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宦官专权,却无力威胁皇权:明代宦官专权的特殊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宦官专权反映了什么 明代宦官专权,却无力威胁皇权:明代宦官专权的特殊性

明代宦官专权,却无力威胁皇权:明代宦官专权的特殊性

2023-10-12 12: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可皇帝精力是有限的,他们防备这些文臣武将,就需要一些值得信任的人来帮助自己。宦官本身就是皇帝的家奴,他们的一切都是来源于皇帝,因此宦官是皇帝身边最值得信任的,况且很多宦官是从小照顾皇帝,皇帝也是人,对于这些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奴才肯定要更亲密。

由于情感的紧密,再加上宦官都是宫里的人,给他们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皇权。因此永乐废除铁牌后,明朝的宦官就再也不受限制了,监督地方和中央,更是一步步掌握朝中实权。

二、外廷权势衰微

其他朝代的外廷往往是有丞相,他等于是外廷的第一人,可明朝废除丞相,皇帝自己又不能把什么事情都做了,因此就出现内阁。别看内阁在明朝政坛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参谋机构,没有真正的实权,内阁成员起初都是皇帝身边的顾问,帮着谋划一些事情,皇帝掌握了最终决策权,而内阁只有议政的权力,具体执行权让六部以及各司负责。

皇帝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来亲自处理,国家大事也是一样,因此皇帝就将大部分的决策权交给宦官,其中批红就是决策权的象征。《明史》记载:“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这就出现一个非常奇特的局面,但凡是要想做出大事的内阁成员,都必须要和太监们搞好关系,皇帝们这么做,就是避免了任何一方势力独大。

明代宦官无法威胁皇权的原因

一、宦官集团结构复杂

明朝的宦官权力非常大,他们掌握着军权,政务的决策权,还有天下的大部分税务,人事任命。《明史》中记载:掌印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随堂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朱。此外,像御马监还掌握着京师的军队,朝中的东厂,锦衣卫这些也都归宦官管理。

但明朝的宦官群体实在太多,比如上面提到来到司礼监,里面就有很多职位不同的宦官,明朝宦官衙门共有二十四个,其中十二监是主要掌权的机构,再加上厂卫,四司八局,全盛时期这些机构有十多万太监,即便是太监的中枢机构司礼监,也是一个不小的团体。

这么庞大的规模,复杂的成分,他们总体承担了这些权力,即便是像魏忠贤、刘瑾这样太监第一人,他们手中的权力也无法集中起来。要想威胁到皇权,除非是他们核心机构的这些太监们全部都站到一个人的身边,可对这些宦官们来说,领头下台,他们底下的也就有了上位的机会,因此这些宦官们不会团结在一起的。

二、皇权强势

明朝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王朝,他们这十多位皇帝里面,不少人都是非常不靠谱的,像嘉靖、万历这些皇帝动不动就是十多年不上朝,可明初连续集中皇权,地方没有办法形成威胁,朝中文臣武将都很难威胁到皇帝的权力。

朝中的宦官,皇帝一下旨就可以拿下,宦官必须要讨好皇帝,才能保住手中的权势。虽然明朝宦官常常会与外臣勾结,比如和内阁的一些要员成为政治同盟,但外廷没有一个总领实权的大臣,内阁与六部之间相互制衡,内廷与外廷相互制衡,因此宦官与外臣勾结也威胁不到皇权,反而常常是引发皇帝的猜忌,历来和内宦勾结的这些官员很少有什么好下场。

总得来看,明朝利用严格宗法制度强化君权的同时,不断去分散朝中的权力,将地方,外廷与内廷三个要害的部分权力不断细化分散。这种做法就避免了外廷或者内廷出现某个权臣胁迫皇帝,但这么做也导致了朋党的崛起。

尤其是到了明朝中后期,党争越来越激烈,因为无论是内廷的权宦,还是外部的内阁人员,他们要想办成事情,就必须要联络各个有权力的人员和自己同进退,皇帝们长期放权,想要控制任何一个阵营就变得越来越困难,最终魏忠贤倒台,外廷势力彻底做大,崇祯正是由于无法控制外廷,这才导致国家灭亡的。

参考文献《明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