,收听这个节目。精彩的解说和现场的炮火声,让不在现场的人也能身临其境,知道希特勒发动了“闪电战”,比利时、荷兰、法国相继沦陷。虽然,60年代电脑技术还在研发阶段,但已经出现的电视、广播等媒介,让麦克卢汉意识到世界将重新成为一个部落大家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就是我们现在常常所说的地球村。

除了地球村,他甚至还预测到我们公认的下一代技术革命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在麦克卢汉的眼中,媒介对人体的延伸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口语传播时代延伸了我们的听觉,印刷传播时代延伸了我们的视觉;第二个阶段,电视机等电子传播媒介,同时实现了人体视觉和听觉的延伸,也就是使得中枢神经系统得到了延伸,在这两个阶段主要是人体本身的延伸;如今我们正在进入第三个阶段,直接模拟人类的意识,也就是人工智能时代。在这个阶段,机器模拟人脑加工后的知识,将被延伸至整个社会,给信息传播活动带来极大变革。像一些手机上的新闻客户端,正在通过算法给我们提供定制的信息产品,机器变得更加懂我。

同时,麦克卢汉还前瞻性预测到了知识经济的到来,就像前面所说的,麦克卢汉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即将来临,机器能够替代人们做很多事情,我们对人才的要求也会提高,因为知识的获取不再困难,困难的是知识的解读,所以知识进行二次加工的人变得更加抢手。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革命将使知识、信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设施。在这个时代,一切生产以知识为基础,所有财富的核心是知识,而不是土地、工厂等传统生产要素。第三产业将与第一和第二产业深度融合,人们的所有活动将与知识和信息联系在一起。如同我们每个正在听书的朋友一样,都是信息时代的游牧民族,不断通过各种方式采集和加工知识,进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服务。

好了,这是今天给你讲的第二个内容:媒介就是人体功能的延伸。在这部分,我们首先从心理学“自我截除”的概念,给大家讲述了媒介就是人体的延伸的理论来源,人们的发明和各种媒介,归根到底,都是延伸人的功能。最后,我们总结了麦克卢汉的前瞻性的观点,他不仅预测到地球村的出现,还对人工智能以及知识经济做出了构想。

第三部分

上面两个部分,我们谈了麦克卢汉提出的两个颠覆性的观点,一个是媒介本身就是信息,一个是媒介是人体功能的延伸。在这部分,我们来谈谈冷热媒介的分类。

麦克卢汉根据媒介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同特点,将媒介分为冷媒介和热媒介,目的是为了向我们说,媒介作为人体功能的延伸,是如何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的。他认为,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收者不需要动用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比如电影、广播、照片、书籍、报刊等就是热媒介。而冷媒介传递的信息少并且模糊,在理解的时候,就需要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的配合。在他的概念里面,冷媒介则包括电视、电话、漫画、谈话等等。

如果我们用通俗的概念来表达,大家可以这样理解:热媒介就像我们平常在生活中接触的那些非常热情的人,很容易与他打成一片;而冷媒介就像那些非常高冷的人,需要我们费一番周折,才能完成破冰之旅。

在这里,麦克卢汉用了一种直观的方式,为媒介分类。他的这种分类方式并没有好与坏的区别,而只是为了更清楚地阐明媒介的作用和影响。但是,冷热媒介分类理论,也正是麦克卢汉所有理论中最具有争议性的一个。很多人认为,将广播看做热媒介,电视看做冷媒介,就是不合理的。因为,广播同电视相比,由于没有视觉刺激,人们从中感应到的信息,不如从电视中接收到的信息那么清楚明白,所以广播属于冷媒介,电视应该属于热媒介。不过,一些支持麦克卢汉观点的人,从当时的技术条件层面进行了解释。这些人认为在麦克卢汉写作的时代,大多数的电视机的图像并不逼真,需要受众去补充信息。

而麦克卢汉本人在论述这个问题上,也有一个绝佳的例子。1960年尼克松与肯尼迪竞选美国总统,两个人通过大众媒介发表辩论。当时听收音机的听众以为尼克松赢定了,然而看电视的观众却认为他输定了。这是为什么? 麦克卢汉是这样解释的:因为电视是冷媒介,所以适合于低清晰度的形象。肯尼迪是新候选人,他有许多东西不为人知,所以他给人的信息的清晰度低,适合通过电视传播他的形象。相反,收音机是热媒介,它适合于高清晰度的形象。尼克松是资深的议员和副总统,他的情况广为人知,所以他给人的信息的清晰度高,适合广播这种媒介。

当然,对冷热媒介的分类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这种分类方式的重要意义在于,引导我们更加清楚明白地认识到,不同属性的媒介会对个人、文化和社会带来不同影响。比如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消费者,我们也能从冷热媒介分类理论中得到实用的启发。比如在听课的时候,我们可能调动了我们的各种感官去消化吸收,但如果我们想巩固我们的学习成果,还可以通过整理笔记、与人谈论、教授他人等方式提高自身参与程度,也可以通过视频、思维导图等方式增加知识的清晰度,进而更好地吸收知识。

好,这就是今天讲的第三个内容:总结下就是,麦克卢汉通过信息的清晰程度,以及信息的接受者的参与程度,将媒介分为热媒介和冷媒介。这种分类方式,在当时因为媒介技术的原因,以及麦克卢汉本人的立场,不被人理解,甚至还遭到了抵制。但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消费者,我们不用过于纠结于具体的分类方式,而是用这种的冷热媒介的思维方式,去指导我们的日常的学习和工作,比如提高信息的清晰度,提高我们学习知识的参与程度。

总结

说到这里,今天的内容就聊得差不多了。下面,来简单回顾下今天为你分享的内容,也就是麦克卢汉关于媒介的三个颠覆性的观点。

第一,我们说到了媒介就是信息。在麦克卢汉的眼中,对于整个人类历史而言,真正重要的,不是传播的信息,也就是传播内容,而是作为传工具和渠道的媒介本身,这些媒介改变了我们接受信息的方法,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重新塑造了我们对空间和时间的感受,从而改变了我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这里的媒介不仅仅指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新闻媒介,而是指所有能够延伸人的身体和感官的工具、技术和活动,比如口语词、书面词、服装、货币、广告、电影、电话、电视等。

第二,我们说到了媒介是人体功能的延伸。在这部分,我们首先从心理学“自我截除”的概念,给大家讲述了媒介就是人体的延伸的理论来源,人们的发明和各种媒介,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使中枢神经系统达到一种平衡。同时,我们总结了麦克卢汉的前瞻性的观点,他不仅预测到地球村的出现,还对人工智能以及知识经济做出了构想。

第三,我们说到了媒介冷热分类理论,麦克卢汉通过信息本身的清晰程度,以及信息接受者的参与程度,将媒介分为热媒介和冷媒介。这种分类方式,在当时因为媒介技术的原因,以及麦克卢汉本人的立场,不被人理解,甚至还遭到了抵制。但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消费者,我们不用过于纠结于具体的分类方式,而是应该用这种冷热媒介的思维方式,去指导我们日常的学习和工作,调动各种感官去更好地消化和吸收信息。

最后,我们也要明白,作为一名终身学习者,还应该辩证去看待麦克卢汉的观点,比如电子媒介是麦克卢汉非常推崇的媒介形式,认为它能使人类的感官得到最大程度的平衡,而此前我们说书栏目解读的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却呼吁人们警惕电视媒体将一切信息变成娱乐的附庸,两个人都是站在各自的角度发表观点,可以说各有千秋。但其实尼尔波兹曼的“媒介就是隐喻”,是麦克卢汉“媒介就是信息”的修正,两个人都在说媒介能有意无意定义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只不过尼尔波兹曼的批判意味更强。如今,身处媒介融合的时代,既然不能逃避媒介给我们带来的影响,那么思考如何更好地应用它们,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话题。

撰稿:刘晶晶

脑图:摩西脑图工作室

转述:于浩

来源:https://dedao.cn

相关文章 《演讲的力量》听书稿 《高效演讲》听书稿 《卡片笔记写作法》 听书稿 《一分钟经理人》 听书稿 《如何启动黄金圈思维》 听书稿 3.1.220517《增长黑客》视觉笔记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