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搞建筑,确实有必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安藤忠雄台湾交通大学 可以搞建筑,确实有必要

可以搞建筑,确实有必要

2024-07-16 16: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日剧《半泽直树》中,男主人公直树每次下班回家前,都会有一个转镜头,给一个奇怪的建筑物来个特写。这个建筑就是太阳之塔。

太阳之塔由冈本太郎设计,在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上大放异彩,最终演变为日本的时代符号。

这座奇怪的塔不过是日本建筑的冰山一角。(关于神奇的太阳之塔,且听下回分解~)从神社建筑到现代建筑,从伊势神宫到国立代代木竞技场,在众多建筑大师的带领下,日本建筑杰作纷呈,引领风骚,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在这条历史长河里,有一个核心问题,如一股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始终牵引着流向,推动日本建筑走向世界的舞台。

什么才是日本 ?

这个身份认同问题

一直贯穿了整个

日本建筑史

近现代日本建筑中

流淌着

“日本的国家意识”

从世博到奥运

从天皇系谱到民众关照

每个建筑的运作背后

都是有关“日本特质”的争论

是民族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生相克的纠缠

穿梭于一个个建筑大师

与一次次理论浪潮中

找到日本建筑被世界认可的答案

世博会大放异彩的日本馆

战前的世博会日本馆,几乎都是为了唤起海外的异国趣味而采用了传统设计。这种设计本身就是供西洋亲身体验新奇的“日本”风格。

例如,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时建造了鸟居、神社、神乐殿与日本庭园;1876年费城世博会时的庑殿顶的“日本制式的家屋”;1900年巴黎世博会时“效仿法隆寺金堂”的日本馆;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时的眺望亭、金阁、吉野庵与日本庭园。

1900年巴黎世博会日本馆

檐头挂有灯笼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日本馆

屋顶是最醒目的部分

代表了日本建筑的形象

而战前和风日本馆的最大力作,当属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久留正道设计的日本馆

影响了赖特的设计

1893年

芝加哥世博会日本馆

久留正道

~向左滑~

平等院凤凰堂

芝加哥世博会日本馆“采用宏伟的寺院形态”,于岛上建设,在水中形成倒影,宛如平等院凤凰堂,在充斥着大量白色古典主义建筑,被称为白色之都的芝加哥世博会上大放异彩。

平等院凤凰堂是日本的重要象征,建于平安时代,置身其中,仿佛梦回《源氏物语》华丽雅致的王朝画卷。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赖特(美国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代表作有流水别墅等)在到访世博会时邂逅了这座建筑,并对日本产生了兴趣,开始在他的设计中加入日本元素。

1915年,在短期旅居日本期间,受到日本文化影响的赖特设计出了东京帝国饭店。

1937年,在巴黎世博会,名不见经传的设计师坂仓准三交出了轰动世界的作品,这是第一件获得高度评价的日本建筑师的海外作品。

基因突变式的杰作

1937年

巴黎世博会日本馆

坂仓准三

~向右滑~

这是一个基因突变式的杰作,打破了日本馆沿袭和风的传统,采用高度纯粹的现代主义设计。

当时的坂仓为桂离宫所倾倒,致力于使日本馆成为“以日本的建筑精神为灵魂的建筑”。桂离宫建于江户时代,被认为是日本庭院建筑的杰作。

桂离宫书院

桂离宫

坂仓准三的设计“呈现西洋风格的同时又将日本精神贯彻始终。”建筑史学家亨利·罗素·希区柯克评价:“日本馆试图在早期的国际主义风格形式与过去的民族形式之间取得协调。从结果上看,它获得了极为良好的效果。”

1958年,战后首届世博会上,前川国男在预算不充裕的情况下,设计出了评价不低的日本馆(在120座场馆中排名第九)。

千年日本住宅传统之馆

1958年

布鲁塞尔世博会日本馆

前川国男

~向左滑~

日本馆立面图

建筑被坡度平缓的巨大蝶形屋顶覆盖,并由倒“V”字形的钢筋混凝土立柱支撑。

1958年5月23日的比利时《工人报》谈到,建筑拥有“如滑翔中的鸟儿张开的翅膀一样的屋顶,前川国男将千年日本住宅传统中的大成,与思虑缜密的现代主义结合”。

战后历届世博会日本馆中的巅峰之作,则出自安藤忠雄之手。

首次融合传统与高科技

1992年

塞维利亚世博会日本馆

安藤忠雄

~向右滑~

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的日本馆除了钢筋混凝土的地基和侧墙,其余用的都是木材,是日本的传统建造方法。

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构建筑——全新且充满律动。

安藤忠雄说:“这一次,展馆必须使日本的传统文化与当今的高新科技,在高度洗练的场所中融合,并对其实现跨国境交流的可能性进行提示。”

由指接板组合而成的、高达25米的4根立柱;60米的面宽与40米的进深;柱身上部的斗拱和令人联想起大佛样的梁架结构;从聚四氟乙烯材质的半透明膜中摄入的光线。

此次日本馆建造中对材料的实验性应用,使它成为战后历届世博会日本馆中的巅峰之作。

内部结构

帝冠样式——日本头、西洋身

近代以后的日本建筑,并没有心无旁骛地沿着西洋化的道路前行。

每当对异文化的吸收告一段落时,本国的身份认同就会成为问题,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融合传统与近代。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帝冠样式”,一种日本“头”、西洋“身”的设计。

畸形的捏造物

下田菊太郎设计的

帝国议会议事堂方案

~向左滑~

九段会馆

另一个帝冠样式建筑代表——九段会馆

在类似奥地利议会大厦的古典主义建筑上,加载由歇山顶、唐破风与千鸟破风组合而成的传统屋顶。象征大日本“帝”国的屋顶,像“冠”一样君临于西洋建筑之上。通过“放在上面”的客观行为,表达日本超越西洋的意义。

在近代钢筋混凝土建筑躯体上生搬硬套地覆盖和风屋顶,这种设计被伊东忠太批为“畸形的捏造物”和“国耻”。

丹下健三

丹下健三(1913—2005),日本著名建筑师,1987年第9届普利兹克奖得主。

丹下健三是战后日本经济腾飞时期活跃起来的代表建筑师,获得“日本当代建筑界第一人”的赞誉。1980年被授予日本文化艺术界的最高奖——日本文化勋章。

他影响了黑川纪章、槙文彦、矶崎新等一整代日本建筑师。

大师的巅峰杰作

丹下健三设计的

国立代代木竞技场

~向左滑~

国立代代木竞技场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被评价为“真正实现了日式设计”,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

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主会场屋顶 & 神社的千木

会场俯视 & 法隆寺俯视

由两个反曲的曲面交会形成陡峭下凹的屋脊;屋顶让人联想到神社的千木;一大一小的布局与法隆寺伽蓝重合。

场馆既表现了体育运动的跃动感,又与日本传统巧妙融合,实现了新的日式现代主义。

动人心魄的神话

丹下健三设计的

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

~向右滑~

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坐落于广岛和平纪念公园,日本广岛市的中央。

资料馆的设计主动隐藏了“屋顶”这一建筑中具有辨识度的要素,顽强挺立于荒野中的巨大立柱,朴素的百叶,粗野的表面肌理,共同酝酿出荒凉的氛围。

川添登评价:“宛如核爆时代创作出的20世纪的神话一般,有着不可思议的魅力与动人心魄的力量,并朝着我们席卷而来。”

冈本太郎

冈本太郎(1911—1996),日本艺术家、著名建筑师,作品中包含丰富的日本民族特色。

他以日本历史上发掘出来的上古时代的出土文物为素材,创作出了一批富有现代审美意义的作品。代表作有雕塑《太阳之塔》。

《太阳之塔》被大阪世博纪念公园永久保存。他的“艺术即爆炸”的名言被日本人民广泛接受,至今还影响着新一代艺术家。

怪物刺破屋顶

冈本太郎设计的

太阳之塔

~向左滑~

建造中的 太阳之塔

深受日本上古时代的出土文物影响的冈本,一直追寻粗野健硕、带有泥土味的民众能量。最终诞生的太阳之塔豪迈地冲破了丹下健三设计的主题馆的大屋顶,是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后成为日本的一个时代符号。

冈本这样描述他的设计动机:“要让优雅的大屋顶的平面与一个怪诞的东西对决。”

迄今为止,日本已有8位建筑师获得建筑界的国际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得奖人数与美国比肩,并列世界第一。

1987年 丹下健三

1993年 槙文彦

1995年 安藤忠雄

2010年 妹岛和世、西泽立卫

2013年 伊东丰雄

2014年 坂茂

2019年 矶崎新

从20世纪初开始的日本现代建筑,抱着“什么才是日本”的疑问,在不断模仿、追随西方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加入“日本味道”,最终成为世界建筑舞台上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注:题图+场景图(绳子的独白 摄);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寻找日本建筑被世界认可的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