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排湿寒的最佳时期!当身体出现这些反应时,学会这3个方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寒湿体质是咋回事 夏季是排湿寒的最佳时期!当身体出现这些反应时,学会这3个方法

夏季是排湿寒的最佳时期!当身体出现这些反应时,学会这3个方法

2024-07-04 20: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很多人都说自己容易过敏,长疹子,长痘痘,特别痒,无论自己怎么忌口,过敏就是如影随形。

还有的人说自己经常疲惫乏力,尤其是中老年人,经常关节痛,有时候甚至一宿一宿睡不好觉,年轻人会觉得肩膀,颈椎酸痛僵硬,尤其是阴天下雨的时候,更加难受。

更有甚者,他们全年手脚不温,经常腹泻,反反复复的口腔溃疡,每次体检,报告单上的各种结节都让自己心惊胆战。

其实我们身体出现这些情况的源头,就在于体内的寒湿太重了!

我们身体是有一定的排寒湿能力,若是体内的阳气充足,脾胃健康,那么脾阳会推动着脾胃运化,及时把这些寒湿给清理出去。

但若是因为长期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导致我们脾胃虚弱,阳气亏损,那么体内的湿寒代谢就会受到影响,积累在身体中,越积越多。

每天早上起床,我们都可以通过舌头来自查一下身体的情况,伸出舌头,如果一圈都有齿痕,坑坑洼洼的,那说明我们体内的湿气很重!如果舌苔上有一层厚厚的白霜,很腻很黏,那证明我们体内有寒。

如果两种情况同时出现,则表明我们体内的湿寒严重,就需要帮身体祛湿排寒了。

湿寒会让我们的身体越来越堵,老师曾说,我们身体的许多问题,基本都是湿寒瘀堵惹的祸。

现代人贪凉,尤其到了夏天,空调不断,冷饮不离手,这就会加速我们体内的湿寒,又不喜欢晒太阳,体内的阳气也越来越少,好在已经有不少人重视起来了对身体的保养,只要坚持正确的方法,就能把我们积在体内许久的湿寒给彻底排出去。

分享一些自测湿寒程度的简单方法,看看我们体内的湿寒已经达到第几级啦?

第一级:体表。湿寒在表皮的表现很明显,就是让我们瘙痒难耐的过敏,湿疹,小疙瘩,小水泡,一挠就出水,这些都是湿寒在体表的反应。这也是最容易祛除的,还没有往深处走。

第二级:肌肉。等到湿寒渐渐往我们的皮下渗透,进入到肌肉中时,我们就会觉得身体很疲惫,又困又累,整天睡不醒,有的人脖子后面鼓出来一个富贵包,或是肩膀的肉很厚,看上去很壮,其实这些都是湿寒积在皮下肌肉中,散不出去,就会越来越鼓。

之前老师帮人调理过富贵包,就是利用推跷刮痧的方法,渐渐地这个富贵包就会变小,证明这一块的肌肉中,乃至经络里的湿寒都被排出去了,所以身体就恢复到了原来的样子。

第三级:骨骼。等到湿寒进入到骨骼就比较难办了,这就不是一般的刮痧能解决了,会让我们颈椎难受,关节疼痛,尤其是遇到阴天下雨,或是降温时,觉得骨头缝里都难受,这就是湿寒入骨的表现。

第四级:脏腑。人有五脏六腑,心肝脾肺肾,有的人脏腑很容易长肿块,从传统医学的角度来看,就是湿寒在捣鬼,血遇寒而凝,这些脏腑内是需要源源不断气血供养的,一旦被湿寒钻了空子,很容易气血瘀滞,时间久了就容易形成各种结节,肿块。

像是困扰许多女性的痛经,其实就是胞宫过寒,所以在痛经时候我们都喜欢喝很烫姜糖水,其实就把里面被寒湿瘀滞住的气血给疏通开,顺利的流淌下来。

我们可以对着上面的等级,给自己的身体评测一下,趁着在夏天,外界阳气充足,及时把积攒了许久的寒湿排出去,夏季是排寒湿最佳时期,利用好外界足够的阳气,化解体内的湿寒,而且夏季我们的毛孔都是开放着的,寒湿也更容易宣泄出来。

下面咱们就根据寒湿的等级,分别介绍3种排寒湿的方法,由浅入深,彻底把体内的寒湿给排出来!

第一种:刮痧,适合寒湿在我们的体表和肌肉。

刮痧是最简单且见效快的祛湿排寒方法,尤其是在皮肤或是肌肉中的寒湿,当我们的刮痧板倾斜45°,由浅入深,推刮在我们皮肤上时,皮肤会渐渐发热,随着反复的推刮,痧也会从肌理中显现出来,这就是藏在我们皮肤下或是肌肉中的寒湿被刮出来了。

而且刮痧基本全身都可以进行,脸部最好轻柔一些,或是不刮,操作不当容易破相。但是像我们的后背,胳膊,腿,肩颈都是非常适合刮痧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以肩颈和后背为例,手法都是相通的,学会这一种便能掌握正确的刮痧方法,这个疏散寒湿的方法出自黄小湧老师。能帮我们把瘀堵的肩颈,后背给疏通开。

从我们后发际线的位置,往下刮,经过大椎穴,刮到后背,很多人刮痧会出现一颗一颗的红色小疙瘩,遇到这种就多刮几下,让这些疙瘩都冒出来。

然后刮我们肩颈两侧,很多人觉得肩膀酸痛,僵硬,一抓肉又痛又厚,这就是寒湿在里面埋伏已久,刮痧后会发现,肩井这里很容易出现紫红色或是深红色的痧。刮通之后,会发现我们的肩颈特别轻松。

接下来继续从大椎往下开始刮,经常背痛,后背肉厚的朋友,可以这样来刮,在刮的过程中,能感觉到皮下有一些疙瘩,结节,刮上去会吃力,我们来回刮通即可。

重点刮我们膏盲的部位,能够帮我们把藏在肌肉中的瘀血,寒湿都给发散出来。

上面这组刮痧的方法,适合平时总是肩颈僵硬,酸痛,头晕头痛的朋友,以及有富贵包,颈椎问题的朋友,我们刮痧时要注意避风,不能开空调或是电扇,室内温度不能过低。

而且刮痧不能大面积去刮,比如这周刮了肩颈,后背。那么下半身的腿部或是胳膊就不要刮了,刮痧属于泄,否则一下去全部刮痧,身体会吃不消,尤其是本就气血不足,阳气弱的朋友,要循序渐进,一点一点排出体内的寒湿。

第二种:艾灸,适合寒湿在我们体表,肌肉以及骨骼。

艾灸是更深层次的祛寒湿,因为艾草是本就有补阳,驱寒逐湿的作用,尤其是陈年的艾草,放置越久,它驱寒化湿的能力就越强,温补阳气的力量也就越大。

很多中老年朋友都喜欢艾灸,这股温热的感觉会渗入肌理,游走在我们的肌肉,骨骼之中,把寒气化掉,湿气排出,即使偶尔受寒,被风吹到后脑勺,都可以及时艾灸。

之前朋友睡着没注意,第二天起来就持续头疼,脖子很酸,就是用艾灸,灸了十五分钟大椎,立马就不难受了。

在艾灸时,会有酸胀或是麻麻疼痛的感觉,其实就是阳气在驱赶体内的寒湿,忍一忍,之后就会很舒服,但是我们艾灸的时间和方法一定要注意,否则很容易把自己灸上火。

艾灸的时间不能大于半小时,每个部位十五分钟足够了。不知道如何选位置的,我们可以艾灸自己脚底的涌泉,腹部的肚脐,关元,腿部的足三里和颈部的大椎。

这些位置都可以艾灸,操作起来也简单,如果是操作熟练的朋友,还可以艾灸我们的督脉和膀胱经,祛湿排寒的效果更好。

怕上火的朋友,在艾灸时,一定要把脚底的涌泉艾灸上,这样可以起到引火下行,脚底涌泉是肾水滋生的源泉,当上面的火与下面的水交汇,身体就不容易上火了。

艾灸的方法可以选择悬灸,最好让家人帮忙,避免烫伤。悬灸的位置可以选择上述的几个,点燃艾条后,置于皮肤上方3厘米左右,每个位置艾灸15分钟,艾条的成分主要是艾绒,最好选择三年以上的陈年艾绒,否则艾灸的效果也会下降。

如果平时不方便艾灸的朋友,也可以试试这种便携式的艾灸贴,这种比较适合咱们体质较弱,或是中老年朋友,因为中老年的感知力下降,很容易艾灸的时候,感知不到高温,容易烫伤皮肤,而这个艾灸贴是利用艾草挥发油的成分,利用艾草驱寒逐湿,补阳的本性去疏通寒湿的。

全程无烟无明火,不发烫,贴上一贴,可以持续使用4~8小时,具体根据自己皮肤耐受力决定,操作简单,一撕一贴即可,很安全。

为了效果更佳,里面不单单使用了陈年蕲艾,还加入了制川乌,制草乌,干姜,薄荷等辛温性质的草本,经过慢火熬制成膏后,加入热熔胶,滩涂在无纺布上,之后裁剪成一块块艾灸贴。

打开包装就能闻到浓郁的艾草味道,艾草驱寒逐湿,生姜温中散寒,制川乌祛风除湿,薄荷又有疏散之性。这几种草本结合在一起,瓦解寒湿的能力也就更强。

小小一块贴在身上也丝毫没有异物感,不影响我们工作学习或是外出。贴的部位可以参考上面艾灸的位置,可以贴后背的膏盲,腹部的关元,肚脐,腿部的足三里,以及脚底的涌泉。

这款艾灸贴很适合我们要经常外出的朋友,像是司机经常容易在开车时,身体受风受寒,随身带上两盒这个艾灸贴,哪里酸痛,哪里寒湿重就贴一贴,身体舒服了,出行也更安全。

我们在贴艾灸贴的时候,注意咬几口,一些辛辣油腻,寒凉的食物就不要再吃了,否则一边排寒湿,一边往身体中摄入寒湿,那么寒湿永远排不完。

小贴士:因制作需要,里面含有胶质,若是皮肤很容易过敏,红肿的朋友就不建议使用了哦。

第三种:食姜,适合各个等级的寒湿。

除了上面两种方法外,还有就是常吃姜!别小看厨房中这个不起眼的辅料,生姜的温性是可以温暖我们各个脏腑的,帮我们补充阳气,散掉寒气,祛除湿气。

像是寒湿重的朋友,到了夏天就少喝点点绿豆汤,绿豆性寒,不适合身体虚寒的人饮用,咱们体内虚寒,湿气重的朋友,可以煮点姜枣茶喝,现在就可以喝,一直喝到入伏,基本就能把我们体内的寒湿给排排掉。

我们可以准备生姜一小块,红枣5~8颗,清洗干净后,红枣去核,生姜连皮一起切成片,之后一起冷水下锅,大火煮开后再转中火煮15分钟,倒入保温杯内,随时饮用。

姜枣茶最好在上午喝,下午三点以后就不建议饮用了,因为生姜性热,下午或是晚上喝,容易影响到睡眠。很多人喝完之后怕上火,其实上午饮用完全不用担心,如果实在害怕上火,我们也可以把姜枣茶换成醋泡姜来吃。

醋的酸性具有收敛的作用,可以很好地压制住生姜的辛温之性,还能中和生姜辛辣的口感,吃起来适口性更强。酸爽开胃,搭配一些米粥来吃,正好当成小菜。

生姜温阳的性质很强大,我们把它吃到肚子里,它可以温暖我们的脏腑,帮我们把脾胃的阳气给补回来,脾胃强了,那么运化寒湿的能力就会逐步恢复,这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们体内湿寒重的情况。

醋泡姜的制作很简单,只需要准备嫩姜,食醋,白砂糖,食盐和清水即可。嫩姜洗净,不去皮切片,用食盐腌制2小时,挤出水分,放到无油无水的玻璃瓶中,加入一点白砂糖(不能吃甜则不加),倒入淹没过姜片的食醋,密封保存3天,冷藏即可。

早上就着米粥一起吃,酸辣爽口,吃完以后肚子里暖暖的,特别舒服。

用生姜祛湿排寒的方法,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先圣孔子就有一年四季,不撤姜食之说,现代的国医大师路志正老先生,也是坚持食用醋泡姜四十多年,如今已过百岁,依然身体健康,思路清晰。

醋泡姜之所以被大众喜爱,是因为不光味道好,效果也好,这两者结合,姜性温热,祛湿排寒,温补阳气,酸性收敛,补充津液,妥妥地生津补阳,又不用担心补得太过上了火。

如果觉得自己制作麻烦,也可以在这段时间备上几罐用铜陵白姜制作的醋泡姜,鲜嫩脆爽,口味更好!有陈醋和酱汁两种口味,喜欢酸甜口的吃陈醋口味,不能吃甜的朋友可以选择酱汁口味,酱香浓郁。

铜陵白姜汁水多,纤维少,又脆嫩,是非常好的腌制食材,咬上一口,唇齿间都被这股酸辣的姜味包裹,但是这股辣味不呛嗓子,不刺激喉咙,能从我们的喉咙一路暖到胃里。

而且配料也简单干净,只有白姜,食醋,食盐,白砂糖和清水,没有杂七杂八的添加剂或是防腐剂,吃的安心,吃得健康。

在铜陵当地有句流传的歌谣,叫“一片生姜,胜过丹方,一杯姜汤,老少健康”,我们利用天然的姜食,帮助身体祛湿排寒,这样的方法没有副作用,而且能长久食用。醋泡姜的食用时间,建议在早上7~9点,这时候吃,能够振奋我们的脾阳,提升脾阳,对于补阳也有一定效果哦。

以上这三种方法,循序渐进,可以帮我们排出体内的寒湿,如果想要彻底的让身体拥有自主排湿寒的能力,我们最后的收尾工作一定要做好,就是得把排湿寒的脏腑,也就是脾胃给养好,脾胃是代谢水湿的,脾胃虚弱,体内的水湿会越来越多,与寒气勾结,寒湿就会在体内扎根。

但养脾胃是个长期的事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好的,尤其是经常吃寒凉,或是天生脾胃虚弱的朋友,养脾胃更不能着急。

想要养好脾胃,我认为最关键的有3点,第一就是得简单,现代我们生活的节奏快,很多人忙的连一日三餐都不能在正常的时间吃,若是养脾胃复杂繁琐,想必很多人坚持不下来。

第二就是得没有副作用,养脾胃是长期的事儿,所以得保证对其他的脏腑没有伤害,否则就得不偿失了。第三就是得适合大部分人的体质,也就是得有效,没有用的东西,吃得再多,做的再多都是耽误时间。

经过实践以及身边亲朋好友的反馈,最终还是选择了这款古方八珍糕,满足以上三点,简单快捷,开袋即食,既能当主食还能当小零食。所用的食材都是天然的健脾食材,可以长期食用,对身体没有负担。而且适合咱们大部分人的体质,吃完以后肚子里很舒服。

里面的食材都是我们常见的养生食材哦,有铁棍山药、莲子、薏米、山楂、鸡内金、麦芽、茯苓、砂仁、陈皮、白扁豆、人参等,与优质小麦粉和鸡蛋制成,而且不添加蔗糖,不能吃甜的朋友也可以放心吃。

撕开后就有一股烘焙后的天然谷果香,吃上去酥酥的,就像在吃酥饼一样,一点都不腻口,长期吃着也不腻。

其中最经典的就是铁棍山药,出自河南文献,它的肉质紧实,自带甘甜的味道,而营养十分丰富,健脾的效果更好。

薏米是健脾祛湿的,可以把我们体内的湿浊之物给清理走,芡实补脾止泻,能把我们补进去的这些营养给固住,不流失。

砂仁是化湿的,还能疏通我们脾胃的滞气。麦芽是行气的,能调畅我们脾胃的气机,这些食材搭配在一起,只是经过简单的破壁打粉,没有深加工,保留食材原本的性味。

从食材挑选到最后的制糕,全程手作,而且为了更好保留营养,选用的低温烘焙的制作工艺,再也不怕这些营养流失在高温下啦。

每天只要吃上2~3块,在不花费我们更多时间和精力的前提下,就能长期的把脾胃给补养好,而且小孩子也可以吃哦,选择无人参款就可以了。

趁着夏季外界阳气充足,我们的毛孔处于开放状态,抓紧时间排寒湿,寒湿一除,我们的身体也会越来越健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