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非遗传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宣威大白菜 宣威非遗传承

宣威非遗传承

2023-08-16 05: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宣威非遗传承——苗族大花衣

《非遗传承——苗族大花衣》

◉张秋菊

宣威苗族的服饰与整个西南地区“大花苗”支系的苗族服饰无异。平时着便装,极简朴,以自种、家纺、自制的麻布衣裙为主;节庆日着盛装,盛装是铠甲似的大花衣,下着白褶花裙,系麻布腰带,下缠绑腿。男子白布包头,穿麻布对开长衫,盛装穿上大花衣,下着各种布料制作的裤子。大花衣面料多用自制的白色麻布或者棉布,布料要先经过蜡染、扎染、刺绣等工艺加工,再裁制成衣裙。

蜡染是苗族妇女的传统工艺,用料和制作工具简单,只需蜡、白布、蜡缸、蜡刀即可。据《东川府志》记载:“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它的特点就在于蜡绘。用竹制的蜡刀,蘸上溶解的蜡汁,在白布底料上描绘图案,再将蜡绘过的布放入自制的蓝靛缸里浸泡二至三天取出晒干,置于清水中煮沸,蜡汁融化脱落,蓝白分明的图案显示。蜡染的图案以流水、花鸟虫鱼和几何图案为主,描绘时不打底样,也不借助工具,心到、意到、笔到,抽象与具体,写实与夸张,规范与变化,全由作者的审美情趣与技巧决定,艺术个性鲜明,灵性自如。

扎染,古称绞缬,是一种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从《南诏国传》中人物的衣着服饰来看,早在一千多年前,先民们便懂得了“扎采纹绣”。特别是苗族先民,很早就用针、线等简单工具染衣裙。她们在布料上分别使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等方法,使之成为一定形状,然后用针线一针一针地缝合或缠扎,将其扎紧缝严,然后用清水浸泡,再放入染缸里,或浸泡冷染,或加温煮热染,一段时间后捞出晾干,再将布料放入染缸浸染,最后将浸染完成后的布晾干,再把扎起来的布料挑开,一块充满浓郁民族气息的扎染布就完成了。由于被线扎缠缝合的部分未受染色,呈现出空心状的白布色,中间往往还会出现一定的过渡性渐变的效果,多冰裂纹,自然天成,花色显得丰富自然。

展开全文

如今那些复杂而高难度的艺术品绘制工艺已经失传了,宣威境内的苗族妇女们的蜡染、扎染工艺只用于百褶裙。百褶裙有三种:纯白的平装,蜡染的盛装,扎染的蓝白裙。

刺绣是苗族年代恒久的工艺美术。刺绣的技法有平绣、破绣、打籽绣、盘绣、丝绣等几十种针法,图案造型多以花鸟虫鱼以及自然崇拜中的“神物”为表现对象,古朴典雅,美观大方。她们织绣所用的彩色丝线全是自己用植物汁煮染的。如用蓝靛染蓝色,用核桃树根染黑色,用小黄连根染黄色,用茜草根染红色等。直到20世纪60年代,宣威各地的苗族妇女都还盛行的自制植物染料,如今已经杳如黄鹤,只留在岁月深处。

自古以来,苗族人的穿衣问题都全靠家庭主妇。她们自己种麻、绩麻、织布、绣花、蜡染来解决穿衣问题。苗族人认为,不会织布、绣花、绘制花衣花裙的姑娘是不成器的姑娘,会被人嘲笑。所以苗族姑娘从小母亲就开始教其种麻、绩麻、织布、绣花、蜡染等手艺,到十一二岁,就基本掌握了全套技艺。随着年龄的增长,工艺技巧日臻娴熟,到青年时期多数成为行家里手。苗族传统服饰制作技艺就这样一代代承袭发展而来,每一个苗族村寨都会涌现出不少突出的技艺能手。我们曾经见过王玉花制作的苗族大花衣。以自纺的麻线为经线,自捻的羊毛线染成黑、红色和麻线为纬线,织成工整的传统艺术图案,再辅以镶、补、刺绣等工艺。王玉花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织、染、绣、编,全手工完成了这套盛装的制作。就是这件做工精良的大花衣,让王玉花毫无悬念地荣获了曲靖市三八节“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巧女子手工艺作品展一等奖。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苗族服饰较好地沿袭了其历史传统风格。现在的大花苗的服饰,无论是服饰的形制,纹饰的造型,颜色的喜好以及织绣、染色的技术都与历史一脉相承。大花衣是族群记忆的载体,是在苗族历史演化中沿袭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表达,是“穿在身上的艺术,穿在身上的史书”。

来源:宣威档案综合自《宣威风物荟萃》

关注 掌上宣威

了解宣威大小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