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itary Wiki】Komnenean Byzantine Army 科穆宁王朝军队概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安条克公国 【Military Wiki】Komnenean Byzantine Army 科穆宁王朝军队概要

【Military Wiki】Komnenean Byzantine Army 科穆宁王朝军队概要

2023-03-30 13: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旧文重发,无授权翻译,原文:military.wikia.org/wiki/Komnenian_Byzantine_army——Military Wiki上关于科穆宁王朝军队的词条

翻译、校对: @Stellae 和 我。

以前零零总总发过一些翻译,但是我觉得实在是有点散,并且在翻译过程中逐渐发现了大量文章中不严谨甚至存在事实性错误的地方。遂把之前的文章逐一作删除处理,重新全文校对并上传。

侵删。

前言:

Byzantine army of the Komnenian period 科穆宁王朝的拜占庭军队

参与了拜占庭-塞尔柱战争、拜占庭-保加利亚战争、拜占庭-诺曼战争、十字军东征和其余冲突。存在时间:1081—1204 AD领导者: 拜占庭皇帝总部: 君士坦丁堡活动范围:小亚细亚,南意大利,巴尔干,匈牙利,叙利亚,埃及。人数: 50000人(1143 AD)附属主体:拜占庭帝国后续演变:尼西亚、巴列奥略王朝军队盟友: 威尼斯人、热那亚人、丹麦人、格鲁吉亚人、加利西亚人、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基辅大公国、安科纳共和国、匈牙利人、耶路撒冷王国、的黎波里伯国、安条克公国、摩苏尔。敌人: 威尼斯人、匈牙利人、丹麦人、保加利亚人、塞尔柱帝国、安条克公国、西西里王国、亚美尼亚奇里乞亚王国、法蒂玛人、阿尤布人、佩切涅格人、库曼人。参加战役、战争:都拉基乌姆战役、拉沃尼安战役、尼西亚-菲洛梅隆战役、韦里亚战役、圣地战役、夏萨(Shaizar)战役、锡尔米乌姆战役、密列奥塞法隆战役、曼德尔河谷战役、屈塔西亚战役、两次君士坦丁堡战役(1203、1204 AD)

拜占庭帝国科穆宁王朝的军队是阿莱克修斯·科穆宁于11世纪晚期至12世纪中建立起来的一支军事力量,并在12世纪由他的继承者约翰·科穆宁和曼努埃尔·科穆宁所完善。阿莱克修斯从零开始建立的这只军队完全改变了过往拜占庭军队的形态,对科穆宁中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被部署在巴尔干、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安纳托利亚、叙利亚、圣地和埃及。

John II Komnenos,拜占庭科穆宁军队最成功的指挥官

目录

1 简介

2 规模

3 结构

3.1 军官等级和军队编制

3.2 禁卫军和皇室

3.3 本土军团

3.4 外籍军团及附庸国军队

3.5 贵族的武装私兵

4 装备:武器和防具

4.1 武器

4.2 盾牌

4.3 盔甲

4.4 头盔

4.5 马铠

5 装备:投石机

6 军队种类

6.1 步兵

6.1.1 瓦兰吉卫队

6.1.2 本土重步兵

6.1.3 轻盾步兵

6.1.4 轻步兵

6.2 骑兵

6.2.1 重骑兵

6.2.1.1 拉丁骑士

6.2.1.2 Kataphraktoi拜占庭重骑兵

6.2.1.3 Koursores(直译为“攻击部队”,可以理解为一类介于轻重骑兵之间的骑兵部队)

6.2.2 轻骑兵

7 发展

8 遗产

9 时间线

10 科穆宁朝各时期优秀的将军

正文:(一)简介

在科穆宁王朝建立伊始(1081 AD)时,拜占庭的领土已经缩水到历史中最凄惨的境况。在强敌环伺和长期内战所致经济崩溃的局面中,帝国的未来极其严峻。军区被毫无防卫地置于内外威胁之下,而她的军队也在此时沦落为其前身渺小的影子。在11世纪中,数十年的和平和武备的疏忽导致旧有的军队逐步缩减,而在1071年曼齐刻特战役后军事和政治上的无政府状态也随之将帝国军队的核心——职业化的军队摧毁殆尽。在曼齐刻特战役中,那些历史可上溯至数个世纪前古罗马时期的军队被成建制地消灭,帝国也在随后小亚细亚的沦陷中失去其主要的兵源地。而在同时的巴尔干,帝国领土则被暴露于西西里王国诺曼人的侵略,杜克里亚公国的入侵和佩切涅格人南渡多瑙河的劫掠之下。1091年,阿莱克修斯一世仅能够在帝国的职业化军队中征集到500名士兵,那是拜占庭军队最悲惨的时刻。在对抗佩切涅格人的战争中,这些士兵构成了军队的核心,此外还有部分加入军队的皇室和贵族的武装卫队,以及盟友库曼人的有力援助。然而,凭借手腕、决心和经年累月的军旅生涯,科穆宁三皇仍从头开始建设起一只新的军队来设法恢复了帝国的实力。但是,不应当将这一过程在早期便视为一项有计划地重建军队的活动,尤其对于阿莱克修斯皇帝而言。他经常减小某一事件的影响而非去试图控制它们的发展;他对拜占庭军队的改变大多取决于眼下的需要,并有着务实的本质。

新的军队以职业化且纪律良好的部队为核心。这只军队包括如强大可怕的瓦兰吉卫队、驻扎于君士坦丁堡的重装骑兵——不死军(Athanatoi)、瓦达瑞泰(Vardariotai)弓骑兵、由阿莱克修斯从战死的拜占庭军官后代中挑选组成的阿贡托普莱(Archontopouloi)骑兵、外国雇佣兵团,还有从各军区招募而来的职业士兵。这些军区军队包括在马其顿、色萨利和色雷斯军区组建的拜占庭kataphraktoi重骑兵和其他种类的军区军队。除了由科穆宁皇帝们直接组建和发放薪酬的军队外,军队还包含有由皇室与其姻亲的随从。由此我们能够发现拜占庭军队中已经逐渐封建化了。在科穆宁王朝晚期,普洛诺埃(Pronoia)的受封仪式成为拜占庭军事的基础建设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尽管这一制度在之后变得更加重要。普洛诺埃贵族们事实上拥有从一片土地上获得收入的巨大权力,而这种包税制度是以这些贵族们履行军事义务作为交换的。

尽管科穆宁王朝几乎始终遭受战争的困扰,但这一时期军事手稿却离奇地缺乏,它们如同在11世纪中逐渐消失了一般。因此,不同于其他王朝,这一时期没有关于拜占庭军队战术和装备的详细描述。对于科穆宁时代军事问题,我们只得在那一时代里历史与传记的记叙、宫廷颂词和图像证据之中去寻找线索了。

(二)规模

在阿莱克修斯统治期间,野战军数量大约在20,000人左右。在约翰二世去世时,帝国军队则到达了50,000人的数量。当曼努埃尔·科穆宁于1180年逝世时,因他频繁的进行大规模战争的缘故,军队的规模或许更大。现代历史学家们估计拜占庭人在一场战役中投入的军队的数量大约在15,000至20,000人之间。1176年,曼努埃尔曾试图集结起一支数量达3.5万至4万的军队,其中有2.5万拜占庭的士兵,还有匈牙利、塞尔维亚、安条克等地的附庸国军队,而这场战役的规模在那一时代尚无先例。曼努埃尔的军事力量同时还被用于部署另一支规模较小的军队。在这一时期,巴尔干半岛上的欧洲诸行省可以为他提供6000人以上的骑兵部队,小亚细亚的亚洲诸省也能为他提供约莫相同的数量,因此在不考虑附庸军的情况下整个帝国有共计1.2万余人的骑兵。在1200年,野战军计有30,000人,然而全国的军队数量估计则有6万人,包括1.5万人的外国雇佣军。此时的君士坦丁堡则拥有1万人的常备驻军和驻扎于两座皇宫之间5,000人的瓦兰吉卫队。

(三)结构

3.1 军官等级和军队编制

皇帝之下,军队的总指挥被称为Megas domestikos,陆军元帅;副指挥官称prōtostratōr(作为陆军大元帅的副手)。海军的指挥官为Megas doux,“海军大公”,他同样是克里特、爱琴海诸岛和希腊南方部分地区军队的指挥官。一支独立的野战部队或远征军部队的指挥官称为stratēgos将军。军区和当地的防御部队由一位doux督军或katepanō总督管辖(有时总督这一官职也被授予给督军之下的高级行政官员),这一头衔的军官还拥有民事权利。督军之下,帝国境内设防的定居点或堡垒通常由一名称作kastrophylax(管理城堡者)的军官所管辖。次一级的指挥官头衔中,除了一些古老的名称外,一般可从他们指挥军队的规模推知。例如,一位tagmatarchēs指挥一个营(tagma)。瓦兰吉人则有一个更加独特的头衔:侍从(akolouthos、acolyte),表明他们是皇帝的贴身护卫。

科穆宁王朝时,拜占庭骑兵早前基本单位的名称bandon(战队/旗队,一般为营级规模部队)或moira(团/旅团,莫里斯皇帝也将其称呼一个千人队)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allagion(联队),拥有300-500名士兵。如此一个联队由一位联队长(allagatōr)指挥并通常被划分成100、50或10人的规模。在一场战役中一支联队一般以三队为编制集结,形成更大的作战单位则被冠以 taxeis,syntaxenis,clchol 或 tagmata 这些名字。步兵部队的单位称作tariarchia,这个名称首次出现在尼基弗鲁斯·福卡斯时期。理论上拥有1000名士兵,由一名taxiarchēs统领。

以骑兵形象出现在圣象中的圣德米特里(St Demetrios),圣徒身穿一件epilōrikion棉袍覆盖的札甲,以及由金属片提供防护效果的上臂甲和称作kremasmata的衣甲;脚踝处的细节可能描绘的是胫甲。注意明显的直腿骑行方式(脚后跟低于脚趾),表明那时已采用了西方的夹枪冲锋技术。Byzantium,12th century

3.2 禁卫军与皇室

许多早期禁卫军部队并没有留存至阿莱克修斯的统治期间;教导团Scholaii、不死军Athanatoi以及警备团Exkoubitoi并未在他直接继承人的统治中被提及。这一时期一个显著的例外是瓦兰吉卫队和Vestiaritai卫队,也许还有阿贡托普莱骑兵(Archontopouloi)。megas hetaireiarchēs所指挥的hetaireia(意为“同伴”,指友伴军团)仍存在,尽管它实则更多地作为一个行政头衔下独立部队的统称,而非事实上的友伴军团。这段时期中,瓦兰吉卫队由英格兰人、罗斯人和斯堪的纳维亚人组成,共有5000名士兵。都拉基乌姆之战后,阿莱克修斯立即重新征募了2000人来组建阿贡托普莱子弟骑兵。此外,最初由在瓦尔达河谷定居并皈依了基督教的马扎尔人组成的瓦达瑞泰军团Vardariots可能最初是由约翰二世组建的,后来成为了禁卫军的一部分,由一名primmikērios军衔的军官指挥。在以皇室为中心的科穆宁王朝,oikeioi(οἰκείοι, "those of the household") 变得日益重要。战时,oikeioi便相当于西方王室的家族骑士,能作为kataphraktoi拜占庭重骑兵的一员作战。

这些家族卫队包括皇帝自己的随从,亲族、亲信和他们的随从,以及与皇室有联系的年轻贵族;此外,他们可能还包括了上文中提到的vestiaritai卫队。这些oikeioi骑士装备了最精良的武器和盔甲,并拥有最优秀的战马。虽然所谓家族骑士并非完全正规的军队,但它仍将是一支强大的作战部队,并且只有在皇帝御驾亲征时才会被投入战场。vestiaritai的军官会被授予塞巴斯托斯(sebastos)的贵族头衔,其中Andronikos Lampardas安德罗尼库斯·兰帕达斯和Alexios Petraliphas阿莱克修斯·佩特拉利法斯都成为了优秀的将军。在阿莱克修斯的统治下(也许还有之后一段时期中),皇室的家族卫队(指前文中的oikos)也作为军官学院使用来训练有前途的年轻军官。阿莱克修斯将300名年轻军官封为皇室中的一员,并亲自训练他们。在1107-1108年与博希蒙德的作战中,其中最优秀的军官们指挥军队包围了诺曼人,将他们禁锢在阿尔巴尼亚的海岸。这场战役的胜利可能也部分归功于拜占庭军队因指挥官的优秀素质而表现出的纪律性。

尽管是格鲁吉亚人,这张圣乔治的圣象展现了最常被描绘为科穆宁王朝重骑兵的盔甲类型。虽然样式古典,但这件盔甲却是当代的产物:有着环状金属片保护上臂的一层札甲胸甲,还有凭借金属片保护臀部和大腿的“战裙”kremasmata;靴子是典型的拜占庭骑兵所用的及膝长靴。

3.3 本土军团

在11世纪中,军区中的业余农兵被规模更小的职业化地方军团所替代。11世纪晚期政治和经济上的无政府状态使得仅有南巴尔干的军区得以在混乱中幸存。这些军团士兵具有类似“本土雇佣军”的特征,成为科穆宁王朝中央军和许多野战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这之中马其顿、色雷斯和色萨利的军团尤其重要。尽管这些军团是在地方组建的,但它们已不再负责发挥地方的防御职能。随着失去的领土被重新征服并被置于更完全的控制之下,这些地区的军队被重新建立,尽管一开始它们只是作为地方性的驻军。在曼努埃尔统治期间,历史学家尼基塔斯·蔡尼亚提斯提到过一支“由东方和西方的军区组成的军队”(a field army composed of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tagmata." ),意味着安纳托利亚的常备军已经再次被重建起来。

被安置并定居在地方的、战败的部落和民族作为军事定居者同样能够提供兵源;其中一批定居者是被击败的佩切涅格人,他们定居在Moglena莫格莱纳地区,并提供一支作战军队;此外还有安纳托利亚的尼科米底亚附近定居的塞尔维亚人。在科穆宁王朝末期,普洛诺埃贵族能够直接从一片土地的生产中获得收入,这笔收入被各行省用于训练重骑兵,避免过度消耗国库资金。这一时期拜占庭军队本土步兵的起源和组织尚不清楚。我们所知的是有一份正式的步兵名册,但这份名册没有记录士兵们的来源和部队名称。由于当地骑兵被编入地区部队,步兵很可能也有类似的组织模式。有可能每个军区,如资料中所描述的“马其顿军团”或“马其顿师”都包括一个步兵的Taxarchia——也许不止一个,部署在目前证据更加清晰(better attested contingents of)的Kataphraktos重骑兵侧翼。

3.4 外籍军团及附庸国部队

中央军(basilika、allagia 或 taxeis)除了卫戍部队和地方组建的本土军团之外,还有一些外国士兵,包括拉丁骑兵(latinikon),一支由西欧骑士组成的重骑兵部队,以及具有西方血统,同时数代人效忠于拜占庭帝国的家族中成员。有观点认为将这些骑士视为雇佣军是错误的,他们实际上是从国库直接支付薪饷的正规士兵,但具有外国血统或祖先。另一支外籍军队是tourkopouloi,意思是“突厥人之子孙”。顾名思义,这只军队是由拜占庭的突厥人和在塞尔柱帝国招募的雇佣军组成。最后是从乌克兰大草原上说突厥语的佩切涅格人、库曼人和乌兹人中招募的塞西亚弓骑兵(skythikon)。

为了扩大军队规模,阿莱克修斯甚至从菲利普波利斯招募了3000名保罗派教徒组成“异教徒军团”,同时还雇佣了7000名突厥人。外国雇佣军和帝国附庸国(如塞尔维亚王国和安条克公国)提供的士兵在他们自己的领导者指挥下服役是当时拜占庭军队的另一个特征。这些部队通常置于一位拜占庭将军的总指挥之下,与其他具有近似战斗力的部队组成旅,或组成混合型的野战部队。但若附庸国军队规模极大,而又拥有一位强有力的领导者,那么它可能会保持独立行动;安条克的鲍德温在密列奥法隆战役中指挥着拜占庭的一支主要部队,由西欧人(安条克人、匈牙利人和其他拉丁人)组成(注:鲍德温是曼努埃尔的妻弟,在1176年指挥安条克公国的十字军参战并战死)。拜占庭人通常注意在组成野战军的队形中将不同民族混合起来,以尽量减少某个民族的士兵在战斗中叛变或撤退的风险。在12世纪早期,每当拜占庭皇帝在小亚细亚作战时,塞尔维亚人都被要求派遣300名骑兵。曼努埃尔一世在1150年击败塞尔维亚的叛乱后,这一数字有所增加。2000名塞尔维亚人被要求支援帝国军队在欧洲的战役,而在安纳托利亚的战役中则要求500名塞尔维亚人的协助。在科穆宁王朝的末期,阿兰人的士兵(毫无疑问地是骑兵)成为拜占庭军队的重要部分。

12世纪的西欧骑士,他们的头盔形式被称为弗吉里亚帽式,这种头盔顶端向前倾斜;拜占庭人也制造和使用这种头盔

3.5 贵族的武装私兵

由地方权贵组建的半封建化军队是拜占庭军队有效的补充,在阿莱克修斯统治中期可能在许多野战军中占较大比例。一些地方大家族因此变得非常强大;例如,12世纪时,特拉布宗的加布拉斯家族实现了脱离中央权威的实质性独立。地方贵族中富有而有影响力的成员可以从他们的家臣、亲戚和佃户中组建出大量军队。然而,他们的素质往往不如中央军的职业化部队。拜占庭将军的私人卫队在这一时期也十分重要,这些卫队就像小型化的皇家卫队。约翰二世的兄弟伊萨克甚至还拥有自己的vestiaritai卫队。大勒麦迪科斯(军队总指挥)约翰·阿克苏赫的卫队也足够大到平息1149年围困科孚岛期间拜占庭军队和威尼斯盟军之间爆发的冲突。这类部队一般由装备精良而高效的士兵组成,通常也会包括将领的一些男性后代。

(四)装备:武器和防具

11世纪末至12世纪拜占庭军队的武器和盔甲通常比同时代的西欧更为复杂和多样化。拜占庭对穆斯林国家和欧亚大草原对它军事上的影响持开放态度,而后者的游牧民族们尤其长于军队装备创新。

4.1 武器

步兵和骑兵这些近战部队会使用不同长度的矛,一般统称为kontarion长矛。称作锋线步兵(menavlatoi)的精英步兵使用名为menavlion的重型长枪,但它的具体性质尚不确定;这类长枪在Sylloge Tacticorum早期作品中有所提及,但可能在那之后仍然存在。拜占庭的剑有两种:一种是spathion,直柄双刃剑,仅有剑柄处的细节与西欧典型的骑士剑不同;另一种paramērion,是一类略弯、单刃的军刀。大多数拜占庭士兵会将剑作为辅助武器,通常将它们悬挂在肩带上,而非士兵们的腰带。在早期历史记载对重骑兵的描述中,他们会同时装备上述两种武器。一些弓箭手和投枪兵使用相对较轻的斧头tzikourion作为辅助武器,而瓦兰吉卫队则因使用双手丹麦巨斧而被称为“持斧卫队”。Rhonpaia是一种长刃、类似砍刀的武器,由皇帝的卫兵携带,用以紧密保护皇帝。重骑兵使用钉锤,拜占庭钉锤的名称多种多样,如mantzoukion、apelatikion和siderorabdion等,表明这些武器本身也具有不同的结构。

远程武器包括轻步兵使用的标枪、投石索以及步兵和骑兵使用的强大复合弓。早期的拜占庭弓起源于匈人,但到了科穆宁时期,突厥式的弓也被广泛采用。这种弓可以用来发射短箭(myai,“苍蝇”),它们使用一种被称为sōlēnarion的“引箭器”。投石索有时也会被提到。

圣德米特里(拜占庭象牙雕塑,约1000 AD),圣徒穿着一件有着金属片上臂甲的札甲,下半身金属片结构的kremasmata为大腿提供防护,与手臂上的护甲相配。光着腿是一种传统习俗sōlēnarion引箭器

4.2 盾牌

盾牌中,skoutaria通常为筝形盾的样子,尽管圆盾仍然时常在绘画中出现。无论这些盾牌形状如何,它们都是明显呈凸面形的。一种庞大的弓弩兵巨盾式(意大利巨盾)的步兵盾牌也可能在这时也被使用。

4.3 盔甲

拜占庭军队广泛使用内部絮棉的软甲,其所填充的纺织物结构与更晚时在西部的拉丁地区发现的“jack”或阿基顿棉甲(aketon)相同。Kavadion这种衣甲一般及膝长,并有延伸至肘部或全长的袖子。它们经常是轻装步兵和骑兵仅有的护甲。或者,kavadion可以为重装部队提供底层的护甲(如同穿上了一件短上衣),被穿戴在金属盔甲之下。另一种形式的填充甲epilōrikion则可以被穿戴在金属盔甲外面。

拜占庭的金属制护甲包括链甲(lōrikion alysidōton)、鳞甲(lōrikion folidōton)和札甲(klivanion)。鳞甲和链甲与西欧发现的同类型盔甲类似——一种延伸至大腿或膝盖的“衬衫”,盔甲的袖子长至肘部。札甲则不同,根据现存的图像证据,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一件札甲由大量圆片状的金属片组成,这些金属片先是被一片片水平地铆接在皮革条带上面,然后一行行地被垂直而略有重叠地放置在一起,通过盔甲上的网眼紧紧地系牢。现代工艺复原的结果显示这类盔甲对于砍、刺有着良好的防护力。札甲因其复杂的工艺而十分昂贵,尤其是其颈部和手部周围的甲片需要单独制造,因此这类盔甲大概只能被限制在重骑兵和精锐部队中使用。

因为札甲比起其他护甲来说更加不灵活,它仅被作为躯干部位的护甲使用。札甲没有完整的袖子,长度也仅仅达到臀部,因而其所能够保护的部位仅与古代的青铜胸甲类似。札甲通常和其他种类的盔甲一同装备,这些盔甲延伸了对于躯体的保护区域。它可以装备在链甲之上,正如一些那个时代描绘武圣人的图像所显示的那样。然而札甲仍更常见的被描绘为与金属片结构的上臂护甲一起提供保护——一般还有小型肩甲来保护士兵们的肩膀。在古代手稿的插图中,如现存于马德里的约翰·思利特扎所著《拜占庭史》,这些护甲经常与札甲以相同的方式用金制叶片装点,这表明它们同样是由金属制成的。但札甲材质的上臂甲却较少出现。

通常与札甲一同装备的棉甲是kremasmata,这是一种一般用金属板加固的战甲下摆,可能是絮棉的,也可能是一种褶裥织物。尽管金属片的结构最常出现在手稿插画中,但也有迹象表明kremasmata可以由链甲、鳞甲或缝制在底层织物上的札甲构成。

前臂护甲在早期的文献中有所提及,它们被称为cheiropsella或manikellia,但在科穆宁王朝时期的手稿插图中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数图像显示及膝的长靴(krepides或hypodemata)是士兵小腿仅有的防护,但也有部分武圣人的图像上出现了管状的胫甲(然而没有其结构的细节)。这种胫甲大概被称为podopsella或chalkotouba。由薄金属片制造的胫甲同样零星出现在手稿插图和教堂壁画中。在一幅1066年凯撒利亚的狄奥多雷的诗集里一幅插画中,出现了穿着一件链甲制的马裤(以及长靴)的拜占庭士兵。手部的链甲防护和一种金属钢甲靴同样在十世纪晚期关于拜占庭军队的描写中有所提及,但是却并未在科穆宁时代被描述或在绘画中展现。

圣乔治,穿着金属片结构的上臂甲和kremasmata的拜占庭骑兵。所穿的kremasmata甲裙体现了由铆钉和绳带固定的金属片结构的护甲式样。再次注意其直腿骑行的姿态。残损的滑石圣象,Byzantium 12th century

(太长了图片下面放不下……)拜占庭约书亚的壁画,12-13th century,摄于Hosios Loukas修道院。很好地展现了拜占庭札甲的结构。同时显示了上臂护甲的管状特征,即其并非由单独的皮革带或金属条构成的(指这种护裙pteruges)。不同寻常的是约书亚带着头盔,而与头盔相连的颈部和咽喉的防护似乎是布质的。此外,它可能展示了前臂的锁甲防护,因前臂与束腰外衣的绿色下摆不同,没有用于指代布料材质的纹理褶皱。

4.4 头盔

武圣人的圣像中经常会出现细致的躯干部位盔甲的图像,但因宗教因素的影响,他们一般不会戴帽子,因此这些圣象并未提供任何关于头盔或其他对头部保护的信息。而手稿中这类头盔的图像也相当小,以至于仅能提供很少细节。然而,部分对于拜占庭人使用的头盔的描述却保留了下来。它们告诉我们一种所谓“高加索”式的、广泛使用于黑海大草原和东欧的斯拉夫地区的头盔,也出现在了拜占庭军队中。这种又高又尖的头盔被称为spangenhelm,它的各部分直接铆接起来,而非被铆接在预制的框架上。一些绘画中也出现了一些圆锥形的头盔,和相似种类、但有向前倾斜的盔尖的头盔(即弗里吉亚帽式)。这种单体结构头盔通常还有额带(browband)。

形状更偏向圆形的头盔也于这一时期存在过,这种复合结构的头盔也许是更早时的晚期罗马帝国的脊盔所演变而来的。迄今为止,少有出土这一时期拜占庭帝国的头盔实物,尽管可能有些在乌克兰大草原上异教徒坟墓中出土的头盔,实际上却是源于拜占庭的。此外,一件稀有的发现——保加利亚Yasenovo出土的10世纪拜占庭头盔,也许能代表着另一种不同的拜占庭风格(注:也有认为这顶头盔属于后蒙古时代)。这顶圆盔被水平分割成几个部分:覆盖面部的面甲和与之相连的额带,面甲上是较深的下半部头盔,上半部分则是从一块金属板上向上抬升的上额板( upper skull-piece),头盔上部有铆接的铁质横梁加固。

一顶精美的、以镀金的黄铜作饰的拜占庭头盔,在罗马尼亚的Vatra Moldovitei出土。这顶十二世纪的头盔与Yasenovo的那件文物都有较深的下半部头盔和单独的上额板。然而这顶头盔明显更高,且呈现出梨形的外表,事实上,它与西欧后来的中头盔(bascinet helmets)有些相似,头盔有装饰性的盔尖和眉骨处铆接的强化部分。第二顶在同一处发现的头盔则与罗斯头盔相近,它们的额头处和鼻梁处的样式几乎相同,有着单独的圆锥形盔帽,上有着垂直的凹槽纹,并且头盔整体镀金。它具有罗斯—拜占庭头盔的特征,反映了基辅罗斯和拜占庭帝国之间密切的文化交流联系。在保加利亚Pernik,还发现了一顶看起来很高的、形制优雅的“弗里吉亚帽”式拜占庭头盔,它的年代可上溯至十二世纪晚期。这顶头盔有着单独的盔帽和额带,以及护鼻(现在已经不见了),它们被铆接在头盔上。

12世纪时壶盔(或锅盔)出现,或许它也是拜占庭人的发明。

大多数拜占庭头盔经常与护颈一同装备。能为咽喉处提供保护的护甲较为罕见,同时有迹象表明覆盖整张面部的护甲却仅仅是偶尔出现。此类盔甲中最常见的是从头盔的背面和侧面分片的裙板式结构,可能是絮棉的、皮革条的,或是用金属甲片加固织物的材质。其他对于头盔的记载,尤其是高加索式头盔的,则提到了有锁子甲结构的护面甲或披肩与额带相连接(在巴尔干半岛、罗马尼亚、俄罗斯和其他地方的出土实物证实了这一点)。

面部护甲至少在科穆宁时代的文献中被提及过三次以上,并且这些文字暗示的锁甲可能就是覆盖整张面部的锁甲,这种护面甲仅仅为眼睛处留出一小片空隙。这也符合早期的军事著作中对这种护面甲的描述,其中包括覆盖脸部的双层锁子甲,而后来的画像中也对其有所展现。通过掀起连接在头盔前额饰钉上的锁甲,可以把这副盔甲的披肩从脸上抬起。然而,在君士坦丁堡大皇宫遗址中发现了一面金属“面罩”的残骸,那是一种模仿人体特征的护面甲,它与一枚曼努埃尔·科穆宁时期的钱币一同被发现。这种形式的面甲也出现在一些古罗马的头盔,或与它同一时代、于黑海大草原上的墓葬中发现的钦察突厥人头盔中。这类护面甲的延续和发展,可以为拜占庭文献中对面部护具的援引描述这类坚硬面甲的用途。

高加索式中世纪头盔。铆接在前额的精细结构是铰链式面甲的固定点

4.5 马铠

科穆宁王朝的马匹护甲没有任何现存的画像证据,唯一对于这一时期马铠的描述是Choniates描绘锡尔米乌姆战役中匈牙利人前排骑兵的手稿。然而早期的军事论著,如Nikephoros Ouranos尼基弗鲁斯·乌拉诺斯(巴西尔二世时期的帝国名将)提到马铠的使用;以及晚些时候,14世纪的拜占庭书籍中的插画也出现了马铠。所以因此在科穆宁王朝,马铠仍极可能被拜占庭人继续使用着;尽管它们的装备也许仅限于各省份最为富有的kataphraktoi重装骑兵、从军服役的贵族们、一些禁卫军和卫队的士兵,以及皇室成员。马铠的结构可能较为多样,包括由皮革或金属片组成的马铠,或絮棉或毡制的软甲。历史学家John Birkenmeier曾写到,“拜占庭人,如他们的敌人匈牙利人一样,依靠装备链甲并骑在披甲的马匹上的重装枪骑兵来进行第一轮冲锋。”

14世纪拜占庭手稿中的一幅画,其中有两匹装备马铠的马匹——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悬挂在城垛上最左边的那名士兵,他的札甲在背部开了一条缝,表明札甲是从背后打开的

(五)装备:投石机

科穆宁时期的军队拥有一支强大的炮兵(Artillery)部队,尤其为她东方的敌人所恐惧。投石机和弩炮都被用于进攻敌人的堡垒和设防的城市,当然也用于在内战中进攻他们的拜占庭同胞们的城市防御。同时代的战争机器中最引人注目的还当属被称为helepolis(city-taker夺城者)的,投掷石块的投石机;拜占庭人既使用人力投石机,也知道如何应用更为强力而精确的配重式投石机。最庞大的、能够摧毁那个时代城墙的投石机的发展,被一些西方作家认为是拜占庭人的功绩。此外,拜占庭人还会使用拥有较远射程并能杀伤人员的弩炮,例如通常安装在移动底盘上的“great crossbow重型十字弓”(差不多就是弩),还有称为“绞弓”或“espringal”的装备,这是一种扭力式机械,使用线或动物肌腱的扭力来驱动两个弓臂。

拜占庭军中操控这些装置的炮兵(或炮术家)在军中有着较高的职位,被形容为杰出显赫之人。约翰二世,Stephanos 斯蒂芬诺斯和 Andronikos Kontostephanos 安德罗尼卡·康铎斯特法诺斯将军都曾经作为拥有megas doux大公爵头衔的主要指挥官之一,并被记载亲自在攻城战中指挥这些攻城机器。

配重式投石机

(六) 军队种类

拜占庭帝国拥有发达的社会和漫长的军事历史,不同的民族中征募组建的军队被部署在她的边墙内外;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她自然也拥有了多样的军种和军队。

6.1 步兵

除了引人注目的瓦兰吉卫队这一例外,拜占庭的步兵在科穆宁一朝很少在现存文献资料中出现。皇帝和贵族是这一时代的历史学家们关注的对象,他们常常与地位更重要的重骑兵相联系,因此步兵几乎没有获得什么关注。

6.1.1 瓦兰吉卫队

瓦兰吉卫队是步兵中的精英。在战场上他们扮演着重步兵的角色,被盔甲、长盾和他们独特的丹麦双手巨斧妥善的保护着。不同于其他拜占庭的重步兵,他们在战场上的作用本质上是进攻性的。在战斗中他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描述为发动富于攻击性的进攻。

在都拉基战役中,他们击败了诺曼骑兵的冲锋,但随后他们的反击推进的太远以至于因孤立无援而被击溃。在Beroia韦里亚(现希腊马其顿大区首府)战役中瓦兰吉卫队则表现得更为成功,他们在约翰二世的亲自指挥下攻击了佩切涅格人用马车结成的车阵并截断了他们的退路,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因他们的重要地位和对皇帝的一贯忠诚,他们可能骑马行军,尽管他们一般步行作战。

据估计在阿莱克修斯一世统治期间,有4000-5000北欧人加入了拜占庭军队。在1081年他出征解都拉基之围时,皇帝留下了300名瓦兰吉战士守卫君士坦丁堡。都拉基战败后阿莱克修斯曾留下500人的瓦兰吉卫队守卫卡斯托利亚,试图阻滞诺曼人的进军,但没有成功。都拉基战役中有1400名瓦兰吉战士参战,但到了韦里亚之战时却只有480-540人。这表明在一场战役中,皇帝通常仅带领大约500人的瓦兰吉战士作为皇帝的卫队,除非需要极其强大的步兵力量支援。科穆宁王朝时,有一个瓦兰吉卫队的据点设立在塞浦路斯的Paphos帕福斯,他们一直驻守那地,直到整座岛屿沦陷于狮心王理查的征服之中。

驻防在皇宫周围的瓦兰吉卫队,手持着双手丹麦斧。请注意他们装备的近似圆锥形,复合结构的头盔以及与之相连的保护颈部的护甲,还有他们使用的圆形或筝形盾

6.1.2 本土重步兵

在同时代的文献记载中重步兵几乎同样难以出现。在马其顿王朝,重步兵部队被称为skoutatos (Shieldbearer盾牌手)或 hoplites,但这些名词并未被12世纪的文献提及;Choniates用kontophoros 和 lonchephoros(持枪手/枪兵)这些词汇来描述步兵,但他的用法具有文学性质,也许并非那个时代准确的名词。拜占庭重步兵装备一杆长枪(称kontos或kontarion),但也可能有少数步兵装备着menavlion polearm长矛,(译注:即上文提到的menavlatoi步兵)。重步兵们携带着一面大盾,并装备了尽可能多的盔甲来提供保护。前排的步兵们至少应装备金属护甲,甚至也许会装备札甲。这类排列成密集阵列的步兵的作用基本上是防御性的,他们构筑的防线可以抵御敌军重骑兵的冲锋,并形成一个可移动的战场基地,支持骑兵和其他机动性更强的军队组织进攻,并在重步兵阵列的后方再度集结。

6.1.3 轻盾步兵

相较于“枪兵”,被称为轻盾步兵(peltastēs)的步兵在那个时代的文献资料中被更为频繁地引用。尽管古希腊的peltasts轻盾步兵是装备标枪的轻装步兵,但没有证据表明这个名词代表的含义在科穆宁王朝时期仍然相同;事实上,拜占庭人的轻盾步兵有时被称为“进攻性部队”。这种轻盾步兵似乎是相对较为轻装的士兵,能够拥有较为灵活的战场机动性,不仅能够胜任小规模的冲突战,也能在大型战役中与敌军短兵相接。他们的武器或许包括一种比重步兵使用的kontarion长矛短一些的变种。在都拉基战役中,一支轻盾步兵部队完成了驱逐诺曼骑兵的任务。他们有时也被用于与重骑兵相互支持作战。

6.1.4 轻步兵

真正意义上的轻装步兵通常是完全不被甲的,拜占庭军队中的此类轻步兵被称为“psiloi”,包括弓箭手、标枪手和投石兵,但弓箭手有时被与后两者区分开来。轻步兵被视为是与轻盾步兵截然不同的另一种兵种。这类部队通常携带一面小圆盾作为防护,并装备有辅助武器,如一把剑或轻斧,用于在近身战斗的情况下使用。在野战中,这些远程部队会被部署于重步兵结成的防御阵线之后,或于小规模的遭遇战中向前推进。这些轻装部队在伏击战中尤为有效,例如1177年的凯利恩—利莫切尔之战(即曼德尔河谷之战)。

6.2 骑兵

早期装备弓和用于近战的长矛的拜占庭重骑兵似乎在科穆宁王朝前就早已消失。科穆宁王朝典型的重骑兵仅仅使用长枪作为武器,尽管披甲的骑射骑兵仍旧存在于拜占庭的军队之中。

6.2.1 重装骑兵

重装骑兵由社会和军队中的精英组成,是战斗中出类拔萃的得胜者。骑兵的冲锋和随后近身的激战通常是战役胜负的决定环节。科穆宁王朝的重装枪骑兵有两种起源,其一是拉丁骑兵,而其二是本土的kataphraktoi重骑兵。

6.2.1.1 拉丁骑士

拉丁重骑在意大利、法兰西、低地国家、德国和十字军国家的战士和骑士中征募。拜占庭人认为法兰西人的骑士要比日耳曼人的骑士更加可怕。部分拉丁骑兵由正规的帝国军人组成,这些骑士由帝国国库直接支付薪饷或给予其普洛尼亚的封地,并组成正式的军团。拉丁骑士组成的常备重骑兵部队是皇家卫队的一部分,其中少数拉丁人或有西方血统的骑士得以位列皇室,余者则形成了日后以拜占庭的 latinikon 拉丁骑士之名著称的群体。此外,在一些特殊战役期间,雇佣骑士团也会被拜占庭人招募至自己麾下。西欧骑士的冲锋令拜占庭人相当敬畏而惊叹,安娜·科穆宁娜曾如此描述他们的冲锋:“马背上的凯尔特人(拜占庭用这个词语来称呼法兰克人)所向披靡,可使巴比伦的坚墙亦为之凿穿。”

拉丁骑士的装备和战术与他们故乡的同胞无异,但是这些部队的外表和装备必然随着他们受雇于皇帝麾下的时间增长而逐渐拜占庭化。一些拜占庭帝国的拉丁军人,例如达戈贝特之子诺曼人罗杰(Roger son of Dagobert),则彻底的融入了拜占庭社会。这类人的后代常常同样进入军队之中为帝国效力,其中包括Alexios Petraliphas 阿莱克修斯·佩特拉利法斯将军和海军指挥官Constantine Frangopoulos 君士坦丁·弗朗戈普洛斯(意为“法兰克人之子”)。诺曼骑士达戈贝特之子罗杰的儿子,约翰·罗杰里奥斯·达奈森诺还迎娶了约翰二世的女儿,被拔擢为凯撒并甚至对皇位试图发动过一场不成功的夺权。

6.2.1.2 Kataphraktoi重骑兵

拜占庭帝国的kataphraktoi骑兵会出现在皇室的家族卫队(oikos)、一些皇家卫队和将军的私人卫队内,但他们仍最主要存在于各行省的军区军队中。各行省的重骑兵部队的作战效能,尤其是体现在护甲和组织度方面的质量几乎必定有较大的差异,而约翰和曼努埃尔两位皇帝都被记载曾在军区的这些骑兵部队中抽调精锐的枪骑兵组成编队。采用这种方法是为了重建早期以皇家禁卫军为代表的极为高效集中的重骑兵部队。Kataphraktoi是最重装的拜占庭军队,而一名富有的Kataphraktos骑兵可能的确装备十分精良。

阿莱克修斯传中提到,当皇帝被两个挥舞着骑枪的诺曼骑士从两边夹击时,他的护甲十分有效地保护了他免受严重的伤害。在阿莱克修斯统治期间,拜占庭人的Kataphraktoi重骑兵被证明难以抵挡诺曼骑士的冲锋,而皇帝在他晚些年间的战役中,被迫使用计谋以避免他麾下的“重”骑兵遭受如此可怕的冲锋。同时期的拜占庭护甲的防护效果应当比西欧的更出色,因此拜占庭人在战场上糟糕的表现,还应当在盔甲的差距之外寻找其他可信的依据。一种可能的原因是拜占庭重骑兵传统上以一种相对较低的速度冲锋。在尼基弗鲁斯·福卡斯的描述中,他们排成的楔形阵列显然不可能用比小跑更快的速度移动了。在11世纪晚期,诺曼及其他西方人,发展出了纪律严整而又能产生巨大冲击力的高速冲锋,这是远远胜过拜占庭人的一点。夹枪冲锋的角色和与其相关的高桥马鞍技术的发展过程并不清晰,但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此外还有证据表明拜占庭人相对缺乏高质量的战马。在安纳托利亚陷落于突厥人之手后,拜占庭人在通向卡帕多西亚和北叙利亚的道路上受到相当大的干扰,而这些地区正是传统上优质骑兵坐骑的来源。然而,在曼努埃尔统治期间,拜占庭的Kataphraktoi骑兵却与他们的西方同侪不相上下。虽然历史学家Kinnamos将其归结于这位皇帝为帝国本土的骑兵引进了西方拉丁骑士的装备和技术,但这一变化则更可能早在阿莱克修斯时期就已经逐渐开始。曼努埃尔对西方比武格斗的消遣活动的满腔热忱,也许对他的重装骑兵精通这一战术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Kataphraktoi的骑兵们以在近身肉搏中使用一种可怕的铁锤而闻名。

14世纪的拜占庭士兵。其所描绘的形象同样适用于科穆宁时期的军队。(注意下半部的Kataphraktoi骑兵,尤其是装备锁甲护面甲的那个)

6.2.1.3 Koursores骑兵

一种称为koursōr( (复数为 koursores)的骑兵在11世纪和更早的军事手稿中被提及,这个名字源自拉丁语 cursarius,意为“raider掠夺者”,并被认为是hussar一词的词源,这一词汇用来形容后世的一类骑兵(骠骑兵或轻骑兵)。koursōr 骑兵拥有明确的战术角色,但可能不是官方定义上单独的一类骑兵军种。这类骑兵是机动性较强的近战骑兵,可被视为是自轻装的Kataphraktoi骑兵中抽调组成。他们主要用于与敌军骑兵作战,并被部署于战线的两翼。被部署于左翼的骑兵被称为defensores,用以防御敌军骑兵的攻击,而右翼的骑兵则被称为prokoursatores,用来攻击敌军的侧翼。执行如侦查或掩护主力部队的koursores也被称为prokoursatores。一般认为这种骑兵的装备与Kataphraktoi相同,但使用更轻便的护甲,并配备更迅速的马匹。由于更加轻装,他们比厚重的Kataphraktoi更适合追击逃散的敌人。科穆宁时期,相对重装的Kataphraktoi重骑兵经常单独列阵,形成所谓精锐枪骑兵的阵线,而其余更轻装的骑兵可能即为koursores。在1147年的一场战役中,历史学家Kinnamos提到拜占庭军中区别于马弓手和重装骑兵的一支骑兵部队,被描述成“骑着快马的人”,也许所指的就是koursores骑兵。

挥舞着钉锤追击敌军的拜占庭骑兵,约翰·思利特扎《编年史》

6.2.2 轻骑兵

科穆宁朝的轻骑兵包括两种截然不同的弓骑兵:一类是轻装的小规模骑射手,另一类则是能够射箭的重骑兵,他们一般装备弓箭和盔甲,在纪律严明的军阵中射箭。拜占庭人本土的弓骑兵常属后者,他们在静止的军阵中依靠指挥官的命令射击,并作为战场上机动的远程火力集中点。科穆宁时期,这类弓骑兵的数量和重要性都日渐式微,拜占庭人士兵也很大程度上被异国血统的外族人所替代。然而据记载,在1191年,割据塞浦路斯一地的Issac Komnenos 伊萨克·科穆宁仍在马背上向试图征服那地的狮心王理查射击。这或许表明那时的骑射仍作为拜占庭贵族的一项军事技能存在。来自安纳托利亚东部和中部,塞尔柱帝国与达尼什曼德苏丹国的突厥人,以及定居在帝国境内的拜占庭化突厥和马扎尔人,例如瓦达瑞泰人,组成了拜占庭这一时期重装弓骑兵的主体。到科穆宁王朝末期,阿兰人仍在拜占庭军中担任这一军种。这类弓骑兵称作称作doryphoroi(这一词汇表明了他们的禁卫军地位)在1120年进攻索佐波利斯(Sozopolis )时,进行了一次佯装射击的机动作战演习,这类行动总是要求他们有着极大的自信和严整的军纪;这也导致拜占庭人得以从突厥人手中夺下这座城市。因为他们都装备盔甲,即使是相对轻装的护甲,这种弓骑兵也有能力在肉搏战中使用近战武器与敌军交战。此外,草原上的佩切涅格人、库曼人和乌兹人则为拜占庭人提供通常不携带近身武器的小规模弓骑兵,他们是优秀的侦察兵,擅长骚扰敌军。他们通常像蜂群一样成群地进攻,且难以与装备精良的敌人进行肉搏战。轻装弓骑兵也能作为有效的掩护力量,防止敌军辨别其他部队的部署(例如锡尔米乌姆战役)。

10世纪的马扎尔人弓骑兵,是各个时期应用于小规模冲突中的弓骑兵的典型形象

(七)发展

阿莱克修斯一世继承了一支由米海尔七世的大太监Nikephoritzes精心打造管理的军队,这只军队由于领土和收入的缩水,其实质与尼基弗鲁斯·福卡斯乃至更久远之前的拜占庭军队相似;事实上,有些兵种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古罗马晚期。这支更加传统的拜占庭军队被意大利的诺曼人于1081年的都拉基战役中摧毁。在经历这次灾难的创伤后,阿莱克修斯奠定了新的军队结构的基础。他完全通过临时手段来组建军队:从阵亡将官的子嗣中组建阿贡托普莱骑兵,甚至还将菲利普波利斯的保罗派异教徒强征入伍。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这支军队中大部分的重要职位都由阿莱克修斯的庞大家族或与他联系密切的人物所占据,而军中的贵族们也都会携带自己的武装卫队和随从。在1090年对抗佩切涅格人的战役中,他被记载召集了“由血缘或联姻联系的男性亲族和所有从军的贵族”。阿莱克修斯基于纯粹的需要,将拜占庭传统上一支根源源自古典时代模式的军队,偕同整个帝国一起转变为一种家族企业。由此而言,科穆宁王朝的军队可以认为是一支大封建主规模庞大的雇佣军。

在他统治的晚期,当帝国逐渐收复了丢失的领土,经济状况也逐渐好转后,帝国逐渐增加的收入使得阿莱克修斯能够将他的军队正规化,而更高比例的军队由国家政府直接组建。然而,庞大的皇室家族仍发挥着突出作用。1107年,阿莱克修斯将300名年轻而有抱负的军官封为皇室,并亲自训练他们,其中部分优异者其后在军队中担当指挥官。皇帝以这种方式提升了野战军军官的素质并保证了他对军队的控制。其后的科穆宁皇帝们也继承了这种军队体系并进一步将其改进。在约翰二世的治下,一支马其顿行省的军队得到保留,同时从各行省中组建了更多新的本土拜占庭军队。随着拜占庭的小亚细亚在约翰和曼努埃尔的统治下重新繁荣起来,更多士兵在亚细亚的省份——色雷斯西亚军区、新堡军区(Neokastra)、帕夫拉戈尼亚军区,甚至还有塞琉西亚军区(Seleucia,仅东南部)招募入伍。其他战败民族的士兵,诸如佩切涅格人的弓骑兵和塞尔维亚人也被安置于尼科米底亚附近,作为定居于那地的军人。本土的士兵们组建为正规军驻扎于欧洲和亚洲的行省中。后来,来自安条克、塞尔维亚和匈牙利的同盟军也常常与科穆宁的军队并肩作战。弓箭手、步兵和骑兵被组建在一起以提供不同兵种间的支持和配合。约翰二世参加的大型战役比其父或其子都少,他的军事战略围绕着围攻、夺取并防守设防的定居点来建设能够抵御敌军侵略的边界。他一生亲自参与的围攻战大约有25场。

曼努埃尔一世深受西方人的影响(他的两位皇后都是法兰克人),在即位初期就有记载他将帝国本土的重骑兵全部按照西方标准重新装备并训练。据推测,曼努埃尔引进了西方的枪骑兵技术,即近距离、严密而高速的冲锋,并增加了重型盔甲的使用。他亲自参加了西欧风靡的骑士比武,高超的技艺给西方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密列奥塞法隆战役中,他将军队划分为一系列作战单位(division,或译为师),这些作战单位都能够作为一支小型的独立军队。有观点认为正是这样的组织使得绝大多数拜占庭军队都能在突厥人的伏击中得以幸存。实际上,拜占庭的作品中常用这样的方式来凸显拜占庭军队作战时的纪律严整,与野蛮人混乱的作战部署的差距。拜占庭人在巴尔干和安纳托利亚建立了长期驻军的军营,这些军营首次出现于阿莱克修斯一世统治期间(在色雷斯的Kypsella和小亚细亚的Lopadion),但Lopadion却被记载在约翰二世时期重新设防,这是因为皇帝充分认识到了这类常驻兵营的优点。安纳托利亚主要的兵营位于靠近马尔马拉海、林达库斯河(Rhyndakos)旁的Lopadion,而在欧洲这些兵营则位于色雷斯的Kypsella,以及索菲亚(Sofia、Serdica,塞尔迪卡)和塞萨洛尼卡以西的Pelagonia。曼努埃尔重建了安纳托利亚高原上Dorylaion多利莱恩(又作多利留姆)的要塞来支持他在1175-76年间发动的密列奥赛法隆战役。这些大型军营看来是科穆宁皇帝们的一项创新,或许是早期的aplekta(沿主要交通路线建立的兵站)一种更先进的形式,并在提高拜占庭军队的作战效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兵营被用于训练士兵,并为残酷的战役准备军队;它们同时还作为补给站、行军中转站和野战部队集中处。也有观点指出,这些军事基地周围的地区,正是普洛诺埃的封地最可能位于的地方。

阿莱克修斯一世

(八)遗产

科穆宁王朝的军队具有高效和良好的适应性,但过于依赖优秀主君的领导。在曼努埃尔大帝(原文这里误写为曼努埃尔二世)过世后军队便失去了干练的领袖。最初即位的是阿莱克修斯二世,年幼的皇帝始终被摄政者所干预;随后登上皇位的是安德洛尼卡一世,这名僭主试图取缔领导军队的贵族们的权利;最后执掌大权的是无能而失职的安格洛斯家族,统治者的软弱使得依赖庞大皇室维系统治的科穆宁体系最终崩溃。手握权利的贵族们的地区性利益愈发频繁地表现于武装叛乱和分裂中;首都官僚和贵族之间互不信任的阴云始终笼罩在帝国上空。这些因素导致了帝国的混乱和致命性的衰弱。当1204年君士坦丁堡在第四次十字军的浪潮之中陷落,拜占庭的后继诸国在伊庇鲁斯、特拉布宗和尼西亚,凭借以科穆宁军队为基础的军事系统得以建立。在1204年后尼西亚帝国的成功,尤其是对君士坦丁堡在内的前拜占庭领土的再征服,可被视为是科穆宁军制优势的证据之一。然而,我们也有理由将科穆宁军队这一名词的使用仅仅限制在科穆宁诸帝的统治之内;在1261年光复君士坦丁堡后的那支拜占庭军队与前朝存在诸多显著不同,应将它单独划分为巴列奥略王朝的军队。

12世纪的拜占庭帝国在经济与文化上经历了显著的复兴,科穆宁王朝的军队在保证政治稳定和领土完整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使得帝国的文化得以于这一时期繁荣绽放。

1180年,曼努埃尔一世逝世前的拜占庭帝国

(九)时间线

1081年,阿莱克修斯一世率领一支规模达2-2.5万的军队前去迎击入侵的诺曼人,但在都拉基乌姆战役中遭到惨败。

1091年,拜占庭军队在5000名瓦拉几亚雇佣军、500名佛兰德骑士和40000名库曼人的协助下,在拉沃尼欧战役中击败了佩切涅格人的大规模入侵。

1092-1097年,海军大公约翰·杜卡斯同时领导了陆地和海洋上的战争,并负责重建拜占庭帝国对爱琴海、克里特与塞浦路斯岛,以及安纳托利亚西部的控制。

1107-1108年,博希蒙德领导意大利的诺曼人入侵了巴尔干西部。阿莱克修斯做出了谨慎的反应,依靠防守山口来封锁阿尔巴尼亚海岸上的诺曼军队。他使用拖延战术,避免与诺曼人直接交锋;与此同时他的海军切断了诺曼军队与意大利的所有联系。阿莱克修斯不断骚扰饥饿的诺曼人来逼迫他们投降。博希蒙德被迫使安条克公国成为皇帝的附庸,但最终他没能或不愿使这则协议生效。

1117年,拜占庭与突厥人之间发生的菲洛梅隆战役包括一系列阿莱克修斯领导的拜占庭远征军与罗姆苏丹国的马立克沙苏丹率领的军队间的冲突;拜占庭的胜利促成了一纸对帝国有利的条约。

1119年,塞尔柱人向安纳托利亚西南推进,切断了拜占庭帝国与安塔利亚和奇里乞亚地区的陆上道路。约翰二世发起了一场战役夺回了劳迪西亚和索佐波利斯,并恢复了拜占庭对该地区的控制和与安塔利亚的联系。

1122年,在贝罗亚之战中,约翰二世率领大约500名瓦兰吉战士通过冲破佩切涅格人防御性的车阵,使拜占庭军队取得了胜利。

1128年,在多瑙河地区发生的Haram战役中,约翰二世大败匈牙利人。

1135年,成功占领卡斯塔莫努(科穆宁堡)后,约翰二世向甘格拉进军。甘格拉投降,并在那里驻扎了2000名帝国士兵。

1137-1138年,约翰二世恢复了对奇里乞亚的控制,迫使十字军的安条克公国向他臣服,并发动了对抗北叙利亚的穆斯林的战役,但未能成功包围叙利亚的沙伊扎尔。

1149年,在曼努埃尔亲自率领2-3万人参加了科孚岛的围攻,并有一支由50艘桨帆战舰和众多的小型海盗帆船、马匹运输船、商船和轻型海盗小艇组成的舰队提供支援。

1154年,在300名瓦兰吉战士的保护下,刺杀帝国皇帝曼努埃尔的行动被挫败。

1155-56年,米哈伊·巴列奥略和约翰·杜卡斯率领10艘战舰入侵阿普利亚。拜占庭军队占领了包括巴里在内的一些城市和大部分阿普利亚的海岸;然而尽管皇帝派遣了增援部队,这支远征军仍旧失败了,因为14艘战舰组成的拜占庭舰队规模上远远不敌诺曼人的舰队。

1165年,拜占庭军队入侵了匈牙利王国,并包围了Zeugminon城(今贝尔格莱德)。拜占庭指挥官,同时也是未来的皇帝安德罗尼卡·科穆宁亲自调整用于攻击这座城市的四座Helepolis(配重式投石机)。

1166年,两只拜占庭军队被派遣以钳形攻势入侵匈牙利的特兰西瓦尼亚行省。一支军队横穿瓦拉几亚平原,并翻越特兰西瓦尼亚山脉(南喀尔巴阡山脉)进入匈牙利,而另一只军队则绕道抵达俄罗斯西南部的加利西亚公国,并在加利西亚人的帮助下穿越了喀尔巴阡山脉。

1167年,安德罗尼卡·康铎斯特法诺斯Andronikos Kontostephanos率领的15000名拜占庭军队,在锡尔米乌姆战役中取得了对匈牙利人的决定性胜利。

1169年,一支由150艘战舰、20艘大型运输船和60艘马匹运输船组成的拜占庭舰队在海军大公安德罗尼卡·康铎斯特法诺斯的指挥下被派遣入侵埃及。拜占庭与十字军的联军成功在围攻达米埃塔Damietta之前攻陷了Tounion和Tinnis两座城市。拜占庭军队发动了数次进攻,并正要夺取这座城市时,耶路撒冷国王阿马尔里克宣布与埃及停战并撤兵。拜占庭舰队在50余天的围攻后匆忙撤退,最终只有撤离时安德罗尼卡只剩下了6艘三列桨战舰。在舰队的护送下,这位将军决定经由耶路撒冷回到君士坦丁堡。

1175年,皇帝派遣Alexius Petraliphas率领6000名士兵围攻甘格拉和安卡拉,但由于突厥人的誓死抵抗,这次远征失败了。

1176年,在他最后一次尝试围攻伊科尼姆的尝试中,曼努埃尔集结了一支规模达到25000-40000人,并配以3000辆搭载补给和攻城器械的马车的军队。在密列奥赛法隆之战战败后,这场战役最终以失败告终。

1177年,安德罗尼卡·康铎斯特法诺斯率领一支拥有150艘船只的舰队再次尝试征服埃及,但这支舰队在阿卡Acre登陆后被迫返回。这场战役因佛兰德斯的菲利普公爵拒绝与拜占庭军队合作而被迫宣告中止。

在安纳托利亚西部的一场伏击战中,由约翰·科穆宁·瓦塔泽特斯领导的拜占庭军队摧毁了一支庞大的突厥劫掠大军(凯利恩—利莫切尔之战)。

1187年,在一场对保加利亚人和瓦拉几亚人的胜利后,阿莱克修斯·布拉纳斯叛变。蒙菲拉托的康拉德在君士坦丁堡的拉丁人中征集了250名骑士和500名步兵,并加入了伊萨克二世·安格洛斯皇帝1000人的军队。他们一同击败了叛军,并在君士坦丁堡城外杀死了叛军首领阿莱克修斯布拉纳斯。这一年的晚些时候,皇帝带领2000人(可能是骑兵)到达保加利亚镇压叛乱。

1189年,在伊萨克二世的命令下,首席侍从官(protostrator)曼努埃尔·卡米泽斯带领2000名骑兵,试图在菲利普波利斯附近伏击腓特烈一世·巴巴罗萨的部分军队,但被击败。

1198-1203年间,地区半自治贵族和行省总督接连叛乱,诸如马其顿和色雷斯等地的多布罗米尔·克里索斯Dobromir Chrysos、伊万科Ivanko 和约翰·斯皮里多纳克斯John Sypridonakes 被镇压,但希腊地区的利奥·夏马雷托斯Leo Chamaretos 和利奥·斯古洛斯Leo Sgouros 等人则成功建立了他们的统治。

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抵达君士坦丁堡,那时的众城之女皇由拜占庭帝国一万人的驻军与五千名瓦兰吉人组成的皇家卫队守卫。

(十)科穆宁朝各时期优秀的将军

阿莱克修斯一世:

Manuel Boutoumites 曼努埃尔·伯托米提斯Nikephoros Bryennios the Younger 小尼基弗鲁斯·布里尼乌斯John Doukas 约翰·杜卡斯Nikephoros Melissenos 尼基弗鲁斯·梅里森诺George Palaiologos 乔治·巴列奥略Tatikios 泰提修斯

约翰二世:

John Axouch 约翰·阿克苏赫

曼努埃尔一世:

Alexios Axouch 阿莱克修斯·阿克苏赫John Doukas 约翰·杜卡斯Isaac Komnenos 伊萨克·科穆宁Andronikos Kontostephanos 安德罗尼卡·康铎斯特法诺斯John Kontostephanos 约翰·康铎斯特法诺斯Andronikos Lampardas 安德罗尼卡·兰帕达斯Michael Palaiologos 米海尔·巴列奥略John Komnenos Vatatzes 约翰·科穆宁·瓦塔泽特斯

安德罗尼卡一世:

Alexios Branas 阿莱克修斯·布拉纳斯

除封面图片外,文章所用图片及其注释均来自military wiki原词条,感谢 @首都军团长车圭宪用户抽空帮我整理的原文插图。

受限于个人历史知识和英语水平,难免错漏之处,请多指教

以上。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