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制衡、地区对冲与中俄关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对冲和不对冲 体系制衡、地区对冲与中俄关系

体系制衡、地区对冲与中俄关系

2023-08-24 03: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引言:对冲研究项目和中俄关系

最近很多国际关系文献引入了“对冲”的概念,用以替代众所周知的“制衡”和“追随”概念,并且用它来描述后冷战时期东南亚小国①以及诸如中国、俄罗斯、美国和印度等大国②和欧洲主要国家的行为模式③。“对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在于它是一种抵消性政策,它代表一种“接触并对抗的战略”④,同时它是一个混合物,包括“制衡/遏制和接触”⑤、“合作与竞争”⑥和“风险应急”,这可能会形成间接制衡,以及“最大程度的退让”,并且可能会变成有限追随。①因此,“对冲”意味着固有的矛盾或相反的行动。

目前对冲研究项目的发展并不完善,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难以分离出“对冲”的常规经验内涵,以及随之产生的“对冲”与其他描述多重国家行为的术语之间的混乱重叠。“对冲”已经变成一个具有如下属性的术语,比如“间接或软制衡”②、“有限追随”③、“现实主义风格的制衡”④、“低强度的制衡”或者简单“制衡”⑤。因此,“对冲”的概念化遵循的逻辑是,通过给现有的国际关系术语加上形容词,来把握“对冲”区别于“制衡”和“追随”的某些特征。这种做法模糊了“对冲”与其他类型国家行为之间有意义的边界,并且让“对冲”成为一个概念延伸⑥的经典案例。目前,“对冲”最好被表述为一个具有多个维度的“伞形概念”①,它向多种理解和诠释开放,在分析包括多层次、多要素的大国关系时尤其如此。由于与其他术语的模糊和重叠,定义“对冲”行为并在理论上澄清聚焦于解释这种行为的自变量类型,变得十分困难。

目前,有关“对冲”的概念化,已将它置于“制衡”和“追随”之间,或与“制衡”和“追随”在同一层次上。吴翠玲(Evelyn Goh)认为,对冲是一整套战略,即保持一个中间位置,来阻止或避免由于必须选择一边而在另一边产生的明显代价,而且指处于制衡和追随之间的任何行为。②郭清水(Cheng-Chweekuik)认为,对冲应该被视为处于以制衡和追随为两个极端的光谱之间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战略。③布洛克·特丝曼(Brock Tessman)和沃基特克·沃尔夫(Wojtek Wolfe)将战略对冲概念化为允许包含更广范围的战略的路径,其范围比硬制衡更广,并且与国际体系的结构有很强的联系。④他们认为,对冲比制衡的强度更低,因为它缺乏针对体系领导者的正式军事联盟(外部制衡)和全面军备发展(内部制衡)。换言之,制衡是对冲的“上限”,而其下限不过是一种“战略性”行为,也就是说,采取对冲行为的国家有一个问题领域的优先排序,并且在最高级别的政府之间进行协调。⑤后来,特丝曼将“对冲”定义为一个替代制衡、追随和推卸责任的概念,并且进一步尝试将其概念化为一种受体系力量驱动的行为。①目前,国际关系学界整体缺乏关于“对冲”定义的共识,将“对冲”视为一种由于对制衡或追随的微妙调整而产生的定义和解释对冲的经验难题。

本文试图将对冲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分析层次问题联系起来,以加强对大国政治中的对冲行为的理解。文章旨在确定最大程度影响对冲行为的那类因果要素。这项研究并不是将对冲置于制衡和追随之间,或者将其置于以制衡和追随为两端的连续体上,而是认为最好将对冲排除在体系层次之外,并且将其与地区(互动)或单元层次自变量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为了实证和说明这一假设,本文将考察中俄战略伙伴关系这一案例,并重点聚焦俄罗斯对中国的政策。②有关中俄关系的文献,在评估中俄关系时存在的多样性令人印象深刻,评估的变化范围从部分结盟或联合到竞争甚至是对抗。本文将展现这些文献所描述的类似于对冲行为的要素,大多出现在地区或者国与国之间的互动层次上,并且受制于国内环境或两国的显著地缘政治环境。相反,中俄最近在重大全球政治问题(包括后冷战时代美国的单极主导)上的态度和政策很大程度上趋于一致,就像结构现实主义者所说的“制衡”,能够更好地用单极体系下的结构压力来解释。

中俄关系两个层次上的性质———一方面在全球性问题上达成共识并且开展合作以制衡体系领导者,另一方面在地区互动层次上包含相互对冲的要素———意味着制衡和对冲主要的不同在于,前者是一个关于极的宏观转变的体系层次现象,然而后者则是一个单元层次政策,它最好用体系压力之外的自变量来解释。换言之,中俄关系这两种层次最好用从属于不同分析层次的因果要素来解释。这种观察赞同结构现实主义的主张,即“国际政治”———将其理解为极的模式改变并且用体系内的权力分配来解释———不同于各国日常所采取的并且受多种非体系、国家层次因素影响的“外交政策”。①

本文结构如下:第二节“国际关系的分析层次与对冲”,通过确定对冲所属的分析层次来重新定义“对冲”,并且指出从逻辑上讲与体系层次上的分析相比,对冲更适用于单元层次上的分析。第三节“体系制衡者:单极与中俄战略联合”和第四节“地区对冲者:单元层次的力量与中俄互动”部分,为这个假设提供经验证据。“体系制衡者:单极与中俄战略联合”一节为中俄在体系层次上共同制衡体系领导者提供依据,并且指出尽管它们没有在全球层次上缔结正式同盟,但中俄之间形成了一个合作密切的联合,并且准备好在必要时直接或间接地支持另一方的对美立场。因此,中国或俄罗斯在大战略上没有相互对冲。“地区对冲者:单元层次的力量与中俄互动”一节指出,单元层次才是对冲所属的层次。这一节聚焦于有关地区双边政治的三个案例:中俄在南海的分歧,特别是俄罗斯对越南的武器出口;中俄在中亚这一俄罗斯眼中的传统势力范围的互动;两国的北极战略。这些考察表明,尽管两国的合作层面得到加强,但也存在最好用非体系层次因素来解释的对冲要素。最后一节“结论”部分,进一步澄清了对冲是一种地区和单元层次上的现象,并且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