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第237号提案的答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宁波市台风停工 宁波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第237号提案的答复

宁波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第237号提案的答复

2023-05-16 03: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尹向红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中提出的《关于完善自然灾害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议》已收悉。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宁波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大陆海岸线中段,自然灾害类特别是台风、洪涝突发事件多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自然灾害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自2019年机构改革后,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健全应急预案体系

根据《宁波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实战为导向加快推进专项预案编制,指导各地编制乡级应急处置联动预案、专项预案及村(社区)“多案合一”综合性应急手册处置预案,基本建成全面覆盖的“市县乡村”四级预案体系。根据省预案,修订防汛防台抗旱、森林火灾、地质灾害、地震、雨雪冰冻灾害、自然灾害灾民救助等市级专项应急预案。特别是《宁波市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根据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防御应对工作复盘评估和防汛防台234治理行动,结合防汛防台抗旱工作实际,对2020年版的《预案》进行了修编。新增6家市防指成员单位,调整部分成员单位职责,建立特别重大灾害应对工作机制,明确“1办11组”的防指组成,构建分工明确、责任清晰、配合紧密的指挥体系。

二、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机制

一是我市气象、水利、资规等部门不断优化专业监测站网,加强气象灾害、水文、山洪灾害、地质和海洋灾害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建立预警信号权威媒体传播渠道,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二是我市应急部门建立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处置机制。24小时监测监看省、市自然灾害相关平台系统,做好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归集和研判,及时发布预警提示。三是我市卫生部门完善疾病应急监测机制。应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台风灾后传染病早期识别模型,在灾后及时启动发热、腹泻、红眼病等传染病症状监测工作,监测体系完整敏感,确保能够早期发现传染病苗头,及时进行预防控制,为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三、发挥专家人才支撑作用

一是面向全市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选聘了319名应急管理专家,建立了市级的应急管理专家库,并建立专家使用评价和动态淘汰等制度机制,每3年对专家进行换届选聘,根据专家的使用评价情况,对专家库进行动态更新完善。二是加强应急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建设。研究出台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指导意见,支持应急管理人才按规定享受我市人才政策。全面推行应急管理工作导师制度,强化干部队伍传帮带作用。全面落实应急管理干部轮训制度,实施三年干部轮训行动,开展年轻干部调训工作,强化应急管理事业后备人才储备。

四、完善应急联动协同机制

一是我市以公安110指挥中心为依托,前期已建立宁波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将应急、公安、消防、交通、住建、财政、卫健、民政、水、电、煤气等相关单位纳入调度体系,每月进行联勤考评,每季度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对联勤联动联战实体化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完善运行机制。二是为强化信息互通,实现扁平化调度指挥,我市成立宁波市综合应急指挥中心,规范日常、节假日及突发事件应急值守响应模式,明确信息报送机制,加强与网信、信访、公安、交通、文广、海事、消防等重点单位的协同联动,及时将收集的信息第一时间通知协同部门处置,并持续跟踪事件处置进度,直至事件闭环,切实提升政府应急处突响应能力。

五、提升自然灾害事件社会参与度

一是加大对社会应急力量的政策扶持力度。我市现有正式注册登记的社会应急救援队伍31支,拥有核心骨干人员1029人,志愿者人数2649人。救援能力涵盖城市搜救、高空绳索救援、山地救援、水上搜救、潜水救援、医疗救助和后勤保障等。近年来,我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加强、规范和支持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文件,如《宁波市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甬应急〔2020〕56号)、《关于培育支持社会救援力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甬应急〔2019〕110号)等,还突出重点对优秀的社会应急救援力量进行培育,加大对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的资金补助,2020年至今,已累计对列入重点培育的7支市级社会应急救援力量补助约160万元。二是动员组织参与志愿服务。先后向全市发出志愿服务倡议书,号召广大志愿服务组织(团队)和志愿者积极参与防御台风“烟花”、“灿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期间,全市共有800余个志愿服务组织(团队)、6万余名志愿者参与,重点开展防台安全避险宣传、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物资慰问帮扶,安置点送关爱、帮助果农抢收等志愿服务行动,以及隐患排查、协助安全转移等专业应急救援志愿服务。

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预案演练

一是强化社会宣传动员。我市组建了基层应急宣传员队伍,深化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应急宣传教育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应急管理融媒体传播工作机制,打造《甬城应急》全新广播全媒体专栏,集中开展“3.19”森林消防宣传日、“5.12”防灾减灾日等主题宣传活动。二是不断加强应急演练。我市每年按照年初制订的预案演练计划常态化开展实战演练,强化协同作战。2022年上半年,市、县两级应急管理部门已组织开展或观摩指导132场应急演练,其中市级有防汛防台、水利防洪防台、水质事故等12场。

七、下步工作措施

下步,我市将继续做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

一是不断健全应急预案体系。继续组织指导各地、市级有关部门做好预案编制、备案、演练实施等有关工作,特别是组织指导做好市级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实施等工作。健全“五停”“五断”工作机制,出台《宁波市强对流气象灾害应对处置工作规则》。继续指导各地做好基层应急预案制订修订工作。完善预案管理办法、编制导则和标准,推进预案数字化建设。

二是提升综合监测预警能力。积极推进“气象十四五”重点项目的立项和实施,继续完善智能综合精密监测网,开展宁波特殊地形对台风、东风波、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影响机理关键技术攻关,开展新型探测设备、卫星和雷达等融合资料应用研究,提升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构建基层预警发布和应急动员网络,持续推进农村应急广播应用,力争年底前80%的县应急广播平台与省级应急广播平台联通对接,有效提升预警信息发布及时性和广泛性,实现预警信息和动员令快速传导到户到人。

三是加强共训共练机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整合改革方案》,建立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与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共训共练、救援合作机制。目前市消防救援支队即将建设市危化品训练基地,已挂牌“浙江省区域应急指挥平台”,建成后将提供给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使用。

四是夯实救灾基础。完成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推进乡镇(街道)标准化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试点。探索推动城镇“135应急救援圈”和农村“15分钟救援圈”建设。创建6家国家级、7家省级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升级改造380个水灾远程定损水位桩,推进巨灾风险地图建设,提升巨灾保险灾害防范和灾后理赔效率。

感谢您对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支持!

                     

宁波市应急管理局

                            2022年7月22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