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行评审,你需要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审核稿件工作要求怎么写 关于同行评审,你需要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关于同行评审,你需要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2024-07-13 19: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身在科研行业,你可能或多或少对同行评审有一些了解,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信息对深度理解没有帮助,到头来审稿对你来说依然是发表流程中一个神秘的环节。

 

说白了审稿就是个去掉“糟粕”的过程,先筛掉完全不达标的研究,再通过矫正让剩下的符合发表标准。具体来讲,稿件提交之后需经编辑初步审核,筛掉一批直接拒稿的,剩下的由编辑牵头发给审稿人进行审稿,编辑通过收回来的审稿意见来决定如何处理投稿,结果不外乎是接受、大修小修,或拒稿。

 

作为同行评审最初的形态,单盲审稿是指稿件以实名状态送审,但审稿人的身份不对作者公开。单盲审稿也是如今最常见的审稿模式,但这种身份不对等的审阅机制在实操过程中露出了明显的马脚,歧视问题频发。于是经过优化就有了双盲评审,即审稿过程中作者和审稿人双向匿名。有趣的是,尽管作者身份不再摆到明面上,但在垂直领域里,审稿人还是有很大机率凭借研究内容和文风推测出作者是何方神圣。

 

除此之外,开放同行评审和发表后同行评审近年来也累积了些许声量。开放同行评审的设定是审稿人和作者互相实名,最终稿件会连同审稿意见及作者回复一并发表。不难从名字看出,发表后审稿的流程与前面三者相反,稿件先发表再经由相应学科的全体同行共同审稿。

 

审稿形式之所以多变,是因为从业者在实操过程中发现审稿机制并不完美。双盲审稿的出现最初就是为了应对同行评审过程中存在的诸多歧视,且这类问题至今依旧没有得到解决。一项 2017 年的研究表明,在审稿人知晓作者身份的单盲审稿中,稿件的通过率比双盲审稿低 22%,且审稿人更倾向于通过来自知名学者或学校的稿件。

 

在意得辑发布的《2018 全球科研作者调查报告》中,来自 100 多个国家的约 6,900 名科研工作者表达了他们在实战中对审稿的看法。多数人在回复审稿意见时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其中觉得“一般难”的占 37%,觉得“很难”和“巨难”的占 33%。究其原因,除了语言问题,有 47%的受访者表示会为几位审稿人意见相左而困惑,而有 46%的人为审稿人提出的补实验一类额外工作犯难。

 

面对同行评审的破绽,有的从业者主张改革,所以也就有了前面说的五花八门的审稿样式。也有人质疑这种机制是否合理,说白了就是科学传播到底有没有因为审稿而变得更好?但不管未来会有什么结构性的改变,作为学术体系中的个体,每天还是得操心论文能不能发、哪年哪月发。

 

好在如今商业社会总有人替你解决难题,意得辑旗下的科学深度编辑服务是结合国内科研作者的实际情况定制而成。每份稿件都将由三位垂直领域的专家共同操作,提供以下服务:

由高影响力期刊前审稿人深入评估研究内容,提供内容层面改进建议;同学科资深母语专家进行润色服务,大幅提升语言质量及表达;执行编辑提供投稿完备度评估,清晰列明后续改进建议、提升高影响力期刊的投稿成功率。

 

还可根据个人需求与编辑进行视频对谈,全程配置翻译,助你近距离深度答疑。

 

参考文献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4/48/12708

https://www.editage.com/insights/what-are-the-types-of-peer-review?refer=insights-search-posts

What is peer review - The basics and guidelines for authors | Editage Insights

Understanding the journal peer review process | Editage Insights

Global Author Survey (editage.com)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