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谣言与真相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对待网络谣言的看法 生活中常见的谣言与真相

生活中常见的谣言与真相

2024-07-01 05: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真相】现有研究表明,电脑等家用电器周围的电磁场强度远远小于安全准则的限值,没有必要担心,也没有必要防电脑的辐射。另外,电脑会向各个方向发射电磁辐射,说仙人掌可以比别的东西更好地屏蔽或者吸附这些辐射并无依据。

6、谣言:微博查访客记录

【真相】微博工作人员告知,一直没有这项服务。另网警提醒,骗子一般会通过登录查询者的账号,然后截取用户的朋友列表或者黑名单中的一些人的头像,有时候还会用一些陌生网友的头像,伪造访客记录……而一旦告知骗子自己的账号、密码,就很有可能被盗取个人资料,或给好友发一些奇怪链接或借钱请求等,侵害用户的利益。

7、谣言:霍金警告人类不要尝试登月

【真相】霍金并没有说过“人类不要登月”,更没提过“月球背面有外星人”之类的言论。就在2017年11月24日,霍金在微博上回复TFBOYS(加油男孩)组合队长王俊凯探索宇宙的问题时,提到“未来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正在威胁着我们,我们应该考虑探索其他有潜力的星球以延续人类的发展”。网传内容最初来源于某个“科技”网站的“猎奇-UFO探索”栏目。该栏目除了多篇《霍金警告人类不要登月 月球背后的神秘生物真实存在!》类似文章外,还有自相矛盾的《霍金预言人类将于2032年灭亡 呼吁人类投奔月球或火星》等内容。简言之,这是一条被当成新闻传播的“科幻作品”。

8、谣言:量子通信卫星就是一个“传统的激光通信卫星”

【真相】称量子通信卫星“实际上就是一个传统的激光通信卫星”,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传统的激光通信卫星一次会发射上亿个光子,它依靠激光的强度、频率、相位等来携带信息。而“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一次只发射一个光子,是利用叠加和测量两个量子力学现象来进行信息的传递。所以量子通信卫星与激光通信卫星的原理完全不同。

该如何正确理解量子通信呢?首先,量子通信解决的并不是通信问题,而是通信加密问题;其次,在通信加密领域中,量子通信是重要补充,而不是对原有加密方法的颠覆;第三,从技术和成本角度而言,现阶段量子通信更适合于绝密信息加密,并不太适合于普通密级信息加密,也就是说情侣之间打私密电话就没有必要使用量子通信了。最后需要强调的是,量子通信还开启了一扇探索未知世界的大门,正如同其他很多科技突破一样,其影响并不是问世之初就能预测的。

9、谣言:微信付款码截图盗取财产

【真相】2月23日,微信“谣言过滤器”辟谣称,该消息与事实不符,微信早在2016年已通过技术手段切断了“将付款码截图发给其他人后被盗刷”的可能性。自2016年下半年微信更新至iOS6.3.22版、安卓6.3.23版后,一旦对付款码进行截屏操作,用户都会收到安全提示,该付款码也随即失效。这意味着用户所截图的二维码已无法被刷款,骗子们也就无机可乘。提醒广大用户,牢记付款码安全提示,不要以任何形式轻易向他人发送微信支付的付款码,包括条形码、二维码和18位数字编码等。如果遇到诈骗或者疑似诈骗的情况,可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通过微信的投诉功能进行举报。

二、饮食类

1、谣言:吃柿子喝酸奶中毒致死

【真相】这个“禁忌”是老谣言,早在一年前就被辟谣过。柿子里面含有大量鞣酸,一次吃太多的话,会和这些谣言内所传的高蛋白食物在胃里相互作用,形成不可溶的沉淀,不好消化,但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致死的。柿子中有大量的果胶和纤维,空腹吃可能导致消化不良,每次吃柿子以不超过200克为宜。

2、谣言:雪糕化了又冻可能含可溶性毒蛋白

【真相】福建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高级营养师戴海兵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种说法不科学,并没有“可溶性毒蛋白”的说法,且二次冷冻所需时间不足以使雪糕内微生物增长并分泌毒素。但是,冷冻本身是为了抑制微生物繁殖增生,保障食物不变质,如果一些食物的冷冻环境不符合要求,则容易引发细菌的过量繁殖,导致食物变质,可能引发胃肠道疾病,甚至食物中毒。

3、谣言:方便面是“垃圾食品”,32小时不消化

【真相】很多人将食品中的防腐剂作为评判垃圾食品的标准,认为方便面是垃圾食品,食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损害。对此,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副主任钟凯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没有所谓的垃圾食品,只有不健康的膳食搭配,‘食物防腐剂有害’是一种误解,其作用旨在抑制细菌等微生物的滋生,保护食物营养以及感官品质。”对于食用方便面32小时的传闻,实验发现不同的食物加工方式也会影响到淀粉的消化率,专家称方便面所用的添加剂均符合国家标准,其主要原料和家庭自制的面条所用原料皆为一致,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4、谣言:千滚水有毒不能喝

【真相】千滚水即反复烧开的水,传闻中称千滚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超标可能致癌。多次煮沸的自来水,在高温缺氧的情况下,有利于硝酸盐向亚硝酸盐转化。有专家将烧开不同次数的水做了对比,结果发现,水加热次数越多,亚硝酸盐含量会增高,但增幅很小。数据显示,即使是煮沸20次的自来水,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也远远低于国家标准,是安全的。

5、谣言:谣言五:水垢会导致结石病

【真相】据《科技日报》报道,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盐类进入到人体后部分会被分解;如果不能分解,将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不会对身体有特别影响。针对“水垢成分虽然无害,但是多喝易造成结石”的说法,专家表示这种说法并没有根据,医学上没有明显证据表明硬水会增加结石的发病率。不过,一个地区如果水质过硬,运输和加热水的器材就容易结水垢,会造成用水器材效率减低甚至是故障,缩短器材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会使能耗大大增加。对于家庭的日常活动来说,硬水在洗涤时会消耗更多的水和洗涤用品,衣物等不容易洗净,寿命也会缩短。所以水垢虽然不影响我们的健康,但却不能将之放任不理。

6、谣言:糕点店用“棉花馅”做肉松饼

【真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微信公众号上对“棉花肉松饼”视频进行了辟谣,称肉松和棉花的成分不同,口感也有很大的差异,用棉花冒充肉松几乎没有可能。肉松的本质是肌肉纤维,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放入嘴里轻轻一咬就会融化,口感松软;而棉花的本质是植物纤维,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是一种不可溶的纤维,虽然看上去也很松软,但放入口中是嚼不烂的。如果真有商家将棉花冒充肉松,很容易就会被识破。食物中本来就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可燃物,肉松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肯定是可以被点燃的,并且会产生一种焦糊味。而棉花虽然也可以点燃,但因为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所以不会有焦糊味。因此,如果真的想确定是不是真肉松,可以将其点燃,闻一下有没有焦糊味。

无论是粉丝、肉松,还是烤冷面的面皮,关于它们的谣言,总是用“火烧”验证。粉丝烧着了,谣言就说它是塑料;肉松烧着了,谣言说它是棉花;烤冷面的面皮难烧着,谣言就说它是化学物质。谣言本身就是双重标准的,还请大家保持理智。

7、谣言:不含添加剂的食品就是好

【真相】科学合理使用添加剂,食品更安全。广东食药监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完全不加添加剂的食品就是好的”这种观点并非完全正确。比如:如果没有防腐剂,食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腐败变质了,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会非常严重。合理使用防腐剂后,保质期延长了,可以让消费者得到更加丰富多样的食物。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越来越重视,对“食品添加剂”也越来越敏感。乱用添加剂的食物有害,但“零添加”食物也有缺陷。只有加强对“食品添加剂”正确理念的宣传,才能破除公众的一贯陈见。

.8、谣言:喝久煮的火锅汤会中毒

【真相】实验结果显示,久煮的清汤火锅和辣火锅的汤中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0.10mg/L。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说,亚硝酸盐主要会带来急性毒性,当一次摄入量达到200毫克以上就有可能急性中毒,让人体内的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所以,根据此次的实验结果,如果会引起亚硝酸盐中毒,需要人一次性饮入2000升(相当于3、4个浴缸)的火锅汤,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9、谣言:牛油果有减肥、美容等神奇功效

【真相】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介绍,与其他水果相比,牛油果的维生素C、矿物质含量其实不多,反而脂肪含量特别高,属于高热量水果。此外,牛油果维生素E含量并不比一些坚果和种子多,牛油果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也没有山茶油、橄榄油、杏仁油里的多。所以这位新晋网红水果也不是万能的。

不过,人们将钟爱目标转移到牛油果身上,营养上的考虑大概倒是其次——我们无非是听说了它有各种神奇的功效:能美容养颜、丰胸,还有神奇的减肥功效,才决定“尝”试一下。“把牛油果和苹果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从营养上来讲,牛油果的蛋白质和钾含量高是比较突出的优点,但高脂肪、高热量是其缺点。它根本就不是减肥佳品。”范志红解释到。因此,牛油果是好水果,人们选择它那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指望仅靠吃它来减肥、美颜、丰胸等恐怕要空欢喜一场了。

10、谣言:喝纯净水会让人形成酸性体质

【真相】人体没有酸性与碱性之分,因为人体自身有强大的酸碱调节功能,外界对其影响是很微小的,即使人体摄入有酸性或碱性物质,也会被这种调节功能很快中和。膳食是人体摄入营养元素的主要途径,水的作用非常小。营养流失和自然条件、年龄、运动量、体质等都有关系,并不是喝水就能起决定作用的。人体体液中的离子浓度是相对平衡的,钙离子也不例外。导致缺钙的最主要因素是膳食钙摄入量不足,与激素水平、维D水平、阳光照射、运动量等也相关,跟喝什么水没有关系。中东地区的老百姓基本都是喝纯净水,也没有出现大面积缺钙问题。

11、谣言:隔夜茶真的会致癌、滋生细菌

【真相】其实,隔夜茶致癌纯属谣言。据《新华社每日电讯》报道,民间传说隔夜茶会致癌是因为隔夜茶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但检测显示,一杯240ml的茶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浓度均不足0.03mg,若将泡好的茶水敞开放置一整天,茶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可上升数倍,但依然很少,大约仅0.2mg左右,亚硝酸盐的含量基本无太大变化。据人民健康网报道,我国2006年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了生活饮用水中硝酸盐的限值:硝酸盐(以N计)的限值是每升10mg,地下水源限值为每升20mg,亚硝酸盐的限值是每升1mg,所以饮用隔夜茶并不会致癌。

许多人都对隔夜茶颜色变深心怀忧虑,其实隔夜茶颜色变深并非是因为出现有害物质。据人民网上海频道报道,新泡的茶水基本都呈黄绿色,这是因为茶叶中含有茶黄素,茶黄素是一种抗氧化物质,可以预防多种心脑血管疾病;而隔夜茶的颜色大多呈黄红色,是因为茶黄素变成了茶红素,而且其抗氧化功能也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大家对于茶水颜色变化并不用担心。

不少人也认为隔夜茶水中会滋生很多细菌,饮用隔夜茶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但事实并非如此。据《武汉晚报》报道,隔夜茶并不会滋生细菌。首先,通常泡茶的水温都在90℃以上,所以泡茶时大部分细菌已经被杀死;其次,茶水里不含蛋白质和糖类,细菌没有养分来源;再者,茶水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可以很好地抑制细菌。因此,隔夜茶不仅不会滋生细菌,反而可以抑制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滋生,而且茶越浓抑菌效果越好。

12、谣言:不吃晚饭能减肥

【真相】很多人都会选择通过节食来减肥,一般以不吃晚饭为主,然而这种方法却并不可取。据《北京晚报》报道,一日三餐是人类经历千万年发展,逐步积累下来的生存经验,是这么多年以来形成的规律,是一个固定的“生物钟”。而当你因为要减肥不吃晚饭而打破这个“生物钟”时,就会造成体内生理机制的紊乱,使得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疾病。此外,不吃晚饭还容易使减肥者患上胃病,而本身就有胃病的患者更应该注意,不要因为不吃晚饭而使得病情加重。

生活中,还有一些人在减肥时会吃“晚饭”,但他们所吃的“晚饭”并不是主食之类的正餐,而是用水果代替正餐,充当晚饭,这种做法亦不可取。据《生命时报》报道,单靠食用水果来减肥的方法并不科学,因为水果虽然富含维生素等,但它缺乏脂肪、蛋白质和脂溶性维生素等人体的必须物质,长期拿水果当饭吃,容易使减肥者出现营养不良或贫血的情况,不但不利于减肥,还有损身体健康。

想要减肥就需要采取科学的减肥措施。据《齐鲁晚报》报道,成人的细胞数量基本是稳定不变的,减肥的目标应该是将脂肪细胞缩小,而不是减少水分。快速减肥看似效果很好,但实际上可能只是减少体内的水分,后期就容易出现反弹,导致人体代谢下降、体质减弱等。因此,建议大家对待减肥时不要急功近利,每天适当运动的同时减少卡路里的摄入才能既不损害身体,又能达到科学减肥的效果。

三、健康类

1、谣言:坐月子不能洗头洗澡,最好长期卧床

【真相】从现代医学上看,产后清洁身体具有活血、行气的功效,可以帮助产妇解除分娩疲劳,保持心情舒畅;同时,产后长期卧床,易使产妇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及肠粘连,特别是剖宫产的产妇。产后适时适度地进行一些活动,可以增加腹肌收缩力,促进子宫复原,有助于恶露排出。北京世纪坛医院妇产科主任白文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坐月子捂着不下床很不正确,产后是一个正常生理过程,不应该有一些特别的限制,包括屋子该通风就通风,如果天热可以开空调,不要把凉风直吹给产妇就可以了。”

2、谣言:指甲上的“月牙”是健康晴雨表

【真相】指甲上的“月牙”只是指甲生长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现象,月牙数变化只是身体新陈代谢的正常变动使得指甲的生长速度有所变化而已。虽然身体的某些变化可能改变“月牙”的大小,但用“月牙”的数量和大小来评判是否健康是不正确的。

3、谣言:青少年近视不戴眼镜度数就不会增加

【真相】青少年出现了视力下降的情况,可能是真性近视也可能是假性近视,假性近视可以通过休息睡觉或者散瞳来恢复视力,不需要配戴眼镜。如果患了真性近视却坚持不戴眼镜,近视度数会增加的更快。北京同仁医院高级验光师王艳霞表示,“由于屈光不正造成的视力下降,建议一定要及时的配戴眼镜。如果真性近视没有及时矫正,看近看远都会有一些影响,导致眼部更容易疲劳,度数会增长更快。”

4、谣言:感冒出身汗就好了 【真相】感冒后,人体为了抵御入侵的病毒或细菌,自身的防卫系统会积极工作起来,这个时候有些人出汗,甚至会出现发烧等症状。此时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加快,如再从事比较激烈的活动,就会使人体内热量增加,代谢更快,能量消耗过多,患者的抵抗力大大降低,反而会加重感冒症状。

5、谣言:PM2.5三年堵死三分之一个肺

【真相】尚无PM2.5致病的准确数据。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部副主任医师万钧表示,PM2.5浓度增加可以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上升,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80个PM2.5微粒堵死一个肺泡”的“精确”计量,目前国内国外都没有明确的医学文献支持。“雾霾颗粒对于人体的伤害并不是机械性地‘堵死’肺泡,而是黏附于肺泡及小气道表面,进而诱发炎症,最终影响气体交换或继发其他病变。”万钧称,现在已经肯定的是,PM2.5浓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但由于这涉及长期的、大规模人群实验,具体的量值和对人体的伤害程度,还没有准确数据。

6、谣言:三五年后眼睛失明会大面积爆发

【真相】蓝光有害不等于必然伤眼。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治医师黄瑶表示,光不仅存在于太阳光中,还大量存在于电脑显示器、数码电子产品显示屏、手机、电视、甚至汽车车灯、霓虹灯中。但是人眼有保护作用,它有过滤蓝光的结构,所以正常情况下,如果正常用眼,不会产生太大影响。黄瑶表示,长期暴露于蓝光可能引起老年性黄斑病变。还有一些研究表明,蓝光可以诱导视网膜的光损伤。但专家强调,不应该过分夸大蓝光的危害性。事实上,只有人眼长时间暴露在高频率、高能量的蓝光中,才会对视网膜产生损伤。

蓝光伤眼不假,“三五年后眼睛失明会大面积爆发”的言论也确实给“电子产品依赖症”的人们一个大大的“警报”,尤其是对低龄人群。但科学结论是精确的,容不得随意放大。

7、谣言:一滴血就能测癌

【真相】说法不准确“可监测肿瘤”。浙江省肿瘤医院苏丹教授表示,“一滴血可测癌症”的说法不严谨,过分夸大了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至今,全球还没有一个血液标志物能百分之百准确诊断肿瘤。事实上,罗永章本人也曾对此辟谣,“一滴血可测癌症”这一说法很不准确,确切的说法应该是“监测肿瘤”。

癌症的高发率和高死亡率让人们谈“癌”色变,任何能预知或治疗癌症的医学研究成果,都有可能像“救命稻草”一样被“神话”。因此,在对待医学研究治疗人类疾病的每一次进步时,作为媒体,在考虑传播效果之前,要以准确为前提!

8、谣言:一口唾液测出孩子天赋

【真相】基因检测尚不能预知特长。虽然用唾液检测基因是可行的,但用唾液检测孩子是否具有天赋,却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方面媒体联络的新闻官员表示,到目前为止,没有听说过基因检测可以预知一个孩子是否有音乐、绘画等天赋。疾病与基因的关联是确凿的,但儿童天赋与基因到底有无关联,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论证。北大医院实验中心马祎楠副研究员认为,孩子的成长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的作用甚至更大。

“一口唾液测天赋”和“一滴血测癌”类似。都是利用人们对于改善生命质量的渴望和心理,把某一项医学研究成果放大成为“神效”。

9、谣言:狂犬病疫苗无用

【真相】实际情况是,狂犬病通过注射疫苗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中国疾控中心明确规定,“Ⅱ级和Ⅲ级暴露者,应在被咬伤后的第0、3、7、14和28天各接种1剂,共5剂狂犬病疫苗,并尽量使用同一品牌疫苗进行接种。”“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实际上是用狂犬病毒免疫动物后获得的一种抗病毒血清,能对应地中和狂犬病毒,对于增强咬伤后机体免疫力,促进伤口恢复具有很好的作用,当咬伤达到一定程度时,则必须要注射,从而对病毒起到封闭作用,和疫苗应用一样,注射越早效果越好。

但注射狂犬病疫苗后,确实依然有发生意外的可能性。比如伤口很深,导致处理不彻底;或者在注射疫苗前,狂犬病病毒已顺着神经开始蔓延,最后形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导致呼吸衰竭;还有可能是注射了疫苗后,患者的体内还没有产生抗体,狂犬病病毒已经开始沿神经蔓延。但这不能断言狂犬病疫苗是无用的。

10、谣言:闪光灯会灼瞎孩子眼睛

【真相】其实,闪光灯对孩子视力的影响不大。首先,闪光灯是疝弧灯,光谱与光点同白天的普通光照强度相当,不会造成视网膜灼伤。其次,闪光灯是一种瞬间强光,它的持续时间很短、速度很快,因此,光线进入眼睛的总量很小,其造成失明的可能性也很小。

那么,相比手机,专业相机的闪光灯会更亮一些,这类闪光灯会不会导致孩子眼睛失明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光线的亮度会随着距离变远而下降,在摄影棚为孩子拍照时,闪光灯距离宝宝眼睛的距离通常都在几米以上,加上柔光罩等器材的配合,宝宝眼睛所感受到的光线亮度也是安全的。

需要注意的是,被过于强烈、持续的光线照射的确会给人的视力造成伤害。人眼的黄斑区是视觉功能很强大的部位,也是比较敏感的部位,黄斑区如果受损,会直接导致人眼的主要视力严重受损。成年人受到强光照射的时候,会有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产生眨眼、缩小瞳孔等应激反应,避免大量光线进入眼睛;但婴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弱,神经发育还不完善,当受到强光刺激的时候,他们眨眼、瞳孔对光反应的灵敏度不如成年人,因此,儿童还是要注意避免眼睛受到强光的持续照射。

11、谣言:经期无论怎么吃都不会胖

【真相】据大河网报道,女性在月经期间的新陈代谢速度确实会加快,但是并没有加快多少,所以整体的能量消耗也不会比平时多太多。如果在经期大吃大喝,消耗没有增加,却吸收了更多的热量,就会导致变胖。另一种说法是经期会瘦。这可能是因为在月经之前,由于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体内水分增加,体重略有变重;经期结束后,激素水平恢复,经血排出,体内水分减少,体重比之前略有下降。但这只是体重的一个正常浮动,不是真的变瘦了。因此,月经期间依然要规律合理饮食。

有些女性在经期会胃口大增,并且通过吃来缓解月经带来的焦躁情绪。对此,中国青年网建议,经期易胃口大开、嗜吃甜食的女性可改吃需要充分咀嚼、糖分较低的全谷类食物、蔬菜及不甜的水果,如蔬菜条、切片的番石榴等,以此来维持血糖的平稳。生理周期过后的第二天是减肥的最佳时期,切忌在这一天摄取超过一顿的主食,如谷类食物、米饭、面包等,更要减少糖分的摄取。也就是说,只在午餐中摄取主食,早餐与晚餐摄取一些除主食之外的其他食物,如水果、蔬菜等,但不必刻意减量。

饮食与运动齐头并进能带来更好的减肥效果。解放军第309医院(总参总医院)营养科主任左小霞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介绍,月经结束后的一周,女性情绪稳定,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也显著加快,是减肥的最佳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可以考虑一些强度较大的运动方式,比如游泳、跑步、健身操等。不过,脂肪只有在运动40分钟之后才逐渐开始燃烧,因此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看见减肥效果。

四、生活类

1、谣言:用微波炉加热食物有害健康

【真相】网络上流传的微波加热的食物会产生致癌物质、食物的营养价值会流失、微波辐射损伤大脑等说法均没有科学依据。微波炉加热的原理,只是物理加热,这种加热方式本身让食物从内到外变热,但不会让食物产生化学变化,是通过微波辐射来引起食物内分子间的摩擦、震荡,产生热量。微波炉使用的微波属于非电离辐射,正常使用不会带来健康问题。

2、谣言:洗衣液含荧光增白剂致癌

【真相】荧光增白剂在衣物洗涤剂中是一种功能性助剂,在洗涤用品中添加的也是微量的。同时,荧光增白剂本身是安全的,其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都很低,不会在人体内蓄积,在环境中也能够降解。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教授吴志刚认为:“关于致癌性,毫无疑问,这个事情结果是一个阴性的,所以大可不必担心荧光增白剂是致癌的,这个是没有依据的。”

3、谣言:蚊子咬人有偏爱的血型

【真相】有人认为O型血更招蚊子,还有人认为是B型。其实,蚊子侦测和定位目标主要是靠二氧化碳、热量、挥发性化学物质等因素,目前还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不同血型对蚊子的吸引力有差异。蚊子寻找目标最重要的线索是二氧化碳,而且是二氧化碳的气流,通过辨别气流方向,蚊子才能锁定目标。所以,喘气较粗的胖人和爱运动的人容易招蚊子,平时要注意防蚊。

4、谣言:白酒加水不浊是假酒

【真相】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早在2017年4月就发文辟谣称,“加水是否浊变”不是检验酒质好坏的科学方法和判定真假白酒的标准。假如在纯酒精中(或以食用酒精为主体勾兑的白酒中)添加一定量高级脂肪酸乙酯成分,再加水降度也一样会浑浊。所以在成品酒中加水后酒体浊变与否,与勾调时使用的原酒和生产工艺有关。

5、谣言:节能灯含恐怖致癌物

【真相】合格节能灯紫外线辐射量在安全范围。“国内外权威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显示,灯的紫外辐射只占功率的千分之六。”中国照明学会专家工作委员会顾问、复旦大学教授周太明说,15瓦节能灯的紫外功率仅为0.09瓦,而且,节能灯里的长波紫外线不会穿透人体的真皮层。一般来说,只要是合格的节能灯,都会符合我国《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标准,把紫外线辐射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照明室主任李自力指出,汞是有毒的,这一点没错。文章里说2.5克就会死人,这一点也可能是对的。但1只节能灯中只有几毫克汞,而且被封在灯里面,即使灯打碎了,也要几百只灯同时碎掉,并且是在一个很小的密闭环境下,全被一个人吸入才有可能对人造成危害。但现实中发生这样的事概率极低。

6、谣言:洗澡先洗头会导致脑溢血?

【真相】其实,不需要专业知识,就能看出上面那段文字的荒谬之处。如果人的血管壁真的非常薄弱,一遇到高温就会热胀,那么不管洗澡的时候先洗哪个部位,血液都会往那个部位跑,导致血液流通不畅。洗澡诱发的脑卒中,原因并不是大脑血管受热膨胀,而是因为洗热水澡时体温升高、心率加快、用力过猛引起的血压变化,有可能诱发脑卒中。

谣言所说的“日本每年1.4万人因此致死”,是对日本《日刊现代》杂志2013年11月21日一则报道的曲解。该报道称:“日本每年因洗澡不当导致死亡的人数高达1.4万人,其中约9成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特别是12月、1月期间,由于温差使血管及心脏负担增大,在洗澡时摔倒从而溺死的情况尤为突出。”报道写的很清楚,原因是“温差”而不是“受热膨胀”;而且日本人喜欢泡澡,摔倒后溺水死亡的情况并不罕见,并不都是纯粹因为脑溢血直接致死。该报道提醒我们,老年人冬季洗澡要采取防滑措施,动作不要过快,避免忽冷忽热等。

7、谣言:长期用电热毯致癌

【真相】专家表示电热毯属于极低频电磁辐射,对人体并无损害。而且正确使用,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电热毯都是一款安全又经济的产品。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指出,常用的家用电器,比如电吹风、电视、电脑、电热毯,都属于极低频电磁辐射,频率一般在 300 赫兹以下。这种电磁辐射是非电离辐射,并不会损伤基因和细胞,对人体无害。因此,我们使用电热毯时要关注用电安全,对所谓辐射就不用担心了。

8、谣言:地震时“生命三角求生法”能救命

【真相】“生命三角求生法”并不靠谱。因为房屋受到地震波袭击时,可能发生各个方向上的平晃,而其坍塌也分成房顶平塌、墙体外倒、墙体内倒和房顶M形向下弯折几种。在观察地震废墟时,尽管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些位置上确实存在类似的“三角空间”。不过,在地震发生时,人们无法预先知道地震的方式、倒塌发生的方向,也就无法知道什么地方会有所谓的“三角求生空间”。

地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绍燮对记者表示,这种“生命三角”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伪命题,因为床、桌子、汽车等一些原本你指望用来支撑“三角”的支撑物在地震中可能很快就倒下、被压扁或者滑到他处了。另外,在“生命三角”形成之前,你可能早就被飞来的各种杂物砸伤。

五、社会类

1、谣言:全国严查棋牌室60岁以下一律逮捕

【真相】2月25日起,四川、山西等多地网警辟谣,称该信息是一条不折不扣的谣言,最早出现于2014年。近年来,这条谣言又伴随“小长假”反复出现。网警表示:警方查处的麻将馆都是触犯法律法规、涉嫌赌博的,娱乐休闲类的麻将馆并不会查处,希望大家不要轻信网络传言。

2、谣言:70岁以上老人乘机必须开健康证明

【真相】2月11日,常州网警辟谣称,此消息不准确。根据《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对于老年人乘坐飞机,并没有年龄上的特殊限制。实际上,各航空公司的规定并不一样。老年人选择飞机出行前,还需主动查询航空公司的相关要求,做好出行前的准备。

3、谣言:小男孩狂犬病发作学狗叫

【真相】3月2日,广东省清远网警微博发布文章辟谣称,该传闻系谣言,当地防疫部门近期并未接到狂犬病事发报道。随后,全国多地网警对此事进行辟谣,称该视频并非发生在当地。3月8日,微博“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进行辟谣,并指出防疫部门专家表示,狂犬病病人发作初期会出现恐水、怕光、头痛倦怠、咽肌痉挛等症状,最终因呼吸或循环衰竭而死亡,但不会出现像狗一样伸舌头、学狗叫的表现。

4、谣言:免费通行期,ETC车辆不从专用通道出高速将被扣费

【真相】桂林网警提示:在免费期间如果车辆走ETC通道入口上高速,但从人工通道下高速,ETC系统将不能完成一条完整的交易,那本次通行将不会收取车主的任何费用。当车主下次再上高速时,无论是通过ETC车道还是人工车道,都会为车主的ETC卡重新录入当次的入口信息,并自动覆盖上一次的信息,另行记录行驶信息。

(资料来源:人民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