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美术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宁芙仙女浮雕 闲话美术史

闲话美术史

2024-07-03 17: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1-12 圭多•雷尼:《波吕斐摩斯》,油画,约1639年,52×63厘米,意大利罗马卡比托利欧博物馆

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确实长得不够上像,又比较凶蛮。正如意大利学院派画家圭多·雷尼(Guido Reni 1575-1642)的油画《波吕斐摩斯》(图1-12 Polyphemus)描绘的那样。因为眼睛被奥德修斯戳瞎了,愤怒的波吕斐摩斯正搬动巨石投向远远逃开的船。画中的独眼巨人画着三只眼睛,这和独眼巨人的形象有些不符。

图1-13 阿诺德·勃克林:奥德修斯和波吕斐摩斯,油画和蛋彩,66×150厘米,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雷尼笔下的独眼巨人除了眼睛有些特别之外,看起来与常人无异。但19世纪瑞士象征主义画家阿诺德·伯克林(Arnold Böcklin 1827–1901) 的作品《奥德修斯和波吕斐摩斯》(图1-13 Odysseus and Polyphemus)所描绘的独眼巨人,十分符合独眼巨人的怪物身份。画中的独眼巨人身强力壮,蓬头垢面,毛发浓密,举手投石之间,显得非常有气势。

独眼怪不受女神待见

独眼巨人虽然气势雄壮,天生野蛮人下凡,但却是一位多情种子和情歌老手。他有一天看上了这位美丽的海洋仙女伽拉忒亚,从此一往情深,深陷情网之中难以自拔。他茶饭不思,羊也不管了,人也不吃了,用一个耙子把自己乱糟糟像蓬松野草一般的胡子给割掉,每天在仙女伽拉忒亚出现的地方登台演出,大唱特唱自己编的情歌。

老实说,独眼巨人的情歌在比喻用法上稍嫌老套,内容上以生活用语为主,没有体现出什么新奇的内涵,但可贵在于感情真挚,如果不是我们先入为主,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大老粗的作品。而且这些情歌十分贴近日常生活,简单易懂,如果没有天天放羊与山野为伴的生活经验,一般人还真做不出来。他形容伽拉忒亚对他冷酷无情的样子时唱道:

“你伽拉忒亚,却又比一头野性的小母牛还野、比一颗多年的老橡树还死硬,比大海还不可靠,比柳条和白藤还难拗,比石头还坚定不移,比一条河还汹涌,比受到赞扬的孔雀还骄傲,比火的性子还烈,比刺还扎人,比生崽的母熊还凶猛,比大海还聋,比一条挨踩的蛇还无情。” ( 古罗马·奥维德:《变形记》卷十三)

他的情歌里既有赞美,又有威胁,既许诺给海洋仙女漫山遍野以山羊为主的万贯家财,又明白告诉这位美少女自己是名门之后,和她也属门当户对。

丑男人也要娶老婆,独眼巨人也要爱,这倒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只不过在独眼巨人追求伽拉忒亚的时候,人家已经有了男朋友。伽拉忒亚正和一位英俊帅气的青年阿喀斯(Acis)自由恋爱,沉浸在亲亲我我的甜蜜爱情世界中。阿喀斯是一位宁芙仙女的孩子,从事的也是放羊的工作,长得十分美丽,和伽拉忒亚门当户对,而且两情相悦,属于那种人见人羡的神仙眷侣。所以,一位自认为已经找到了一辈子的真爱,满脑子都是甜蜜爱情的姑娘,是不会这么快就追求另一段幸福的。独眼巨人这样一位悲情野蛮人,没有看清这一点,在不恰当的时机硬要插上一脚,这就让海洋仙女伽拉忒亚很反感。她觉得像独眼巨人这种野人,只可能有激动的情欲,是不会有细腻的情感的:

“就像他这样一个野蛮的家伙,树林见了他也害怕,任何陌生人见了他都要遭殃,他连奥林匹斯山上的伟大的天神都看不起,居然懂得什么是爱。他被强烈的情欲俘虏了,他像火燎一样,把他的牛群和他的洞窟忘得一干二净。” ( 古罗马·奥维德:《变形记》卷十三)

因此,每当独眼巨人在岸边大唱情歌,自以为可以上演一场美女与野兽的爱情故事的时候,我们的美少女则带着自己的伙伴,在海浪中尽情地舞蹈和嬉戏,一边嘲弄着这只巨大癞蛤蟆的怪念头,一边驾着海豚的小船,远远逃离波吕斐摩斯的破锣嗓子,去和自己的情郎幽会。

高贵女神的胜利

图1-14 拉斐尔《伽拉忒亚的胜利》,1511年,壁画,295×225厘米,罗马法尔内西纳别墅

海洋仙女伽拉忒亚逃离独眼巨人的故事,如同贞洁的美妇逃离兽欲的野兽魔爪一般,成为许多艺术家喜闻乐见的创作主题。在西方美术史上,最优美的一幅以海洋仙女伽拉忒亚逃离独眼巨人为主题的画作,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拉斐尔(Raphael ,1483-1520)于1511年创作的经典湿壁画作品《伽拉忒亚的胜利》(图1-14The Triumph of Galatea)。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认为,这幅画中的伽拉忒亚体现了他对“人物形象的纯粹美”和“想象的标准美的类型”的艺术追求。当这幅壁画完成的时候,有人问拉斐尔,这位如此美丽的模特是谁?拉斐尔回答说,这个模特并不是某一位具体的模特,而是他心目中美的理念的化身。在拉斐尔的笔下,“伽拉忒亚的可爱之中毫无图式化或精心计算的地方,她是一个生活在充满爱和美的更光明的世界中的人——那是16世纪意大利赞赏者心目中的古典的世界。”(英·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在这幅作品中,美丽的海洋仙女伽拉忒亚位于画面的中心,她正驾驶着两只海豚拉着的贝壳小船越过海浪,她的红色纱巾被海风吹到了后面,让人感受到一种从左到右的运动感。她的周围,一左一右,各有一位海神鼓着腮帮子在大吹海螺,还有两对海神和仙女正在相互调情。她的头上是三位弯弓搭建的小爱神,正把爱情之箭对准了伽拉忒亚和旁边调情的海神和仙女。左上角拿着箭的小爱神躲在云端之中,正好和伽拉忒亚脚下的小爱神相对应。画中中小爱神的弓箭,伽拉忒亚手中的缰绳,都指向了美少女的脸,使得伽拉忒亚的脸成为整幅画面的中心,周围的所有画面元素仿佛都在围绕着这个中心而旋转。这正是拉斐尔希望达到的效果,通过对称的人物安排与和谐完美的构图技巧,让人们既感到一种运动的感觉,又产生出宁静和平衡的协调感。因此,这幅画代表着拉斐尔“已经实现了老一代人曾极力追求的目标:用完美而和谐的构图表现自由运动的人物形象。” (英·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这幅画还有三个细节需要注意。

第一个细节是贝壳小船。在文艺复兴之前的作品中,伽拉忒亚通常是骑在海豚上的,坐在贝壳小船上这是第一次。拉斐尔借用了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中的贝壳,用在了伽拉忒亚的脚下,不同的是,拉斐尔为这艘贝壳小船安上了辐射状的轮桨,这是拉斐尔的艺术创造。当拉斐尔的这幅作品问世后,以后的艺术作品中,出现反映伽拉忒亚的故事或有车船的形象,几乎都会配以这种辐射状的轮桨。

第二个细节是伽拉忒亚的扭头方向。在这个画面中,伽拉忒亚正驾船逃离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她扭头嘲笑着这位野蛮巨人的粗鄙情歌。所以在这幅壁画的旁边,还有拉斐尔的另外一幅反映波吕斐摩斯的壁画。

图1-14-1 拉斐尔《伽拉忒亚的胜利》(局部)

第三个细节隐藏在伽拉忒亚脚下的小爱神和拉着的两只海豚身上。这幅画为什么叫作《伽拉忒亚的胜利》?解答的密码就在小爱神的手上。小爱神的姿势很奇怪,他的双手指向的是海豚,似乎在提醒我们注意这两只海豚。顺着小天使的手,我们看见其中一只海豚咬住了一只章鱼。(图1-14-1拉斐尔《伽拉忒亚的胜利》局部)在拉斐尔的时代,海豚是海洋中智慧高贵的动物,而卑贱低下的代表正是章鱼。所以,伽拉忒亚的胜利代表着在爱情的世界里,高贵自由的爱对肉欲之爱的胜利。画中的伽拉忒亚神采飞扬,也正体现了胜利之名。

图1-15 意大利画家弗朗西斯科·阿尔巴尼:《乘坐贝壳中的海洋仙子伽拉忒亚》,1630年左右,油画,188×124厘米,德国德累斯顿古典大师画廊

直接受到拉斐尔这幅作品影响的是17世纪意大利学院派画家弗朗西斯科·阿尔巴尼(Francesco Albani,1578-1660)的油画《乘坐贝壳中的海洋仙子伽拉忒亚》(图1-15 Galatee in Shell)。这幅油画创作于1630年左右,是阿尔巴尼晚年的一幅代表作。阿尔巴尼的作品具有古典主义的风格,他的作品深受安尼巴列·卡拉奇(Annibale Carracci,1560-1609)和拉斐尔的影响,绘画精雕细琢,色泽鲜亮,力求完美。在这幅油画中,伽拉忒亚坐在两只海豚拉着的船上,船边的辐射状的轮桨正来自于拉斐尔的《伽拉忒亚的胜利》。伽拉忒亚的身边围绕着许多小爱神,画面远方的马车上,是海神波塞冬和海后安菲特里忒。虽然阿尔巴尼仿效了拉斐尔的艺术形式,但阿尔巴尼笔下的伽拉忒亚有一种成熟妇人的风韵,却缺少拉斐尔笔下海洋仙女的自信和奕奕神采,这也体现了两位画家在艺术水准上的差别。

图1-16 贝尔纳多•卡瓦里诺或阿尔特米西娅•真蒂莱斯齐:《伽拉忒亚的胜利》,1650年,油画,152.1×205.1 厘米,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虽然很难再有画家的作品达到拉斐尔的高度,但是还是有很多不同风格的画家喜欢以“伽拉忒亚的胜利”为主题创作神话作品。这幅创作于1650年的油画作品 《伽拉忒亚的胜利》(图1-16The Triumph of Galatea),被认为最有可能是意大利画家贝尔纳多·卡瓦里诺(Bernardo Cavallino ,1616–1656)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意大利女画家阿尔特米西娅·真蒂莱斯齐(Artemisia Gentileschi,1593–1653)的作品。这两位画家都受到过卡拉瓦乔的影响,也具有学院派的艺术倾向,善于用光线的明暗对比来表现主题。画中的伽拉忒亚同样是坐在海豚拉着的贝壳小船上,她的脸引人注目的扬起,在神韵上有些类似于拉斐尔笔下的伽拉忒亚,整个画面的色调对比并不是特别强烈,但让人感觉很优雅。

图1-17 厄•勒•絮尔:《伽拉忒亚的胜利》,油画,约1643年,85.4×94厘米,私人收藏

另一幅优美典雅的油画《伽拉忒亚的胜利》(图1-17 The Triumph of Galatea),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画家厄·勒·絮尔(Eustache Le Sueur, 1617-1655)的作品。勒·絮尔是法国宫廷画家西蒙·武埃(Simon Vouet 1590-1649)的学生,非常崇拜拉斐尔,其作品具有理性、端庄和宁静的古典风格。这幅油画体现了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艺术特点:一是强调人的理性至上,反对个人情感的表达;二是遵循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的艺术传统,主张描绘理想美,而不是具体的美,注重素描的精确,强调艺术语言的简洁明确;三是艺术风格庄严宏大,又宁静典雅。所以,勒·絮尔笔下的伽拉忒亚并没有娇艳的感觉,而是一位带有古典宁静风格的美妇人形象。

被忽视的独眼怪

图1-18 科拉多•贾昆托:《伽拉忒亚的胜利》,约1752年,油画,85.1×123.2,美国密尔沃基美术馆

有意思的是,这些不同时代的画家在表现伽拉忒亚的胜利这一主题时,都有意地把另一位主人公独眼巨人给忽视了,仿佛在这个主题中没有他什么事。但实际上,独眼巨人一直存在,而且一直在等着某位画家给他画上。所以,在18世纪意大利画家科拉多·贾昆托(Corrado Giaquinto,1703-1765)的作品《伽拉忒亚的胜利》(图1-18 The Triumph of Galatea》的左上角,独眼巨人伤心的身影模模糊糊地出现了。贾昆托是洛可可画家,他的作品刻意追求强烈的光线和色彩效果,具有较为纯粹的洛可可艺术风格,即色彩奢华柔美、人物形象浓艳富有肉感。画中的伽拉忒亚,娇艳洁白,被众多的海神和小爱神围绕着,有一种女王的感觉。

当然,还是有许多有心的画家是不会忽视这位明明可以用武力抢婚却偏偏想用才华来征服美少女的野蛮男人。(未完待续)

(“闲话美术史”系列即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整理出版,敬请期待美柔汀著《博物馆神秘花园:从潘多拉到芙罗拉》(暂定名))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字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相关阅读】

编辑 | 李秀娜

审核 | 孙丽梅

刘 钧

张 应

回复“目录”,查看更多小博文章

回复“征稿”,欢迎大家投稿小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