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兵 江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宫崎骏漫画中的女孩 刘兵 江洋

刘兵 江洋

2024-07-11 09: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宫崎骏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宫崎骏,日本动画师、动画制作人、漫画家、动画导演、动画编剧。

宫崎骏(Miyazaki Hayao),1941 年生于东京,1965 年开始从事漫画创作和动画制作,至今仍活跃在日本漫画和动画舞台上。宫崎骏是日本动漫产业的领袖和旗帜性人物,是日本动漫界的一个传奇。他真正为动漫赋予了人文主义思想,是日本三代漫画家中承前启后的精神支柱,在打破手冢治虫巨人阴影的同时,也一手开创了日本动漫的新时代。宫崎骏的作品主题涉及人与自然、环境保护、生态伦理、理想社会、生存意义、生命价值等诸多方面,充满了对工业文明和现代性的严肃思考和反思,不仅在日本和亚洲产生了重要影响,更是受到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在全球动画界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是当今动画电影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巅峰。(吉卜力工作室,1995)

▲吉卜力工作室(Ghibli),是一家日本动画工作室。成立于1985年中旬,原附属于德间书店,位于日本东京都近郊的小金井市,目前约有300名员工,由导演宫崎骏以及他的同事高畑勋、铃木敏夫等一起统筹,作曲家久石让也为吉卜力工作室的许多作品制作过电影音乐。工作室标识为其代表作品《龙猫》。

宫崎骏作品的鲜明特点之一,是其主人公绝大多数是女性,其中以少女居多,最常见的是没有受到俗世侵扰、纯真善良的少女形象。她们具有敏锐好奇的眼睛和纯净细腻的心灵,能够发现自然界中被人们忽略甚至无视的神奇与力量;她们珍惜生命,即使面对看似对人类构成巨大威胁的自然生灵,也努力去爱惜和保护,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她们背负着沉重的使命,不受世俗价值观的侵扰,听从本真的心灵呼唤,在困难甚至灾难面前,用回归自然的方式去拯救,在单纯的价值观中折射出最深的智慧。

▲电影《天空之城》插图

《天空之城》中,女主人公希达是“天空之城”拉普达王族的后裔,她的祖先放弃了“天空之城”极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回到大地上过着恬淡平静的生活。希达面对人们对天空之城财富与繁华的贪婪向往、追逐以及由此展开的残酷杀戮,最终在同伴的帮助下用自己的力量毁灭了天空之城和拉普达文明。(宮崎駿,1988a)作品表达了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和对大地与自然的回归。当工业文明越来越发达的时候,拉普达人终于发现人类的文明只有在大地、树木和自然的庇护下才能生存发展,于是,拉普达人放弃了现代物质文明的浮华,以最本真的状态重新投入到自然的怀抱中。这种回归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文明的倒退甚至消亡,但就其本质而言,却是文明的进步,因为这表明拉普达人在对世界的认识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得到了深化,达到了更高的层次,拉普达文明正是在向大地与自然回归的过程中得到了升华。(沈黎晖、尹丽川,2004)主人公希达作为拉普达人的代表,用她的善良、直觉和本能阻挡了人类为追求繁华物质文明而展开的进攻和相互残杀,引导人们回归到自然、平静和幸福的生活中。

▲电影《龙猫》插图

在《龙猫》中,女主人公是一对姐妹小月和小梅,随父母来到乡下。由于她们的纯真无邪和天真好奇,她们看到了生活在人们身边却无法被人们看到的精灵龙猫,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并与龙猫结成了朋友。在龙猫的引领下,她们看到了自然界的很多神奇景观。在小月和小梅遇到困难的时候,龙猫总是及时的出现,帮助她们解决各种生活中的困难,为她们留下了许多温暖和快乐的回忆。(宮崎駿,1988b)《龙猫》是宫崎骏的作品中非常温情的一部,充满了烂漫的童趣和淳朴的情感。在这部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非常和谐,没有人类对自然的掠夺与征服,也没有自然为人类鸣响的警钟,人与自然如故事中的小女孩和精灵龙猫一般,是彼此关怀信任、温暖互助的好朋友。女主人公小月和小梅代表了人类童真的梦想,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以及一种超越工业文明的简朴而深刻的生态理念和生活态度。

相比《龙猫》,《幽灵公主》则非常激烈地表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表现和反思也比《天空之城》更加尖锐。《幽灵公主》中的女主人公珊是一个由于被人类抛弃而在森林里被狼抚养长大的女孩。她出于本能地热爱森林,敬畏自然,珍惜森林中的所有生灵。人类为了开采资源,为了狭隘和短视的利益,对森林进行大肆破坏,妄图灭绝消灭森林之神。为了捍卫森林,捍卫动物的生存空间,珊将人类视作自己的敌人,奋起反抗人类的侵略。在人类和自然的冲突乃至激烈的斗争中,珊作为人类中的一员,毅然放弃人类的身份,作为森林的代表,为动物的利益战斗,为夺回人类抢占的资源发起一次次反击。(宮崎駿,1997)《天空之城》中纯净空灵的希达,《龙猫》中童真质朴的小月和小梅,《幽灵公主》中坚强勇敢的珊,这些宫崎骏作品中经典的少女形象,从不同角度体现出了宫崎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拷问和反思,也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作者的生态伦理思想。而在宫崎骏塑造的少女形象中,最能淋漓尽致地体现作者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是《风之谷》中的主人公娜乌西卡。娜乌西卡的形象连续十年在日本本土占据动漫作品女主角人气第一名的位置,被称为宫崎骏笔下最完美的女主角。以下详细分析《风之谷》以及娜乌西卡这一代表性人物,从中考察宫崎骏的动漫作品中体现出的时代科学观以及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3《风之谷》中的娜乌西卡

1982 年,宫崎骏着手创作他最受欢迎的漫画系列。以娜乌西卡为主角的《风之谷》开始在德间书店的Animage 杂志上连载,到1994 年完结,连载为时12 年,长达7 卷。(宮崎駿,1996)这部漫画包含着史诗般壮丽宏大的篇章,讽喻了人类破坏自然,自相残杀的愚蠢行为。其中有对残酷现实的揭露,有对人类战争的思考,有对工业文明的反省,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有对生命价值与生存意义的追问,是体现宫崎骏环保主义和人文主义精神的集大成之作。

1984 年,电影动画版《风之谷》上映,其丰富的想象和深沉的内容,震撼了观众和整个电影界。影片集中体现了宫崎骏动画制作的鲜明特色,优美精致的画面,生动多彩的人物,幽默诙谐的语言,宽广深刻的内涵,从而奠定了宫崎骏作为一代动画大师的地位。影片中展现了因人类的愚昧战争和过度掠夺而反噬的自然,被环保主义者视作经典,宫崎骏作为“环保主义教主”的身份也由此确定。因影片深具生态理念,还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推荐影片。

▲电影《风之谷》插图

电影版《风之谷》的故事发生在未来世界。人类社会的工业文明达到巅峰之后,经历了一场被称为“七日之火”的战争而毁于一旦。世界被一种叫作“腐海”的新生态系统所覆盖,“腐海”主要由森林、菌类和被称为“荷母”的巨型昆虫所组成。仅存的人类生活在很小面积的陆地上,在释放着有毒瘴气的腐海森林、菌类和巨大“荷母”的威胁下,艰难地生存。风之谷是一个海边的小国,因为有海风的庇护,不会被腐海森林的孢子散发出的有毒瘴气侵入而得以幸存。风之谷的公主娜乌西卡是一个美丽善良、聪明勇敢、坚强仁爱的16 岁少女,懂得御风,能够驾驭滑翔翼像鸟儿一样飞行,并且具有同“荷母”沟通的能力。野心勃勃的多鲁美奇亚人想征服世界,为了消灭腐海,他们攻占了培吉特,挖掘出了“七日之火”中毁灭一切的生化武器“巨神兵”。多鲁美奇亚的士兵驾驶运输机带着“巨神兵”坠毁在风之谷,风之谷和娜乌西卡卷入了人类争夺“巨神兵”的战争中。在随后发生的一系列战斗中,娜乌西卡偶然随流沙掉入腐海,到达腐海底部,发现了腐海的秘密。腐海中的森林一直在净化着被污染的大地,在净化中才产生了有毒的瘴气,而“荷母”是为了守护森林才与人类对抗。在被净化后的腐海底部,有着干净的空气和水源。培吉特人为了报仇并夺回“巨神兵”,用一只幼小的“荷母”诱使“荷母”群攻击被多鲁美奇亚人占据的风之谷,此时,娜乌西卡用自己的身体做盾牌,解救了小“荷母”,并化解了“荷母”群的愤怒进攻。“荷母”群被娜乌西卡所感动,用特殊的能力救活了娜乌西卡。故事的结局是在朝阳中,娜乌西卡站在由“荷母”群的触须所构成的金色草原上快乐起舞,印证了一个蓝衣人在金色的草原上给人类带来了新的希望的古老传说。(宮崎駿,1987)故事中女主角的名字“娜乌西卡”(Nausicaä),源自希腊史诗《奥德赛》中阿基亚国的一位公主。传说中娜乌西卡是一位充满着梦想的美丽少女,她不理世俗,热爱音乐,享受自然。有一天她救了漂流到岸边的奥德修斯,并亲手照顾他的伤势,仅仅由奥德修斯即兴唱出的歌曲,便能了解他的内心。娜乌西卡的父亲阿尔基努斯担心女儿爱上奥德修斯,便催促他上船回航。娜乌西卡终生未嫁,云游于不同宫廷之间,成为第一个吟游女诗人,咏唱传颂着奥德修斯的英雄故事。宫崎骏赋予了《风之谷》中的娜乌西卡与阿基亚国公主相同的浪漫和勇气。同时,宫崎骏又将日本平安时代的名著《堤中纳言物语》里的“爱虫公主”(虫姬)的不凡气质与对动物的爱心赋予了娜乌西卡,并给了她翱翔天空的翅膀──滑翔翼。

《风之谷》中的娜乌西卡有这样几个特点:具有超凡的能力。娜乌西卡作为“风之谷”的公主,具有超出常人的能力。她懂得御风,擅于驾驶滑翔翼,能够像鸟儿一样飞翔。她有着超凡的智慧、勇气和坚韧,面对误解、伤害和战争,她总是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她对人、对植物、对动物、对生命、对自然,有着不可思议的交流和解读能力。相对于人类语言的单调、脆弱和苍白,娜乌西卡的语言是灵动和立体的,她几乎可以用任何一种方式去交流,无论同族、敌人、野兽、森林、大地、海洋和天空。她是一个打开全身的每一个细胞以接受外界一切讯号的精灵,是一个游走在人类、动物、植物与自然之间的大使。是人与自然沟通的媒介。在《风之谷》中,娜乌西卡一直充当着人类与自然之间沟通的媒介。当人类憎恶散发着毒气的森林、飘扬着孢子的腐海、充满了威胁的“荷母”,并展开杀戮去争取最后的生存空间时,娜乌西卡“用心捕捉心灵的歌声”,在人类与自然之间架起“心”的桥梁。她选取一些植物种在地下室的花园,用没有受到污染的水和土壤培育,证实了植物本身的纯净。她建造的那个纯净绚烂的花园,是她同自然自由对话的圣地。她还发现了腐海的秘密:腐海森林并不是有毒物质的来源,相反是在净化土壤和空气中的有毒成分,使之结晶化为无毒无机尘粒。长久以来,“荷母”正是森林的守护者,一边与森林共同生存,一边阻止无知的人类破坏森林的净化程序,因而被人类视为天敌,誓不两立。当她的四周充满着愤怒与敌意,毒气在向她的家园蔓延,国家之间在无休止地侵略与战争,人类的野心驱使他们以残忍的方式激怒“荷母”,以此换取权力与生存空间,在这样的时候,她与“荷母”进行对话,并用自己的躯体解救幼小的“荷母”,化解“荷母”群的愤怒进攻,也以此让人们了解到“荷母”所代表的自然的善意,以及人类自身的暴力、愚蠢、贪婪与自私。孤独与救赎。在《风之谷》中,娜乌西卡始终是孤独的,因为她是唯一清醒的人,她不被理解,却在每次危险来临时一个人挺身而出去化解。当人类自相残杀时,她不顾一切地说服他们停止战争;当人类和“荷母”面临最后的决战时,她用牺牲自己来换取和平。娜乌西卡知道,一切的问题都是因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自然的过度掠夺引起,人类的罪孽累累,责任重重。于是,清醒的娜乌西卡背负了拯救世界的命运。当娜乌西卡最终印证了那个古老的传说,“身着蓝衣降临在金色草原之上”,她成了一个天使,是希望的化身,她的降临,就是要拯救人类以及被人类蹂躏得千疮百孔的世界。

4《风之谷》与日本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的科学观

《风之谷》中表现的主题和“娜乌西卡”的一系列特点,与日本70 年代的“反公害”“反核”“反科学”运动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1970 年,日本陆续发生公害事件,濑户内海污染、田子浦污染、光化学烟雾事件,加上60 年代起发生的由于工业水污染引起的水俣病、痛痛病等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公害病问题,“公害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举世瞩目。日本60 年代经济高速增长背后隐藏的问题,以“公害问题”为导火索,全面暴露出来。可以说,日本整个70 年代都笼罩在这种阴影之下。“公害问题”导致公众对科学技术给社会可能带来的危害有了重新的认识,公众对于科学及科学家的信任度大大降低,并且开始关注科学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日本公众由此发起了“反公害”运动、“反核”运动,并由此发展为“反科

学”运动。

“反公害”运动,主要是针对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以企业发展为首要目标,忽视当地居民和公众的视角和利益这种局面,站在被害者的立场上进行的批判行为。70 年代关于公害问题的抗议和诉讼,在某种意义上,是日本公众在与经济的高速增长唱反调。“反核”运动,是指1972 年日本熊野市拒绝开发核电站计划,1973 年公众针对伊方核电站计划的安全审查提出异议,要求取消东海第二核发电所的建设许可等一系列行政诉讼,以及由此引发的以核电站所在地为中心的各类反对核电运动。1974 年,因当地居民反对而延缓了实施计划的“陆奥号”核动力商船刚刚开始进行出水试验,就发生了放射线泄漏事故,“反核”运动由此进入高潮。这个时期的“反核”运动,不仅仅是出于对核事故等核安全问题的不安,同时也与当时受到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相关。另外,日本的“反核”运动,也受到了较大的国际影响,例如以1974 年印度核试验为契机的反对核扩散的国际舆论,以及1979 年美国三英里岛核泄漏事故等。总之,整个70 年代,“反公害”“反核”“反科学”的思潮和运动,在世界各国不断蔓延,成为一种世界浪潮。另外,以1973 年的石油危机为发端,能源、环境问题也开始成为日本公众关注的话题。(藤垣裕子,等,2008)《风之谷》中,腐海的形成正是人类自己造成的恶果,“七日之火”烧毁了世界上的一切文明,人类对自然的污染已经渗入土地,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不仅没有为人类带来福音,反而破坏了生存环境,毁灭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当风之谷的风停止的时候,灾难就要来了,愤怒占据了天空,人们如此无助。能够看出,宫崎骏用这种象征性的寓言直接表达了当时日本社会中对科学技术的怀疑和不安,以及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和忧虑。在《风之谷》中,科学技术是危险的,具有高度的破坏性,借由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起来的工业文明,也将被科学技术引向万劫不复的深渊,最终彻底毁灭。而能拯救世界的,是人类对自然的尊重与保护,是人类与自然的沟通和交流,是人类放下武器、结束杀戮、面向自然的“心灵回归”。在科学技术悲观论的底色上,《风之谷》充满了生态伦理的价值观和人文主义精神。

5《 风之谷》中的生态女性主义

机械论观点把自然看作死的,把质料看作被动的,所以它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微妙地认可了对自然及其资源的掠夺、开发和操纵。(卡洛琳· 麦茜特,1999,p.113)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机械论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毫无知觉的,自然界作为人类之外的一个部分,人类可以为了某些可见的利益去干预甚至破坏自然界的运行,机械论自然观鼓励人对自然的掠夺,它以自然环境的不可持续性为代价实现人的物质占有欲望。这就为现代性肆意统治和掠夺自然(包括其他所有物种的生命)的行为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由。在机械论自然观的指引下,发展出工具主义的资源利用理念,即把自然仅仅视为一种可资利用的工具,认为自然的存在价值仅仅在于他能够源源不断地为人类经济活动提供资源,因而控制、征服和掠夺自然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何艳波,2008)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重新界定了女性和自然的关系,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男性与女性的关系存在某种相似性,人类对于自然的统治和压迫类似于男性对于女性的统治和压迫,要求解除所有统治女性和自然的父权制观念架构,建立一种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女性和自然等“其他人类他者”的共同发展成为一致的行动。

生态女性主义反对穷竭资源机制的态度,如女性主义学者罗斯玛丽· 帕特南· 童所说:“所有的生态女性主义者都相信,人类彼此是相互关联的,人类也是和非人类世界,如动物、植物和静态物质相互关联的。不幸的是,我们并非总能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对他人的责任,更不用说我们与非人类世界的关系及其责任了。结果,我们相互施暴,也对自然施暴,我们庆幸自己的利益得到保护。而与此同时,我们每天都在地球上堆积垃圾,这是我们生于其地将来还要归于其地的星球;这样,我们杀害我们的兄弟姐妹,其实也是杀害我们自己。”(罗斯玛丽· 帕特南· 童,2002,pp.402–403)用生态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科学史的观点来看,在前现代的人类的自然观中,自然是一个有机体,有其内在价值,人与其他物种、大地的价值是平等的,而且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近代以来,十六、十七世纪的科学革命和产业革命使“一个有生命的、女性的大地作为其中心的有机宇宙形象,让位于一个机械的世界观,这里,自然被重新建构成一个死寂和被动的、被人类支配和控制的世界”。20 世纪后半叶,面对生态环境恶化,污染严重,自然资源被耗尽的危机,人类社会又重新开始重视前现代自然观的环境价值,而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本质上与自然是密切联系的,传统女性美德能够培养更少侵略性、更能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一个非机械的科学和一个生态的伦理学,必定支持一个新的经济秩序,这个新秩序建基于可再生资源的回收,这个生态系统将满足基本的人类物理和精神需要。”(卡洛琳· 麦茜特,1999,p.2)在宫崎骏之前的日本科学动漫界,大多充满了对男性力量的推崇。如第一代动漫大师手冢治虫的经典作品《阿童木》,其中“阿童木”是一个典型的男性孩童的形象,机智、活泼、顽皮、富于力量。作为一种拟人化的表现手法,“阿童木”这个形象与他所代表的尖端科技特别是原子能技术的特征是吻合的、先进的、优越的、精密的、高深莫测的,充满了机械和逻辑的力量。而宫崎骏笔下的娜乌西卡是一个典型的少女形象,清纯、美丽、善良、仁爱、宽厚,对生命对自然充满了女性的柔情。娜乌西卡以女性的视角去看待被人类的工业文明毁灭后的自然,试图以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腻和母性之爱,平等地对待自然及其他生命,并用理解、关爱甚至自我牺牲去修复自然的创伤。娜乌西卡以一个善良仁爱充满母性情怀的少女形象,代替了机械、逻辑、力量性的男性形象,日本科学漫画中主人公形象的转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日本社会的自然观从机械论自然观向女性生态主义自然观的转变。

【本文选自《多视角下的科学传播研究》第三章 科学传播与性别,第二节,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取授权,并注明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