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最硬的古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安阳话dj 安阳,最硬的古都

安阳,最硬的古都

2023-08-05 02: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安阳航校全称“国家体委安阳航空运动学校”,是中国航协最大的航空俱乐部和航空体育训练中心,素有中国航空体育的“黄埔军校”之称。

1956年,安阳航校的前身“中国国防体育俱乐部滑翔学校”由河北张家口迁至安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安阳航校还曾一度更名为“中国人民滑翔学校”。

顾长卫在其处女作《孔雀》中,讲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安阳一家人的故事,张静初饰演的女主人公的梦想就是被一个降落伞点燃的。

· 《孔雀》剧照

为了看起来像个伞兵,甚至不惜自己动手做了个降落伞挂在常骑的自行车后面,无惧别人投来的异样眼光,走街窜巷。

如今想来,那是整部电影张静初最明媚的时刻了,梦想仿佛触手可及。但随着降落伞被街上惊慌失措的母亲拽住,她的梦想也被拖到了地上、土里。

那个时候,安阳航校已经坐落安阳十几年了,而作为中国航空体育运动的摇蓝,这里是很多航空运动员梦想起步的地方。

1987年,时任安阳航校校长一职的张杰和友人一起到林虑山考察,发现这个地方很适合进行滑翔运动;1989年,林县又邀请全国伞翼滑翔协会主席吴英诚来考察;同年11月,国际航协秘书长何塞·海勒应邀前来测试、试飞,誉其为“亚洲第一、世界一流”;1991年,英国国家滑翔协会理事查尔斯·赫吉曼也被这里所具备的滑翔条件折服:“作为滑翔基地,中国的林虑山可与阿尔卑斯山媲美。”

(建议横屏观看)

· 林虑山滑翔

1992年,这里首次举办国际滑翔赛,此后,“不到长城非好汉,飞翔就到林虑山”,林虑山每年都要举办滑翔赛事。

如今,每到七八月份,安阳的天空就异常热闹,热气球、滑翔伞、直升机、无人机、特技表演……争奇斗艳。

截止到今年为止,安阳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一届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每年都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航空运动爱好者。

“安阳,一座会飞的城市”,这一城市口号,终于在殷商之都的上空叫响。

1899年,一种被称之为“龙骨”的中药材走俏京城,众人皆将那带有文刻的龙骨当做药材吃进肚里,直到一位精通金石的先生指出,那是一种早于篆籀的文字——甲骨文。

· 甲骨文

自此,一段被尘封三千多年的历史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安阳,一蕞尔小城,也因此成为众金石古董爱好者最魂牵梦绕的地方。

这位先生就是当时的国子监祭酒王懿荣。

王懿荣出身官宦世家,平日没有什么别的爱好,就喜欢收藏些个古董文玩。

他根据“龙骨”上的文刻和之前研究金石的经验,对照史籍,指出此龙骨乃三千年前的古物,上面的文刻乃中国最早的文字,其余的,还未来得及细细研究,就被八国联军的铁骑打乱了节奏。

1900年,八国联军攻破大沽口、天津,长驱直入,准备向北京发起进攻。

慈禧闻风西狩,并下旨,让一介文人王懿荣为京师团练大臣,抵抗八国联军的坚船利炮。明眼人一看都知道,王懿荣已然成为这场战争的牺牲品。

8月15日,北京东便门被俄军所破,京城失守,王懿荣愤恨难当,吞金跳井而亡。去世前,唯有那箱甲骨让其念念不忘。

王懿荣去世后,所收藏的甲骨被儿子半卖半送给了他生前好友刘铁云。刘铁云继承好友遗志,潜心研究,于1903年,出版了我国甲骨学史上第一部著作——《铁云藏龟》,并在书中提出“殷人刀笔文字”的说法。

此书一经出版,立刻在国学界掀起了惊涛骇浪,成为甲骨学研究的第一个里程碑。

但此时,甲骨的出土地仍是个谜。古董商以及贩卖甲骨的人为了垄断市场,提高甲骨价格,对出土地不是三缄其口就是满口胡诌,什么汤阴、卫辉,骗了不少人无功而返。

最后,还是刘铁云的亲家罗振玉多方打探,这才弄清了甲骨真正出土地——安阳小屯村。

小屯村,是殷墟的所在地,三千多年前,商王朝在这片土地绵延国祚273年。

· 商朝曾建都于殷(安阳小屯村)、相(安阳内黄)

2006年7月13日,殷墟申遗成功的消息从立陶宛传来,安阳这座古老的小城,一跃站上了世界舞台。同时,很多人也十分诧异,为何殷商文明,会诞生在这座小城?

人与自然的碰撞

六亿年以前,太行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后经过频繁的地壳活动,大约在240万年前,太行山才逐渐隆起并形成。

古人定都,大多遵循“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的原则。

先秦时期,安阳西靠太行,三面环水,东有古黄河,南有淇水、荡水、羑水,北有漳水,丰富的水资源使得安阳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力丰厚,为后来的“盘庚迁殷”奠定了基础。

· 夏朝第六个国王胤甲,建都于西河(今汤阴县城东菜园镇)

在1928—1937年的殷墟考古发掘中,曾发现大量的动物骨骼。专家推测,这些动物应该是商以前就生长于太行山中了。

这足以见得,太行为殷商时期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生存物资。同时,太行还蕴藏着许多的矿产资源。根据地质矿产资料记载,这些地方的铜矿点大多有古代开采过的老洞。

这些地点正在殷墟安阳的西南部不远处,而且这些铜矿石组成元素与殷墟出土的青铜器物组合元素有许多共同点。

而通过殷墟出土的15万片的甲骨文,殷商王朝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如电影一幕幕展现在我们眼前。

一代商王武丁北平鬼方、工方,西征羌方,创下“武丁中兴”的百年辉煌;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南征北战,英姿煞爽驰骋疆场……

自然给了人们生活的空间和可能,人们利用自然,创造独属于自己的文明新时代。

除了殷商文明,这片土地还诞生奇迹。

1959年10月10日夜,由杨贵主持,林县县委对兴建“引漳入林”灌溉工程进行专门研究。

漳,是指山西境内的浊漳河;林,是指林州,安阳的一个县,一个“吃水如吃油”的地方;“引漳入林”灌溉工程后来有个广为人知的名字——红旗渠。

· 红旗渠

林州四周环山,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水汽难以深入,年总降水量相对较少;且峡谷地貌的林州,岩层为垂直层理结构,降水极易下渗,储水能力差,更使林州的吃水问题雪上加霜。

1959年,林县大旱,县域境内的四条河流均已干涸,人们吃水需得翻山越岭才行。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面对这一状况,发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

1960年3月6日到7日,林县引漳入林委员会在盘阳村召开全体会议,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为“红旗渠”,意思就是高举红旗前进。

· 红旗渠流经之地,旱地变水田

就这样,林州人民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苦战十年,锤子与山体碰撞而凿掉的山石,是无数林州人的青春,而他们凿出的水路,却是林州人的生活希望。

至1969年7月,林州人共削平1250个山头,80余人献出宝贵生命,架设152座渡槽,凿通211个隧洞,终于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而这条总长度“可以把广州和哈尔滨连起来”的红旗渠,不仅滋养了林州人的生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更是成为林州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 红旗渠通水

在红旗渠精神熏陶下的林州人特别能吃苦耐劳,1989年,林州还荣获全国首批“建筑劳务基地输出县”的称号。

林州60%的农村强壮劳动力从事建筑业,60%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建筑业,60%的居民储蓄存款来自建筑业。

林州人的建筑市场,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350多座城市,形成了河南、山西、内蒙古等八大市场板块。此外,他们还开辟了南非、俄罗斯、东南亚等境外建筑劳务市场。

· 林州建筑队分布图

曾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就是由林州人建造的,就连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建设,也有很多林州建筑产业工人参与其中。

2015年10月,中国建筑业协会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建筑之乡”评审会上,林州荣获“中国建筑之乡”称号。

城市与生活的碰撞

沿着107过道,一路向北,只需三四十分钟,就到河北了,一条漳水将安阳与邯郸划分得泾渭分明。

而西面的八百里太行,又将安阳和山西安排的明明白白,走在太行山里,中国移动自会提醒你,脚下的土地是安阳还是山西。

大山大河虽然把城市从地域性的角度划分,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又怎是一座山、一条河拦的住的。

安阳虽是河南的北大门,但讲的方言,大部分河南人却听不懂,反而是山西或邯郸人,听着兴许还能猜出点内容。例如“颗星”,其实是“下小雨”的意思,“阁老”,“角落”的意思。

跟河南大多讲中原官话的城市不同,安阳话属于晋语体系,再细划分,属于晋语邯新片。

晋语是中国北方的唯一一个非官话方言,使用人口约6305万,晋语区东起太行山、西近贺兰山、北抵阴山、南至黄河汾渭河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 中国汉语言分布图

安阳人讲话,至今保留着许多古汉语的词汇,酱油叫做“清酱”,马车叫作“轱辘马”。最有特点的是声调——入声,入声是古汉语的声调,读音短促,一发即收,就像被音调扼住命运的喉咙一般。

安阳人还平翘舌音不分,对于这点,每个经历过高考的安阳人都有一肚子苦水要倒。高考语文通常会有一道选择题让找字词的正确读音,这道题,就连我们高中语文老师也很无助啊。

但话又说回来,安阳为什么会说晋语呢?

其实说来也简单,要问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元末明初,华北地区经过长期战乱后,人口损失惨重,山东、河北、河南三省人口加起来,还不及山西一省人多,所以,当时有大批山西移民就此迁入安阳。

再者,安阳与山西交界,往来想必自是要多些,因而语言上也会若有若无的有些相似吧,这点,相比安阳林州的人最深有感触。

除了语言,安阳的美食也很有特色。而提起安阳美食,大多数人脑海中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道口烧鸡。这只鸡伴随着铁路的延伸,走过我国大江南北,堪为中华第一鸡。

· 道口烧鸡

但其实,除了烧鸡,安阳还有很多特色美食,而安阳的美食,哪一种都是对人心理上的一种挑战。

安阳人口味重,吃的硬。通常,早晨不是从扁粉菜就是从粉浆饭开始的。

早起,来到熟知的扁粉菜小店,只需一声吆喝,“老板儿,一碗菜,两块钱的饼!”再补一声:“要蒜要辣椒!”然后在临街摆放泛着油光的桌子板凳上,找地儿一坐,就可以准备享用这早起的幸福时光了。

粉条、青菜、猪血、豆腐,是扁粉菜的所有食材,如果再加一样,那就是高汤。在高汤的浸润下,普通食材也能焕发出绝味精彩。

安阳人就是沉浸在这“普通”滋味中,无法自拔的。

如果说扁粉菜是八零、九零后的乡愁,那六零、七零后的乡愁,绝对是粉浆饭了。

粉浆是做绿豆粉皮的一种残汁,安阳盛产粉皮粉条之类的农副产品,味道发酸发臭的粉浆通常被粉坊视为“下脚料”而贱卖。

小时候,家长给个八角一块,就能在粉坊打一壶粉浆。

现如今,安阳的粉坊少了,也很少再见人提着塑料壶打粉浆了,街边的早点摊,成了安阳人喝粉浆的最佳场所。

粉浆在安阳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好比豆汁在北京人心中的地位一样,喝的下粉浆饭的人,才算真正的安阳人。

猪血的各类加工产品,也是安阳人的最爱。血糕、灌肠、煎血,是安阳人气最高的小吃之三,也只有生煎皮渣,可与之相提并论。

· 安阳灌肠

· 炸血糕

而吃这些东西,蒜是灵魂。刺鼻的蒜汁配上刚出锅被煎的外焦里嫩的煎血……啊,别说话,有味儿!这重口味与重口味的碰撞,真让安阳人心肝儿颤~

除此之外,上烩菜是最能代表安阳人的一道菜了。

上烩菜通常又细分为海烩菜、上烩菜和行烩菜。每一种都涵盖七八种食材,最高品级带点海味的叫海烩菜,里面有鱿鱼、广肚之类的食材;略次一点的是上烩菜,食材也算考究;最普通的是行烩菜,里面都是些家常菜,例如皮渣、豆腐、酥肉之类。但无论哪种烩菜,都要高汤打底才行。

· 上烩菜

多少安阳人的婚丧嫁娶,都在这一碗碗的烩菜里。

烩菜实惠,一碗高汤有容乃大;营养丰富,八样食材海纳百川。吃起来也不考究,一个大海碗,一个馍,路边随意搁就,安阳的老少爷们就能吃的地动山响。

再没有比烩菜更实在的菜了。

时代与思维的碰撞

一亿年前,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太行隆起;三千年前,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相撞,创造出震惊世界的殷商文明;六十年前,人类的精神与自然相撞,靠锤子一下下砸出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如今,最现代的运动与最古老的文明在安阳这一小城相撞,两者跨越历史的洪流,和谐共处,为安阳的起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但是,安阳被碰撞的可能还不够,在当下的发展理念似乎总有些不对路。

“古都”是安阳绕不开的一个名头,但作为古都,安阳总有一种弱弱的尴尬。当人们津津乐道八大古都时,安阳的名字很容易被忽略。

· 秦统一六国,今安阳辖区分属河内郡和邯郸郡

· 西汉时期,西部属河内郡,东部属魏郡(邺县)

· 明清时期,称“彰德府”

它既不像西安、北京等城市闻名遐迩,政策加持;又不似洛阳、开封这类n朝古都,底蕴深厚,容易触摸。

好不容易郑州和它古都地位相当,但前者因为争议,引来不少流量。流量当道的时代,谁有流量谁是大爷,安阳显然不是。

在安阳,除了殷墟,你很难找到和殷商有关的元素,这对一个自我标榜“中原文化殷创始”的城市来说,是很不利的。

我们来看看邻居西安是怎么复兴唐城的吧。摊开西安地图,你会发现到处都是“xx遗址公园”,这要归功于十几年前西安政府的一项计划。

21世纪初,西安便看到了文化旅游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启动了“皇城复兴计划”,尽可能把老城区打造成全面的旅游观光区。

2004年,大唐芙蓉园竣工;4年之后,大明宫开门迎客。这俩都是这一宏大工程中的重要担当。

更早些年的80年代,为了纪念丝绸之路开创2100周年,政府委托西安美院师生设计创作了大型纪念性雕塑。

那是一队跋涉于丝绸之路上的骆驼商旅,其中有唐人,也有高鼻深目的波斯人,14匹骆驼中还夹杂着两匹马和3条狗。

雕塑被安置在大庆路与枣园东路三岔口的绿化带里,附近的公交车站统一命名为“丝路群雕”。

但凡能看到雕塑的人,都会在心里做判断: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万国来朝的大唐首都。

至于近些年,西安更加卖力地打造唐城,不但复建了东市和西市,甚至运用抖音这样的新媒体传播手段,把自己打造成网红城市。一说到大唐,游客自然而然联系到西安。

这也极大带动了旅游收入。

反观安阳,这些年在旅游方面也的确有些动作。

从1928年考古挖掘开始,到2006年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再2011年3月,殷墟通过国家级评审验收跻身5A级旅游景区。这些都与安阳的开发保护分不开。

但是,安阳对殷商文化的开发也就止步于此。

殷墟是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这也就预示着殷墟旅游面临着大多数国内人文景观所存在的间题一一旅游形式单一枯燥、游客感知匮乏。

即便如龙门石窟这样相对有参与感的景点,也在2018年引入了互联网。打造了10余款互动体验项目,加强与游客之间的互动,拉近游客与文物保护之间的距离。其中有一项服务是免费语音讲解。

龙门石窟官方给出的数据,语音讲解上线以来,累计播放700万次,播放时长高达近10万小时。

游客还能通过手机体验诗歌龙门,即可“穿越千年”在诗词的源生地感受诗人创作的情景,借诗寄景,与古人对话,以诗人的视角身临其境的感受龙门山色的诗情画意,真正实现体验式游览。

在技术方面,殷墟差了一步。殷墟本身并不容易获得体验感,如果不在形式上做出革新,挖掘殷墟博大的文化内涵,则不易形成游客强烈的视觉冲击和互动过程中的心灵震撼。

无法让广大受众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历史信息和精神愉悦感,导致游客流失严重。

而作为工业城市,安阳在当下的发展也有些差强人意。

安钢,是河南省最大的钢铁集团。1958年,作为国家“二五”规划“三大、五中、十八小”钢铁布局中的“十八小”之一,安钢应运而生。

· 1975年6月,安阳钢铁厂工人在炉前工作

几十年来,安钢累计产钢量13282.62万吨,上缴税费302.95亿元。

安钢生产的冷镦钢盘条,随神舟六号一起遨游太空,成了安钢的骄傲,也使安钢人激动了一阵子。

王九云是安钢的家属。四十多年前,媒人拉着一个安钢的小伙子要给她介绍对象。初见面时,王建英想考考男方,就问安钢有多少人,没想到小伙子一时语塞。

“安钢太大了!”小伙子语气里带着感叹和自豪。

那年冬天王九云与同学从阜城回安阳,火车足足走了五六分钟才驶过安钢灯火通明的高大厂房。安钢确实很大。

· 安阳车站

王九云回忆,建厂初期多数安钢职工是来自东北的鞍山钢铁厂,东北话与河南话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安钢普通话,也叫“钢普话”、“钢腔儿”。

在安钢的犄角旮旯,随时都能听到这种独特的语言,老人孩子都会说。

安钢厂子大,人也多,几十万人带着家属在铁路西边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生活区。商贩们说安钢人口密集,安钢人豪爽,好赚钱。

在外地人眼里,安钢是个“小香港”、“不夜城”,夜市还没打烊,早市就出摊了。

时光流转,当年先进的技术与这个要求集约化的时代背道而驰。

钢铁产能过剩,虽然没有被国企破产巨浪淹没,但安钢效益一落千丈,大不如前。

不过,安钢仍然是幸运的。八十年代初,安阳有幸被国务院列入全国十七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之一,伴随着国家的政策支持,一大批国营企业、私营企业在安阳这座小城涌现,一时之间,安阳经济繁荣,势不可挡。

安玻、飞鹰、金钟、健美、熊猫……

· 河南安阳彩色玻壳有限公司

· 金钟卷烟厂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这些品牌也由当时的不可一世,逐渐没落。虽然安阳人很怀念它们过去的辉煌和带来的独特记忆,但,情怀也不能当饭吃。

2019年安阳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在未来,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开工建设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经济上也要推进传统制造业的升级转型。

作为一个安阳人,我自然期待安阳可以早日再创过去的辉煌。

安阳底子不差,可能,就差临门一撞了吧。

(部分图片来源于河南图片网)

豫记·河南新地标系列文章

郑州 巩义 登封

荥阳 新郑 新密

开封 杞县 通许 尉氏

洛阳(古代篇) 洛阳(当代篇)

洛阳(当下篇)偃师 孟津

新安 宜阳 伊川 洛宁

栾川 汝阳 平顶山 鲁山

舞钢 郏县 叶县 汝州

宝丰

豫记·甄选河南好物

在微信中搜索salome1203,添加小秘书微信

进入“豫记·河南好物群”,获取更多豫地风物。

(添加时请备注“豫地风物”)

© THE END

欢 迎 投 稿

邮箱 [email protected]

豫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salome1203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