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海水的性质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寒流流经地区盐度 3.2海水的性质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3.2海水的性质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2024-06-19 06: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2 海水的性质 同步练习一、单选题读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世界海洋表层盐度最高的海区是( )A.赤道地区 B.副热带海区 C.极地地区 D.中纬度海区2.副热带海区海水盐度最高的原因不包括( )A.气温高、蒸发量大 B.降水少 C.人类活动多 D.河流水注入少3.对高纬度海区海水盐度低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气温低、蒸发量小 B.有暖流流经 C.有多条大河注入 D.多冰川融水下图中的四条曲线为太平洋不同纬度海域(10°N、25°N、50°S、70°S)的盐度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代表赤道附近地区海域盐度垂直变化曲线的是( )A.a B.B C.C D.D5.a曲线所在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特征及其主要成因是( )A.最高地处副极地,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B.最低地处河流入海口处,有大量淡水注入C.最高地处副热带,蒸发强烈,降水稀少 D.最低地处赤道,降水量大,蒸发量小6.关于图中曲线所在海域海水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500米开始,四条盐度曲线几乎重叠在一起 B.C曲线所在海域的盐度低是因为入海径流量大C.海水自表层到水深1500米处盐度逐渐降低 D.影响表层海水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降水海水温度是海水的冷热状况,主要取决于海水热量的收支情况。读“北半球海水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回答下面三题。7.图中海洋热量收支平衡的点所处的纬度位置大约是( )A.赤道附近 B.20°—30° C.30°—40° D.极地附近8.关于海洋热量收入和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运动B.热量在低纬度海区有盈余,高纬度海区盈亏C.赤道附近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附近海区热量支出较多D.各纬度海区热量收支基本保持平衡9.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B.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小于同纬度大洋中部C.低纬度海区的表层海水温度高于高纬度海区D.通过水循环平衡不同纬度海区间热量收支的差异海水温度是影响带鱼季节性洄游的主要因素。春秋季,北方带鱼在黄海和渤海之间南北洄游;冬春季,南方带鱼在东海海域南北洄游。下图为中国近海2月与8月海水温度分布图(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中国近海表层海水温度( )A.最低值出现在黄海B.夏季长江口比周边低C.冬季南北差异较大D.季节变化从南向北减小11.关于不同季节的带鱼洄游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①北方带鱼春季向北游 ②北方带鱼秋季向北游③南方带鱼春季向南游 ④南方带鱼冬季向南游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2.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分别是A.①海水温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密度B.①海水密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温度C.①海水温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盐度D.①海水盐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温度13.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A.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大C.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大14.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表层海水的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B.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C.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D.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下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②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③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④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②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③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④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海水的密度( )A.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B.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C.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D.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读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8.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A.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大C.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大19.图中曲线,分别对应表示表层海水盐度、温度、密度的是(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③②①读全球水平衡图,完成下面小题。20.图中显示的水平衡规律不正确的是 (  )A.陆地水平衡为正值B.高纬度海洋水平衡为正值C.中纬度海洋水平衡值随纬度增高而不断减少D.低纬度海洋水平衡为负值21.20°~30°纬度区海洋水平衡带来的影响是 (  )A.海水温度升高 B.海水温度降低C.海水盐度升高 D.海水盐度降低读大西洋年平均表层海水性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2.关于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的含义,组合正确的是( )A.①—温度,②—密度,③—盐度 B.①—温度,②—盐度,③—密度C.①—密度,②—温度,③—盐度 D.①—密度,②—盐度,③—温度23.影响②呈现如图分布规律的根本原因是( )A.洋流 B.气压 C.经度 D.太阳辐射24.关于图中①、②、③三者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②能影响③,③也能影响① B.②能影响③,②不能影响①C.②不能影响③,也不影响① D.②能影响③,③不能影响①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 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 D.递增26.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27.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28.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2”号于2019年10月15日从深圳启航,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港接受补给后,驶往中山站(下图所示)。从赤道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海水盐度的变化规律是( )A.由低到高 B.由高到低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海水透明度是表示海水能见程度的一个量度。海水透明度是指用直径为30厘米的白色圆板(透明度板)垂直地沉入水中,直至刚刚看不见的最大深度。下图为我国台湾海峡多年来夏季海水平均透明度遥感影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台湾海峡夏季海水透明度的总体分布特点是(  )A.近岸海域透明度高于台湾海峡中部B.近岸海域透明度低于台湾海峡中部C.由大陆沿海向台湾沿海透明度逐渐降低D.由台湾海峡向大陆和台湾沿海透明度逐渐升高30.导致台湾海峡海域夏季海水透明度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云层厚度 B.海洋深度C.沿岸径流 D.海洋浮游生物海水温度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性质(暖流和寒流)的影响。读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完成下面小题。31.关于图示区域海水水温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纬度水温西高东低 B.高纬度海区海水普遍结冰C.西部水温温差大于东部 D.由南向北递减变化均匀32.造成甲、乙两个海区海水温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性质 D.盛行风向33.造成甲、丙两个海区海水温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性质 D.盛行风向海水的盐度是指1000克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图6下图示意2020年12月西北太平洋部分边缘海域海水盐度分布规律,该月一般轮船满载货物从上海出发,沿图中虚线所示航线前往天津,用时3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4.12月份,黄海海区海水盐度整体由南向北递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河川径流 B.降水强度C.海水温度 D.海区封闭35.吃水深度是指船角在水中沉入水下部分的最深长度,在图示整个航程中,该轮船吃水深度变化规律是( )A.浅一深一较深 B.浅一较深一深C.深一较深一浅 D.深一浅一较深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2”号于2019年10月15日从深圳启航,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港接受补给后,驶往中山站(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36.“雪龙2”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温度最高的是( )A.深圳沿海 B.赤道海域 C.霍巴特港 D.中山站沿海37.从深圳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海水吃水深度的变化是( )A.变深 B.变浅 C.先变深后变浅 D.先变浅后变深下图表示不同海域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8.图中海区表层海水盐度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④ B.④③②①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39.关于图中四个海域海水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海域表层水温低于④海域 B.海域较封闭是②温度低的主要原因C.从③出外海的货轮不能满载 D.④海域南部海水比北部海水盐度低二、综合题4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红海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两侧海岸带地势陡峻。红海是世齐上盐度最高的海域,与相邻的印度洋之间有较大的盐度差异,对沟通两水域的海峡表层海水流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尽管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但在红海周边地区利用海水制盐的盐场却并不多见。下列两幅图分别为红海周边示意图及某盐场景观图。(1)简述红海盐度高的原因。(2)指出轮船从红海进入印度洋吃水深度的变化,并说明原因。(3)从地形角度,说明红海周围盐场并不多见的原因。41.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为某年2月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海水月平均温度(单位:℃)随经度和深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图示海域水温的分布特点____。(2)甲、乙两处海域表层盐度较高的是____处,原因是____。(3)考虑到海气作用,相比于乙海域上空,甲海域附近的大气应该具有的特征是____。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B2.C3.B1.读图可知,世界海洋表层盐度从南北回归线附近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北回归线附近的海区盐度最高,该海区为副热带海区,故B正确,ACD错误,所以该题选B。2.副热带海区海水盐度最高的原因主要是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且降水少,河流水注入也少,ABD不符合题意;海水盐度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C符合题意。该题选C。3.高纬度海区海水盐度低的原因主要是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靠近冰川,多冰川融水,有的地方还有多条大河注入,比如亚洲北部的鄂毕河、勒拿河等均注入北冰洋,ACD不符合题意;暖流流经地区盐度会偏高,B符合题意,所以该题选B。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1)降水与蒸发(外海或大洋):降水量>蒸发量——盐度低;降水量远海>寒流)暖流经过海区,盐度升高;寒流经过海区,盐度降低。(4)结冰与融冰(高纬):结冰——盐度升高; 融冰——盐度降低(5)海陆轮廓。封闭:受陆地影响大,盐度特别高或特别低; 开放:受陆地影响小。4.B5.C6.D4.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递减。25°N地处副热带,盐度最高,故a线代表25°N盐度垂直变化,排除A项;50°S和70°S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盐度低,c线代表50°S盐度垂直变化,d线代表70°S盐度垂直变化,排除C、D两项;赤道附近地区海域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表层盐度比副热带海区低,但赤道地区盐度高于较高纬度地区,b线代表10°N盐度变化,B项正确。故选B。5.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a曲线所在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特征是盐度最高,应位于副热带海区。其主要成因是受副高控制,气温高,蒸发强烈,降水稀少,流入河流少,C对。A、B、D错。故本题选C。6.海水深度500米处,四条盐度曲线差距仍较大,A项错误;c曲线所在海域的盐度低的原因是地处西风带,阴雨天多,蒸发较少,B项错误;不同纬度海水盐度垂直变化不同,C项错误;影响表层海水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降水,D项正确。故本题选D。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1)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2)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3)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另外,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各个因素具有时空不同的变化,因此海水的盐度高低也具有时空的差异。7.B8.B9.C7.海洋热量收支平衡的点即海水热量收入等于支出的点,对应图中的横坐标,读出纬度为20°—30°,B正确,ACD错误。故本题选B。8.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海洋的主要的热量来源。主要支出是蒸发,蒸发消耗热量,是海洋热量支出的主要渠道,A错误。据图可知,低纬度海区热量收入大于支出,热量有盈余,且随纬度增加盈余大致减少;中高纬度海区热量盈亏,B正确。热量收入最多的纬度大致在北纬15°—20°,热量支出最多在北纬20°附近,CD错误。故本题选B。9.低纬度海区热量有盈余,表层海水温度较高;中高纬度海区热量盈亏,且随纬度盈亏增多,表层海水温度较低;且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C正确。由于不同纬度海水热量收支的差异,通过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形式实现不同纬度间的热量交换,故A、D错误。与同纬度近岸海区相比,大洋中部海水温度变化幅度比近岸海区小,B错误。故本题选C。热量收入大于支出即为盈余,热量收入小于支出即为盈亏。10.C11.B10.读图可知,中国近海表层海水温度最低值出现在渤海,A错;根据8月海水温度分布图可知,夏季长江口比周边高(长江口处表层海水温度介于27℃~28℃),B错;冬季,我国近海表层海水温度南北差异大,C正确;对比2月和8月我国近海海水温度分布图可知,海水表层温度季节变化北方地区更大,南方地区较小,D错。故选C。1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海水温度是影响带鱼季节性洄游的主要因素。春季,随着渤海表层温度逐渐升高,北方带鱼向北游(加之渤海海水温度逐渐升高,蜉蝣生物量增大,渤海海域食物更为充足);秋季,渤海表层海水温度渐低,北方带鱼向黄海海域游动,所以北方带鱼春季北游,秋季南游,①正确,②错;同理,南方带鱼冬春季节在东海海域南北洄游,春季南方带鱼北游(东海海域南部地区水温高,不适合南方带鱼的生长繁衍),冬季南游(东海海域北部地区水温低,不适合南方带鱼的生长繁衍),③错,④正确,故选B。该题难度一般,重在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对于鱼类而言,无论北方带鱼和还是南方带鱼,水温的变化均不能太大,水温太高或太低,均不是适合其生长繁衍。12.A13.C14.B12.①的数值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是海水温度;②的数值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因此是海水盐度;③的数值随纬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是海水密度,故A对。13.根据海水盐度副热带海区最高、依次向南北两侧递减,以及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规律,可判断图中①②③分别是温度、盐度和密度线。进而可知,赤道地区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故C正确,ABD错误。14.A. 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说明密度与温度负相关,A错误;B. 而海水由表层到深层温度降低、密度增加,B正确;C. 由图可知,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高纬地区的海面,C错误;D. 由赤道到副热带的盐度与密度线关系还可看出,密度与盐度正相关,与洋流运动也有关系,D错误。15.B16.D15.从图中可读出收支平衡的海区在30°N附近,②错误;赤道海区热量收入小于15°N,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少,③错误;海洋热量主要收入来自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由于蒸发耗热,④正确;读图可知,热量净收入在低纬度较多,在中高纬度为负值,且差值逐渐变大,①正确。故选B。16.相同纬度,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高,但不同纬度暖流的水温可能低于寒流,①错误;洋流在较低纬和较高纬之间流动,使高低纬度之间不断进行着热量输送和交换,从而减小其温差,②正确;近岸受陆地影响大,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④正确;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洋流的流动,③错误。故选D。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4)深度:表层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下常年保持低温状态。17.C【详解】根据所学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海水温度高,则密度小;盐度大,则密度大;海水的密度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C正确。故选C。18.C19.A18.海水表层的温度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温度高,A、D错;海水表层盐度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低纬度海区递减,赤道附近盐度较低,C正确,B错;海水表层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赤道附近表层海水的密度小。故选C。19.海水表层盐度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低纬度海区递减,①表示海水盐度;海水表层的温度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③表示海水温度;海水表层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②表示海水密度。因此分别对应表示表层海水盐度、温度、密度的是①、③、②,A正确,B、C、D错。故选A。海水表层的温度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海水表层盐度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低纬度海区递减;海水表层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20.C21.C20.读全球水平衡图可知中纬度地带的海洋水平衡值随纬度的增高总体是增高的;陆地水平衡值和海洋的高纬度水平衡值大于零,低纬度海洋水平衡值小于零,可知ABD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21.读全球水平衡图可知20°~30°纬度区的海洋地带的水平衡值为负值,说明该区域的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多, 因此可知20°~30°纬度区海洋水平衡带来的影响是海水盐度的升高,故C正确,D不对;海洋水蒸发会耗热,是不是海洋水温度降低,但海水温度还要受到太阳辐射量的影响,可知ABD错误。第1题在解答本题时认真研读题干信息,题干问的是“不正确的是”而不是“正确的是”。22.C23.D24.A22.海水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②表示海水温度;副热带海区温度高、蒸发大于降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③表示海水盐度;一般情况下,海水密度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①表示海水密度。C正确。故选C。23.海水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D正确。洋流只能小范围影响海水温度,气压、经度对海水温度影响小。故选D。24.一般情况下,海水温度高,蒸发大,盐度大;海水盐度的变化,又会导致海水密度的变化,因此②能影响③,③能影响① ,A对。BCD错误。故选A。25.D26.C27.A25.结合图例,从图中可读出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依次为10~50、50~100、100~150、500~1000、1000~5000,密度自西向东递增,D正确。26.图示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携带泥沙多,河流入海后越靠近岸边水体含沙量越大,水体越浑浊,从而造成浮游植物光照时间短,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光照呈正相关,因此越接近岸边,浮游植物密度越小,C正确;27.由材料“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可知,冬季比夏季水温低,总数量减少;冬季长江流域降水少,河流含沙量减少,泥沙输送减少,近岸水体透明度提高,浮游植物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A正确。28.C【详解】海水盐度的变化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降低,所以从赤道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海水盐度的变化规律是先升高后降低,C正确,ABD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29.B30.C29.读图可知,台湾海峡海水透明度近岸海域低于台湾海峡中部,故A错B对;海水透明度由台湾海峡中部分别向福建和台湾沿海逐渐降低,故CD错误,所以该题选B。30.海水透明度的大小主要受地理位置、大陆径流、自然光场(光照强度)、海水浮游生物和悬浮物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台湾海峡沿岸多径流,夏季台湾海峡附近地区降水最大,径流最大(正值汛期),海水含沙量大,河流携带大量泥沙等物质汇入近岸海域,使近岸海域海水透明度下降,因此,沿岸径流是导致台湾海峡海域海水透明度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故该题选C。31.C32.C33.A31.读图可知,同纬度海水温度西低东高,A错误。高纬度东部海区海水温度较高,不易结冰,B错误。西部海水等温线密集,东部稀疏,可知西部海水温差大于东部,C正确。由南向北海水温度递减变化西部大,东部小,D错误。故选C。32.读图可知,甲海区水温低,乙海区水温高。甲海区受寒流影响,乙海区受暖流影响,故甲海区水温低于乙海区,C正确。甲乙两处的纬度相近,A错误。海陆位置、盛行风向不是主导因素,B、D错误。故选C。33.读图可知,甲海区纬度高,水温低;丙海区纬度低,水温高,A正确。甲丙两处均位于大陆东岸,B错误。盛行风向、洋流性质不是主导因素,C、D错误。故选A。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洋流、季节、深度等。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34.C35.D34.12月份,黄海海区海水盐度整体由南向北递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水温度,C正确。河川径流对黄海影响不大,12月份降水少、海区没有封闭,ABD错误,故选C。35.吃水深度跟密度有关,盐度越高,密度越大;密度越大,浮力越大;浮力越大,吃水越浅,在图示整个航程中,在上海附近盐度受长江水稀释是最低的,读图可知,图示整个航程中盐度变化规律是很低--高---低,所以该轮船吃水深度变化规律是:深一浅一较深,D正确。ABC错误。故选D。本题组主要考查海水的性质有关知识。36.B37.C36.根据所学知识,水平方向上,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赤道纬度最低,深圳 、霍巴特港和中山站纬度越来越高,故赤道海域水温最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37.科考船的吃水深度受海水密度的影响,海水密度越大,吃水越浅。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从深圳至中山站航行过程中,纬度先降低后增加,海水密度先降低后增加,考察船吃水深度先变深后变浅,C正确,ABD错误。故选C。吃水深度,是指船舶在水中沉入水下部分的最深长度,不同船舶有不同的吃水深度。而同一船舶亦根据不同的载重量及所处水域的盐度,而吃水深度有所不同。吃水深度跟密度有关。盐度越高,密度越大;密度越大,浮力越大;浮力越大,吃水越浅。38.C39.C38.根据图中海域轮廓以及纬度信息可知,①为波斯湾,②为波罗的海,③为红海,④为黑海。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红海盐度最高,波罗的海盐度最低,排除AB;波斯湾所处纬度更低,区域气候较干旱,太阳辐射更强,海水盐度较高;黑海所处纬度较高,且周边有多条河流注入,盐度相对较低,所以四个海区盐度排序为③①④②,故选C。39.①海域纬度更低,表层水温高于④海域,A错;纬度较高是②海域温度低的主要原因,B错;③海域盐度高,轮船的吃水深度浅,从③海域出外海轮船吃水深度会加深,因此货轮不能满载,C正确;④海域北部有多条河流注入,海水盐度更低,D错。故选C。影响海水盐度的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溶解度等因素:1、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2、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3、河口地区陆地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4、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大,盐的溶解度也偏大,则盐度偏高。40.(1)地处副热带海域,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周边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海域较封闭,与印度洋海水交换少。(2)变深。原因∶红海盐度高,密度大,海水浮力大,轮船吃水较浅;印度洋盐度比红海低、密度更小,海水浮力更小,轮船吃水较深。(3)盐场要求平坦且开阔的地形;红海(地处板块张裂地带)海岸带地势陡峻,不利于开发盐田晒盐。本题以红海周边地区为背景,考查影响盐度的因素、盐场的形成及盐度高低对航海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详解】(1)影响盐度的因素包括降水与蒸发之间的关系、有无河流淡水的注入、海域的封闭程度、洋流等。红海地处副热带海域,副高控制降水稀少,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周边是热带沙漠广布,缺少大河注入;红海海域较封闭,与外海水体交换少。(2)盐度越高,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轮船吃水也越浅。红海盐度大于印度洋,轮船在红海吃水要浅,进入印度洋吃水要更深。(3)从地形的角度来看,盐场需要平坦开阔的地形以便于晒盐,红海位于板块张裂地区,两岸地势陡峻,不利于盐场的建设。41. 温度值:大部分区域水温在10℃~30℃之间;温度变化: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温度差异:表层水温西高东低;表层(50~200米处)海水温度变化大,深层(250米以下)海水温度变化小。 甲 甲处水温比乙处高,蒸发量更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空气温度更高,湿度更大,上升作用明显本题主要考查海洋水温的分布特点、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和海气作用等相关知识点。【详解】(1)描述水温的分布特点应从水温大致范围、温度变化趋势进行描述。从水温大致范围看,由图示资料可看出,图示海域海水温度大部分居于10°-30℃之间;水温整体随海水深度增加而降低。从温度变化趋势看,表层(指50-200米)海水水温整体西高东低,且随深度增加,海水温度变化大;深层(指250米以上)海水温度变化小。(2)外海和大洋海水主要受降水和蒸发的影响。由图中可知,甲海域海水温度整体高于乙,则相对而言,甲海域蒸发量高于乙(或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甲海域盐度更高。(3)海气作用是指海洋与大气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彼此适应的物理过程。如动量、热量、质量、水分的交换,以及海洋环流与大气环流之间的联系等。据图可知,甲区域海水温度高,向大气输送更多热量和水汽,使甲区域空气温度高,湿度大,上升运动明显。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