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汇总)名词解释+简答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宫体诗名词解释简答 基础会计(汇总)名词解释+简答题

基础会计(汇总)名词解释+简答题

2024-06-29 11: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1.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

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2.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

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3.会计:(理解)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

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

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5.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

产清算。

6.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

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7.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

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8.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

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9.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

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

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11.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12.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13.所有者权益:(一般了解)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14.收入: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而发生的或即将发生

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

15.费用:指通过配比方式确认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这个定义是指狭义的费用,

仅限于同提供商品和劳务有关的资产耗费,即营业费用。广义的费用,还包括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

16.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

17.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应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并具有一定的

格式。

18.复式记账: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

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19.简单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只同另一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

贷的会计分录。

20.复合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同几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或相反,一个账户贷方同

几个账户借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21.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它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的主要部分。

22.固定资产:一般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能在若干个生产周期中发挥作用,并

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23.“应付账款”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因采购材料而与供应单位发生的结算债务的增

减变动情况的账户。

24.“应收账款”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因销售产品应向购买单位收取货款的结算情况

的账户。

25.生产费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耗用,叫做生产费用。

26.“生产成本”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正确计算产品生产

成本的账户。

27.“制造费用”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而发生各项间接生产费用。

28.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

项费用。

29.预提费用:是指预先分期计入各期成本、费用,但在以后才实际支付的费用。

30.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31.营业外收支:是指那些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收入和支出。

32.账户的用途:是指设置和运用账户的目的,即通过账户记录提供什么核算指标。

33.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如何登记经济业务,以取得所需要的各种核算指标,即账户借

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

34.盘存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

35.集合分配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反映

和监督有关费用计划执行情况以及费用分配情况的账户。

36.跨期摊提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各

个会计期间进行分摊和预提的账户。

37.备抵账户:亦称抵减账户,是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

户。

38.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39.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用来确定经济业务应借、

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而填制的,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

40.账簿:是按照会计科目开设账户、帐页,用来序时、分类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簿籍。

(账簿又是积累、贮存经济活动情况的数据库)

41.序时账簿:亦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

账簿。

42.联合账簿:是指日记账和分类账结合在一起的账簿,如企业设的日记总账。

43.多栏式明细分类账:是根据经济业务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在一张帐页内按有关明细科

目或明细项目分设若干专栏,用以在同一张帐页上集中反映各有关明细科目或明细项目的核算资料。

44.总账:是指按总账科目开设的账户,对总账科目的经济内容进行总括的核算,提供总括性

指标。

45.明细账:是指按照明细科目开设的账户,对总分类账的经济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提供

具体而详细的核算资料。

46.平行登记:是指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登记有关的总分类账,另一方

面要登记该总分类账所属的各有关明细分类账户。

47.结账:(理解)是指按照规定把一定时期(月份、季度、年度)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登记

入账,并将各种账簿结算清楚,以便进一步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48.帐证核对:是根据各种账簿记录与记账凭证及其所附的原始凭证进行核对。

49.帐帐核对:是指各种账簿之间的有关数字进行核对。

50.帐实核对:是指各种财产物资的账面余额与实存数额相核对。

51.会计核算形式:就是指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和帐务处理程序相互结合的方式。也称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帐务处理程序和记账程序。

52.日记总账:是日记账和分类账结合在一起的联合账簿,是将全部科目都集中设置在一张帐

页上,以记账凭证为依据,对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进行序时登记,月末将每个科目借、贷方登记的数字分别合计,并计算出每个科目的月末余额。

53.财产清查:就是通过对财产物资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的查对,来确定

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的实存数,并查明账面结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54.永续盘存制:亦称账面盘存制,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和减少数,

都要根据会计凭证连续计入有关账簿,并且随时结出账面余额。

55.实地盘存制: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只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中登记财产物资的增加数,不登

记减少数,到月末,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根据实地盘点所确定的实存数,倒挤出本月各项财产物资的减少数。

56.未达帐项:是指由于企业与银行之间对同一项业务,由于取得凭证的时间不同,导致记账

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取得结算凭证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由于尚未取得结算凭证尚未入账的款项。

57.会计报表:是以日常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编制的,用来集中、概括地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

等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成本费用的书面文件。

58.资产负债表:是总括反映企业一定日期(月末、季末或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

益情况的会计报表,是月报表,静态。

59.损益表:亦称利润表,是总括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年度、季度或月份)内利润(或亏损)

的实际形成情况的会计报表,是月报表。

60.会计工作的组织:是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制定会计法规制度,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

工作人员,以保证合理、有效地进行会计工作。

基础会计简答题

1、会计的职能的概念,基本职能及特点

是指会计所具有的功能。基本职能是反映和控制。反映职能是指连续、系统和完整地记录、计算和报告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是首要职能,具有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客观性、连续性和

综合性的特点。会计控制具有强制性、严肃性、适时性、连续性、全面性和综合性的特点。2、会计科目与账户的概念及关系

会计科目是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帐户是是根据会计科目在帐簿中开设的记帐单元。两者相同点是它们所反映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相等的;不同点是(1)会计科目仅指帐户的名称,帐户的一定的格式和结构,具体表现为若干帐页;(2)会计科目是在进行会计核算前事先确定的对经济业务分类核算的项目,帐户是经济业务发生后进行分类、连续登记的一种手段。

3、复式记账的概念及其优点

复式记账是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的一种方法。

采用复式记账方法,以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始,又以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终。任何会计期间内,全部经济业务的记录结果,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复式记账法的优点有两个:一是可以了解每一笔经济业务引起的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通过全部经济业务的会计记录和数据,可以了解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二是可以利用账户记录进行试算平衡,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但复式记帐比较麻烦。

4、会计凭证的概念和作用,记帐凭证的概念和审核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帐簿的依据。其作用是(1)及时正确反映经济业务完成情况;(2)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单位内部控制;(3)加强会计监督,控制经济运行。

记账凭证的审核

记账凭证是对原始凭证加以归类、整理,填制具有统一格式的凭证。其审核内容包括:内容上否真实;科目和凭证是否正确;项目是否齐全。

5、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关系

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是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类账户。

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①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相同;②登记账簿的原始依据相同。

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①反映经济内容的详细程度不同;②作用不同。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必须是平行登记,具体地说平行登记包括以下几个要点:①登记的依据相同;②登记的方向一致;③登记的金额相等。

6、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概念及适用范围

权责发生制亦称为应收应付制,是以权责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及债权和债务。适用范围是企业和事业单位中的经营业务;

收付实现制又称现收现付制,以实际收到和支付现金的时间来确认各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其适用范围是行政事业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能够真实地反映当期的经营收入和经营支出,更加准确地计算和确定企业的经营成果。因此,它在企业会计中被普遍采用。

7、期末帐项调整的意义及类型

期末帐项调整能正确计算本期损益,有五种类型:应计收入、预收收入、应计费用、预付费用、其他帐项调整。

8、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的概念及其适用范围

(1)实地盘存制又称“定期盘存制”。是指平时根据会计凭证在有关账簿中只登记存货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月末通过实地盘点,将盘点的实存数作为账面结存数,然后倒挤推算出本期发出数的一种存货核算方法。

因此,实地盘存制一般只适用于一些价值低、品种杂、进出频繁的材料物资。其他存货一般不宜采用实地盘存制。

(2)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是根据账簿记录,计算期末存货账面结存数量的一种存货核算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对存货的增加和减少,平时都要在账簿中连续加以记录,并随时结出账面结存数。

永续盘存制的优点是可以随时了解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有利于加强存货管理。缺点是加大了日常核算工作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除少数特殊情况外,一般都应采用永续盘存制。

9、财务报表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

财务报表基本内容是表头(报表的名称、报表编制单位、编制时间、报表编号、计量单位)、表身和表外说明三部分

10、我国会计法律规范的层次及主要内容

三个层次:会计法、会计行政管理法规、会计部门规章。

会计法:调整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会计法,1985年5月1日起施行。

会计行政管理法规:会计行政法规、地方性会计法规、会计规章。

会计部门规章: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和非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

11、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概念:指各单位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经营管理和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而制定的旨在规范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和办法。基本内容:内部会计控制、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财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保护制度、预算控制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和财务会计分析制度。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概念及适用范围

权责发生制亦称为应收应付制,是以权责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及债权和债务。适用范围是企业和事业单位中的经营业务;

收付实现制又称现收现付制,以实际收到和支付现金的时间来确认各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其适用范围是行政事业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能够真实地反映当期的经营收入和经营支出,更加准确地计算和确定企业的经营成果。因此,它在企业会计中被普遍采用。

管理会计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管理会计: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qincai.net4M 2.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3.相关范围:是指不会改变或破坏特定成本项目固有特征的时间和业务量的变动范围电大 4.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数额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5.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6.混合成本: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 7.成本性态分析:指在明确各种成本的性态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最终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并建立相应成本函数模型的过程。 8.高低点法:是根据一定时期内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业务量的相应成本关系,来推算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成本性态分析方法 9.期间成本:指那些不随产品实体的流动而流动而是随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期间的长短而增减,其效益随期间的推移而消逝,不能弟延到下期去的成本,它的归属期只有一个,即在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当期利润表,作为当期收入的抵减项目,而不列入存货成本电视大学资料 10.(1)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2)完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条件,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11.本量利分析:它是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以数量化的会计模型与图形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销售单价、销售收入、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财务信息的一种技术方法。电视大学资料学习,电大答案, 12.(1)贡献边际: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差额,也称边际贡献、贡献毛益、边际利润(2)贡献边际率:是指贡献边际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13.变动成本率: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国内电视大学学生交流社区, 14.(1)保本点: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的业务量的总称。(2)保本分析:是研究当企业正好处于保本状态时本量利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15.安全边际:是根据实际或预计的销售业务量与保本业务量的差量确定的定量指标:::星魂社 16.保本作业率:又叫危险率,是指保本点业务量占实际或预计销售业务量的百分比 17.保利点: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为确保预先确定的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应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的统称0J+o-O0J3E&e;f 18.目标利润:指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经过努力应该达到的最优化利润控制目标,它是企业本来经营必须考虑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电视大学资料学习,电大答案,国内较大的电大学19.经营杠杆系数: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销售业务量一定程度的变动会使利润以更大的

基础会计期末考试简答题答案-(1)

简答题 1.什么是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书P7-8) 答:职能是指客观事务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职能就是指会计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有核算和监督反映和控制(反映和控制也行)。 核算职能的特点:(1)具有可比性(2)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3)具有连续性和综合性。 监督职能的特点:(1) 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2)具有适合性、连续性和全面性(3)具有综合性。 2.什么是资产?其特征及确认条件有哪些?(书P17-18) 答: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特征:①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②资产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③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确认条件:①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有可能流入企业。②该资产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3.什么是会计科目?什么是账户?二者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书P32-37) 答: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账户就是根据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的记账单元。 会计科目和账户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二者相同点是它们所反映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是①会计科目仅仅是指账户的名称。②会计科目是在进行会计核算前事先确认的对经济业务分类可算的项目。 4.什么是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有什么优缺点?(P39) 答:复式记账法是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所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记录的一种方法。优点:复式记账法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在复式记账法下账户体系设置完整,可以将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相互联系地、全面地、系统地进行记录,可以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缺点:记账手续相对单式记账法复杂。 5.什么是会计凭证?其有何作用?有哪些种类?

中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大全1

1财务会计 2管理会计 3 财务会计目标 4 会计假设 5 权责发生制 6 现值 7可变现净值 8公允价值 9会计制度 10会计准则会计准则11财务会计规范 12及时性 13谨慎性 14重要性 15实质重于形式 16可比性 17相关性 18可理解性 19可靠性 20现值 22历史成本 21重置成本 23会计要素 25 .会计分期 24货币计量 26持续经营 27会计主体 28财务会计基本假设29财务会计目标 30应收票据贴现 31货币资产 32性资产交换 33周转材料 34结算方式 35应收款项 36净价法 37总价法 38商业折扣 39现金折扣 40带息商业汇票 41其他货币资金 42可变现净值 43存货跌价准备

44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45永续盘存制 46实地盘存制 47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48计划成本法 49零售价法 50毛利率法 51个别计价法 52周转材料 53权益法 54成本法 55重大影响 56共同控制 57对联营企业投资 58对合营企业投资 59 实际利率法 60实际利率 61长期股权投资 6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63持有至到期投资 64交易性金融资产 65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66 弃置费用 67无形资产 68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69研究阶段 70商誉 71投资性房地产 72长期待摊费用 73应付票据 74带息票据 75职工薪酬 76职工教育经 77非货币性福利 78 股份支付 79营业税 80营业额 81印花税 82短期借款 83预收账款 84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85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86借款费用 87借款利息

88折价或溢价摊销 89公司债券 90可转换公司债券 91债券面值 92债券利率 93债券的溢价摊销 94债券的折价摊销 95实际利率法 96实际利率 97长期应付款 98未确认融资费用 99专项应付款 100或有事项 101债务重组 10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103未分配利润 104股权登记日 105宣告日 106留存收益 107等待期 108授权资本制 109资本公 110实收资本 111所有者权益 112负债的计税基础 113资产的计税基础 114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15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116暂时性差 117表结法异 118账结法 119营业外支出 120营业外收入 121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122资产减值损失 123销售费用 124财务费用 126期间费用 125管理费用 127成本加成合同 128固定造价合同 129完工百分比法 130商品销售退回 131售后回购

成本会计名词解释大全92个

1. 产品成本:是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和劳动者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V)之和。C=劳动手段+劳动对象 V=劳动力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 2. 产品生产成本:工业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 之和,就是这些产品的生产成本,也称产品的制造成本,简称产品成本。 3. 生产费用: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例如一个月)内发生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耗费。 4. 经营管理费用:各行业企业除了生产经营业务成本以外发生的商品流通费用、营业 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总称。 5. 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工业企业在进行工业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发生各 种各样的耗费。这些耗费用货币额表现,就是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包括生产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6. “理论成本”:从理论上说,产品成本是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已经耗费的、用货币 额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与相当于工资的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总和。 7. 成本、费用: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的经营管理费用,简称成本、 费用。 8. 成本预测:是根据与成本有关的各种数据、可能发生的发展变化和将要采取的各种 措施,采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科学的测算。(99年考过) 9. 成本决策:是根据成本预测提供的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在若干个与生产经营和成 本有关的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确定目标成本。 10. 成本计划:是根据成本决策所确定的目标成本,具体规定在计划期内为完成生产 经营任务所应支出的成本、费用,并提出为达到规定的成本、费用水平所应采取的各项措施。 11. 成本控制:一般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成本计划对各项实际发生或将要发 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审核、控制,将其限制在计划成本之内,防止超支、浪费和损失的发生,以保证成本计划的执行。 12. 成本核算: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计算,并进行相应的 帐务处理。 13. 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核算提供的成本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与本期计划成本、 上年同期实际成本、本企业历史先进的成本水平,以及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成本等进行比较,确定成本差异,并且分析差异的原因,查明成本超支的责任,以便采取措施,改进生产经 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14. 成本考核:是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定期的对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进行评定和审核。 15. 成本会计:成本核算是原始的或初级的成本会计,也是狭义的成本会计。包括上 述各个环节(8——14)的成本会计,是现代成本会计,是广义的成本会计,实际上也就是 成本管理。 16. 直接生产费用:在构成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中,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 分 17. 间接生产费用: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清 18. 直接计入费用:在构成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中,可以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 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费用,可以称为直接计入费用(简称直接费用)。 19. 间接计入费用:不能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而必须 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可以称为间接计入(或分配计入)费用(简称间接费用)。 20. 消耗定额:是指单位产品可以消耗的数量限额。 21. 定额消耗量:是指一定产量下按照消耗定额计算的可以消耗的数量。 22. 费用分配:广义的费用分配就是费用划分,也就是前面所述五个方面费用界限的 划分,其中包括不需要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的划分。所谓各种要素费用的分配和原材料费 用分配表的分配,都是广义的费用分配;表中分配计入的分配则为狭义的费用分配。 23. 低值易耗品:是指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劳动手段(低于1年),包括工具、 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各种用具物品。

《基础会计学》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1、资产是企业()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A拥有B控制C、A或B D、A和B 2、根据福利人员工资总额计提的福利费应该记入()帐户的借方。 A应付福利费B应付工资C管理费用D产品销售费用 3、摊销无形资产时,应贷记的科目为() A待摊费用B管理费用C无形资产D累计折旧 4、原材料帐户按用途和结构分,属于()帐户。 A资产类B资本类C盘存类D成本计算类 5、将现金送存银行,应该编制()凭证。 A现金收款B现金付款C银行存款收款D银行存款付款 6、在下列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考虑到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并采取相应帐务处理的是()A重要性原则B相关性原则C谨慎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 7、损益表中的"本月数"栏,应该根据有关帐户的()填列。 A期初余额B本期发生额C期末余额D期末余额和期初余额之差 8、下列支出中,属于收益性支出的是() A购买设备B购买专利权C购买材料D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 9、如果会计凭证中会计科目错误,并据以登记入帐,则正确的更正方法是() A划线更正法B红字更正法C补充登记法D涂改或挖补法 10、会计的实质是一种()活动。 A经济B生产C 管理D核算E监督 二、判断题(本类题共12分,每题1.5分) 1、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 2、流动资产是指变现期或耗用期在一年以内的资产。() 3、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程序有利于进行试算平衡。() 4、当调整帐户和被调整帐户的余额、记帐方向相同时,调整帐户属于备抵帐户。() 5、现金流量表是反映经营、投资、筹资和分配四大活动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 6、资产负债表中的"期末数"栏,应根据有关帐户的期末余额填列。() 7、复式记帐是指把发生的每一项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入两个帐户。() 8、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共三个,分别是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帐簿和编制会计报表。() 三、多选题(本类题共10分,每题2分) 1、银行存款日记帐应该根据()来进行登记。 A现金收款凭证B涉及存现业务的现金付款凭证 C银行存款收款凭证D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2、下列帐户中,适宜采用三栏式明细分类帐的有() A管理费用B原材料C应收帐款 D产成品E应付帐款F生产成本 3、资本公积金主要包括() A接受捐赠B资本汇率折算差额C法定财产重估增值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1)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核算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记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告。 3、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4、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 5、会计监督是指在核算过程中,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所实施的审查。合法性是指遵守法律制度,是否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合理性是审查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内部管理的要求,是否执行了单位财务收支计划;是否有利于经营目标的实现。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6、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障。 7、会计对象是资金运动。体现为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运用)和资金退出。资金退出包括偿还各种债务、依法缴纳各项税费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8、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应收预付是债权,应付预收是债务);资本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计算和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级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9、会计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 10、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11、持续经营:是指在可预见未来,会计主体将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明确了持续经营,才可以选择选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进行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 12、会计分期: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确定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 13、货币计量: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14、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以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会计分期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15、会计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份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是资产负债表的基本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利润表的基本要素。 2、资产是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搂变现或耗用时间的长短,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称为流动资产。

金融企业会计名词解释及简答

名词解释 1. 非银行金融机构 ( P1)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指除银行以外,依法定程序设立的各种经营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 ,包括 保险公司、 证券公司、 租赁公司、 信托投资公司、 基金管理公司、 信用合作组织、 财务公司、 期货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是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金融企业 ( P1) 金融企业是一个特定的企业范畴, 有其自身的经营特点和业务范围, 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金融企业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 金融机构组成。 3. 表内科目与表外科目 ( P18) 表内科目是指用以反映涉及金融企业资金实际增减变动的会计事项,从而纳入资产负债表 内的会计科目。 表外科目用以反映不涉及金融企业资金实际增减变动的重要业务事项,从而不纳入资产负 债表内的会计科目 ,包括或有事项、 承诺事项以及重要的有价单证和财产的保管等经济业务 事项。 4. 分户账 ( P34) 分户账是在总账科目下,按单位或资金性质分户独立设帐,根据凭证逐笔连续登记,具体 反映某项经济业务引起的资金增减变动详细情况的明细分类账簿。 5. 原始存款 ( P45) 原始存款,又称为现金存款或直接存款, 存款。 6. 派生存款 ( P45) 派生存款,又称为转账 存款或间接存款, 而创造的存款。 7. 定活两便储蓄 (P66) 定活两便储蓄存款是在存款时不约定存期, 时一次支取本息,并于支取时按实际存期确定相应的利率,据以计 算利息的储蓄存款。 这 种储蓄存款兼具流动性和收益性, 比定期储蓄存款支取灵活, 在达到一定存期时又能取得比 活期储蓄存款高的收益。 8. 同业拆借 ( P128) 同业拆借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临时融通资金的一种短期资金借贷行为,是解决短期资金不足 的一种有效方法。 《商业银行法》规定,拆借资金只能用于临时性的资金需要,如由于清算 票据交换差额、 系统内资金调拨不及时等引起的临时性资金不足, 禁止利用拆入资金发放固 定资产贷款或用于投资。 9. 再贷款 ( P119) 中央银行根据商业银行的借款计划向其发放的贷款,称为再贷款。 10. 再贴现 ( P120) 商业银行因办理票据贴现占用资金,引起资金暂时不足,以已贴现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 中央银行办理的贴现,称为再贴现。 11. 财政性存款 ( P117) 财政性存款主要有中央预算收入、地方财政金库存款和代理发行国债款项等。 12. 发报清算行 ( P88) 清算行是在总行清算中心开立备付金存款账户的行,各直辖市分行和二级分行(包括省区 分行营业部)均为清算行,清算行负责办理辖属行处汇划款项的清算。 13. 发报经办行和收报经办行 ( P88) 经办行是办理结算和资金汇划业务的行处。发报经办行为汇划业务的 是客户将现金或现金支票送存商业银行而形成的 是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购买证券等资产业务 一次存入一定数额的本金,储户可根据需要随

会计基础简答题全面汇总

1什么是会计,及会计的基本特征?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特点: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2有一套专门的计算方法,3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4会计的本质是一项管理工作。 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简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的延伸和发展,没有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3简述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者都是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的分类,一个是项目,名称,一个是载体,方法,两者反应的内容是一致的,性质相同。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不加以严格的区分,而是相互通用。会计账户以会计科目为名称,而会计科目所发生的增减变动情况是通过会计账户加以反映和记录的。没有会计科目,会计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会计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 区别,会计科目只能界定经济业务发生变化所涉及的项目,但并不能对其加以记录,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即没有结构和格式。会计账户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变化及其结果的载体,所以是有结构和格式的。 4什么是复式记账?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根据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当经济业务发生时,就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科目进行记录。这种双重记录的方法就叫复式记账法。优点:1可以清楚的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2 能够全面,系统的了解经济业务的全过程和结果,3可以进行试算平衡,检查科目记录是否正确。5什么是借贷记账法及其优点?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记账方法。 优点:1科目对应关系清楚,可以鲜明的反映各种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2科目设置实用性强,3对日常核算记录的汇总和检查十分方便。 6简述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求。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的要求①所依据的会计凭证想同,②借贷方向相同,③所属会计期间相同,④计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与计入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合计金额相等。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31. 复式记账——是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 账户进行登记的方法。 32.会计分录——是指明经济业务所应记入的账户、应借应贷的方向及金额的书面记录。33.未达账项——是指银行收、付款结算凭证在银行与企业之间传递时,由于收到凭证的时间不同,而发生的一方已经入账,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 34.订本式账簿——是指在账簿启用之前,就将若干具有专门格式的、按顺序编号的账页装订成册的账簿。 31.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其经济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名称。 32.成本计算——是指按照一定的对象,采用一定的标准来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各阶段中发生的有关费用,以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33.平行登记——是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在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地登记,另一方面还要在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明细登记。 34.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31.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 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32.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书面证明。33.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34.序时账簿——是指按照各项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连续登记的账簿。 31.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 务。 32.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33.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载明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34.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财产物资、库存现金进行实地盘点,对各项银行存款和往来款项进行询证核对,以确定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及往来款项的实存数,并查明实存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 32.会计计量: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33.利得: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34.结账:就是把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后,于会计期末解算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结转下其账簿的一种方法。 四. 简答题 (每小题6分, 共 12 分) 3

基础会计学练习题以及答案

基础会计学练习题以及答案 一、 1、现代会计的开端是(管理会计的形成并与财务会计相分离而单独成科) 2、会计的最基本的两项职能是(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 3、凡支出的效果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作为(资本性支出) 4、对于与本期收有关的一切未来费用,应在本期内预提,属于(配比)原则的规定 5、会计等式的标准形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6.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记录方法,下列四组账户中,增加额均记在贷方的是(负债、所有者权益) 9.不单独设置"预付账款"账户的企业,发生预付货款业务应记入的账户是(应收账款) 10.原始凭证的概念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者完成的情况,并作为记账的原始依据) 11.属于记账编制凭证的是(记账凭证) 12.对于经营性租入的固定资产,应登记的账簿是(备查账) 13."管理费用"明细账一般采用的账页格式是(多栏式) 15.平时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和和减少数,都要根据会计凭证连续记入有关账簿,并且随时结出账面结存数的盘存方法叫(永续盘存制) 16.既属于财务成果报表又属于月报表的是(利润表) 17.按照报送对象的不同利润表属于(对外会计报表) 18.特定的会计凭证账簿组织和特定的记账程序相互结合的方式称为(会计核算) 19.会计核算形式中最基本的一种会计核算形式是(记账凭证核算) 20.位于我国会计法规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1.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 22.存货在物价上涨时的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23.科目属于负债的是(流动负债、长期负债) 24.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记录方法,记录在账户的贷方的是(负债、所有者权益) 25.对于需要安装的机器设备,应将其购进时支付的价款、包装费、运输费和安装费记入(固定资产)账户的借方. 26.按用途和结构分,"盈余公积"账户属于(所有者投资账户) 28.属于外来原始凭证的是(购买货物取得的发货票、增值税专用发票、银行为企业待收款项的收款通知单等) 29.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包括(1、原始凭证的名称2、填制凭证的日期3、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者填制人姓名4、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5、接受凭证单位名称6、经济业务内容(以上通称为凭证要素) 30.按账簿的用途的分类,现金日记账属于(序时账簿) 31."原材料"明细账一般采用的账页格式是(数量金额式) 32账簿按用途可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联合账簿、备查账簿) 33.在核对银行存款时,如果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不符,应编制(银行存款对账单) 34.银行存款清查的方法是(与开户银行核对账) 35.(记账凭证)不能作为调整或登记账簿的凭证 36.按照反映的内容不同,现金流量表属于(会计报表) 38.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是(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会计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2、会计分录:是表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 3、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 4、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以会计科目为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工具。 5、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备销售或耗用的各种实物性资产。 6、复式记账法: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7、未达账项:是指银行与企业之间,由于凭证传递上的时间差,导致一方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项目。 8、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减存款的利息收入)、汇总损失(减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 9、贴现:指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持票人向银行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10、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提折旧额进行的分摊。

11、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它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的主要部分。 简答题 会计的六大要素及其特征: 一、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资产是一项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资源。 (2)资产必须由某一特定主体所拥有或控制。 (3)资产能为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 二、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1.引起负债的交易或事项已经发生,即负债是现有的负债,而不是预期的负债;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牺牲)。 三、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1.除非发生减资,清算等事项,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2.企业在清算时,只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可以给

会计基础资料的简答题

什么是会计? 答: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的特征?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 3.会计核算和监督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什么是会计对象? 答: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有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四)资本的增减(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七)需要办理

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会计基本假设的含义及其内容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为会计假设,它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假定,是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明确的前提条件,一般认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企业可按照哪些会计计量属性进行会计计量?并请分别阐述其含义。 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重置成本,就是现在重新购置同样资产或重新制造同样产品所需的全部成本。

会计学名词解释

会计学原理名词解释 1.复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的对称。对每项经济业务按相等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中同时进行登记的方法。2.权责发生制也称应收应付制或应计制,是指以经济的权益和责任的发生,即应收应付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3.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有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4.损益表又称利润表,是用以反映公司在一定期间利润实现(或发生亏损)的财务报表。5.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规定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6.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所做的分类,是会计对象按经济特征所作的最基本分类,也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可以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六个方面。7.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营业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8.资产资产是企业,自然人,国家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来计量收支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收入、债权和其他。9.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的对称。记载商主体营业交易和财产出入事项的会计记录文书。为商业帐簿的一种。1 0.红字冲销法红字冲销法又称红字更正法也称红字调整法,即先用红字编制一套与错账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予以冲销,然后再用蓝字编制一套正确的会计分录。1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事业、机关、团体、深圳齐创辉财务代理公司及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计算、控制、分析、报告,以提供财务和管理信息的工作。12.产品成本由于生产的连续性,在一部分产品生产完毕成为产成品后,还有一些产品尚未完工而形成在产品,这样就需要在一定时点(一般为月末),将生产成本按照一定的方法,在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配后,产成品所分担的生产成本,即为“产品成本”,而在产品所分担的部分,继续留在生产成本中,待其完工后比照上述办法处理。13.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或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14.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称为会计科目。15.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16.会计事项企业经济活动中应在会计上加以记录的事项,称为会计事项。17.持续经营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清算。18.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和规定的折旧率计算确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摊记入各期的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19.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20.盈余公积盈余公积是指公司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21.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22.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是指会计信息应按划分期限收集和处理。会计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一

基础会计简答题及答案

1、什么是会计的职能 ?会计有那些基本职能 ?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会计的核算职能 就是为经济管理搜集、处理、存储和输送各种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是指通过调节、指导、控制等方式,对客观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有效笥进行考核与评价,并采 取措施施加一定的影响,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2、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包括 ?其各自的含义? 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 填制与审核凭证、设置与登记账簿、成 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各方法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核算方法体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首先根据经 济业务的内容取得或填制会计凭证并加以审核; 同时按照会计科目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 并在账簿中开设 账户,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运用复式记账法登记账簿;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各 种需要确定成本的经济业务进行成本计算,根据成本计算过程中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登记账簿; 对凭证、账簿等会计记录进行财产清查,保证账簿记录的正确性;根据核实后的账簿资料编制会计报表。 3、会计核算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一)设置账户二)复式记账三)填制和审核凭证四)登记会计账簿(五)成本计算(六)财产清查(七) 编制会计报表 以上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虽各有特定的含义和作用,但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 制约的。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在会计核算中,应正确地运用这些方法。一般在经济业务发生 后,按规定的手续填制和审核凭证,并应用复式记账法在有关账簿中进行登记; 一定期末还要对生产经营 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进行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在账证、账账、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 报表。 4、什么是会计要素?有哪些?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会计要素 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5、什么是资产?其特征及确认条件有哪些?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 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特征: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由企业又有或者控制。 3、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 事项形成的。确认条件:根据《基本会计准则》的规定,符合资产定义的资源,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1、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6、什么是负债?其特征及确认条件有哪些?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 业的现时义务。 特征: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确认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7、什么是所有者权益?其特征?确认条件有哪些?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的资产扣除负债后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又称股东权益。 特征: 1、一般情况下,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但是如果出现依法减资、清算等特殊情况时。所有 者权益需要偿还。 2、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 3、所有者凭 借所有者权益的证明能够参与企业丽人分配。 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在性质上体现为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价值, 后的余额。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是伴随着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而进行的。 8、什么是收入?其特征?确认条件有哪些?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或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 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 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 特征: 1、收入是从企业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者事项中产生的。 2、收入可能表现为 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或者二者兼之。 3、收入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4、收入只包括企 业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确认条件:依据《基本会计准则》的规定,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 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9、什么是费用?其特征?确认条件有哪些?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 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 3、负债是由过去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在数量上也就体现为资产减去负债

《基础会计》真题名词解释及简答题答案

2008-2015年《基础会计》真题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复式记账法: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方法。 2.会计凭证: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3.先进先出法:根据先入库先发出的原则,对于发出的存货以先入库存货的单价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 4.待摊费用: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及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各项费用。 5.负债: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6.财会会计报告: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报告文件。 7.记账凭证:财会部门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的,记载经济业务的简要内容,确认会计分录,作为记账直接依据的一种会计凭证。 8.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9.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10.会计科目: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 11.公允价值: 旧准则(2014年之前):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2014年新准则: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12.复合会计分录:由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组成的会计分录,包括一借多贷会计分录、多借一贷分录和多借多贷分录。 13.权责发生制:亦称应收应付制,企业以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归属本期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 14.永续盘存制:亦称账面盘存制,平时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中连续记录财产物资的增加数和减少数,并随时根据账簿记录结出账面余额的一种盘存制度。 15.财务报告目标: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会计信息,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16.未达账项:由于企业和银行之间对于同一项业务,由于取得凭证的时间不同,导致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取得有关凭证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由于尚未取得有关凭证因而未能入账的款项。 17.所有者权益: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18.预提费用:会计按照规定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各项费用。 19.会计主体: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20.会计对象: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21.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也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22.账簿: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编制的,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用来连续、系统、全面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23.收付实现制:亦称实收实付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会

管理会计名词解释

第二章 Cost object Anything for which cost data are desired. Examples of cost objects are products, customers, jobs, and parts of the organization such as departments or divisions. Cost of goods manufactured The manufacturing costs associated with the goods that were finished during the period. Direct cost A cost that can be easily and conveniently traced to a specifi ed cost object Differential cost A difference in cost between two alternatives. Also see Incremental cost. Opportunity cost The potential benefi t that is given up when one alternative is selected over an-other. Sunk cost A cost that has already been incurred and that cannot be changed by any decision made now or in the future. 第三章 Allocation base A measure of activity such as direct labor-hours or machine-hours that is used to assign costs to cost objects. Cost driver A factor, such as machine-hours, beds occupied, computer time, or fl ight-hours, that causes overhead costs. Overapplied overhead A credit balance in the Manufacturing Overhead account that occurs when the amount of overhead cost applied to Work in Process exceeds the amount of overhead cost actually incurred during a period. Underapplied overhead A debit balance in the Manufacturing Overhead account that occurs when the amount of overhead cost actually incurred exceeds the amount of overhead cost ap-plied to Work in Process during a period 第四章 Conversion cost Direct labor cost plus manufacturing overhead cost. Equivalent units The product of the number of partially completed units and their percentage of completion with respect to a particular cost. Equivalent units are the number of complete whole units that could be obtained from the materials and effort contained in partially completed units. 第五章 Activity base A measure of whatever causes the incurrence of a variable cost. For example,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