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湖说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客船码头图片 棉湖说客

棉湖说客

2024-07-12 08: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棉湖镇才铺设、安装了自来水管,居民用上自来水。在此之前,居民生活用水,要么挖井汲水,要么依靠棉湖溪。

我童年的印记中,几乎每天清晨,母亲用扁担挑着一对塑料桶,桶里装着一家几口人的脏衣服到溪畔洗。有时,我帮她拿着搓衣服用的矮脚长板凳,跟着一起来到溪畔。

为了占据洗衣衫的好位置,姿娘们起个早来到溪畔,一字排开,忙碌起来。

图片 | 李维逸摄

溪水清澈,可见细沙;姿娘洗衫,也拉家常;孩童戏耍,追逐泼水;晨光熹微,清风送爽。许多姿娘,往往挑一桶清澈的棉湖溪水回家,煮饭或泡工夫茶,那甘甜的味道胜过井水。

母亲手脚利索洗好衣衫,赶紧带我回家。她吃完早餐,还要赶时间去上班。年幼不懂事的我,有时埋怨她为什么洗那么快,要是在溪边多呆一会儿,我就可以与小伙伴多玩一下——幼年未知家计难,只图玩耍好时光。

图片 | 李维逸摄

后来镇上建了自来水厂,家家户户装上自来水管,姿娘们不再去棉湖溪洗衣衫——姿娘在棉湖溪洗衣的那一幕,成为摄影爱好者眼中的美景,定格成为岁月的影像。

图片 | 李维逸摄

那时公路运输落后,货物流通主要依靠水道运输,临水而建的棉湖小镇,也因水运而得以持续发展。今解放路向北尽头,为码头旧址,西侧那栋两层高的建筑为原“搬运站”办公楼,其附近有小巷叫“码头巷”“送船巷”,记录了码头昔日的繁华时光。从各地通过榕江运输、航行到棉湖的货船或客船,都是从码头上岸的。当货船靠岸,搬运站的工人便忙碌起来,装卸货物,或搬运大件行李。

码头旧址 | 林毓宾摄

棉湖搬运站

图片 | 林毓宾摄

送船巷 | 林毓宾摄

我上小学前,有一次,跟随在汕头工作的父亲,乘坐客船从汕头经潮州庵埠、揭阳榕城返回棉湖,在码头上岸回家。这一路沿途,在见识榕江两岸江景的同时,我也体验了一回“坐客船”的感受:景象转换,目不暇接;江风习习,清爽有趣。特别是客船靠近棉湖码头时,见到不少工人在码头忙碌着装卸货物,新鲜的感觉由然而生——原来从另一个角度看码头,它是这么“特别”。

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坐客船在码头上岸。随着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公路运输也跟着快速迈进,水路运输很快被汰淘,搬运工人另寻生计。杂草慢慢侵占上落码头的台阶,曾经繁忙的码头衰退静寂,周边商店的生意也日渐清冷。

时代变化,行业更迭,去旧迎新……棉湖溪依然静静向东流淌。

濒临码头,曾经商贸繁荣、曾经寥落冷淡的解放路,依托留存岁月的芳华时光,凝聚着古镇的精致风韵,如今迎来新的发展机缘——修复如旧,重现古镇风貌。搬运站、大百货、新华书店、老相馆等,拂去烟火色,焕发新容颜。白天,南来北往,它似稳健朴实的持家主子;夜晚,街灯焕彩,它似温婉妙曼的邻家小妹。徜徉于这条笔直的老街,慢慢沿着砖石路面,欣赏两边的骑楼、民居、商铺,仿佛漫步于岭南古朴、精致的小镇,一砖一瓦,蕴含着棉湖人勤奋上进、心灵手巧的一个个故事。

昔日灰头土脸的沿江路也进行整改,如今华丽转身,变成绿意盎然的绿道。码头旧址仍存,并修筑围栏、立壁画,重现昔日榕江船运盛景,记述码头货船繁忙穿梭的景况。

码头旧址上的壁画 | 林毓宾摄

夜晚,趁着月朗风清,我漫步沿江路绿道。这条葱郁的绿道成为人们休闲新天地,成为网红打卡点,人们尽情享受这和美的夜色,怡然自得。我漫步来到棉湖大桥,凭栏凝望曾经熟悉的棉湖溪,它融于静谧的夜色中,唯有小虫啾啾声唤起我童年印记。

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经过多年建设,棉湖新城区日新月异,与大都市城区的建设相比,不相上下,置身于其间,如果不靠导航,要走回老镇区,有点迷失。——这是好事,从棉湖溪到云湖公园,有水滋润,棉湖的景象变得越来越和美。

把身影留在背后,向着明亮的阳光轻装迈步——新时代向我们招手。

祝福家乡棉湖,政通人和,业兴物丰,文风盈润,蓬勃向朝阳!

➊ 图片来源于「李维逸、林毓宾与今日棉湖摄制组」提供 编辑「今日棉湖编辑部」

法律顾问:简道律师事务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