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氿岸风情】湖㳇和骡埠(周梦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宜兴埠的读音 【氿岸风情】湖㳇和骡埠(周梦江)

【氿岸风情】湖㳇和骡埠(周梦江)

2024-03-16 02: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氿岸风情】湖㳇和骡埠(周梦江)

湖㳇是宜兴和浙江长兴相邻的集镇。《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一“湖㳇”词,只有一个注释:“湖㳇 :地名,在江苏。”《康熙字典》注为“㳇,音父,宜兴有湖㳇镇”。宜兴话里,“湖㳇”的发音一为“骡埠”,二为“骡父”。音近“湖㳇”则是宜兴普通话了。

湖㳇和骡埠在宜兴话里音相近,义相同(同一地名),形则完全不同。究其两个词的起源,则各有道理。《中华大字典》注释:“㳇 ,地名,水之源也。”湖当然是指太湖。按此解,湖㳇就是太湖之源,太湖之父了。太湖之父的地方说成“湖㳇”,颇有道理。骡埠的“埠”指“码头,多指有码头的城镇。”(《现代汉语词典》)“湖㳇本是山货集散地……每天上午真是车水马龙,约四五千担山货下埠,由木船扬帆远销外地。”(史克方《湖㳇 镇志·序》)“湖㳇是宜兴南面的一个山镇……不仅湖㳇本地产笋区,长兴的东、西两川和白砚也多有毛笋运到湖㳇销售,或从湖㳇下埠远销无锡。”(周祥桢《湖㳇笋市》),史克方先生是湖㳇东岭人,教育家、书法家、诗人,我父亲周祥桢先生和他只夹开一个悬脚岭,又曾同学同事过。两人的文章里都写到“埠”字。解放前湖㳇画溪河边就有客运货运船只停靠,后来有了专门的轮船码头——湖㳇是“有码头的城镇”(埠)当无疑。过去交通运输不便,山区送毛竹到湖㳇,除了担挑,就是骡驮。每年春季,我的曾祖父泽香公都要从蒋笪(属浙江长兴)用骡子驮笋,经悬脚岭运到湖㳇,来回三十六里。一天跑三趟,有时吃力得只能拖着骡子尾巴走。笔者是湖㳇镇上人,小时候常见到山里人的骡子,用以载毛竹的骡架(我家现在还有伯父周国桢做的骡架)。镇东靠大路还有一个能容纳几十匹骡子的“骡行”,骡子在这里吃水吃草,地上撒满了骡粪——这个宜南山区山货集散地称作“骡埠”也不无道理。

湖㳇和骡埠谁起名在先呢?《湖㳇镇志》载:“元代起,湖㳇每天有几百头牲口驮货下埠,周围群众常称湖㳇为‘骡埠’”。又载:“元代,改称湖㳇渚,隶属宜兴县。”湖㳇,太湖之父,颇雅,第一个称其名的看来有些文化。骡埠,俗些,但贴近生活,语音更接近。再往前查,周处《风土记》记载:“大水别通水口为浦,此浦之水由东泻溪入太湖,故称湖浦。”周处是宜兴人,西晋出生,早元代上千年,他说其地为“湖浦”,当更有道理。由湖浦而湖㳇,宜兴话里浦、㳇音近,又都和太湖同源,自然也说得过。史载:宜兴古称荆邑,秦时改为阳羡(早于周处500多年)。湖㳇依山傍水,秦时甚至还要早就形成小市(即埠),称为“骡埠”,也完全有可能的。按此说,则“骡埠”应早于“湖㳇”。在日常话语中,“骡埠”更贴近宜兴话;在文字表述中,则都是写的“湖㳇”。原先的电脑难以打出“㳇 ”字,有的干脆写成“湖父”,太湖之父,也说得通。 (《宜兴方言研究》)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