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二中120岁,生日快乐!我和我的杭二中,一刻都不能分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密云二中校长赵文郁 杭州二中120岁,生日快乐!我和我的杭二中,一刻都不能分割

杭州二中120岁,生日快乐!我和我的杭二中,一刻都不能分割

2024-06-19 18: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悠悠百廿,星河灿烂。

这120年间,学校是名师荟萃,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历尽千辛创办学校,有数学家苏步青在附中兼课,有以音乐之声激荡学子赤子之心的袁箴华老师,有作为蕙兰中学第一位华人校长从严治校享誉杭城的徐钺老师,有创作了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后不久赴蕙兰任教的诗人艾青老师,有代表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的体育教育家宋君复教授……

竺可桢

正是有这些前赴后继的好教师,才使得二中这120年来,就像奔涌向前的潮水,不断翻涌出一朵朵耀眼的浪花,屹立潮头。

校友有郁达夫、冯仲云等爱国志士,有何新贵、王一德等十多位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有卢征天、胡海岚等中青年科学家,有吴山明、朱海等艺术家,有赵红卫等劳动模范代表,还有吴易昺等文体届人士……

几万校友遍布全球,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带着显著的二中印记,正在成为各行业的中流砥柱、中坚力量。

浪花何其多,数也数不清,从这其中,我们撷取了几十朵,从他们的故事里,看一看百廿二中这一路是如何奔涌、澎湃、向前的!

陈鹤琴

教育家

儿童心理学家

陈鹤琴(1892-1982),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中国现代幼儿教育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1910年毕业于杭州蕙兰学堂。他与陶行知合办樱花村幼稚园,发起成立中国幼稚教育研究会,创办第一所幼师学校江西省立幼师。

郁达夫

文学家

革命烈士

郁达夫(1896-1945),文学家、革命烈士。1910年就读于杭州蕙兰学堂。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小说集《沉沦》,震动文坛。他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在被迫做日军翻译期间,暗中救助了大批民众。

慎微之

考古学家

慎微之(1896-1976),考古学家。1915年毕业于杭州蕙兰中学校,1924-1931年在蕙兰任教。后从事考古工作,1934年曾发现湖州钱山漾遗址,常利用休假回钱山漾采集石器,被村民笑称为穿西装、拎竹篮的“石头博士”。

宋君复

体育教育家

国际篮球裁判

宋君复(1897-1977),体育教育家、国际篮球裁判。1916年毕业于杭州蕙兰中学校。1922年,回母校任体育主任,几年后调任东北大学做体育教授。1932年,他带着运动员刘长春出征洛杉矶,中华民族开始了第一次出征奥运会的壮举。

常书鸿

美术家

常书鸿(1904-1994),美术家。1916年至1918年间就读于杭州蕙兰中学校(杭州二中前身之一)附属蕙兰小学。在此期间,对西洋绘画产生兴趣,参加丰子恺组织的西湖画会。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研究保护等工作,被学术界誉为“敦煌守护神”。

陆蠡

散文家

革命烈士

陆蠡(1908-1942),散文家、革命烈士。1920年就读于杭州蕙兰中学校。他喜爱科学与文艺,精通英语、法语等,1937年创办《少年读物》,任主编。著有《海星》《竹刀》《囚绿记》等散文集,译有《葛莱齐拉》、《罗亭》、《烟》等小说集。

冯仲云

将军

冯仲云(1908-1968),将军。1923年,小学没毕业的他,考进杭州蕙兰中学校。1926年考入清华学校大学部(后更名为清华大学)。走出清华园后,成了抗日联军将领,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哈工大校长、水利电力部副部长。

谢仁德

我国地铁设计鼻祖

谢仁德,我国地铁设计鼻祖。1930年毕业于杭州蕙兰中学。1937年工作,先后参加湘黔及湘桂铁路建设及设计工作。1959年调任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设计处总工程师,是我国第一条地铁的总工程师。

董希文

画家

董希文(1914-1973) ,画家。1932毕业于杭州蕙兰中学。1950年,创作巨型油画《开国大典》,开创中国油画新局面。之后,《开国大典》被印制成年画在全国发行,享誉国内外。

冯亦代

翻译家

作家

冯亦代(1913-2005),翻译家、散文家。1932年毕业于杭州蕙兰中学。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创办和出版《中国作家》、《电影与戏剧》、《世界晨报》等报纸和杂志。他在翻译界也享有盛名,是最早将海明威介绍到中国的翻译家之一。

钱宁

中国科学院院士

钱宁(1922-1986),中国科学院院士,1936年毕业于杭州蕙兰中学。考入重庆中央大学,专业是水利。之后,赴美求学,学成归来,成为泥沙专家,多次研究治理黄河泥沙,是具有崇高声望的世界第一流水利专家。

陈从周

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

散文家

陈从周(1918-2000),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散文家,中国园林界的“硕学泰斗”。1935年就读于杭州蕙兰中学高中部。1951年,进入之江大学建筑系(同济大学建筑系前身)工作,著有《苏州园林》,参与多所园林、古迹的修复和设计工作。

朱畅中

建筑学家

朱畅中(1921-1998),建筑学家。1939年毕业于杭州蕙兰中学。1947年到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协助梁思成为建筑系的初创、发展做了大量工作。1950年,清华大学建筑系参加新中国国徽设计竞赛获选,他是设计小组的主要成员之一。

王懋基

地球物理勘探专家

王懋基,地球物理勘探专家。1949年毕业于国立浙大附中。后考入浙江大学,毕业分配到地质部从事地球物理勘探工作,成为大庆油田发现者之一。1982年,由于“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4年荣获国家突出贡献奖。

周本濂

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本濂(1931-2000),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热物理学家。1949年毕业于国立浙大附中。清华大学毕业后,到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至今。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中国热物性研究领域重要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在材料物理研究中作出重要贡献。

何新贵

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新贵,中国工程院院士。1955年毕业于杭州第二中学。后进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学习,是我国首批计算机软件工作者之一。1996年起,负责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的软件工程总体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工作,确保神舟飞船软件工程“万无一失”。

吴山明

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画大师

吴山明,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画大师。1955年毕业于杭州第二中学初中部,后进入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著有《吴山明意笔人物画选》、《吴山明水墨速写集》、《吴山明意笔人物线描》等,作品远赴世界各地展出。

王一德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一德,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毕业于杭州第二中学。长期工作在工程技术第一线,为我国不锈钢、电工钢事业和轧钢技术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先后获部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奖15项。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海

电视策划人

作家

朱海,电视策划人、词作家。1976年毕业于杭州第二中学。就职于中央电视台,任历届春节联欢晚会主创、总撰稿、总策划。

胡海岚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

胡海岚,浙江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1991年毕业于杭州第二中学。先后在北京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求学。今年7月,成为亚洲首位获得国际脑研究大奖的女教授。

刘翀

青年科学家

刘翀,2004年毕业于杭州第二中学。喜欢化学,始终致力于研究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化问题。2017年,凭借在化学领域的重大突破,被评为美国“十大杰出青年科学家”。

姚冀众

青年科技英才

姚冀众,2006年毕业于杭州第二中学。先后在浙江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求学。2015年创办光电公司,目前已申报并获得了100多项知识产权专利。去年,入选福布斯亚洲30岁以下杰出人才榜。

王蕾

RiverPay联合创始人

王蕾,2006年毕业于杭州二中,先后就读于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创立早期创投基金,孵化领域包括互联网金融、跨境支付、大数据。创业就是长跑,她曾入选福布斯30under30精英榜,也曾获得全国女子山地马拉松16名。

张维加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士

张维加,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士,2007年毕业于杭州第二中学。先后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哈佛大学求学,求学期间发表27篇论文。2012年成为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

吴易昺

网球运动员

吴易昺,网球运动员,2017年毕业于杭州第二中学。当年,获得美国网球公开赛青少年赛冠军。现就读于浙江大学,2018年获雅加达亚运会男子网球单打银牌。

正直、卓越、创新、自强不息

我们从二中走向未来

百年办学,杭二中名扬杭城。

山不辞土,方成其高;海不辞水,故成其深。杭二中正以群山之巅的气度,海纳百川的从容,游走于理想与现实间,连接杭州与世界,对话当下和未来。

一批又一批的英才从二中校园里走出,奔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为人类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做出卓越贡献。现在,大批二中校友正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各行各业的领域里,发出自己的光亮,熠熠生辉。

记者采访了7位不同时期毕业的二中校友,听他们说说当年的故事。

王次炤

70岁,中央音乐学院原院长,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1965年毕业于杭二中。

我的一生里,很多时间都是与音乐为伍,但上学时,老师和同学却都不知道。因为当时最爱的是体育。在二中,我是校篮球队队员,还和同班同学倪宝富一起,立志打破10秒百米世界纪录。

拉我进篮球队的,是体育老师毛相笙。我个头不高,但弹跳力不错,善于争抢篮板球。毛老师带我打了三年篮球,至今我仍是个体育迷,每天必看的电视频道是体育台,还专程去美国观看NBA现场比赛。

班主任钟承华老师,对我走上教育这条路影响最大,她善良,循循善诱,是我的引路人。我还很喜欢赵则刚老师的数学课,激发兴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以至于后来我迷上解数学题,从书店买了几十本难题集,逐个攻破。我把解数学题作为游戏和审美体验,这对我后来从事音乐学术研究有很大帮助。

杭二中给我的精神烙印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毕业12年后,我凭借音乐的一技之长,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从此来到北京,开始人生一段新旅程。

马建强

68岁,杭州电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拥有20项国家专利。

1968年毕业于杭二中。

母校的生日,我几乎每次都来,这也是激励我不断进步。

1965年,我考入二中,毕业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二中的3年,记得最牢的是有关“诚实”的一件事。

有次作文小考,我模仿了《报刊文摘》上看过的一篇文章,被语文老师、班主任发现,他在班里不点名地批评了我,顾全了我的自尊,同时也指出了我的不足,他说的“诚实守信,严于律己”这八个字,让我受益终身。

退伍后,1978年,我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电缆的研发和制造工作,并在电缆行业做得越来越好,接连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班主任的话始终回荡在耳边,诚实守信,严于律己。

赵红卫

65岁,党的十六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杭州城站和东站都有以她来命名的“赵红卫雷锋服务站”。

1973年毕业于杭二中高中。

在二中读了5年书,初中3年,高中2年。毕业后本想去支援边疆,但因身体不适,在家休养。1977年9月30日,我进入铁路系统工作,一直到退休。

读书时,我学习一般,但非常热爱体育运动。功课做好了,就去操场玩,或者早上到得早,也去操场玩,就这样和体育老师来健熟起来。来老师让我去跳远、跳高,他做指导,到了后来,我这么弱的身体,竟然能代表学校去市里参加运动会。后来,我毕业工作了,还常回校看看来老师。

很多做人的道理,我是在二中学到的。当时办黑板报,我写漏一个字,犯了很大的错误。老师们没有批评我,却都来安慰我,帮助我。被温柔对待过,所以后来,我也热心对待别人,这是自然而然地。决定学生一生的,可能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形成健全的人格,我的母校做到了。

做正直的人,有正能量的人,二中教我这么做,我也教育儿子这么做。能力一般没关系,但做人的品德永远排在第一位,给子女做好榜样,让父母放心。

卢征天

52岁,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教授,曾获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

1983年毕业于杭二中。

我在杭二中读了4年书,初中3年,高中1年,之后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本科毕业后,赴美留学并工作多年。2015年,回到中国科技大学担任近代物理系教授。

在二中的4年,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光。

很多老师都让我印象深刻,比如数学老师龚金根,功底很深,上课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会引申书本外的内容。记得有一次,他请一名同学上台画直角等分线。先用圆规画好两个点,在两点间连线。中途,圆规掉在地上,同学捡起来,把圆规复原,再按步骤继续。龚老师这时说了一句:“圆规的半径是多少并没有关系,两点连起来还是直角等分线。”

我脑海中的电灯泡突然就亮了。之前我预习过课本,没有看到龚老师说的内容,但他一说出这句话,我立即就明白了。

在学校里,我跟着徐承楠老师学牛顿力学,跟龚老师学几何,跟来健老师学跑步,跟戴伯乐老师学画兔子……不同的课上,我的脑海中时常亮起不同的电灯泡,解决我心中的一个个好奇和问题,照亮前行之路。

现在,我自己当老师,对他们有了很多新的体会。上学时我坐最后一排,以为课桌下做点小动作,老师看不见。等我站上讲台才发现,谁在做什么,看得一清二楚。

张卫

52岁,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主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

1984年毕业于杭二中。

我的初中、高中都是在杭二中度过的,6年,遇到很多好老师,尤其是两位班主任,数学老师龚金根、英语老师周馥祥。

年纪小,贪玩,上课时不是偷看课外书,就是趴在桌上像鲁迅一样在桌面刻字,就是不好好读书。龚老师特别严,眼神能“杀人”。到初三我还是屡教不改,有次被他训了一节课。那节课“骂”醒了我,我的成绩从初一、初二的班级倒数,之后突飞猛进。

龚老师教学教得很好,很有方法。当时每次考试,不管大考、小考,龚老师会把前五名的学生名字写在黑板上。我的名字,从那时开始,几乎再也没被擦掉过。

回头想想,龚老师当时30多岁,性格火爆。前两天,我们俩还在微信上聊天,他70多岁了,身体不错,精神很好,思维依然敏锐。我毕业后,听说他不“骂人”了,问他为什么?龚老师说当校长了(建兰中学),不好再对学生太凶。

读高中三年,后来,在物理老师徐承楠的建议下,我去了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读研读博后留校任教,到现在,已经在上海待了35年。

二中带给我的影响,像烙印一样,一是给我很大的荣誉感,在我的一生中,都不断促使我进步。毕竟是从这么好的学校出来,对每个二中学生来说,都是无形的动力。二是自觉的学习习惯,不断进取的精神,不断创新的意识。

崔海燕

44岁,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省“三八”红旗手,浙江省律师协会副会长。

1993年毕业于杭二中。

我是从温州转学到杭二中的,二中给我的印象是三个关键词:

正气,学校的学习氛围特别好;包容,作为一名转校生很快融入集体,因为同学、老师都很友善;卓越,大家在学校,成绩好,走上工作岗位,也在不断追求卓越。

这三个关键词,最初让我感觉到二中的温暖,现在,在我的身上,也显现出它们的印记。

我记得班主任张坚老师,当时20多岁,和全班学生都是朋友。个头高高的数学老师,甜美的化学老师,很帅的地理老师……每位老师都很敬业且有自己的风格,作为二中的学生,感到非常幸运。

后来,我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有幸被保送到复旦大学,研学国际经济法。我21年的职业生涯,也从这里打开,秉持着二中理念,我也在不断追求卓越,今年当选为浙江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是唯一一名女性副会长。

陶冶

36岁,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之江学者、粤港澳大湾区影视艺术研究院院长。

2001年毕业于杭二中。

我不是学霸,感觉有些惭愧。二中带给我的感受和东西,印象深刻。

走到今天,我想先感谢一个人:当时的校长叶翠微。我高三时,正好赶上徐承楠老校长退休,叶翠微校长来接班。

高三时成人节文艺汇演,我做主持。结束后,叶校长走过来拉住我的手说:“小伙子,你一定要去考北京广播学院(后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当时的我,甚至没有听过这所学校。但,就是这句话,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后来,我真的去考了北广,从本科读到博士,也感受到这所大学的魔力。

你问我二中给我带来些什么?我举个例子:

我不是学霸,但我有学霸同学,我去读北广时,班里有名男生去读清华大学了。都在北京,我俩经常串串门。我保研后,和他联系,他说直升博士了;我博士毕业,去浙江传媒学院工作,后来去浙大做博士后,再和他联系,他正在阿姆斯特丹大学做博士后;又过了几年,我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做访问学者,问他还在不在美国,他说好巧,也在加州,去斯坦福大学再做了一站博士后。

二中让我始终和优秀者同行,也培养我良好的心态,总有你无论如何也无法企及的优秀者,所以执着于自身,做好自己,更为重要。

写给百廿二中的120封情书

母校过生日,二中学子们别提多开心了。

尘封的往事在脑海中浮现,曾经的二中,曾经的自己,那段奋斗的时光,总是在今后的人生中熠熠生辉。

校友们有万千情话都想要诉与二中,大家拿起笔,写下了120封情书,让心底那一股子热情,喷薄!

我们选取了部分“情书”,读给大家听。

一家5个二中人

王晓华:1986届校友,现为浙江工商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

我们家3代有5个二中人,我妈、我、我弟弟、我弟妹,还有我女儿。

我妈是上世纪60年代初考入杭二中高中的,担任数学课代表,还是排球队主力,在五爱堂后面的小礼堂表演过独唱和独舞。毕业后她当了小学教师,培养我、弟弟和很多学生,都上了杭二中。

校友王晓华家庭合照

我是1980年从胜利小学考入二中的,在二中6年,常考年级第一。只是特别怕体育,跑个800米直接晕在操场。如今我给国际硕博生开设全英文中国文化课程,讲授的古代音乐绘画史都是当年在二中打下的基础。

我弟弟比我厉害,几乎拿遍学科竞赛金牌。他特别擅长奥数,后来在美国博士毕业找工作,从事金融投资分析工作,周围有一批前后届的师兄弟,有几个还是当年数学物理集训队的战友,如今常常在美东相聚。

校友王晓华女儿

我女儿是2013届毕业生,她是二中开放式教育的典型。成绩不突出,但德智体几方面没有太短的板,现在她在世界第一的保险公司从事精算师工作。

不知道我们家算不算校友的一个记录,期待再出第6第7个二中人吧。

80年代穿牛仔裤学跳舞

黄怀球:1988届毕业生,现任教于杭州第二中学。

我考二中那年,笔试成绩合格外,尚需面试。我清晰地记得面试三问。

2018年,黄怀球老师(左)与袁业涵老师的合影

入求是楼,依序候立,俄尔独进一室,内踞两青年教师,笑而曰坐。一问:进楼所见之求是楼牌匾字体为何颜色?对:青蓝色。二问:你所坐之长方形课凳其面切去一角尚余几角?对:嗯啊,五个角(共有三种可能性)。三问:你怎么评价你哥?(其中一师正于高中教授吾兄,故有此问)对:……比较小气,老要跟我争东西。呵呵声中面试结束,幸未淘汰。

待我入职教师队伍多年后,忽然忆及此事,不觉一怔:一问考查识记与理解,二问考查方法与过程(逻辑思维严密与否),三问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乃教学目标之集成。谈笑间所问皆有指向,粗探学生全貌。

我同学中颇多教工子女,兄弟姐妹也恰是同学,薪火相继十多年的书读下来,老师就跟家里人差不多。

上世纪80年代的校园,二中开风气之先,班级16步集体舞比赛,穿的是刚流行的牛仔裤,小男生还有些忸怩不适。两个星期一次的校园广播教唱,南风北渐,吴净兰老师全校教唱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粤语主题曲,粤语发音念一句跟一句,群楼间唐音回荡……二中老师有比我们更年轻的心!

我的坚持全来自学生时代

闻佳:1998届毕业生,考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后进入解放日报集团工作,后调任新华传媒集团。创办美食自媒体 「艾格吃饱了」及同名美食品牌。

这两年来,我越来越感受到,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来自我们的经历、受过的教育。回过头看,我觉得我的这一点坚持,最早正是来自学生时代。

闻乾老师参与作词的二中校歌《赤子吟》里说,脚踏实地,正道直行。我记得常见到徐承楠老师把地上的纸团捡起来,但他从不言说,直到现在,我都不随地扔垃圾;我到二中上第一堂实验课,老师说下课把椅子翻起来收拾好,方便下一场同学。我在高二下半学期学业紧张时还在代表二中参加省中学生论赛,因为老师说,在学业之外做一些感兴趣的事,多思考,多思辨,是有好处的。

二中最宝贵的,就是给我这些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鼓励我人格独立,思想自由。二中老师多年辛勤言传身教的,不仅是让我们成才,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成人。

这是我毕业二十多年,感受到二中给我的最宝贵的财富,无形无价,但受用终身。

全校唯一一张不穿校服的毕业照

王静雯:2000届毕业生,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生物分析及生物医学硕士,现为世界著名基因测序公司欧洲分部高级客户经理。

上小学时每天上下学,经过杭州二中,在我心中这里是最神圣的学府。后如愿考入。毕业19年后再回想,很多已经淡忘,唯有二中校训“立志、努力、为公”深深难忘,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今后人生中的选择。

高中时,我们都爱彰显个性,不爱穿校服,我们班总在和穿校服这个主题不断抗争。我们不想穿校服拍毕业照,觉得不个性,最后支持我们的班主任张坚老师,去争取到了我们独一无二的毕业照——全年级只有我们班的毕业照是穿自己衣服。

每位二中老师身上都有光芒

董力彬:2000届毕业生。当年毕业招飞,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现空军航空大学),一级飞行员,现为航空兵某部正团职飞行员。

2000年高中毕业照

(第三排右六为董力彬同学)

二中3年,我是在开心中度过的,参加了很多兴趣小组,影视鉴赏、篮球、日语、俄语、书法,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这三年,我觉得收获最大的不是文化方面,也不是顺理成章走入象牙塔的小确幸,而是从每位二中老师身上看到的师者的光芒,学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看似很简单,但让我受益终身,也陪我二十年军旅路。

每年回到杭州的时间不多,每次都会去建国路的校区看看,走在校园小路上,依然感觉热血沸腾。

这就是我的青春,这里也像我心中的一座山,是我一辈子都要去攀登的目标。

学长给我指明方向

王宇航:2016届毕业生,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系本科生。曾打破杭二中1500米以及4x400米校纪录,现为中国最优秀的大学生自行车运动员之一。

初中时我练长跑,想通过特长生进二中,谁知初三伤了脚,最后是凭文化成绩保送进了二中。

在我最纠结未来发展方向的时候,无意中了解到一段二中的历史:新中国体育教育之父宋君复先生是二中的校友,宋先生从二中前身蕙兰学堂毕业后前往美国求学,一开始学习的是物理,后来转学体育。宋先生带领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后来也凭自己所学为中国现代体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后来,我进了现在的大学,学物理。同时,我仍是运动员,专项是自行车。

二中塑造了我

朱胤多:2016届毕业生,2016年杭州市高考理科状元,现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二中塑造了我,或成为我的一部分。刚写下这封信的抬头时,我还感到疑惑,要如何给“二中”这样一个并不具体的对象写信。现在我知道,那就是我自己,找到我身体里由二中塑造的那些部分。

对我而言,那是思索、信念,或许还有与清华一脉相承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不想探讨“二中人”有什么共性的特质。二中是一片沃野,一篇丰饶的海域,滋养每一艘匆匆驶过的船。千帆百舸在无意识中以各不相同的方式被二中塑造,于是桃李不言而下自成蹊,每个过客沿各自的方向走去,绽放出千万种二中的模样。

写一首歌 祝二中生日快乐

赵炳亮:2019届毕业生,现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溯,百廿流光

你轻轻走来 一袭白色衣裳

清荷亭立 在浙水一方

竹影桂香 淡退世事苍茫

你温暖的眼眸 让我深深凝望

撑一支竹篙 划开涟漪荡漾

淳佑桥上 萌芽的希望

三秋叶落 梦回昨日湄江

碎心湖的水啊 在我心底流淌

慢溯百廿流光 蕙兰芬芳

你我编织梦想 不再彷徨

青山不改 百鸟骊歌清唱

慢溯百廿流光 热血难凉

立志努力为公 不灭信仰

求是爱国 理想装进行囊

钱潮浩荡 追梦者志在四方

滴水涌泉旁 永远的青春故乡

万千情话的缠绵,是永远说不完的。

带着对母校杭二中的依恋,大家踏上征程,却并不慌张,因为二中在每个人心头最柔软的地方,都注入了一股力量。这股力量是什么?

有人说是学校多元、开放、大气和宽容的气质,浸润感染了自己,因此受益终生。

有人说是二中三年,认识了自己,相信了自己,勇敢地做真实的自己。

还有人说,自己所有的人生追求,都能够在二中找到萌芽。

……

走进二中,觉得人人都不同,而走出二中,却发现大家又有相同的气质。二中用立志、努力、为公的校训,给所有人都打下相同的精神底色,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永远向前!

东信大道上,钱塘江畔旁,确有一朵百年的蕙兰花,正迎着江风怒放。

首席记者 张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