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甲秾:坚定的农民革命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宁乡彭波 李甲秾:坚定的农民革命者

李甲秾:坚定的农民革命者

2024-03-20 02: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烈士档案

李甲秾,(1898年—1932年),字秾皇,名甲秾。青山桥镇龙基村人(现青山社区龙基组)。曾任第十六区支部书记,工农自卫军第三中队副中队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由于叛徒告密被捕,在严刑拷打下仍不屈服,壮烈牺牲于流沙河镇,年仅34岁。

□文/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娉 彭凤 图/何华龙

出生富庶,才华横溢,一表人才,这些词语如果都用在一个人身上,那他一定是社会中的佼佼者,在上世纪初期以这样的条件,他本可以过着安稳的生活。但是作为知识分子的他,接受了先进思想,不甘于平庸,决心投身革命,他就是李甲秾。大革命时期,李甲秾以教师身份,传授农民文化知识,宣传革命道理,为开展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进步人士、革命人才。今天的《红色宁乡英烈谱》让我们一起去追寻李甲秾的足迹,了解他为革命事业奋斗一生的故事。

革命种子悄悄生根发芽,学校任教培养革命人才

春日里的龙基组绿意盎然,一方方秧田连成了片,老牛在田埂上缓缓独行,丛丛绿树掩映着路旁的房屋,一派祥和之景。1898年,李甲秾正是出生在这里,兄弟五人中,属他年龄最小,由于家境比较富裕,李甲秾七岁开始进入私塾读书。

“他是聪明人,很会读书,五兄弟中间,就他读书最多,也最仁义。”回忆起祖父,李甲秾的孙子李夕连说道。

1910年,李甲秾进入云山学校读书,何叔衡成为了他的国文和历史老师,常常与他讲述民族英雄和革命者英勇献身、视死如归的故事,悄然在李甲秾心中埋下了革命的种子。特别是辛亥革命爆发后,何叔衡带头剪掉自己的辫子,以示反对封建专制,更是激起了李甲秾对革命的决心。1914年,李甲秾考入宁乡驻省中学。李甲秾的孙子李赞告诉记者,当时李甲秾正是在长沙驻省中学开始接受马列主义思想熏陶。

在大革命时期,学校曾是革命思想传播的摇篮。

“他当时看到中国的社会腐朽、反动,民众的疾苦实在是太深了,要想唤醒民众,只有教育。”李赞说道。于是,李甲秾怀着极大的热情,先后在玉潭高小、云山学校、甲师等学校任教,并秘密发展地下组织,成立农协会。同时,他对《新青年》《民心》《教育杂志》等进步刊物进行深入研究,并把这些进步思想传播开来,激发了莘莘学子的爱国之情,为开展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进步人士、革命人才,李品珍就是其中之一。

积极参与革命遭告密,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1927年5月“马日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为反对国民党反动军的“清剿”,在县委的领导下,宁乡沩山上展开了以严岳乔、谢南岭、喻东声等领导的第一次工农武装斗争。时任工农自卫军第三中队副中队长的李甲秾,带领队伍直上沩山参与起义。沩山起义失败后,李甲秾一边在学校教书,以先进的思想引领学生们走上革命的道路,一边与兄长李梓秋秘密加入了红二师。随后,由于搜集反动政府情报得力,红二师袭击同文镇夺取了武装胜利,极大鼓舞了革命群众的士气。

然而,1932年,由于叛徒告密,李甲秾被益阳、安化、湘乡、宁乡四县的“剿匪”总指挥曹明阵逮捕。李赞告诉记者,当时李甲秾在团防局工作,有叛徒告密他并不知情,曹明阵到流沙河来后,以视察为名在林山寺开展检查,将尹澍涛和李甲秾和另外几个革命者都抓起来了。随后,搜出了很多进步的文章,如《贫民的哭声》《三升米》等。加上当时李甲秾在团防局藏的枪被挖出来了。曹明阵便以此作为依据,对李甲秾进行严刑拷打逼供,但他始终坚贞不屈,在监狱中还与尹澍涛一起赋诗以明志:“以身许国志如山,早把生死置等闲,战斗一生为革命,粉身碎骨也心甘。”

就这样,李甲秾与尹澍涛、尹求安等人,在流沙河沙滩上英勇就义,年仅34岁。他牺牲后,安葬在老屋的西侧山头。1954年,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在李甲秾百年祭典之时,后人为他建立了纪念亭,供世人缅怀。时至今日,李甲秾坚韧不拔、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和坚定的革命信仰仍令人感动,他无怨无悔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奉献给革命事业的精神,不断激励和指引着后人前行。

“影响最大的是那副对联,他写在书房里‘吃苦是良图,作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下联是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这副对联对我们的影响很大,现在家里人也是按着这样的行事风格在做,家里已经出了四代党员了。”李赞说道,他们都为自己是革命的后代感到自豪!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