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迎客松3D数字化建模项目进入现场扫描测绘阶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安徽黄山标志性景观 安徽黄山:迎客松3D数字化建模项目进入现场扫描测绘阶段

安徽黄山:迎客松3D数字化建模项目进入现场扫描测绘阶段

2024-07-10 16: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挺立在安徽黄山玉屏楼景区的客松松,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刚毅挺拔,彬彬有礼,形象可爱

经济视野网3月23日电(方立华)为提升迎客松保护科学化、数字化、精细化水平,黄山风景区管委会于近年来启动实施迎客松3D数字化建模项目。经过前期技术方案编制、专家评审和招标程序后,于近日开始对迎客松树体和周边环境进行现场扫描测绘,该项工作预计在4月下旬结束。

迎客松,黄山的标志性景观,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象征。挺立在安徽黄山玉屏楼景区,文殊洞之上、青狮石旁,破石而生,海拔1670米。松属,树高10.2米,胸围2.16米,冠幅10.7×13.7米,树干中间倒一枝臂长9.6米,横空斜出,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欢迎四面八方的来客。

迎客松是古树之冠,虽寿逾千年,却郁郁苍苍。又是名木之秀、异木之奇,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刚毅挺拔,彬彬有礼,形象可爱,游人到此,顿时游兴倍增,纷纷摄景留念,引以为幸。画家、摄影家、诗人在此留下无数作品,先后入选黄山十大名松之首、安徽特级名木、中国72大树王之王、“最美黄山松”之誉;也是世界之贵,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中国惟一上榜“全球最著名16棵树木”的古树。

根据现有资料,迎客松之名,始见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歙县人黄肇敏《游黄山纪》。首次被摄入镜头的是民国元年(1912年)10月,为著名画家汪采白所摄。民国三年(1914年)12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画册“中国名胜第一种《黄山》”,录入了黄炎培当年5月游览黄山时拍摄的“迎客松与石”等32幅照片。

1960年,由著名铁画大师储炎庆完成的巨幅铁画《迎客松》,首次进入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后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决定移往人民大会堂贵宾接待厅;1994年,由国画大师刘晖创作的巨幅国画《迎客松》,悬挂于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巨幅国画“迎客松”面前,接见过无数外国贵宾,同世界各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018年,李克强在印度尼西亚向东盟秘书处赠送中国山水画:《黄山迎客松》。他说,黄山是中国奇山,也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黄山迎客松象征着中国人民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

自1981年起,黄山风景区保护部门为这棵松树设立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岗位——“守松人”。40年来,迎客松享受着19位守松人接力式的特级护理。几十年来,黄山风景区管保护部门为迎客松安装了自动气象观测站及防雷设施、夜间照明设施等,量身定做仿生态支撑架,先后实施了四次综合性保护工程,建立了“动态监测、全天守护、科学管护、专家咨询、应急应对”迎客松综合保护体系,有效应对2008年特大冰雪灾害和“桑美”“利奇马”等强台风的极端天气,确保了。

据了解,迎客松3D数字化建模项目,综合运用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无人机航拍和虚拟现实等技术,获取迎客松本体和周边环境的基础信息数据,建立迎客松数字化档案,为持续监测迎客松树体生长状况、评估灾害性天气树体安全、系统保存古树名木资料和形象展示景观资源等提供科学依据。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经济视野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