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殷墟保护利用的思考与建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安阳殷墟发掘的价值 李龙:殷墟保护利用的思考与建议

李龙:殷墟保护利用的思考与建议

2024-07-02 13: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考古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论述,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创新发展了“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的重大理论,将我们党对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地位作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在安阳殷墟考察时强调“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在这方面,考古事业居功至伟。考古工作要继续重视和加强,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殷墟是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具有地标意义。保护利用好殷墟,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考古遗址公园和世界级的遗址博物馆,对搞好河南文物考古工作,对“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具有重大意义。

  一、殷墟保护利用面临的问题

  (一)机制体制不顺

  殷墟遗址的保护利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政府、科研机构不可谓不重视,先后成立了多个机构,从事考古研究与保护管理工作。科研领域,历史上形成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负责殷墟核心区域的考古工作,河南省、市地方考古机构负责殷墟核心区外围考古工作的工作机制,人为造成了考古工作的割裂。管理方面,政出多门,权责不清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曾经出现殷墟管理处负责殷墟文旅事务,市文物局管理文物,市执法大队负责文物安全。多头管理貌似政府很重视,实际上无法实施高效管理与快速推进工作。近年成立的殷墟管理委员会,权责亦有待进一步科学化、清晰化、集中化。

  (二)利益纠纷不清

  殷墟遗址保护区面积广,安阳市有24个村庄、12个社区,共8万多民众生活在保护区内。为保护殷墟,农业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乃至农民新居等民生问题长年无法根本解决,成为殷墟保护与乡村振兴、民生发展的最大矛盾冲突。另外,殷墟保护区内,安阳钢铁厂等大型企业和相关企事业单位无法外迁,现代企业生产、生活设施与保护区文化景观不协调,影响甚至破坏殷墟保护利用工作。

  (三)展示内容不全

  殷墟遗址保护区整体显得支离破碎,没有显示出殷商王都与世界文化遗产的恢弘气势。重点保护区小屯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后岗三叠层文化区及洹北商城之间相互独立,显得突兀,和周围环境协调感不强,没有形成由点到面的完整文化体系。殷墟博物馆现有馆舍展示内容对于阐释殷墟文化作用极为有限,且多数考古工作成果尚未纳入展示之中。正在展示的内容依旧未从传统的器物、遗迹展示形式脱离出来,以静态展示为主,文物蕴含的历史信息没有完全体现出来。科技方法融入不够,文物没有“活”起来。

  (四)品牌效应不彰

  殷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在“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文旅活动中的品牌效应不够彰显。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缓慢,在传播殷商历史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方面尚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殷商文化地标与人文景观,文化内涵发掘不够、宣传不充分,受众相对有限,吸引力、影响力不足,没有形成与文化内涵相匹配的文旅品牌。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工作滞后,考古盲盒等文创产品严重缺乏,更谈不上培育、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殷墟保护利用的建议

  (一)建设殷墟大遗址保护利用试验区

  利用殷墟超大规模,打造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地标意义的大遗址保护试验区、先行区。一是设立殷墟大遗址保护领导专班。由国家文物局相关领导与河南省主管文化或宣传的主管领导担任主任职务,实行双首长负责制,负责决策与协调工作。二是成立新的殷墟管理委员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河南省文物局与安阳市文物局等相关单位领导人组成领导机构,设立专职负责人,配备相应行政级别与职权,负责政策的具体实施,落实各方责任与工作考核制度。三是成立特别工作组。国家文物局牵头负责,国家、省、市文物、财政等相关单位参与,从国家层面解决民生与殷墟保护利用冲突的老大难问题,参照国家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将殷墟作为特别重要的大遗址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由国家设立文物保护补偿金,对遗址区群众实行补贴,或者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居民、企事业单位外迁。四是成立殷墟研究院。研究院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安阳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相关文物考古单位组成,建设开放式殷商考古平台,在有效监督的前提下打破相关单位“一亩三分地”考古权限限制。以课题、项目为标的,欢迎国内乃至世界上顶尖考古学术机构共同合作参与殷墟考古工作,打造殷商文化考古圣地。

  (二)打造殷墟保护展示的全新平台

  利用殷墟丰富的文化内涵,加快推进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打造全新的殷墟文化展示平台。一是完善殷墟保护规划。按照世界文化遗产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相关要求,尽快修改完善殷墟保护规划,体现殷墟的整体性,突出甲骨在殷墟中的特殊地位,考虑将中国文字博物馆纳入殷墟保护体系之中。二是深化殷商文化研究。每年由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主办一次殷商文化研讨会,通过研讨会、座谈会、发布会等形式,深化殷墟考古成果研究,使殷商文化国际研讨会永久会址落地安阳。三是加强殷墟文化宣传。通过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与抖音等新媒体,对殷墟考古进行现场直播,展现殷墟的神秘性与丰富性文化内涵,扩大殷墟影响力。通过殷墟公众考古活动,展示殷墟田野考古与文物修复流程,培养殷墟文化受众群体。通过专家讲学,打造研学基地。研发普及读物,实时更新讲解词,讲述殷墟历史文化,重现殷墟考古故事,活化文化遗存。通过录制不同语言文字的纪录片,开辟外文网站,加大对殷墟的海外宣传。四是活化殷墟文化遗存展示空间。在原生态、真实性展示的基础上,要揭示、传播文化遗存的历史文化信息,传承中华悠久的文化基因。通过文物、遗址复原,凸显殷墟文化遗存的悠久性、神秘性,结合数字化与光声电,增强文化遗存展示的互动性与体验感,打造沉浸式文化遗存展示体系。扩大展示空间,尽快让殷墟考古新成果得到全面展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文物展示体系的典范。

  (三)培育以殷墟为标记的文化品牌

  利用殷墟的知名度,围绕殷墟文化遗存的活化利用,建设“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文旅地标,培育国内乃至世界闻名的文化品牌。一是建设以殷墟遗址为主要内容的人文景区。构建以青铜器、甲骨文为徽标的人文标识景观,重点立体恢复保护以小屯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后岗三叠层文化区及洹北商城为重点的遗址核心区,有选择复原殷商宫殿遗址,展示殷商王陵遗址,打造三叠层中国现代考古学地标,形成体系化的人文景区。二是持续制造文旅宣传爆点。加强殷墟考古新进展宣传力度,强化与国内外影视、文化、互联网等公司的深度合作,推出高水平的电影、动漫、游戏等主题传播产品,形成全媒体传播链。三是“舞动”殷墟文旅龙头。以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殷商文化游为核心,形成殷墟遗址区及周边公众考古、青铜仿造基地及甲骨文摹写等研学游基地,带动安阳古村、古镇及寻根文旅发展。四是开发殷墟文创产品。立足殷墟文化底蕴,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殷墟文创开发、品牌营销、IP授权等核心产业链,围绕殷墟考古新发现,文创各类考古盲盒;围绕甲骨片、青铜器、玉器等特色文物,打造文字殷墟、艺术殷墟、科技殷墟、数字殷墟、潮玩殷墟、神秘殷墟等系列产品,塑造相关文旅品牌。五是建设以殷墟为品牌的文化产业园区。充分利用“大遗址”文旅发展联盟平台,推进大文旅项目落地落实,打造“旅游+文化+商业+服务+健康”产业模式,建设集考古科研、遗址观光、文化体验、商务会议、主题游乐、文化演艺、文化创意、游购娱乐、度假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全领域覆盖、全功能满足、全流程体验的一站式大型殷商文化产业园区。

  【作者:李龙 单位:河南省社科院 本文是兴文化工程《河南文化遗产保护史》(2022XWH042)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陈璐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