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处长的自述:如何利用“四循环”法做好审计实务导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审计四大循环怎么学 一位处长的自述:如何利用“四循环”法做好审计实务导师

一位处长的自述:如何利用“四循环”法做好审计实务导师

2024-05-25 11: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汪国才 审计观察

审计系统推行实务导师制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从审20多年来,虽然指导的年轻人不多(类型还不少:有本单位的,也有基层审计人员跟班实训的,有体制内的也有高校在校生和内审人员),但是通过对比身边其他实务导师以及新入职审计人员成长历程,发现教学效果差异非常大。

虽然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是什么样的导师、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对新人的影响非常关键。学财会出身的导师,教给新人的往往是“从账册凭证入手”;熟知宏观管理的导师,教给新人的第一课一定是如何掌握法规法理和政策要义。前者是从微观着手,后者是从宏观着眼。两者站位不同、角度不同,培养出来的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别,今后的工作成效往往也会有较大的层级差异。

导师和学员是实务导师制的两个主体,导师制取得成效,两者的同向努力至关重要。导师要做好对新人的审计实务指导,应当从做好“四循环”着手,帮助新人养成良好的审计工作习惯和思维方式。

下文以审计组长(实务导师)批准审计实施方案,安排审计人员(包括实训新人)分工及后续审计业务推进中,如何运用“四循环”法,落实审计实务导师制。

首先,任务安排环节。实务导师交办任务提出要求时,实训新人应当做好笔记,并在第一时间复述一遍;实务导师根据实训新人的复述,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实训新人的以下基本情况:一是接收能力,即对实务导师布置任务的全面性,接收了多少,是否存在遗漏;二是理解能力,即对实务导师工作要求的理解有没有跑偏;三是抓重点的能力,即是否存在“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主次和轻重缓急。实务导师听过实训新人的复述后,可以根据其上述三个能力,迅速对其领会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补充,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要求,以及做详细的解释和说明。这是第一次循环,主要目的是让实训新人可以较为完整地理解下一步应当完成的任务内容及其达到的目标。

第二,制定措施环节。经过第一循环,实训新人根据实务导师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后拟出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针对每个审计事项的审计方法、步骤和技术选择等),及时向实务导师汇报,实务导师听了具体审计实施措施后,即清楚了实训新人的思路和方法,对措施的可行性、效果性有了初步评估之后,提出更为具体、恰当的审计思路和审计方法。这是第二次循环,目的在于“磨刀不误砍柴工”,使得措施更加完善、指向更加明确。

第三,具体实施环节。根据既定的任务和措施,实训新人在实施过程中,应认真、持续总结得失成败,特别是完成目标任务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迅速拟出应对对策和建议后,及时向实务导师汇报(不能遇到事就汇报,或者没有拟好建议和解决方案就汇报)。实务导师根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以及实训新人的对策建议,提出进一步的指导意见,及时纠偏。这是第三次循环,其目的在于确保审计在既定的方向和目标引领下高效进行,以及对重大突发事项的及时处理。

第四,任务完成环节。交办的任务完成之后,实训新人对已完成的事项进行跟踪和后续绩效评价,持续地对整个任务进行总结,分阶段向实务导师汇报,听取指导意见。实务导师根据不断反馈的后续信息,帮助实训新人总结成绩、做法和不足,并提出可举一反三的应用场景,帮助其触类旁通。这是第四循环,目的在于迅速形成工作能力和提升融会贯通的素质。

在每一项重大业务审计中,经过“四次循环”下来,实训新人一般均能非常迅速地适应审计要求,并取得令人满意的审计成果。当然,师徒二人的密切配合至关重要的。首先,每个环节实训新人及时发挥了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等”;其次,遇到重大难题或者突发情况,实训新人要善于思考大胆探索,不能“靠”;第三,实训新人要善于总结,善于将掌握的新知识转换成解决下一个未知事项的能力,要能“通”。

原标题:《一位处长的自述:如何利用“四循环”法做好审计实务导师》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