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观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审计的职业素养有哪些方面 审计观察

审计观察

2024-07-10 14: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张斗俊 审计观察

审计是国家重要的经济监督力量,审计人员是决定审计成效和审计成败的关键。审计人员作为高标准、高要求的职业群体,应当具有政治、品德、业务、廉政等多个维度的品质,其中政治为首要,品德为基础,业务为核心,廉政为保障。本文着重就审计人员业务方面的品质加以探讨。

关于审计人员的业务品质,法律法规仅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审计法第十二条规定,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审计人员实行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国家审计准则第二十二条规定,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审计业务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工作经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同样只是作了原则性规定。

2020年9月,审计署印发《关于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的意见》,从严把干部入口关、建立健全审计干部专业能力标准评价体系、加强学习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四个方面,提出了较为明确具体的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抓紧补齐自身能力的短板和不足,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自觉赶上时代潮流,努力成为各审计领域的行家里手。

根据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结合审计实践所需,笔者认为,审计人员应当兼具知识、能力与智慧三个层次的业务品质,而在知识、能力与智慧之下,又各自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知识是业务品质之基础

与任何一项职业相同,审计人员必须有必要的知识储备。从领域、板块的角度,审计可分为财政、投资、农业、社保、企业、金融、教科文卫等类型;从内容、方式的角度,又可分为政策跟踪、财政财务收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等类型。由此看来,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的知识要求是复合性、通才性的,但对不同专业背景的需求数量和紧迫程度并不一样。审计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对于具备审计、会计、财务等教育背景的人员需求量较大。近年来尤其强调依法治国和依法审计,具备法学、法律教育背景的人才也大受欢迎。此外,工业、农业、税收、工程造价、企业管理、计算机、国土测绘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才,也是审计事业发展所需。

审计人员获取上述知识主要通过三个渠道。一是教育建设。审计机关在公招、选调、遴选公务员时,可有针对性地提出专业类型以及本硕博层次要求。二是强化自我学习。公招、选调、遴选的大学毕业生,以及军转干部、调入公务员等,为弥补本专业之外知识短板或者填补专业空白,应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加强主动学习、自我学习。三是审计机关组织业务培训。主要通过各级审计机关组织开办各类短期培训班、外请专家讲课、内部经验交流等方式进行。

能力是业务品质之主体

虽然知识必不可少,但运用好所学知识,在审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在具备必要知识的基础上,一般应当具备以下几项能力:

理解领悟能力。主要是指对政策法规的原理原则、上级机关下发文件的精神实质、审计机关领导的指示要求、审计组长及主审的意图想法,准确、迅速地加以理解、领悟,在审计工作中切实加以贯彻落实的能力。

穿透分析能力。主要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大量繁杂的数据、资料,横向上不断拓展、纵向上不断延伸,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既定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范围内,揭示具体问题或者发现问题线索的能力。

归纳判断能力。主要是指在审计过程中直击问题要害、总结提炼核心观点,对拟揭示问题作出定性判断、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恰当评价和定责的能力。

依法审计能力。主要是指在依法治国、依法审计的大背景下,审计人员树立较强的法治意识,掌握一定法律知识,在审计实践中切实加以运用,使得审计程序和审计结果与法律要求相符的能力。

协作沟通能力。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机关或审计组内与相关审计人员相互协作形成合力,以及与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人员有效沟通交流,以最大限度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主要是指审计人员用准确、恰当、精炼、简洁的文字,以较好的逻辑性、条理性,表述问题、编制审计报告、撰写审计信息、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能力。

智慧是业务品质之升华

在必要知识和一定能力基础上,智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是党的工作部门。被审计单位诸多经济上的问题,同时也具有政治属性或者与政治紧密相关。审计人员必须用政治思维、政治眼光思考问题,并用政治的方法加以解决。

宏观视角与整体思维。审计组长、主审要有大局意识,站在宏观视角,用整体思维把控审计质量、评价审计对象和编制审计报告。

正确把握并运用“三个区分开来”。近年来,审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但是在审计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具体如何体现、如何落实,还没有具体明确的工作指引,也没有可资借鉴的通用经验。这涉及原则性与灵活性、合法与非法、合法与合理,以及对轻重缓急的拿捏权衡,需要具有一定的智慧方可胜任。

深层次重大复杂问题攻坚。对于那些重大审计项目、重点审计对象、特殊审计事项,除了揭示一般性问题,尤其需要审计人员运用智慧,揭示深层次、重大、复杂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障碍与疏漏错弊,完善制度,严肃追责,方能彰显国家审计的威慑力。

三项品质之间的关系

(一)审计人员一般情况下可同时具有“知识-能力-智慧”

“知识-能力-智慧”呈现出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排列分布。知识属于门槛,位列初级,有多少之分;能力属于必备,位列中级,有强弱之分;智慧属于拔尖,位列高级,有大小之分。三者犹如一座金字塔,越往上难度越大,拥有的人数也越少。对于新手和一般审计人员,要求拥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对于审计组长、副组长、主审、资深核心骨干来说,仅有知识和能力还不够,还应拥有一定的智慧。

(二)通常情况下“知识-能力-智慧”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三者之间,可能强相关,可能弱相关,也可能不相关。积累知识有助于提升能力;知识多了、能力强了,有助于增长智慧。实践中经常发现,有的审计人员毕业于名校、“本硕博”高学历、学富五车,但工作能力一般;或者对一般性工作游刃有余,但是在重大复杂关键敏感问题面前智慧不够、处理失当。还存在有人知识虽不算多,但能力出众;或者知识和能力都一般,却有着独特的工作智慧的情况。

(三)“知识-能力-智慧”的获得渠道有所差异

知识主要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能力主要通过锻炼和实战,再加上艰苦繁重的审计实践活动方可获得;智慧的获得一半靠天分、天赋,另一半主要通过思考和启迪,需要复杂的逻辑思维、脑力活动以及外部点拨启发才可获得。

当前审计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近年来,审计机关一直致力于加强专业化、高素质审计干部队伍建设,但总体上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审计人员的业务情况未作细分,通常使用“专业化”“职业化”“能力”“素质”“水平”等词汇加以表述,比较模糊和笼统,也未区分层次,对“老-中-青”“资深-普通-新手”实行同等标准、“一刀切”。二是开展工作不够均衡,在积累知识方面做得比较多,在提升能力方面做得有限,在增长智慧方面做得不够。

一方面,在审计人员入口关,审计机关把控得非常严格,在公招、选调、遴选公务员时,专业要求和学位要求比较有针对性,因此新进审计人员在知识方面是较为充足的。审计机关每年都组织种类繁多的业务培训,主要作用仍然在于增加知识,但实战性不强。虽一直鼓励年轻同志多参加审计项目实践、多压担子、担任项目主审,但缺少成熟、系统的做法。各级审计机关虽一直推行实务导师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推行时断时续,目前没有制度保障支持,也缺乏激励措施与手段。

另一方面,在知识获取方面,通过公招、选调、遴选进入审计系统的公务员与军转、跨专业调入的公务员有着明显差别。由于审计人员具有复合性、通才性特征,上述两类公务员进入审计系统后,都面临学习多学科、跨专业知识的重任,不同的人其收获可能差别较大。在能力方面,安排在业务部门工作、在审计过程中甘当重任、勇于承担具体查证任务的审计人员,能力提升较快,拈轻怕重者反之;在智慧方面,头脑聪明灵活且积极主动思考的同志,能够有一定收获,机械呆板者反之。

针对上述存在的不同,审计机关重点应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继续严把入口关,确保新进人员具备较高学历、学位,至少拥有一至两项专业知识。二是努力改进和优化业务培训的内容与方式,在扩展知识面的同时,提升能力。三是加大在审计实践中培养锻炼审计干部的力度,将做法具体化、成熟化和系统化,使之成为提升能力的主渠道。四是推行实务导师制,完善保障激励措施,进一步有效提升能力。五是通过组织审计人员参加高端讲座论坛、与行业精英对话交流、鼓励思考原创等方式,在增加智慧上进行有益探索。

审计人员应重点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在本硕博教育基础上,积极主动加强多学科、跨专业知识的自主学习,补齐短板。二是认真参加审计机关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积极钻研,学以致用,力争在知识和能力上都有较大改善提高。三是在审计实践中积极主动,勇担重任,通过实战实操大幅提升业务能力。四是多向“导师”“老审计”虚心求教,重点学习方法技巧、实务操作。五是在日常工作之外,自觉主动学习顶级专家、行业精英的著作文章,吸收其思想观点精华,同时结合审计实践认真思考总结,不断增加处理重大、疑难、复杂、敏感问题的智慧。(作者单位系四川省审计厅)

来源:《审计观察》杂志2021年第7期

原标题:《审计观察 | 试论审计人员的知识、能力与智慧》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