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纬度的欧洲为何会比中国东北更加温暖?别急!这种优势正在丧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寒流和暖流的定义 同纬度的欧洲为何会比中国东北更加温暖?别急!这种优势正在丧失

同纬度的欧洲为何会比中国东北更加温暖?别急!这种优势正在丧失

2024-06-12 19: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况且欧洲是普遍温暖,尤其是在冬季,欧洲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平均气温均在0度以上,这又是为何呢?

其实啊,这一神奇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神秘而又简单的地理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地理浮力,简称洋流,这也是西欧各国的一条生命线,如果没有这条生命线,西欧必将陷入“惨淡经营”的境地。

洋流,也称海流,海洋流动,按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在海洋表层及底部流动的一股海水力量,它们会按照一定的方向以及稳定的速度进行非周期性的从一个区流入另一个区域的运动,这就叫洋流。

世界洋流按照流动海水温度及冷暖性质来划分,可以分为寒流和暖流,世界洋流千千万,其中最出名的,影响力最大的也就那么几条:北赤道暖流,千岛寒流,北大西洋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西风漂流和秘鲁寒流等。

其中被称为西欧“生命线”的就是北大西洋暖流,相信有些人对这个很熟悉,但笔者要讲的可能会比咱们学习到的或平日里接触到的要更加具体,我会详细的为您解读北大西洋暖流形成的原理以及这股洋流可能对世界气温带来的诸多变数。

作为墨西哥湾暖流向大西洋东北部延伸的一股强大的洋流,北大西洋暖流也成为了世界所有洋流中参与程度最高,施加影响力范围最广的洋流之一,北大西洋暖流同样也是能够起到影响地球气候非周期性变化作用中的重要一环。

在错综复杂的众多洋流当中,北大西洋暖流是如何形成的?

追本溯源,地球南北半球的众多洋流皆最初起源于赤道洋流。

赤道洋流成因又与东南信风有关,所以又叫信风流,形成之后,赤道洋流会自东向西流动,在西端碰到大陆后,赤道洋流又被迫分成三个支线,分别朝南,西和北三个方向继续推进。

南赤道暖流在行经至巴西沿岸东北部一尖端的圣洛克岬后,由于地形阻碍,又被分为两股洋流,南下叫巴西暖流,最终汇入自西向东的西风漂流,其中北上的摇身一变成为圭亚那暖流,沿美洲大陆进入加勒比海,最终注入墨西哥湾,形成湾流。

墨西哥湾地理位置独特,号称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储水库”,其中南赤道暖流,北赤道暖流以及由信风吹起的大西洋表层暖水几乎都通过尤卡坦海峡全部注入到墨西哥湾当中,导致墨西哥湾的水位要高于周围海洋水位。

最终,墨西哥湾中的暖海水又通过佛罗里达海峡以2m/s的速度流出,形成温度更高且热度更强的佛罗里达暖流,但此时的它对自己的力量并不知足,随后又呼朋引伴纠集了北上的安的列斯暖流。

在纬度变化效应以及强大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本该沿北美洲向北流动的安的列斯暖流和佛罗里达暖流在合流之后便直指东北,穿过大西洋,形成势力强劲的北大西洋暖流。

最终,这股强劲的北大西洋暖流在爱尔兰岛附近受阻并再次分裂,两大主流分支中的加那利寒流向南流动,给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西部地区带来了低温干燥气候,造成位置更加靠北的英国,其平均气温甚至要比西班牙西部高的特殊现象,当然,由于西班牙东部临近地中海,地中海气候又为西班牙气温做了补偿处理。

而北大西洋暖流的另一分支则继续长驱直入向北流动,进入极地地区,为北欧诸国起到了增温增湿的作用。

北大西洋向北流动的过程当中,由于流经高纬度寒冷地区,其洋流表面的水温会不断下降,低温水比高温水密度大,往往会不断下沉,最终经北大西洋底部流入南大西洋,甚至流向更多低纬度地区,而底部温度较高的海水会不断上翻,稍微靠南的温暖海水又会受到西风带影响,随着表层洋流回到北欧附近海域,这就构筑了一个完整的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

这种模式下的北大西洋暖流,其效能确实突破了人类的想象,它每秒能向欧洲地区输送高达1亿立方米的温暖海水,这是什么概念呢?这就相当于100座高能核电站每秒产出的热量总和,也相当于是把太阳给地球能量的1/10从赤道源源不断的送入到寒冷的欧洲地区。

加上欧洲的地形也非常奇特,中间主要以平原地形为主,南部是沿东南走向的阿尔卑斯山脉和大高加索山脉,北部是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部有一座起到隔离作用的乌拉尔山脉,受到北大西洋暖流作用而形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先影响到的就是西欧和北欧地区,这种相当于只有“一个入口,三面环山”的特殊地理环境,为位置整体靠北的欧洲提供了适宜人类生存的温暖环境。

所以别看格陵兰岛以及冰岛附近地区的纬度这么高,但这里的环境同样比较适宜人类居住,另外,北大西洋暖流到达北段后绕过了芬兰,瑞典,挪威所在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所以俄罗斯也能在北疆地区保留一个全年不冻港——摩尔曼斯克港。

而中国东北地区冬季之所以寒冷,是因为受到了西伯利亚-蒙古高压的影响,有源源不断的寒冷气流从北部南下,虽然距其不远也有日本暖流分布,但这股暖流几乎都被日本国土阻拦,所以我国东北难以享受到日本暖流所带来的更多影响。

如果没有北大西洋暖流,那么西欧和北欧就相当于西伯利亚,基本上都是冰天雪地的无人区,也就不会存在如今这么多的发达国家了,所以对欧洲人来说,北大西洋暖流就相当于“上帝最大的恩赐”。

但是,随着人类不断地在死亡的边缘疯狂试探,据科学家观察,近几十年来,北大西洋暖流呈现不断被削弱的态势,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欧洲地区却出现反向的局部降温情况,这又是为何呢?

欧洲的自然优势或许正在丧失!

前面说了那么多北大西洋暖流的利处,但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只要北大西洋暖流的势力被削弱,全球变暖的幅度肯定比不上欧洲地区降温的幅度。

北大西洋暖流不是单向流动的,而是一个顺时针方向的环流,引起这个循环变化的参数主要就是温度和盐度,当然也包括西风带的风度。

历史上曾发生过北大西洋暖流中断的现象且险些造成人类文明的断层,即发生在距今约1.3万年的新仙女木事件。

大约距今18,000年,当时地球末次冰消期刚好结束,开始进入全球升温时期,前后大约用了6000年的时间,地球平均温度就比之前升高了5℃左右。

按道理,气温升高对地球生物来说,是件好事,而当时的早期人类也正处于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转型的关键阶段。

可是,气温升高也使北极地区的大量冰川融化,导致过多的淡水汇入大西洋,严重干扰了正常运转的大西洋环流,最终这个将赤道热量源源不断输送到欧洲北部的通道中断,好不容易进入温暖期的地球,在几千年之后,再次进入冰封期,据后来科学家考证,在中国东部陆海架也发现了新仙女木事件的沉积记录,说明新仙木事件是全球性的,所施加影响的范围并不单单局限在欧洲地区。

新仙女木事件是在一个长达13,000多年时间且平均温度升高6度左右的大变暖时期里横生的一个气温突降事件且持续了大概1100多年时间,这个阶段,整个地球几乎都是冰雪状态,别说北冰洋,就连欧洲也几乎都在几百米的冰层之下,要不是原始人类已经进入了石器时代,会进行一些简单的生产活动,或许我们的祖先也会像其它物种一样销声匿迹,当然,此次事件最终也导致了克劳斯人及类似于剑齿虎一样的巨兽大批量灭亡。

再参照如今的全球气候变暖,是否和史前的新仙木事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呢?

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变革,在解放劳动力以及方便人类生活的同时也导致了大量温室气体产生,进而导致了全球性的气候变暖。

据NASA的卫星统计数据表示,在过去40年里,北极夏季冰盖面积由之前的750万平方公里降到了37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减少了一半,这还只是表面数据,如果只统计多年冰,即夏季不会融化的冰,那么截止到目前,北冰洋中只剩下了不到11万平方公里的多年冰,这与1981年的310万平方公里相比,前后萎缩了近95%。

而这些融化的冰川,变成淡水汇入到北大西洋当中,不可避免的稀释了北大西洋暖流中的盐度,不仅干扰洋流走向,同时也阻碍了北大西洋暖流的速度。

最近的研究表明,自1950年以来,大西洋环流的速度比之前减缓了近15%,过去1000年都达不到这个程度,科学家还根据当前人类发展的状态作出预测,如果温室气体还在不断排出,且全球变暖的趋势并没有逆转,估计到本世纪末,大西洋环流的速度将会再次削减30~40%,再次导致大西洋环流进入不稳定阶段。

全球气候系统比较复杂,除了会受到大洋环流影响之外,还会受到大陆分布及气压带活动的影响,这是自然因素,另外就是人类活动,全球气候变暖也会导致副极地和副热带之间的温度差减小,削弱西风带风力,从而削弱大西洋环流。

科学家预测,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那么英国冬天的平均气温将在近10年里下降2℃左右,如果大西洋环流彻底中断,那么情况会更加糟糕,西欧诸国的平均气温将会下降最少6℃左右,且冬天将会极其寒冷,而之前由北大西洋暖流所提供的巨大自然优势,也会就此消失。

当然这种影响不可能只作用于欧洲,因为世界气候是一个整体,届时整个地球的气候都可能因此而发生连锁反应,各种极端或反常气候现象发生的频次或会更高。

总结

以千年的尺度看,从1000年前开始全球气温是基本稳定的,甚至有点下降,直到19世纪工业化开始,气温陡然上升,全球变暖和工业化的时间完全重合,显示了工业化活动所造成的气候变化。

已知的数据表明,地球和太阳本身对气候影响的绝对幅度是更大的,但那个变化是以一千万年为周期,平均下来,一百万年温度才会变化几度,然而现在是一百年的时间范围内就增加了1度左右,虽然这个幅度不大,但这个趋势是很可怕的,我们还是要认真对待,小心防范。

北大西洋暖流速度变缓,或许只是引起人类对环境关注的一个切入点,但人类过度的破坏活动是否是一种“作茧自缚”,是否会将人类带入一个绝望的深渊,确实值得我们好好去反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