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游丨顺义安乐古城遗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安国古城 京郊游丨顺义安乐古城遗址

京郊游丨顺义安乐古城遗址

2024-07-10 08: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有前人测量过,这残存的城墙遗迹长约138米,高3—5米不等,底宽6—9米,顶宽3米。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形式。由于过去并不重视,也不知道这段土垄是啥,有啥意义,都被当地村民当作普通黄土挖去,烧窑制砖了。

在城墙的最西侧就还留存着废弃的砖窑,看来是靠土吃土,就近利用烧砖了。光滑的窑壁,窑壁顶部一圈的红砖被熏得乌黑,破损的窑壁夯土则被常年的高温烧得发红。应该是粘土中含有铁元素,在粘土经过高温烧制时,铁元素会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了红色的三氧化二铁。

整个遗址遍布坟茔,有的还保留小坟丘,有的似乎已经被刨开,被迁走,只剩一个大坑。但碑却没有带走,于是遍地的碎石残碑。随便在土城走走,就能看到很多瓦片,瓦片凸面有明显的绳纹。

绳纹瓦最早出现在东周,秦汉时普及并发扬光大,魏晋南北朝时素面瓦流行开来,才逐渐衰落。这绳纹就是在制作瓦坯过程中留下来的印痕。由此也能看出这段城墙的大概历史。

有人考证这里是“红黏土铺就,用木夯砸实的,约10厘米一层,夯印连接,非常紧致坚硬,底部地基是用大块的鹅卵石铺就”。这附近出土过战国时期的刀币、半两钱、五铢钱等,甚至还出土过汉代铜镜。

这座古城到底是什么时期的呢?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湿余水又东南流,左和芹城水。水出北山,南经芹城(著名的秦城),又东南流,注湿余水。湿余水又东南,经安乐故城西。这湿余水就是现在的温榆河,汇聚了北京西山与北山的众多山溪泉水而成。

《水经注》还记载:沽水,南经安乐县故城东,俗谓之西潞水。这沽水就是从延庆穿怀柔、密云的白河。那时还没有密云水库,白河和潮河在顺义段并不相和。

这段残存城垣西侧紧邻温榆河,往东不太远也有白河流过,正符合水经注所记载,所以被很多专家认定为安乐故城所在地。据记载安乐县古城是西汉高帝五年至十二年(前202年—195年)之间所置,但在三国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年),安乐县治移至今顺义衙门村,衙门村过去叫安乐庄。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废安乐县,并入潞县。算起来安乐县城总共六百多年历史,在古城村约四百余年,在衙门村,则存留二百零八年。

蜀汉景耀六年(263年),后主刘禅投降魏国,蜀汉灭亡。刘禅被封为安乐公,留下了“此间乐不思蜀”的话把,被人耻笑千年。但对蜀汉臣民来说恐怕就是幸事,避免了生灵涂炭。

刘禅“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安乐公的安乐就指的顺义的安乐县,但并不是让他到这里当土皇帝,刘禅和蜀汉大臣都被迁往洛阳监视居住。安乐县只是他的食邑,历史上并没有刘禅到过安乐县的记载。从时间顺序来看,刘禅封为安乐公的时候,这安乐城已经迁到衙门村。

古城村北的这道城垣残迹到底是哪座城,并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有人说这里是两汉军都废城,又称军都故城。也有人说安乐城应该在朝阳区东坝,古时称为安德乡的。我不是文史专家,无法分辨对错,只要知道相对合理的论点即可。

马未都老师说过“历史没有真相,历史只残存一个道理,让大家能从中吸取营养,这远比真实重要”。

我通过这一段残城垣知道了安乐故城,更深入的了解了刘禅的乐不思蜀。

关注作者 了解更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