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政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三句话 2024考研政治

2024考研政治

2023-07-06 21: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约占24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导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前提。

1844年《德法年鉴》的论文,表明他们完成了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奠定了思想前提。

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比较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马克思、恩格斯接受国际性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的邀请,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1867年,《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反杜林论》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开始变为现实。

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当代价值

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一、世界的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1、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①、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

②、物质

物质和物质范畴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的共同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所谓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人类的社会活动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实践活动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生产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物质观的重要意义:

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意识不可能成为世界的另一种本原

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③物质的存在方式

物质与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运动与静止

运动是普遍、永恒、无条件的,是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静止;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时空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征是相对的。

物质世界的二重化

人的实践活动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相分化的关键,也是他们相统一的关键。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①、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意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拥有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③、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

人的意识统一于物质

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二、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事物的普遍联系

联系: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事物的变化发展

联系和运动不可分割:概括一切形式的变化就是运动,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发展及其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新事物适应当下新的环境和条件,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否定旧事物的消极腐朽的东西,保留合理、有用的因素,并添加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对立和统一体现了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即对立统一。

同一性:矛盾着的对立面相对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因为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同一性规定和约束着斗争的形式、规模和范围,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的格子得到发展;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矛盾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斗争促使双方力量变化,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矛盾推动事物发展是斗争性和同一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意义:事物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相反相成,而且表现为相辅相成,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谐是矛盾的特殊形式,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质。

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时具体的、特殊的。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矛盾的个性和共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过程和趋势。

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和形式。

质、量、度

量变:数量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保持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

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区别量变和质变: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意义:事物发展过程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底线思维。

否定之否定规律

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辩证否定观: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

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既要把握住他的现存状态,又要把握他的发展趋势,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在看的否定,在否定中看的肯定,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意义

原理: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面的统一;

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

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是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意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内容与形式:既要重视内容,反对形式主义,也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

内容与形式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也都有一定的内容。事物的内容是无限丰富的,事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一内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体现,同一形式也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在内容与形式的矛盾运动中,内容较为易变,形式则较为稳定。

本质与现象:通过现象认识本质;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现象与本质是表现与被表现的关系,但两者不会直接合二为一,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是科学研究的任务。

现象有真相和假象之分,真相是事物本质直接正面的表现,假象是从反面歪曲的、颠倒的表现本质的现象。真相和假象都是客观现象,而错觉是主观的。错觉并不都是由假象引起的,但是如果把假象当真,容易产生错觉。

原因与结果

辩证法把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因果联系是有时间顺序的,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

在一个具体的因果关系中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二者不能混淆和颠倒。在事物因果联系的长链中,一种现象在一种联系中是原因,在另一种联系中则可能是结果,反之亦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必然与偶然: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不可忽略偶然性的作用,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必然与偶然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和衰亡过程中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现实与可能: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区别在于,在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现实与可能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现实与可能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现实与可能相互转化和统一。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特征和认识功能

唯物辩证法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客观辩证法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以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规律。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是表现形式不同。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

系统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

底线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