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舞蹈韵律的核心要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安旦长短介绍 朝鲜族舞蹈韵律的核心要素

朝鲜族舞蹈韵律的核心要素

2024-01-21 15: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顿、抻、伸”释义

顿,即“静止”——瞬间的停顿,是在内在气息的运动中,由于一瞬间的静止而形成的顿点。这种停顿是相对的,是在时间的流淌中情感与神态的传递,也就是说形静而神行。

抻,即“持续”——柔韧地抻拉,是内在气息柔韧、缓慢而有阻力地抻拉的过程。好比我们拉弓箭,体现了时间上的持续和空间上的张力的线形过程。

伸,即“延伸”——松弛地伸展,是内在气息在继“抻”之后,松弛地将“抻”时未完成的动力走向继续延伸,以自然和谐地完成气息运动的全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顿、抻、伸”是一个完整动作中三个不均等的阶段,它们应被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将任何一个因素分离开来。“顿”为起点,经“抻”至 “伸”结束,三者相继完成,从而共同构成柔韧而连绵不断的运动过程。由此不难看出,“顿、抻、伸”近乎准确地描绘了朝鲜族舞蹈运动的全过程,是朝鲜族舞蹈动力的源泉。

二、从多角度探究“顿、抻、伸”

1.时间分配中的“顿、抻、伸”

“顿”是最短暂的过程,约占动作全过程的1/5,因此称其为瞬间的停顿;“抻”是动作主体部分的展开,约占全过程的3/5,而在这3/5中还可细化出三个阶段,即以韧为主的抻拉(慢速)、韧柔相济的抻拉(中速)、以柔为主的抻拉(稍快);“伸”是气息、情绪、动作的延续,也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衔接的重要部分,约占整个过程的1/5。下面我们以朝鲜族舞蹈步伐中最常用、最典型的沉步动作为例来说明三者的时间分配值:该动作是在动力脚着地的一刹那完成“顿”的过程,继而气息继续下沉,充分体现“抻”的状态,由此在时间上展开动作的主体部分,而在节奏的后半拍延“伸”气息,准备连接下一动作。如此将“顿、抻、伸”全过程量化似乎略显抽象,但是只有细化才能更好地组合,才有助于我们更加理性地理解、分析独具特色的朝鲜族舞蹈。

2.节奏分配中的“顿、抻、伸”

闻 一多先生说:“生命的机能是动,而舞便是有节奏地动,或更准确点,有节奏地移动地点的动,所以它直接是生命机能的表演。”朝鲜族舞蹈的节奏表现为“长短”,指包括拍子、节奏、速度、情绪以及风格等在内的各种因素。长短的种类多样,每一种长短都有基本的韵律及变形,不同的长短具有不同的特征,他们之间可以相互使用。以长短诸要素的有机结合表现出人们的情绪色彩,进而表现出民族思想与情感。因此,长短的特征决定着朝鲜族舞蹈艺术的民族性,它是形成其风格的基本要素。同样,长短也可以给予“顿、抻、伸”以动机暗示,长短中的时值分配、轻重缓急,以及所包含的喜、怒、哀、乐的情感色彩,都会为“顿、抻、伸”的顺利完成提供有效契机。这也正是朝鲜族舞蹈与节奏须臾不可分的原因所在——长短中孕育着舞蹈的气息。

在节奏中分析动作更能挖掘到“顿、抻、伸”的特点。例如抻手动作,它经过“欲起先收”的过程后在第一拍的前半拍完成“顿”,从第一拍的后半拍到第二拍完成 “抻”,经过相对长时间的“抻”后在第三拍时完成“伸”,从而完成抻手动作的全过程,在节奏中形成了朝鲜族舞蹈沉而韧的特点。

另外,我们要跳出一个误区,即“顿、抻、伸”只适用于慢速节奏中的各种动作。实则并非如此,快速节奏中的各动作同样是经过这三个过程来完成的,例如安旦舞中具有欢快、喜悦特点的顿步和跳肩动作等。当我们尝试用“顿、抻、伸”来解读朝鲜族舞蹈中的任何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时,便会发现无论是慢板还是快板,无论是基础训练还是性格舞蹈,“顿、抻、伸”始终贯穿其中。

3.力量分配中的“顿、抻、伸”

“顿、抻、伸”的力量因素比时间因素更为重要,因为由它所延伸出来的运动的、变化的力量感觉可以赋予朝鲜族舞蹈韵律以生机、生命和不同的情感色彩。“顿”是三者中最有分量的组成部分,由它生成的动作的质感直接影响着“抻”和“伸”的效果。“抻”是力量延续的关键所在,其中前1/3的抻过程为主要枢纽,它以“韧抻”为主,韧中带柔,并与“顿”紧密衔接,两者难以区分;中间1/3的抻过程韧柔相济、力量适中;而后1/3的抻过程以“柔抻”为主,柔中带韧,略带松弛之感。“伸”则强调力量上的“顺势”,即自然而然地形成动作,在松弛而非松懈的状态中体现出气息的张力,在视觉上给人以无限的空间感,从而与接下来的“顿”形成时间和力量上的鲜明对比。在整个“伸”的过程中,虽然扩张的空间比较大,但是由于力量的减弱(由韧逐渐转化为柔),导致速度加快,并使得内在生命力在一个相对短的时值里快速蔓延,从而到达极限与终点。

如塔令性格舞中的“抻肩”(提抻肩、落抻肩)动作,它带给欣赏者最直观的力量标志就是“顿”过程,“抻”和“伸”过程是随着力量不等而继之出现,但三者的力量分配并没有因“顿”力量的显著而改变。

另外,“顿、抻、伸”从瞬间停顿到柔韧地抻拉,再到迅速地伸张所形成的力量过程,不仅使舞者的外在动作具备了空间张力和空间感,同时也带给观众肢体空间逐渐 扩充、无限延长的视觉感受。这种空间可以是触知的、具体的,更是想象的、非理性的,这种空间可以打破身体的界限,进入到无止境的意识空间中,从而体现出舞蹈不是单纯的、仅愉悦感官的形式美,它更善于在其动态形象、运动构图中进一步表达出动作背后的丰富意象及深刻的内涵,以反映自由豁达的心境空间,展示特有的民族精神。

三、“顿、抻、伸”与呼吸的紧密关联

说起朝鲜族舞蹈,人们都会强调呼吸的重要性,认为呼吸是一切动作的动力,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若再深入挖掘就会发现这样一种内在关系:顿、抻、伸(气息)—— 呼吸——动作。即“顿、抻、伸”形成气息运动的全过程,继而通过呼吸支配身体各部位动作。由此可见,呼吸训练作为最基础、最本质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在呼吸训练中,无论是慢节奏的,还是快节奏的;无论是重拍在上的,还是重拍在下的;无论是站态的、跪态的,还是蹲态的都与“顿、抻、伸”的动态过程紧密相连。那么,它的作用在此就不证自明了:在深度掌握“顿、抻、伸”的同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该民族的风格韵味。所以,笔者认为作为朝鲜族舞蹈韵律过程中的“顿、抻、伸”,是引领所有动作的基础。

但是,“顿、抻、伸”又不仅仅局限在朝鲜族舞蹈呼吸训练之中,它在臂部训练、步伐训练等身体各部位动作的训练中均适用。例如,臂部训练中的抻手和扛推手,从 动作起始直至动作结束恰好完整地运行了“顿、抻、伸”全过程;步伐训练中的拖跟步、黏步等同样都是以“顿、抻、伸”作为动力之源的。

四、“顿、抻、伸”的训练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顿、抻、伸”最基本的价值在于可以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掌握朝鲜族舞蹈的基本韵律和风格,从而将之与其他民族舞蹈区别开来。“顿、抻、伸”三 个阶段均在不同层面上体现出较强的训练价值,教师应该平等看待,而非突出某一环节的强化训练。“顿”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意识,在静中求“动”(情感、神态的传递),这是艺术表现手法的较高境界——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欲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与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磨合、寻找。“抻”是对学生宁静的心态和身体的控制力、柔韧性的培养,例如,我们在朝鲜族舞蹈的呼吸中所强调的是一种艺术化的呼吸,而非现实中的呼吸,所以在“抻”的阶段需要学生以不 同的力量控制、转换呼吸,这一内在的“动”只有实践者自己知道,因此,要求学生有足够的韧性和平和的心态。如果说前面两个动作要求学生具备极强的控制力,那么“伸”则是一个相对释放的过程,说它相对是因为“伸”是在经过“顿”和“抻”的积压后出现的自然而然的舒展,如我们在练习推扔手动作时,“推”动作融贯了“顿”和“抻”,而“扔”动作则是“伸”的体现。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来稿,选题、内容、题材不限,文章、漫画、视频均可,但必须确保是原创首发。 ~“舞蹈界”是全国舞蹈爱好者的窗口,关注舞蹈热点,致力舞蹈教育普及推广。免费阅读,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末广告是腾讯平台配送广告,内容与本公众号无关,但您的每一次点击都会给我们带来一点收益。 ~您的每一份支持都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欢迎投放广告,欢迎商家合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