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派简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宁玛巴三根本 格鲁派简介

格鲁派简介

2023-09-22 03: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格鲁派简介    发布时间:2011-04-25 14:44:00   来源:西藏知识干部读本 加入收藏夹 复制给朋友 分享到外站 谷歌书签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百度空间 开心网 雅虎收藏 人人网 嘀咕 白社会 MSN空间 豆瓣 QQ书签 [进入论坛][打印本稿][关闭窗口]

  格鲁派是藏传佛教诸多教派中形成时间最晚的一派。“格鲁”意为“善规”,因该派主张僧人应严守戒律和注重修学次第而得名。格鲁派的创始人是宗喀巴·洛桑扎巴。

  公元15世纪初,宗喀巴大师面对藏传佛教的“颓废萎靡之相”,决心清除颓风,拨乱反正,肃清秽行。由于宗喀巴大师的卓越学识和严格遵守戒律,很快得到了藏族僧俗群众的普遍信仰和崇拜。宗喀巴不仅是宗教教义方面的改革家,在改革藏传佛教寺院教育方面也颇有建树。他将寺院的学经组织和经济组织分开,建立了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比较完备的学经制度。

  随着格鲁派的形成,藏传佛教发展到了高峰,大大小小的寺院星罗棋布,遍布整个藏族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内的学经机构,是藏族封建农奴制社会的一个庞大教育系统。随着“政教合一”制度的确立,藏传佛教寺院凭借宗教和政治上的双重权威,控制了藏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等各个领域,寺院教育成为当时重要的教育形式。可以说一座较大的寺院既是一个宗教集团,又是一所学校。旧时藏族社会上有文化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僧侣出身。由于藏传佛教的派系复杂,所以各寺院学经制度亦存在着一些差异。藏区格鲁派的寺院教育以拉萨的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以及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等六大寺院最为完备,其规模较大,为藏区最高的教育中心。

  甘丹寺系藏传佛教格鲁派所建的第一座寺庙,它由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始建于拉萨以东57公里的达孜县汪固尔山上。该寺主持藏语称“甘丹赤巴”,意为法台。宗喀巴是第一任甘丹赤巴。他圆寂后,由其弟子贾曹杰、克珠杰等相继担任甘丹赤巴。他们三位通称“师徒三尊”,备受尊崇,其造像被供奉在格鲁派各地的寺庙中。甘丹寺有两大扎仓(经学院),即厦孜扎仓和绛孜扎仓,从第四任法台起,即由这两个扎仓的负责人(法王)轮流接任。甘丹寺共有23个康村(意为“按家乡地域划分的组织”)和20个米村(即僧人小组,为康村下属基层组织),康村一般由小经堂、僧舍、厨房、仓库等组成,寺内僧众一般按地区分别安排在各康村和米村中。

  哲蚌寺位于拉萨西郊更培乌孜山下,它曾经是拉萨三大寺中规模最大的寺院,也是格鲁派六大寺中最大的寺院,僧人最多时达7700人。哲蚌寺由宗喀巴的弟子降央曲杰(1379——1449)于1416年创建。哲蚌寺4个扎仓中,洛色林扎仓最大,可容纳四五千人。其中阿巴扎仓为密宗扎仓,其余均为显宗扎仓。该寺中的甘丹颇章建于1530年,是第二世至第五世达赖喇嘛的居所,也是历世达赖喇嘛的母寺。五世达赖在未迁入布达拉宫前,一直住在该寺。颇章分前院、后院,后院为经堂部分,前院为达赖喇嘛的宫殿。

  色拉寺由宗喀巴的另一位弟子释迦益喜(1353——1435)所创建,他曾于明宣德九年被封为大慈法王,故又通称其为大慈法王。他于1418年(永乐十六年)用他从内地带回的财物在拉萨北郊乌拉孜山下建成色拉寺,直译为“色拉大乘洲”(简称色拉寺)。该寺由措钦大殿、三大扎仓、32个康村的经堂、佛殿、僧舍以及著名活佛策墨林、热振等的拉章组成。寺内的三大扎仓分别为麦扎仓、杰巴扎仓和阿巴扎仓。 扎什伦布寺,最初叫“康建曲批”,即“雪域兴佛”之意。位于日喀则市西的尼玛山下。该寺建成后,改名为“扎什伦布巴吉德钦却唐皆南巴杰娃林”,意为“吉祥宏固资丰福聚殊胜诸方州”。“扎什伦布”是其简称,意为“吉祥须弥山”。此寺始建于1447年,是由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弟子即一世达赖喇嘛根敦珠巴主持修建的。他是该寺第一位法台。后经历代班禅的修缮、扩建,特别是四世班禅罗桑曲结坚赞的扩建,才形成今天的宏大规模。从四世班禅起,这里便成为历世班禅的驻地和主寺。扎什伦布寺占地约182公顷,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全寺有脱桑林、夏孜、吉康、阿巴四大扎仓。主要建筑有大经堂、汉佛堂、灵塔殿、强巴佛殿、晒佛台等。此外,还有僧舍、班禅堪布会议厅和十世班禅的夏宫德庆颇章等建筑。

  塔尔寺,藏语称“贡本强巴林”,即“十万佛像弥勒寺”之意。塔尔寺坐落在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距西宁市26公里。初建于明嘉靖年间,据说寺址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始祖宗喀巴(1357——1419)的诞生地。宗喀巴大师早年学经于夏琼寺,16岁赴卫藏深造,改革佛教,创立格鲁派,成为一代宗师。传说他诞生以后,从其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有10万片叶子,每片叶子上自然显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贡本”(10万佛像)的名称即源于此。宗喀巴到西藏6年以后,其母思儿心切,捎信让宗喀巴回来,但宗喀巴学佛决意不返,托其弟子捎去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代其省亲。还写信说:“若能在我出生地用十万狮吼佛像和菩提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与我见面一样。”次年,其母与众信徒秉承宗喀巴旨意,围绕圣树用石片砌造一座莲聚塔(今宗喀巴纪念塔的雏形),内藏10万狮子吼佛像。公元1530年(明嘉靖九年),大师仁钦宗哲在该塔以南修一小寺,这就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后经历代修筑、扩建、改造,规模渐臻宏伟。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系藏语“拉让”(拉章)之变音,其意为嘉木样“佛宫”,沿袭至今。拉卜楞寺坐北朝南,依山傍水。公元1709年,嘉木样一世俄昂宗哲应青海和硕特部河南蒙古亲王察罕丹津之请,返回故里,创建拉卜楞寺,在200多年间经历代嘉木样大师的不断扩充和发展,成为安多地区的藏传佛教重要的寺院。此寺有闻思学院、续部上学院、续部下学院、医学院、时轮历算学院和喜金刚学院。闻思学院为全寺的中枢,它以显宗为主,着重研习五部大论,共设13个学级。医学院除培养藏医外,还专门研究藏医、藏药,并配制药方,设有门诊部和制药厂。时轮历算学院主要研究天文、历算。

  格鲁派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格鲁派倡导的严守戒律,是吸取了印度佛教衰亡的历史教训,对挽救藏传佛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受到封建领主集团与广大平民的欢迎,缓和了僧俗矛盾和社会矛盾。第二,格鲁派改变以往各教派的排他主义倾向,广泛联系各教派和各地封建领主阶级,同时还和蒙古族、汉族、满族及其他民族的统治阶级建立联系。格鲁派在初创时期的宽容性和广泛性,为其以后统治西藏,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奠定了基础。第三,格鲁派建立和加强了寺院的组织制度与学经制度,使寺院相对独立于世俗社会并享受种种特权,对格鲁派的寺院集团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发展极为有利,从而使格鲁派寺院集团上层人物成为西藏社会的统治阶级。第四,严密的活佛转世制度的建立,使格鲁派及各大寺院的教法传承、利益关系都有了合法的继承权和稳定的控制权,同时为夺取世俗统治权做好了组织准备,最终将神权、政权、经济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责编:鹤喆)

我要留言:  相关文章 图说西藏 青海风马旗摄影沙龙佳作欣赏 一图领略青海年保玉则神山野花 松赞林景区有望成为迪庆第二个5A景区 记忆中的青藏高原 西藏地震安置点内的快乐足球 西藏自治区2015高校毕业生招聘会咸阳举行 班禅接受藏传佛教高级学衔获得者朝拜 中国至尼泊尔公路实现双线贯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