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有“龙”则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宜兴龙背山国家森林公园介绍 宜兴,有“龙”则灵!

宜兴,有“龙”则灵!

2024-07-12 07: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HAPPY NEW YEAR

龙年说龙

2024年农历甲辰年

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龙年

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华夏民族

被世人骄傲地称为“龙的传人”

那么在宜兴

有多少含龙元素的文化呢?

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01

NEW YEAR

山与湾

龙池山

位于张渚镇省庄村东南的龙池山

东西走向,海拔约488米

因山上池塘里有两栖动物蝾螈

俗称小龙,故得名龙池山

正如明代邓秉贞《咏龙池》诗云:“山气与云平,松风杖底鸣。岩深飞䋉影,池小得龙名。”山上有龙池、石塔、晓云石、凭虚阁、涅槃窟、老虎亭、拜经台、知音崖、舍身石、观音庵、龙桥、回龙桥、玉阳台、分宾亭、洗心池、百度云梯、龙池古栈道、一步登天等22个古景观。特别是“晓云石”(又名“白云岩”),每当晴朗晓日出海时分,有一股水气云雾蒸腾其上,晨光一射,远看犹如五彩云霞,极为壮观。

龙背山

龙背山在宜城和丁蜀之间

海拔49.5米,如登上铜官山顶

天朗气清之日

可见一条绿色长龙俯卧

似翠带将宜城、丁蜀两大镇相系

龙背山虽不高,却是“有龙则灵”的风水宝地,荟聚江南文脉,尽览宜城胜景,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华东地区最大的城中公园。现如今,龙背山森林公园已成为人见人爱的城市绿色“氧吧”,是人们参观、休闲、锻炼的好去处,是大自然赐给宜兴人民的“活龙地”。

青龙山与黄龙山

丁蜀镇西北角,有两座山

一座叫黄龙山

一座叫青龙山

黄龙山因产黄石而名

青龙山自然因产青石(石灰石)而名

在老百姓的记忆里

这两座山是两条龙的化身

黄龙山出产的紫砂矿是最上好的料,宜兴有7000年的制陶史,民间很早就传说的“富贵土”,就是黄龙山的紫砂矿。

与黄龙山闻名遐迩的紫砂泥相比,青龙山不仅蕴藏着陶土资源,而且盛产青石料。

驮龙湾

湖㳇镇洑西村里有一处地名叫做驼龙湾,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被阳羡美景吸引,来这里微服私访,行至一处涧沟,由于汛期山中水流湍急,乾隆皇帝无法继续前行,当地一位村民将微服私访的乾隆背了过去,后来知道乾隆皇帝身份后,当地人就把这里命名为:驼龙湾。

桥与村落

02

NEW YEAR

步龙桥

位于西渚镇篁里村有一座步龙桥 ,是呈南北走向的单孔石拱桥,据记载,该桥建造于1573年,距今已有450多年。在1996年,该桥被列为宜兴市文物保护单位,在2006年,又升级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金龙桥

金龙桥位于张渚镇老街西侧,建于清朝同治年间,是历史上张渚石料的主要集散地。桥为单孔石拱桥,东西向,青石砌筑,桥长6米,中宽2.5米。桥西为河港式码头,南北长60余米,以前许多雕刻好的石料就是通过这个码头,装上货船,驶向四面八方。

镇龙桥

杨巷镇东北方向约5千米,有一座桥叫镇龙桥,传说是因为长荡湖里有一条恶龙,年年到这里兴风作浪,危害百姓。村民们为取吉兆,造了一座石桥借此镇住这条恶龙。

归龙桥

鸦露栖是太滆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堡垒村,村上的一顶名叫归龙桥的名桥,历经战火却依然伫立不倒。

宜兴水网密布

水赋予了江南诗意和灵气

桥连接了各个村落

给予人们通达便利

“镇龙桥”桥边的小林村

也因桥名改为镇龙村

宜兴带有“龙”字的

地名、村落还有

龙山村、龙潭村

龙窝里、龙门港

……

03

NEW YEAR

关于龙的文化

宜兴有关龙的传说

最著名的要数《周处斩蛟龙》

“阳羡第一人物”周处

与南山的猛虎、河中的蛟龙

并列被乡亲们视为“三害”

但知错就改的汉子

运气都不会太差

拜师学艺、入仕晋朝

最终成为一代忠臣孝子

“龙”

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符号之一

游窜在大街小巷的调龙灯

刻纸非遗传承人手中的剪纸龙

盘桓在龙背山森林公园里的绿化龙

宜兴人对于“龙”的喜爱

早已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伫立在陶都路上的龙柱灯

龙柱灯运用了宜兴均陶的堆花技艺

在照亮行人的同时

彰显了宜兴陶瓷技艺的璀璨

更能代表宜兴的紫砂壶

也热衷于龙元素的创新

龙头八卦一捆竹

“龙头八卦一捆竹”为邵大亨名壶,该壶壶身由64根仿细竹围成,以合64卦之数。以32根短竹段分成四组,每组8根,结以成足。壶盖以的为中心雕八卦纹,盖钮成太极图。环形柄,飞驰一龙头,龙嘴弯流,龙腾之势在乾坤之间全然而生。

鱼化龙

鱼化龙壶,传统名器,取材于中国神话传说故事。根据明末周高起《阳羡茗壶系》的记载,以“龙戏海涛”为题的紫砂壶,最早见于陈仲美。人们认为是鱼化龙壶的雏形。

清代道光、咸丰时期,经过邵大亨的精心设计,鱼化龙壶才成为一种成熟并广泛流传的经典壶型。

这些精美的陶器

在窑中,遇火而生

在宜兴

丁蜀前墅龙窑

泥土与火焰的淬炼

已传承百年

从上古时期开始

龙意象就在中华先民的观念中扎根

渗透到经济文学、艺术、

社会和民俗等各个领域

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龙,是中华民族奋发开拓、

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

而这种精神也将在

宜兴大地继续生生不息

来源:宜兴发布综合整理

制作:木辛 吴迪文

责任编辑:吕云锋 秦洁

值班编委:贾俊康

点赞+在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