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泻心汤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寒热无汗胸脘痞疼怎么调理 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2023-07-01 20: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附子泻心汤

伤寒论原文: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原方组成: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附子一两(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用法: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三升渍之,须臾,绞去滓,纳附子汁,分温再服。

释义 :

本条紧接前条,论热痞兼表阳虚的证治。心下痞亦属气痞。恶寒汗出,是表阳虚。阳虚失温则恶寒,卫外不固则汗出。

本条恶寒汗出,类似表证未解,但表证的恶寒,多半发热一症。现仅恶寒而无发热,且与汗出并见,并且承接上条热痞论治,已无表证可言,故恶寒汗出属卫阳之虚无疑。治当泄热消痞,扶阳固表,附子泻心汤主之。

方中大黄、黄连、黄芩泄热消痞;附子扶阳固表。本方仍溃三黄,取气之轻清以泻心消痞。而附子则另煮取汁,取其辛热厚味以扶助阳气。清代伤寒注家尤怡对本方之用作了精辟论述:“方以麻沸汤渍寒药,别煮附子取汁,合和与服,则寒热异其气,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乃先圣之妙用也。”

章虚谷:上条恶寒无汗,为表邪未解,此恶寒而又汗出,是表阳虚而腠理不固也。表虚而内痞,若攻其痞,则表里之阳皆脱也。故以三黄渍汁取气,以泻浮热,另煎熟附子汁和入,固其元阳,熟附达下不凝上,三黄泻上不伤下,邪去而阳气保固,非心通造化者所能也。(《伤寒论本旨•结胸痞证》)

尤在泾:此证邪热有余而正阳不足,设治邪而遗正,则恶寒益甚,或补阳而遗热,则痞满愈增,此方寒热补泻并投互治,诚不得已之苦心,然使无法以制之,鲜不混而无功矣。方以麻沸汤渍寒药,别煮附子取汁,合和与服,则寒热异其气,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功则各奏,乃先圣之妙用也。(《伤寒贯珠集•太阳救逆法第四》)

附子泻心汤为主治热痞兼阳虚而设的寒温并用之方。据《此事难知》记载,其人病身热而烦躁不宁,大小便自利,其脉洪而无力,按之全无者,附子泻心汤主之。《张氏医通》记载,附子泻心汤治寒热不和,胁下痞结。《类聚方广义》记载,老人停食瞀闷,晕倒不省人事,心下满,四肢厥冷,面无血色,额上冷汗,脉伏如绝,其状仿佛中风者,谓之食郁食厥,宜附子泻心汤。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又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综合现代临床报道,凡中焦热邪内盛,又兼阳气不足的病证,多可以本方加减化裁使用。①证属热邪内阻,又兼阳虚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结肠炎、胃脘痛、下利热厥、慢性痢疾、便秘等;②证属邪热内郁,又兼阳虚,以眩晕、胸脘痞闷、恶寒汗出为辨证要点的某些循环系统疾病,如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中风)等;③证属阳气虚衰,热邪内郁,浊毒泛滥,而见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尿少或溲闭的表现的某些泌尿系统疾病,如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①李某,男,30岁。素有胃病。胃脘痞胀,胃中嘈杂如火烧灼,心烦不寐,口腔内粘膜及舌体溃烂,全是一派心胃火热之象。舌质反而淡嫩有齿痕,苔薄白。再询其证,尚有周身乏力,时时畏寒,精神不振,性欲淡漠,纳谷不香,大便稀溏等。切其脉弦而滑。证有寒热,俱非虚假,当以清火温阳之法治疗。制附子10g(另包单煎),大黄、黄连、黄芩各6g(沸水泡渍)和汁兑服,6剂。药后胃脘痞胀及烧灼感均消,口疮愈合。但仍畏寒,大便每日二三次,续上方加大附子剂量为15g,又服3剂后,精神大振,体力增加,大便转常,诸症随之而安。

②肖某,女,48岁,家庭妇女。1992年7月19日就诊。患者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史。4天前感冒,发热,自服西药退热,服后汗出热退,自觉微恶寒,上腹部痞满,按之不痛,泛酸,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此为阳虚于表,胃中余热。治宜扶阳泻痞。用附子泻心汤加味。处方:炮附子9g、黄连3g、大黄、黄芩、桂枝、炙甘草各6g,大枣4枚。服3剂后,汗出止,痞胀消。继用香连丸合陈夏六君丸常服而症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