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读严复《原强》之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富强读音是什么意思 讲读严复《原强》之二

讲读严复《原强》之二

2024-07-10 15: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严复《救亡决论》

那么为什么严复这么样的来强调西学的重要性,那么就是在那个时代,人们对西学还处于一个无知的状态。尤其是严复作为一个洋务运动的参与者,其实他对当时当政的洋务派所从事的洋务事业,是很有一些看法的。而这个看法当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他认为,洋务派一个最大的要害问题,就是叫做“舍其本而求其末”,什么意思呢,舍本求末,就是关注的是形下之粗迹,而忽视了形上之道,这是他认为的最大问题。

而对西学的认识,又是和这个问题紧紧衔接在一起的。就是说,要把西学放在一个什么样的层面来认识,放在一种道的层面来认识西学,这是关键。因为大家知道,在19世纪60年代,是冯桂芬最早提出了“采西学”的主张,所以他在《校邠庐抗议》当中,有一议就叫“采西学议”。冯桂芬的一个主导思想,这个也得到了当时洋务派的认可,并且称他的言论为“名儒之论”。什么是名儒之论呢,冯桂芬当时强调,说我们“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哉”。我们要适应这个变局,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方略呢,就是这样一个方略,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来辅之以诸国的富强之术,所以后来被我们概括成为“中体西用”思想的雏形。

愚以为在今日,又宜鉴诸国。……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哉。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愚以为在今日,又宜鉴诸国。……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哉。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当时人们对西学的认识,冯桂芬这个认识很有代表性,还停留在形下之末,没有上升到道的高度,就是到了后来的张之洞的《劝学篇》,也还是认为中学是为主的,西学不过是中学的补缺之论。所以后来严复对此作了一个评论,他很不满意,他说这些人“自居名流,於西洋格致诸学,仅得诸耳剽之馀,而於其实际,从未讨论”。注意,这个实际指什么,这个实际就是西学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精妙的概括,就是人们对西学的态度,从他这个判断看的很清楚:一个不是认真研究的结果,听来的,“耳剽之馀”。然后呢,这个听来的东西,道听途说的东西,没有做认真的研究,而对它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根本没有讨论,这是当时人们对西学认知的一个现状,而且犹以洋务派为代表,所以严复是非常不满意的。

晚近更有一种自居名流,於西洋格致诸学,仅得诸耳剽之馀,於其实际,从未讨论。

——严复《救亡决论》

晚近更有一种自居名流,於西洋格致诸学,仅得诸耳剽之馀,於其实际,从未讨论。

——严复《救亡决论》

因此严复在《原强》这篇文章里实际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工作,这个工作是什么,在《原强》这篇文章,以及和《原强》同时期的另外几篇文章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严复所做的这样一个工作,什么工作?为西学正名。告诉你,到底西学的本质是什么。他明确地告诉世人,西学谈的人事,不是鬼神。

夫西学亦人事耳,非鬼神之事也。

——严复《救亡决论》

夫西学亦人事耳,非鬼神之事也。

——严复《救亡决论》

而这种系为人事的西学,你无论是智愚之民,你无论你是聪明人还是糊涂人,愚昧的人,其实你的日用常行,皆可以从西学当中“以睹其暗合道妙”。

无论智愚之民,其日用常行,皆有以暗合道妙;其仰观俯察,亦皆宜略见端倪。

——严复《救亡决论》

无论智愚之民,其日用常行,皆有以暗合道妙;其仰观俯察,亦皆宜略见端倪。

——严复《救亡决论》

在你的日常的言行当中,行动当中,都可以从西学当中找到它的根据,它和你的整个的知、行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其实这里面有一些认识论的色彩,就是你的知行,西学和你的知行是有关的,认识论的色彩。因此西学的本质是这样。

而且他进一步讲西学的本质呢,我们正是由于这样,我们不能够仅仅看到表面的现象,不可以只看到“形下之粗迹”,他把什么都当成“形下之粗迹”,连涉及到“器机兵械之论”,他认为都是“形下之粗迹”,而最重要的西学的本质就是它的道。那么我们要知道它的道,就要即物穷理,去深入的研究它,不这样做得话,你是不明其道的,而你不明其道的话,不求其极的话,你也不会得其通,不可会通,怎么样达到这种会通,这是西学本质所决定的。

第不知即物穷理,则由之而不知其道;不求至乎其极,则知矣而不得其通。

——严复《救亡决论》

第不知即物穷理,则由之而不知其道;不求至乎其极,则知矣而不得其通。

——严复《救亡决论》

那么西学的本质是什么,严复告诉你了,这是成体之学,你不能看到一个孤立的,一个个别的,你要看到它是一个整体,是有一个体系的,它是成体之学。这个就把西学的本质点透了。

为了探究这样一个成体之学,他提出了这样三个标准:一个叫做“探赜索隐”。“赜”,深奥,要探究它的深奥之处;“索隐”就是要引出不遁之效,就是把隐藏在事物和社会变化发展背后的东西给显现出来。然后要“合异”,“异”,不同的东西,把不同的东西综合起来。然后“离同”,不要把它看成都是相同东西,不同的。看到事物之间、理论之间不同的联系。这样我们最终就能达到“道通为一”。 这很重要,刚才我们讲到上升到“形上之道”,但是你要认识这个道,你必须要通,所以叫“道通为一”。

今夫学之为言,探赜索隐,合异离同,道通为一之事也。

——严复《救亡决论》

今夫学之为言,探赜索隐,合异离同,道通为一之事也。

——严复《救亡决论》

那么后来严复在《原强》当中,怎么样实现了这个“道通为一”呢?严复明白地讲到,当今的西学,那些最有价值的,可以称之为学的是什么呢?就是斯宾塞的“群学”,这就把我们刚才讲的这样一个学,从本质上,到他的联系,然后又和现实的学术联结起来了。所以《原强》花了很大的篇幅来介绍斯宾塞的这个“群学”,包括后来他又翻译了《群学肄言》。

那么涉及到通过这个“群学”怎么来看待西学,怎么来看待这个成体之学。首先,这门学问,这个群学,它是运用的是天演之学,运用天演之术来分析的是人伦之事,那就把社会变化的变异的理论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紧紧地结合起来。居于了整个这样一个道的高点。在道这个问题上怎么理解?这个变革、变化的理论是最高点,这是他的最重要的东西。所以他是在用这样一个具体的范例来解释西学的。所以他不是一个笼统地来讲西学,把你首先引申到一个这样道的高度来解析西学。

同时,他又告诉你什么呢?怎么来理解这个“群学”。要理解研究这个群学,他说首先你要明白名学和数学。数学我们好理解,名学是什么,名学就是我们的逻辑学。这是我们致深穷理的关键。致深穷理,要把这个理论、把学术学问搞深、搞透的话,这是一个关键——名学。所以严复非常重视逻辑学,他在翻译的时候甚至讲到这样的话,他从事翻译的时候,他总结讲一种体会一种感悟。他怎么讲的,他说:“一名之立,旬月踟蹰”,就是我要做深入地思考,反复地去琢磨,反复地思考,就像环着我的房间在慢步,在沉思,因为这个概念太需要给予准确的理解了。这是他对西学一下子抓住了一个这个概念的问题。

一名之立,旬月踟蹰。我罪我知, 是存明哲。

——严复《天演论》

一名之立,旬月踟蹰。我罪我知, 是存明哲。

——严复《天演论》

再一个,他抓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切入点是什么呢?既然谈学,就是中西学之间的不同在哪里?很多的人认为:虚实之间,中西学的差别在虚实。但严复不这么看,严复认为,就西学的本质而言,中西学的不同体现在它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式上, 那思维方式和思想方式怎么理解呢?他在《原强》里有这么一段话:“为事”,做事,具体的东西,“为事一一皆本诸学术”,希望你做事,他这个在具体的这样一个事物当中,他都是有本着学术的。那么其真做学术又怎么样呢?他又“一一求之实事实理”,指实的,从具体的事物出发的。然后呢,“层累阶级”,这实际上叫层层地进行推理!“层累阶级”,直到“以造于至大至精之诚”。这是他讲的这个思想方式。

为事也,又一一皆本诸学术,其为学术也,又一一求之实事实理,层累阶级,以造于至大至精之诚。

——严复《原强》

为事也,又一一皆本诸学术,其为学术也,又一一求之实事实理,层累阶级,以造于至大至精之诚。

——严复《原强》

这种思想方式的形成,严复认为在学术上,这种思想方式的形成,和教育方式的形成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是中西的差异。差在哪里呢?他说他们在教授子弟的时候,尤其重视的是“必使人自竭其耳目,自致其心思”,。但关键一点就是什么?就是“自致心思”。因为这个心在中国文化当中,他用这个心的概念,其实实际上心的概念,在中国文化当中,心已经变成了一个思考的器官!有没有自立自主自由的思想,这是关键的。

再有,他们“贵自得而贱因人”,要有自己的创造性,而把什么东西看成是卑贱、下贱的呢?就是因袭他人,失去了自我的创造性。

再有他讲,“喜善疑而慎信古”。“喜善疑而慎信古”就是要有充分的一种怀疑的态度。这是西方治学的或者教育方式的一个很大的长处。这是在讲学的本质的时候,严复谈到的观点。

且其教子弟也,尤必使自竭其耳目,自致其心思,贵自得而贱因人,喜善疑而慎信古。

——严复《原强》

且其教子弟也,尤必使自竭其耳目,自致其心思,贵自得而贱因人,喜善疑而慎信古。

——严复《原强》

也正是在此时候,严复最后总结出来的是,就是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名学和数学研究好。尤其要把这个西洋的名学和数学研究好。因为它可以教我们“致思穷理之术”,我们要致思穷理,探求本源,深入研究的这样一个方法,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而且我们学习他们的力质之学也可以给我们“观物察变之方”,就是怎么来看待变化,怎么样看待变异。这个走出了中国传统的变异观。

其名数诸学,则籍以教致思穷理之术;其力质诸学,则假以导观物察变之方。

——严复《原强》

其名数诸学,则籍以教致思穷理之术;其力质诸学,则假以导观物察变之方。

——严复《原强》

严复在阐述西学、阐述群学的时候,抓的就是这些带有本质性的东西。所以也只有这样,我们以这个学为要归,“以群学为要归”,就是所有的东西,我们的学问,“都以群学为要归”,就可以明白了群学就可以知道治乱兴衰、盛衰的这样一个原因。同时也能取得修齐治平之功,就有了一个科学的为政之道,这才是真正走向富强的关键。

学问之事,以群学为要归。惟群学明而后知治乱盛衰之故,而能有修齐治平之功。

——严复《原强》

所以严复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在《原强》当中提出了他的一个非常明确的论断,什么论断呢?就是: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

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汉学研究(cnstudies)

往期回顾:

第1期:讲读严复《原强》之一:开民智乃富强之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