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浙江援建青川干部:援建两年,一生牵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宁波网红农家乐哪家好 对话浙江援建青川干部:援建两年,一生牵挂

对话浙江援建青川干部:援建两年,一生牵挂

2023-05-16 11: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编者按: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历史永远记住的时刻,一场特大地震撼动中国,一时间,群星暗淡,举国神伤。“

15年过去了,一个个有名有姓、有血有肉、有苦有乐的人,勾勒出平凡且伟大的身影,这其中有灾区人民的自我奋斗,也有浙江绵延至今的援助帮扶。

潮新闻记者沿着当年浙江救援队、援建干部的脚步,来到了曾遭受严重破坏的汶川、北川、青川,我们看到这里生长出的生活与故事,不再附带悲情,也无需博取同情,而是一群自强不息者的勇毅叙事。

今年3月,鲍一飞(右六)等杭州援建干部重返青川,在杭州大桥合影留念。

迈进五月,鲍一飞的工作更忙了。作为浙江省杭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厅党组副书记、主任,亚运会的相关工作是他最挂心的事情。但是百忙之中,他还是没忘记一个日子——5月12日。

十五年前,鲍一飞作为浙江379名援建干部的一员,与12000名援建大军一起,在青川奋战了800多个日日夜夜,一同创造了“苦战3年,跨越30年”伟大奇迹。

今年3月初,鲍一飞和当年杭州市援建青川指挥部的其他十几名援建干部再次回到青川。那几天,一路倾听介绍,一路欣慰感慨,一路感恩道谢……鲍一飞几度热泪盈眶,话里话外都是情。

援建,责任在肩

“领导问我,知道你家里有困难,能克服吗?”15年前的7月,原本不在援建干部名单上的鲍一飞,因为组织需要,二话不说加入援建队伍。当时,他女儿只有五岁。

一声号令,在本应是全家团圆的中秋节前,鲍一飞与浙江援建大军一同“逆行”前往1800公里外的青川县。

在他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临行前的一刻,“大家一起合影,在闪光灯闪烁的瞬间,我看着自己身上的迷彩服,突然感觉到肩上真的沉甸甸的,那是历史的重任,是国家的嘱托。”

当时的青川是一片被撕裂的土地。地震导致青川4821人遇难,1.5万人受伤,房屋垮塌130余万间,全县25万人居无定所,基础设施全面瘫痪,是全国18个省市对口援建汶川地震灾区中地理位置最偏远、条件最差的极重灾区县。

“怎么办?就是咬牙完成使命!”鲍一飞说,因为条件有限,浙江援建干部们都住在板房里,每到下雨天,雨点落在屋顶上的声音就像在打鼓,大家都睡不好。不要说洗热水澡,有时候泡面都直接用冷水泡。

当时鲍一飞等援建干部们最心急的事情,就是青川县县城的搬迁问题。但是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规划一直在调整和改动。直到2009年5月底,才最终敲定。

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鲍一飞并没有任何畏难情绪,“这是一份政治责任,我们就是要用最短的时间,帮助青川的群众重建家园。时间紧,我们就把一天当做两天用。”

2010年准备返杭当天,当地干部群众自发组织的“送亲队伍”。受访者供图

援建期间,浙江累计完成项目547个、投资86亿元,援建49所学校、37所医院、7所福利院、158座桥梁、34条防洪堤、268处农村饮水工程以及193条道路等民生工程,帮助青川实现了基础设施条件的历史性跨越。

爱和关心从来不是单向流动的。

鲍一飞不会忘记2009年7月16日那天突然爆发的山洪,“根本来不及管衣服鞋子那些物品,水一下子就快涨到脖子了。”而这次山洪导致杭州援川指挥部的仓库被淹,里面储存的消毒液被水浸泡后产生了氯气而发生了爆炸。

“附近的群众都在帮我们抢救财物,那个场景现在我还历历在目。”鲍一飞说,青川的干部群众对浙江援建干部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关心和帮助,因为杭州援川指挥部所在地是一个临时板房,经常停电,他们就把会议搬到附近有临时发电机的宾馆里。

事非经过不知难。“他们总对我们说谢谢,其实我们也要谢谢他们。”鲍一飞说,四川人民乐观向上,无论遇到多艰难的状况,始终乐观向上,热爱生活,“面对他们,我们感恩,感谢,感激,感动。”

牵挂,时时刻刻

2010年,援建结束,鲍一飞返回杭州。但他和青川的故事还没有画下句点,援建两年成了他一生的牵挂,“只要看到青川的消息,总会涌起难以割舍的情愫。”

就连最近青川唐家河野生大熊猫“遛娃”被红外相机捕捉的新闻,鲍一飞也没有错过,“你没办法不关注,因为那是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看见‘青川’两个字就会觉得亲切。”

在2018年,鲍一飞组织了一场援建干部的座谈会。几张桌子,几盘水果,一个回顾的PPT,鲍一飞说“就是大家聊聊天,回忆一下当年的故事。”但是42位杭州援川指挥部的同志齐刷刷地都到了,奋战的800多天已经变成了每个人人生的一段“烽火岁月”。

像援建干部们一样,浙江也一直挂念着青川援建结束后的发展。2010年开始,浙江省连续10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进行长效帮扶,开展扶贫协作。两地共同打造的川浙产业合作园、浙商产业园累计引进项目24个,总投资36亿元。

从短期援建到长效帮扶,在青川,干部群众从没有忘记这批来自浙江的“亲人”。

“这是他们做的手工茶。”鲍一飞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装着茶叶的塑料袋,“肯定比不上我们西湖龙井的口感,但是我喝着总有不一样的滋味。”

几乎每年,都有援建干部收到来自青川“亲人”的一些土特产,黑木耳、樱桃、茶叶……虽然不多,但最淳朴的“心意”只为让千里之外的浙江“亲人”第一时间“尝尝青川鲜味道”,用他们认为最恰当的方式表达着从未忘却的感念。

3月初,鲍一飞和当年的援建干部重访青川。当他们一行人走进一家农家乐准备用餐,负责经营的大姐一眼就把他们认了出来。

刻着浙江39个援建指挥部每位援建干部名字的“感恩奋进墙”。受访者供图

“你们是杭州的援建干部!”虽然相隔了十几年,虽然身上没有穿着“杭州援建”字样的迷彩服,但是“浙江亲人”的面容依然在青川人心中。说到这里,鲍一飞蹦出几句四川话,有一股抑制不住的浓浓情感。

“我们记不住他们是谁,但是他们没有忘记我们。”被认出来的瞬间,鲍一飞感觉眼眶一热,就像看到那面刻着浙江39个援建指挥部每位援建干部名字的“感恩奋进墙”时一样。

不止“感恩墙”,青川到处是浙江的印记。横跨青竹江的杭州大桥,两旁栽满银杏树的“浙金大道”,造型仿浙江丽水永和桥设计的“感恩桥”……这一道道风景,都是浙江援建干部们家国情、赤子心的最好证明。

回望,祝福明天

青川地震博物馆内,收藏着浙江39个援建指挥部的牌匾。一看到“杭州援川指挥部”的牌子时,鲍一飞瞬间红了眼眶、忍不住感叹,“太熟悉了!”

这座汶川大地震后首个综合性地震博物馆由浙江省全额援建,历时18个月,总投资达8650万元。

博物馆内,浙江39个援建指挥部的牌匾。受访者供图

停在14:28分的时钟、被巨石砸中的轿车、沾满尘土的书包……在博物馆地震灾难体验厅内,陈列着这些地震遗留物。“我觉得我们不是去追忆当年的苦,不是去撕开当年的伤,而是要重温当年的精神。”鲍一飞说,当时,受灾最严重的三个地方,就是北川、映秀和青川的东河口村。

鲍一飞曾经见到过一位来东河口废墟缅怀家人的大哥,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都长眠于此。“他在那里抽了两个小时烟,但是掐灭烟之后就又投入对家园的重建当中。”鲍一飞说,“这里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顽强不息的精神,都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有这样的精神在,我知道青川的发展必然越来越好。”

正如鲍一飞所想,青川正在一路腾飞。“我感受最深的一个是交通,一个是教育。”看到如今的新青川,他感慨万千。地震带来的伤痛,已然被重建后的美丽新家园所替代。

曾经援建青川时,因为基础设施落后,从杭州援川指挥部所在地竹园镇去青川县城乔庄开会,至少要花上两三个小时,现在半个小时就能到达。据四川交通广播报道,截至2022年,青川县公路通车里程4000余公里,20个乡镇138个建制村公路通达率达100%。

投资3000多万元的青川县乔庄雅戈尔博爱小学,由宁波指挥部援建,是青川县城学生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小学。“看到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我感觉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在鲍一飞看来,只有重视教育,才能培养更多人才,才能有更多的人才反哺家乡。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青川创业发展,而这些都意味着未来和希望。

路通,人和,经济兴。今年年初,青川县委第十三届三次全会表决通过《中共青川县委关于践行“两山”理论发展生态经济加快推进青川现代化新征程的决定》,明确了青川县未来发展目标愿景:到2035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5年,一切历历在目,从残垣断壁到重焕新生,再到生机勃发。鲍一飞说,“我会一直关注青川的发展,这里的明天会更绚丽多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