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竞赛论文范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学科竞赛与科研训练心得体会 学科竞赛论文范文

学科竞赛论文范文

2024-06-18 05: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科竞赛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大学生科技竞赛;课程建设;练习组织;创新人才

一.大学生科技竞赛的课程建设

1.分层次开设各类科技竞赛选修课

学校在组织大学生科技竞赛时,遵循“两个导向”原则摘要:一是科普性导向,即竞赛要面向广大同学,使更多同学了解科技竞赛并参和进来;二是科研性导向,即各教学单位举办专业性强、水平高的科技竞赛。因此在选修课开设方面,学校针对不同的学生,实行分层次开设科技竞赛选修课。如面向没有电子设计基础知识的学生开设电子设计基础班,采用大班教学形式,一般120~140人左右,以普及科技竞赛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喜好为目的;而对于具有电子设计基础知识的学生则开设电子设计提高班,采用中班教学形式,一般60~80人左右,以提高科技竞赛能力为目的;另外,对达到电子设计提高班水平且有初步参赛意向的学生开设电子设计竞赛班,采用小班教学形式,一般为40~50人左右,以培养竞赛选手为目的。

2.面向竞赛学生开设科技竞赛练习课

练习课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集中练习借鉴“商品超市”和“菜单选择”的管理理念分成不同的课程模块,如计算机程序编程、设计规划、论文撰写、信息处理、团队分工协作、案例分析、实战练习等模块,竞赛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选择部分课程模块重点练习。部分课程模块用于强化练习,部分课程模块用于基础练习。集中练习课由经验丰富的竞赛指导教师主讲,以课堂讲授和练习为主,对竞赛学生的应战能力进行统一培养和集训。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对最终参赛的选手进行所有模块的综合练习。

分散练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自学过程中,碰到疑问或困难时,竞赛指导老师负责答疑指导。

3.合理布置各类不同性质课程的教学内容

竞赛相关课程教学内容侧重将竞赛思想和内容融入其课程教学中。如在高等数学、概率论等课程中,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其中;在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课程中,可选择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教学。

选修课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面向对象,各有侧重。基础班侧重竞赛基本知识的普及教学,以激发学习喜好为目的;提高班侧重竞赛基本技能提高,能进行简单的竞赛设计,以提高科技竞赛能力为目的;竞赛班侧重竞赛实战内容的辅导,以培养竞赛选手为目的。

练习课侧重竞赛内容的强化和竞赛辅助技能技巧的练习。

除合理布置各类不同性质课程的教学内容外,学校还鼓励竞赛指导教师自编竞赛教材和讲义,集体备课,在教学内容中吸取竞赛内容和经验,适当引进国外原版专业教材并采用双语教学,使竞赛教育向多形式,高层次发展。

4.开展大学生科技竞赛网络课程建设

网络应用于教学领域,给学生提供了大量便捷的学习机会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习活动更加自主化、个性化,使教学的适应性得以加强。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建设100门网络课程,其中就包含了大学生电子设计、数学建模、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科技竞赛网络课程的建设。

科技竞赛网络课程网站建设要求包含教学文件、实践教学、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课外自学课件、课堂作业习题、课外综合习题、模拟考试平台、在线讨论(留言板)区、历届学生竞赛获奖成果等内容。目前已建成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网络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网站,学生的课堂作业、课外练习通过网络进行,模拟网上考试已通过测试,预备逐步推广使用。

针对科技竞赛网络课程网站的建设,学校明确要求网站内容每学期必须有更新,非凡是作业和试题每学期要有30%的内容调整;在线讨论必须经常关注,及时答复;每次竞赛完成后,相关内容应在4周内完成上传。

二、大学生科技竞赛的练习组织

1.建立大学生科技竞赛网站

为进一步宣传推广科技竞赛,学校建立了大学生科技竞赛网站。在整合、扩充原有竞赛网站的基础上,建成了竞赛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并兼具互动交流功能的网络空间。网站包含竞赛种类、类别、竞赛时间、历届竞赛等基本介绍,学生竞赛成果展示,竞赛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学历、探究方向、教学探究成果等基本团队情况介绍,统计、分析、撰写等竞赛技能知识介绍,在线提问和交流等,并能和学校相关科技竞赛网络课程网站快速链接,让学生能全面深入了解各类科技竞赛。网站深受同学好评,成为学校科技竞赛的最佳前沿阵地和宣传窗口。

2.加强练习指导教师团队建设

学校非常重视大学生科技竞赛练习指导教师的培育和团队建设工作。在教学业务方面,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和规模的教学研讨,集体讨论教学大纲、编写练习教材、完善教学文件、探索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通过练习指导教师的共同参和,确定了各类课程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定位。鼓励并支持练习指导教师开展各项科研工作,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促进教学,全面提升竞赛水平。

我们还采取“1+1”练习指导教师培养方式,即每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带一名新指导教师,通过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教学指导功能。同时,“1+1”培养方式也保证了练习指导教师队伍的稳定。

3.加强竞赛技巧练习

学校通过开设练习课,分模块对学生进行长期竞赛练习,在竞赛相关技巧练习中,有三个技巧非凡需要重视和加强。

(1)信息处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发展,通过网络可以快速获取各个领域的知识,但哪些信息对竞赛更有效以及如何选择信息,却让很多学生头疼。加强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明确自己需要的和必须把握的信息,建立信息评价标准体系,学会选择有意义的信息,将对竞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论文撰写。竞赛最后提交的成果形式是科技论文(部分需设计作品),因此,论文撰写质量直接关系着科技竞赛的成绩,加强论文撰写的规范性练习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设置了科技论文的撰写模版,对论文的结构布置、撰写格式、文法和表达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3)团队协作。每组参赛队设立一个指挥员,每个队员在竞赛中各有分工。在设计策划中,要求队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群策群力、默契配合,要求队员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能相互帮助、团结协作,使整个竞赛有条不紊。

4.参赛选手培养程序

通过分层次开设选修课,学校有了一支相对固定的竞赛选手队伍。我们学校的做法是摘要:竞赛选手在提高班中产生,根据学生在提高班中的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对其总平均成绩进行排名,在学生有参赛意愿的前提下,择优录取,组成竞赛班。通过竞赛班的实战练习,学生对相关科技竞赛的内容、设计思路有所了解,也具有了一定的竞赛技能。同时,要求竞赛班的所有学生均需参加练习课的集中学习,但可根据自己的特征,选择相关练习模块;空余时间可以通过大学生科技竞赛网站进行分散自学。参赛选手在竞赛班中产生,根据学生在竞赛班中的成绩排名,择优录取。参赛选手必须经过练习班所有模块的集中强化学习,组队时兼顾学生不同的技能特长,做到优势互补。

三、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积极开展科技竞赛活动,努力培养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喜好和能力,搭建学生科技创新的平台,是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保障。

篇2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竞赛;创新能力

一、新时期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具有趣味性、实践性、探索性和自主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新时期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于三方面:

(一)参赛主体——学生

1.兴趣不高,参与比例较低。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成为了一些有志大学生的新时尚,但有许多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比较差,表现为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思维,对科学研究与开发的热情不足。部分原因是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准备,这就需要学生牺牲很多个人时间,付出很多心力,需要有恒心和毅力,且短时间内取得的成效并不是特别明显。另一方面,低年级学生还处于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所储备的专业知识不够;高年级的学生因学业、考研、就业等多重压力,参与此类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所以,学生实际参与科创活动的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理论知识掌握扎实,但创新意识不足。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虽然比较扎实地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实践机会比较少,因而缺乏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研态度。

(二)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主办方

1.种类繁多,良莠不齐。目前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种类繁多,举办范围纵横交错,举办单位资质参差不齐,可以用“泛滥”来形容。有些举办单位的初衷就是为了收取参赛费用,从中获取经济利益,根本不能保证竞赛活动的质量、意义和目的。当然其中也不乏档次较高的科技竞赛,比如“挑战杯”、“三北地区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竞赛”、“数学建模大赛”、“ACM程序大赛”等。所以当前各高校应该有选择性地参加高水平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2.科技竞赛的影响力研究滞后。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举办的初衷,是通过竞赛这种方式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吸引更多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来参加,促使新成果产生,但是目前收效甚微。因此如何发挥其在普通教师、学生,甚至在普通群众中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总结。

(三)参赛单位——各高校

1.高校的关注点出现偏差。目前,许多高校的带队教师和学生就竞赛谈竞赛,忽略了其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带动作用。另外,高校大多将重点停留在能够拿怎样的名次、多少奖金、何种荣誉上,功利思想严重,没有将科技竞赛作为推动学校科研创新,教学、管理水平提高的契机。2.学校和教师对参与科技竞赛的学生缺乏必要支持。大学生作为一个正在成熟的社会群体,在参与科技竞赛活动时光有热情和兴趣远远不够,还需要学校强有力的支持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然而当前教师本身都有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难以确保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当然,还有一些高校和教师对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3.高校缺乏对科技竞赛活动的激励措施与保障体系。学校受到资金、时间、场地和设备等限制,又考虑到科技竞赛活动的周期短,出成果难,从而对许多研究课题的支持都点到为止,造成项目流于形式,难出精品。学校也很少投资为大学生参与科技竞赛活动建立长期、有效的奖励机制,使大学生由于筹资困难,即使有创新愿望和设想,也只能停留在心中。此外,许多高校的教学目的只是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不愿意为科技竞赛活动花费太多的时间。这些都极大地限制了大学生参与科技竞赛活动。

二、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应试教育仍是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有选择性地参加科技竞赛活动,使他们既展示了才华,提高了创新能力,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加强了创新意识。

(二)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活动的关键和核心是创新思维。大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技竞赛活动,对其创新思维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和开发。科技竞赛一般采用组委会命题或者指导性命题的方式,“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CM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等属于前者”;“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三北地区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竞赛”等属于后者。无论是哪一种命题方式,它们都强调在竞赛中运用创新思维,在作品体现新方法、新思路或者新技术。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参加科技竞赛时,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同时,团队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有利于知识的综合整理、交叉和转移,互相取长补短,使思维在交流中得到启发,让思维变得更加顺畅、变通、特别和敏锐。

(三)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

创新技能是对某一新事物、新事件等进行设计、实践,并把创新成果成功推广,使其普及的能力。在任何时候,创新技能都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创新实践是它的表现形式。大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是培养其创新技能的一个实践环节,能够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对学生来说,也是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完善、自我积累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参加科技竞赛活动需要综合运用一门或几门课程的知识,是一个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或特定问题的过程。科技竞赛活动是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综合性、创新性的教学活动。

(四)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可以塑造学生的创

新人格创新人格是指有利于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的个性品质,它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是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方法论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等众多非智力因素的结合,是创新型人才具有的整体精神面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只注重知识、能力、技能,同时还要注重养成学生创新人格。大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可以使学生的视野得以开阔,兴趣得到激发,好奇心得到满足,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加强团队合作,学会怎样和人交流。比如学生在遇到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经验不足、思路不够开阔、找不到解决办法等问题时,就需要参赛学生的勇气和恒心去挑战难题,战胜困难。这一过程,使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了,意志得到了很好的磨练。参加竞赛的人大都认为,团队的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在竞赛中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理解,这使大学生学会了怎样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在生活和学习工作中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了怎样与人交往。

三、促进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与途径

(一)深入宣传,激发学生参与

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站、展板、校广播站、橱窗、校报等多种媒体方式,通过对获奖作品进行宣传和展示,引起广大师生的注意,定期举办各类科技竞赛的培训,激发大学生对科技竞赛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些高校每年都会定期在网站,或做展板,宣传在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中取得的成果,还会举办获奖团队与同学们的座谈会,大家畅谈参赛的体会和收获,交流经验。对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优化师资队伍,加强教师指导

提高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质量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因此,要优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最大限度地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尤其要发挥教务处和科技处的指导作用。成立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指导委员会,聘请知名专家、教授和学者定期举办各类科技竞赛专题讲座,选拔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给学生解答科技竞赛活动的相关问题,指导其开展科研活动。建立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师带徒”制度,选聘有竞赛经验的老师指导参赛团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拓宽视野,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师带徒”制度使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导师的科研项目和课题中去,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改革教学模式,将科技竞赛融入教学中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高校应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宗旨应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课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科技竞赛相关内容,不仅可以延伸课堂教学,还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学校在修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时,应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作为首要目的,构建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符合;有针对性地增开选修课,理论学时适量减少,增加实验课程。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文化艺术、技能训练等课外实践活动,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还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时间与空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建立科技竞赛活动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调动好学生和指导教师对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是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长期、有效、规范开展的根源。为调动高校教师参与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积极性,应建立科技竞赛指导教师工作量核定制度,即在高校科研和教学工作量的核算中,将教师指导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工作纳入其中,奖励在科技竞赛中取得成绩的教师,优先考虑这些教师的评奖、评优,并在职称评定时给予适当的加分。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对参加竞赛获奖的同学给予物质奖励,考研保送加分等。高校应加大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专项基金的投入,选择优秀项目进行重点资助,确保竞赛有高水平的作品出现。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大学生通过参加科技竞赛,在体验科学技术魅力的同时,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创新能力。我们应在今后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中不断地总结、反思,从而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任良玉,张吉维.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03).

[2]王宏,昊文虎.清华实践教学“赛课结合”新思路[J].计算机教育,2006(07).

[3]刘正远,段玉玺,吕杰等.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2(08).

[4]崔源,李雪琪,王文涛等.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

[5]连兆大“.挑战杯”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J].衡水学院学报,2012(02).

[6]鹞翠茹.试论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煤炭技术,2010(06).

[7]魏岚.浅论高校如何开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新局面[J].理论界,2008(06).

[8]何文秋,袁嫒.关于大学生科技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02).

篇3

1.开设竞赛选修课,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大学生科技竞赛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正式进入各类竞赛的门槛较高,大多数外专业的学生可能对某些竞赛感兴趣,但由于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时间冲突等方面的因素暂时无法正式参加竞赛,为此学校可以依托某类竞赛开设选修课,例如电子设计、英语演讲、多媒体设计等,选修课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放,使对此感兴趣的同学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不同专业知识的融合。

2.引入竞赛项目,强化课程内容应用性。学科竞赛的主题或项目,一般来源于现实生活,存在于社会生产实际,将正式比赛中的具体项目或者优秀作品引入课堂,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如将电子商务竞赛项目融入课堂,全方位解读和演练网站建设、技术支持、营销推广、运作模式等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虚拟的实战,从而改变传统课程“过多依托教材,过多局限课堂、过多传授知识”的困境,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在开放性和应用性方面进行的更为深入。

3.开展课堂竞赛,创新教学方法。科技竞赛集专业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教师可借鉴这一组织形式,在课堂上或课后组织各类小型的竞赛活动。譬如可设立某个可进行比较的竞赛主题,然后将全班分为几个竞赛小组,小组成员互相配合,现场操作,共同完成竞赛项目,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思考、解决问题。在竞赛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完全脱离学生,而应以指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4.以竞赛为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应用型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但由于学生一直处于学校环境中,无法深入了解外部世界的变化,导致在创新创业方面存在很大欠缺。当前很多竞赛是行业主管部门与企业联合举办,鼓励参赛者采用新方法、新技术解决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因此这类竞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强的助推作用。学校也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定期举办创新创业相关的竞赛,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设立平台。

5.围绕竞赛主题,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毕业设计(论文)是灵活运用本科四年所学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项综合性教学环节,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从操作概念上来说,毕业设计(论文)与科技竞赛具有一定相似性,因此,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以与本专业相关的科技竞赛项目为主题,根据竞赛规定和要求,完成自身的毕业设计(论文)。对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允许替代毕业设计(论文)。

二、以大学生科技竞赛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1.高度重视,加强竞赛的组织工作。要把科技竞赛作为一项经常性的教学活动纳入日常工作中,贯穿于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学校应成立包括教务处、科研处、学工处等在内的校科技竞赛委员会,主要负责统筹科技竞赛的组织立项、项目管理、经费筹划、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2.坚持高标准,不断强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科竞赛具有高端性,是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因此参加科技竞赛的多是学习成绩优异,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对指导教师的水平有较高要求,竞赛指导教师不仅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加强指导教师团队建设,鼓励形成跨学科、跨领域的指导教师团队。

篇4

关键词:机械类大学生 学科竞赛 开展模式 评价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a)-0171-02

对于当今大机械类学生来说,往往过于“专注”课本,理论知识学得比较扎实,但非常欠缺实际操作能力。机械行业的大部分工作岗位对个人的动手能力有较高要求,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对于很多工作不能胜任。为此,在机械类大学生中开展学科竞赛,通过整合课内课外的实践教育资源,不仅可以让大学生将理论知识实践化,而且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打造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

1 学科竞赛教学模式概述

当今社会对实用型的创新人才需求旺盛,但很多高等院校的教育体系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教育思想的陈旧、教育结构的不合理都导致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在此形式下,学科竞赛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学科竞赛教学模式是在结合课程内容、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以竞赛的形式把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1]。和普通课堂教学相比,学科竞赛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目前适合我国机械类大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有: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国家大学生工程训练竞赛、新苗计划大赛等,在这些竞赛的实施过程中充分验证了学科竞赛教学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中所起的作用。

2 开展学科竞赛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1)为学生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机械类学科竞赛的竞赛题目往往带有项目背景,从课程内容上,大多涉及多学科课程;从人员来说,学生是参加竞赛的主体,这种主人翁的感觉能充分激发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潜力与热情,而在资料查找、对问题的分析和综合等参赛过程,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2)为提高机械类的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选修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加广泛的知识,但这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起的作用不大,寄希望于通过学习选修课程来获得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做法是不现实的。而学科竞赛从形式和内容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科竞赛活动促进了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相关学科的改革和发展,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经验的积累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科竞赛水平的提高,于是形成了不同学科的良性互动、教学改革和学科竞赛的良性互动。学科竞赛应紧密结合机械类课程的教学环节和内容展开,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总结整理和实践运用。学科竞赛的结果能够大致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教学体系设置的合理性程度,通过竞赛评价和总结讨论可以发现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教学和教改提供重要参考[2]。

(3)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基础。

学科竞赛往往结合了机械专业的特色和机械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如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机械类大学生最具影响力的赛事,从2004年至今,每两年举办一次。每届大赛都有明确的主题和内容。如2014年该赛事的主题为“幻·梦课堂”;内容为“教室用设备和教具的设计与制作”。这些内容和大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学习状态密切相关,这远比抽象的理论知识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引起他们更深层次、更大宽度的思考,进而催生大学生对渊博知识的渴求,形成具有竞争意识而又团结协作的拥有共同价值取向和进取精神的良好氛围。通过竞赛可以丰富校园科技文化氛围,拓展了学生的应用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应用能力。高校机械类专业教师要积极参与竞赛辅导工作,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勇敢的登上属于自己的舞台,通过大胆尝试,不断收获成功,在不断的失败和成功中得到成长。

3 机械类大学生学科竞赛模式的构建及评价

(1)以提高机械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重点,构建学科竞赛模式。

①开展实践教学,促进机械类大学生学科竞赛模式的形成。

学科竞赛模式的教育导向重在推动实践教学的开展,借以提高机械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针对这种以竞赛贯穿教学始终的教学方式,相关的培训计划和课程体系需要进行修订和调整,使之适应实践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可以延长课外的学时,减少课内的学时,以增加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创新设计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增加诸如机械设计、综合能力培养、工程性图纸设计实践活动等创新性活动;开展创新科研方法的探究;以及撰写一些学术研究和研究报告,如专利的申请等。还可以直接选用学科竞赛的参赛题目作为课程设计、专业设计、毕业设计题目,从而实现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

②完成教学的主体变化,构建机械类大学生学科竞赛模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把学生简单地看成知识的接受者,使其学习兴趣不能被有效激发,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科竞赛每个项目组虽然有指导老师,但是从竞赛选题,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样机试制、调试,到技术文件的编制,每一个环节都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的,充分调动了他们对学习和科研创新的浓厚兴趣。通过学科竞赛,促进了教学过程向自主性发展,向实践性学习跨越,在实践中探索,并逐渐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学生主动的查阅资料、阅读文献、广泛涉猎,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尝试,不断获取知识、获得成功,真正感觉到了学习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成就感,这又促进了学科竞赛模式教学的顺利完成。

③改革试验教学,构建开放式学科竞赛实验室教学管理模式。

机械类大学生的试验教学也要适应学科竞赛教学模式的需要,促进课外兴趣型实验室和课内教学型实验室向机动性发展,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逐渐完成学科竞赛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构建。学科竞赛实验室的设置,要求实验室的场地、加工机床、切割机等硬件设施能够适应学科竞赛的特点、满足学科竞赛教学的需要,能够适合竞赛期间的参赛作品的设计、加工、调试对场地的需要;并且要针对学科竞赛实验室教学的特点,完善和改进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开放式实验室值班管理制度、实验安全操作规程等相关制度,积极做好实验安全工作,为机械类大学生的学科竞赛、课外活动、科技创新等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这样的创新实验室,改变了以往固定的机械设备的限制,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灵活性,通过灵活的题目设置,学生能够很方便的利用实验室的设备条件,展开构思,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独立思考或团队协作、小组竞赛等形式完成。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还可以利用虚拟技术构建仿真实验室,以此来突破实验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充分的开展创新构想和创新交流。

④实施实践教学,为机械类大学生学科竞赛模式提供创新平台。

我国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实践,积累了很多的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这些教育方法、理念经过了教育实践的检验,取得了重要的教育成果,因此,把这些新理念和新方法引入到机械类大学生学科竞赛教学之中,无疑会提高学科竞赛的水平,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和学生的参与热情,进一步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比如,设计型的课堂组织方式、开放型的应用题型设置、小组课堂的评价机制等实践教学成果,都为机械类大学生学科竞赛模式提供了创新平台[3]。

⑤完善机械类大学生学科竞赛机制。

机械类大学生学科竞赛模式需要得到政策的保障、学校软硬件设施的支持、学科竞赛的制度支持等等,有了这些保障,学科竞赛教学模式才能伸展创新教学的手脚,最大地发挥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热情和主动性。保障机制是学科竞赛教学模式成败的关键,对于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和实用性的创新项目,只有学校提供经费保障,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专利保护,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的积极参与热情,完善和巩固学科竞赛的教育成果,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⑥改革学科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和制约机制。

评价和奖励机制是机械类大学生学科竞赛教学模式的有效保障。学科竞赛教学模式以实践教学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传统的以教学成绩为评价标准的课堂评价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科竞赛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学成绩、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德育考核、师生关系、学生的适应能力、创新方案的设计、课题研究的参与过程、关键技术的分析与实现、竞赛成绩等均需纳入评价考核的范围,其中创新设计、创新参与和创新成果在整体评价中占有重要比重。这样才能体现教育的实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新能力,使教育和实践做到有机的结合。评价单位也要改变传统的学校评价的单一评价制度,形成以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综合性评价体系[4]。

学科竞赛教学中的激励机制体现在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从物质上来说,学校设立专项竞赛奖励基金,给予竞赛获奖同学和表现突出者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可以把竞赛得奖和获得专利作为评定奖学金和保送研究生的加分条件。学科竞赛的奖励机制也要把辅导教师纳入其中,因为他们在竞赛的指导中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劳动,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对于指导教师,一方面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另一方面,把竞赛奖励和成果奖励、专利等与其职称评定和聘任直接挂钩、与其评优评模挂钩、与其职务晋升挂钩,并纳入学院年度考核中,这些具体措施是对指导教师所做工作的充分肯定,能够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学科竞赛教学的积极性。

(2)大学生学科竞赛的训练组织。

①建立竞赛网站,加强网络宣传。

鉴于网络的窗口作用和平台作用,学科竞赛网站对于学科竞赛教学模式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网络的加入无疑给学科竞赛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网络便于对竞赛种类、竞赛内容、竞赛时间、往届竞赛的介绍、竞赛的主题、竞赛的意义、团队情况、学生作品展示、指导教师的介绍、竞赛的研究方向和思路等作出积极的宣传,使互动交流的种类更齐全、内容更丰富、学生的参与更为积极,信息的披露更及时、准确,因此,学科竞赛网站将成为学科竞赛教学模式的重要窗口。

②开设训练课,加强竞赛技巧训练。

参与学科竞赛,选手不仅要有一定的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还需具备对信息的处理技巧、论文的撰写能力、团队协作意识、了解参赛程序等。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来自各个领域的大量信息使有些参赛选手无所适从,只有对选手进行相关的训练才能加强其甄别能力,学会获取对竞赛有益的信息;每个参赛团队都是一个整体,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能力和技巧,需要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才能把团队的能量发挥的最好;在竞赛最后是以科技论文的形式提交成果的,论文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科竞赛的成绩。因此,参与学科竞赛需要开设训练课,对竞赛程序、论文撰写等关键环节进行培训[5]。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机械类院校开展学科竞赛教学是我国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学科竞赛教学能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只有结合教育内容和教育实践,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试验教学、彻底完成学生的主体变化、搭建创新平台,才能真正的把学科竞赛教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潘岚,饶宾期.完善机制—推动大学生学科竞赛的持续发展[J].中国电力教育,2009(3):140-141.

[2] 闫舒静,张兴会,李辉,等.“教学改革—科技创新—学科竞赛”互动模式的创建与实践[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6(12):2-5.

[3] 刘允,张雅芳.高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10(4):31-34.

篇5

关键词: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可行性

学科竞赛是一项扩展性强的教学活动,从竞赛组织的角度分析,学科竞赛需要规范化、制度化的标准组织为学科竞赛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从竞赛形式的角度分析,为了加强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适应性,要以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为导向。从竞赛内容的角度分析,学科专业知识和通识知识是学科竞赛考察的核心主体。因此,为了保证学科竞赛起到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作用,要通过上述三方面内容来探讨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可行性。

一、学科竞赛的内涵与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此外,创新驱动下教育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从单一“专业教育”模式向“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并重”模式的过渡具有一定的突破意义。当教学模式发生改变以后,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对应变化,即从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从本质上分析,创新型国家的建立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之间存在必然的作用关系,即没有创新型人才队伍的支持,国家的创新战略便没有办法得以体现;没有国家宏观政策的推动,便不存在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意识。

学科竞赛的概念从小学一直发展到大学,不同时期的学科竞赛具有不同的竞赛形式和开展目标,同时,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革新。就大学学科竞赛而言,其对象为大学生群体,竞赛性质为群众性科技活动,竞赛内容为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内容或对基本知识的外延和扩展,活动开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知识运用的实践能力水平。

学科竞赛的主办方呈现一定的多样化特征。比如,学校范围内的学科竞赛,主要是为了选拔一些知识运用能力较强的学生;地区教育系统内开展的学科竞赛活动主要是为了丰富地区教学内容,形成良好的地区教学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学科竞赛活动是以培养创新发明型人才为最终目标,从而加强各地区教育系统培养人才的针对性,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创作热情,带动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发明创造的活动当中,如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除上述主办方以外,还包括以各级政府为主体和现代化企业为主体开展的学科竞赛活动,其目的是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能力与才干,挖掘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

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以及地区政府的政策导向,学科竞赛活动的开展也日趋制度化、规范化,即在开展学科竞赛的过程中,按照标准的组织形式,遵循一定的标准化制度,完成学科竞赛相关的所有内容。学科竞赛活动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体制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教学实践的表现形式,其以一种教学资源的形式普遍存在于现代高校当中。

二、学科竞赛的功能

学科竞赛源于教学“质量工程”的全面实施,以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和培养人才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其作用与功能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建设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科竞赛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具体方面。

1.为践行理论知识提供实践平台

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体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但是从高校教W方式分析,课堂教学和理论教学依然占据教学的主导地位,这显然与现代教学观念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从现代教育观念出发,实践教学是现代教学所欠缺的环节,因此,为理论知识搭建实践平台是弥补教学资源的重要举措,其在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不会受到教学条件和基础设施等外在因素的限制和约束。因此,学科竞赛可以作为践行理论知识的重要实践平台,提高教学体制现代化建设的水平。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学科竞赛活动与一般竞赛项目存在的共性特征,即体验性、对抗性和竞技性。从现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出发,体验、对抗与竞技是吸引当代大学生的重要元素,一旦大学生投身于学科竞赛活动中,便会身临其境,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激发和提高学习热情。此外,学科竞赛一般要通过组建团队的方式完成,合作是提高当代大学生活跃度的重要举措,因此,学科竞赛活动的开展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新世纪大学生的突出特点是个性化,即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在学习生活以及日常生活中缺乏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小组形式展开的主流学科竞赛在综合化和平台化建设日益显著的过程中,对学生之间的合作、理解和包容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活动形式的特点分析,学科竞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以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可行性分析

1.从弥补教学资源的角度分析

首先,学科竞赛以弥补现代教学实践资源的形式普遍存在于现代高校的教学活动实践当中。因此,从资源获取和开展的便捷性等角度分析,学科竞赛在大学中开展可以节省一定的教学成本,并保证教学活动开展的实时性。其次,学科竞赛之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体制的改革成为教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主要是因为其可以弥补现代教学方式的不足,提高大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探索能力。因此,从教学资源的角度分析,以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是可行的。

2.从学科竞赛功能的角度分析

综上所述,学科竞赛的开展可以为践行理论知识提供实践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因此,学科竞赛的功能化表达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基础条件,即学科竞赛以实践平台的形式作用于理论知识和创新发明之间,其既是对理论知识的实践,也是挖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通过努力探索与实践最终可以达到提升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因此,从学科竞赛功能的角度分析,将其应用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是可行的。

四、优化学科竞赛使其发挥促进作用的策略

1.以学科专业知识为基础

在学科竞赛内容设计和规划上一定要保证其与课堂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一致性,即在进行学科竞赛内容安排时要以学科专业知识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从而保证学生参与其中的可行性。其次,尽管教学体制发生了变革,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实践教学的地位,但是理论知识教学依然是重点教学内容,也是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的基础条件。

2.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导向

学科竞赛的形式要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导向,即在组织学科竞赛时要考虑学科竞赛开展的真正目的,从而在课题设计和组织形式上要与战略目标相结合,保证学科竞赛活动存在一定的创新驱动价值,从而起到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效果。在设计学科竞赛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活动创新价值进行全面分析,即在课题设定时要考虑其是否存在多种可能性,是否可以对学生能力进行挖掘,要保证学科竞赛活动的探索性和趣味性。

3.以规范化和制度化为管理手段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国家的创新发展,学科竞赛活动的教学地位日益提升,为了使学科竞赛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就需要保证学科竞赛活动组织与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学科竞赛活动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与组织结构的完善程度和制度保障的健全息相关。作为创新创业活动的主要形式和重要延伸,学科竞赛在各个领域的不同层次中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关注,但是,由于活动承办主体在建设项目活动时,存在一些功利性的目的,使学科竞赛的性质和级别种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为了改善这种不良现象,就需要根据主办方的不同,按照一定的制度和标准对其进行针对性管理和规划,从而保证学科竞赛的有序开展和良好效果。

其次,从学校的角度分析,由于学科种类的多样性,在进行学科竞赛时要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对其进行全面规划。不同学科对象下开展的竞赛活动会受到学科知识内容和学科定向行业的影响,形成不同的竞赛模式。但是,每一门学科所对应的学科竞赛活动在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也要保持一定的规范化,以期运用制度化的管理手段达到理想的活动效果。

总之,在众多学科中要考虑经济学科的特殊性,要以经济学的视角探索学科知识的创新价值,在确定竞赛内容r最好可以与学生进行适度的交流,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并从学生的角度分析相关学科内容的创新点和探索方向。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科竞赛的价值。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学科竞赛的内涵与发展、学科竞赛的功能、学科竞赛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可行性以及优化学科竞赛使其发挥最大促进作用的有效策略。作为现代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进而为提高学生创业能力提供平台和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邱文伟.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基于学科竞赛的功能效应[J].当代经济,2015(1):107-109.

[2]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3]刘志.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结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4]王军胜.创业型大学视角下民办本科高校转型路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

[5]曹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6]张可.大学生创业政策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篇6

学科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虽然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基础相对比较弱,学习态度欠端正,但对于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程度的发挥,于是学习的效果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而学科竞赛就是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式之一,今年,通过观看大学生智能车比赛视频,同学们的兴趣被大大激发了,报名参加比赛的学生人数也急剧增加。同时,学科竞赛的内容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比赛赛题就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新技术、新仪器、新设备应用方面的设计。电子设计竞赛赛题分基础题和发挥题两部分,其中,基础题是大部分参赛学生都能完成的,而发挥题又给个别优秀学生提供创新发挥的余地,从而引促学生走上创新的轨道,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在“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比赛中,学生采用统一的竞赛车模套件,自主构思控制方案进行系统设计,包括传感器信号采集处理、电机驱动、转向舵机控制以及控制算法软件开发等,最后完成智能车工程制作及调试。

在整个过程中,需要进行跑道、障碍物、交叉线、终点等自动识别,需要对车身平衡、转向、速度进行有效控制,培养学生具有灵活应用专业基础知识能力的同时,又给学生提供很大的自主发挥空间和创新的舞台,引导学生走上创新的轨道,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科竞赛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竞赛的过程中,都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与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学生需要从竞赛组委会公布的几道竞赛题中选择一题,然后查找资料完成设计,再进行实物的制作、软硬件的调试和参数的测试,最后完成论文写作,这些都需要学生独立运用创新思维,尤其是确定设计方案时,更要查阅资料,拓宽思路,并结合自身和学校的条件,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在“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比赛中,由于硬件是统一的,因此,成绩的好坏就主要由控制方案和软件决定,而控制方案和软件设计需要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思维意识,深入地运用本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得益于此前的学习和训练,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并与老师讨论,经过归纳分析,进而消化吸收,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不管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还是大学生智能车比赛,内容往往都涉及电子、机械、传感、自动控制、计算机等多个学科,问题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及灵活性的特点,因此需要学生掌握并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和制作。而且,竞赛的过程往往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难题也需要参赛队员千方百计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能更深入挖掘参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素质。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剧,各个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离不开创新人才,离不开创业者本身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大学生创业,就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这些创新素质的培养,同时,大学的创业教育应该始终坚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学科竞赛中,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大力的培养和极大的提高,由于近年来学科竞赛赛题经常来源于工程实际,体现了专业应用方向,因此学科竞赛在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意识和从事专业活动的信心,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创业素质。此外,学生在竞赛中积累的工程实践经验也会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就业、创业产生重要影响,促使学生自觉投身到与专业相关的科研创新活动之中,进一步积累创业经验和专业基础,为在校期间或毕业之后的创业活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学校的创业教育提供重要途径和良好载体。另一方面,由于竞赛本身的特点,只有最优秀的作品才能获奖,因此,学科竞赛能激发学生的斗志和竟争意识。同时,学科竞赛,比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往往要求参赛者在几天时间里完成作品的设计、制作、调试和测试,而且学科竞赛的问题综合、灵活,学生在这期间需要进行高强度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这除了检验学生的专业能力外,也需要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敢于直面困难,从而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由于竞赛小组成员有时是来自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需要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取长补短,默契配合,积极沟通,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团队精神。参加过竞赛的学生,无论是否获奖,都认为竞赛对他们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学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不但在专业能力上得到了提高,在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等方面也得以充分锻炼和展现,而这些也正是创业者必不可少的素质。

基于学科竞赛的电子信息创新人才培养思路和举措

由于本院电子信息专业脱离母体、独立进行专业教育和参加学科竞赛的时间短,需要在人才培养、专业教育和学科竞赛进行创新性改革,从而培养出地方经济所需要的创新性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修订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比较差,母体学校的培养计划显然不太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因此,我们首先做的工作就是从独立学院的实际出发,修订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使之更符合独立学院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加强实践教学。电子信息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专业的特点要求培养的创新性人才需要具备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由于独立学院学生本身理论基础较差,学习理论性强的课程相对困难,因此,从独立学院自身特点出发,本着与母体学校错位发展的需要,我们在修订培养计划的时候,始终坚持注重能力培养的原则,特别突出了实践教学,削减了理论课的课程数和学时,取消了部分学生学习困难而且对专业发展影响较弱的课程。在新修订的培养计划里,新增加了《专业概论及实践》、《电子装配与调试实训》、《电子技术技能等级实训》、《电子设备检测与维修实践》等实践课程,调整了部分实验实践课程,使学生实验实践类课程的学分占到总学分的20%多,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训练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前进入专业课程学习。按照以往的培养计划,学生到大二以后才开始学习专业课程,主要的专业课一般到大三以后才学到,这非常不利于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也影响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因此,在修订培养计划时,我们把专业课开课时间大大地提前,在第一学期,就给学生开设《专业概论及实践》,让学生对专业的特点、要求有所了解。第二学期开设了《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等课程,第三学期开设了《模拟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等,第四学期开设了《电子系统设计》、《单片机C程序设计及应用》等,其他的专业课也相应提前,这样使学生在大二结束时就已经学习了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的电路设计、程序编写、软硬件调试,基本具备了参加学科竞赛的能力,从而增加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机会,也为学校参加学科竞赛增加了人才的储备,从而有利于学校提高学科竞赛成绩。#p#分页标题#e#

开设与学科竞赛相关课程。学生除了学习一般的专业理论课、实验实践课外,为了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电路系统、提高学生的电子电路的设计能力、提升学生实践创新意识、取得更好的学科竞赛成绩,新修订的培养计划,增加了《电子系统设计》课程,让学生得以系统学习各种电路系统设计的思路、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另外,在以后重新修订培养计划时,我们准备引入《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选修课,规定参加竞赛的同学必选,以此来进一步规范对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辅导和实践训练。强化实验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管理。再好的计划,都要靠落实执行。新的培养计划、教学大纲,都需要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来实现预定的目标。在实验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实验内容、实验过程进行严格把关。在实验内容上,依据课程性质和学生的程度分不同层次,每门实验课必须有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设计研究性实验。在实验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课程大纲,严格进行实验实践过程的控制。首先,要求学生进行实验预习,清楚实验原理、内容和过程,实验前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予参加实验,另外,对于针对低年级学生开设的实践课程,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相关的专业理论课,我们要求学生背记实验电路,以此达到提高实验实践效果的目的。其次,教师深入学生的实验实践过程,及时解决学生实验实践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自主发现、解决实验过程的问题,有效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教师严格检查实验实践的结果,及时发现学生实验实践过程的问题,并与学生及时沟通,以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加强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理论基础知识,初步学会了实验技能以后,为了激发学生对实践环节的兴趣,拓展学生实践能力,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电子信息方面的创新实践活动,学院的电子信息创新实验室随时恭候学生来开展电子信息方面的研究和制作,同时,教师积极为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包括选题、确定方案、解决疑难等。近两年来,本院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完成学生科研项目6项,实验室开放项目8项,参与的学生达到100多人,通过学生课外主动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深入掌握基本实验技术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了分析、综合能力和设计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有力地支持学科竞赛工作的开展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遴选学科竞赛指导队伍。学科竞赛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一支具有合作精神的高水平竞赛师资队伍是将竞赛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有效结合的保证。指导老师是学科竞赛主导者,从选手培训到赛前指导,从丰富理论知识到训练逻辑思维,教师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在比赛期间,指导教师还可以适当与参赛队员进行交流,可以提出指导性意见,引导解决关键问题,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指导教师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参赛成绩。我们依据教师的教学经验、责任心、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等方面,同时考虑到教师梯队的建设,确定了一支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从而给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保证。精心挑选学科竞赛参赛队伍。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根据学生层次分为本科组和高职高专组,而“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比赛则不分组,因此,作为独立学院的本科生,参加这些学科竞赛,需要与名牌高校、专门的电子类高校学生同台进行竞争,要想取得好成绩,实属不易。因此,为了在学科竞赛的成绩上有所突破,参赛人员的选拔就非常重要。我们挑选学生的做法是:在学生志愿报名的基础上,通过选拔测试,并结合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特别是实践课程及课外实践活动的情况,对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再参考其校竞赛成绩,选拔一批基础扎实,头脑灵活,动手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爱好电子设计制作的学生作为培训辅导对象,并在培训过程中逐步淘汰,最后确定参赛队员。而其中,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是我们非常重视的一个因素,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深入了解学生,特别是了解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精心组织学科竞赛的辅导与实践训练。参加学科竞赛,赛前集中培训非常关键,针对竞赛的内容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竞赛辅导与实践训练。

篇7

[关键词]学科竞赛;自学;思辨;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160-03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近年来,国家、省、学校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科竞赛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搭建这种有别于课堂的培养人才的平台,各级各类竞赛的开展层出不穷,如各类设计大赛、建模大赛、技能大赛、知识竞赛。设计、建模大赛通过最终产品设计的比试较量,如电子设计大赛、机械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侧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技能大赛、知识大赛多以单学科知识点为主,倾向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侧重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药学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知识点多而繁杂,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华北理工大学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学科竞赛的人才培养途径,大力倡导开展各类学科竞赛。药学院结合专业特点,连续5年举办了“安全用药知识竞赛”。竞赛由最初仅在药学院内部举行,到现在已扩展至有全校19个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参加。竞赛的内容不仅涉及药化、药理、药剂等专业知识点,更关注普及日常用药常识,包括常用药品的服用、贮存、包装、法规、注意事项等日常安全用药常识。这些知识点详细具体,不仅能作为日常生活的指导,重要的是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可见,大学生学科竞赛是常规教学有益的补充,具有常规教学不可及的特殊的教育功能,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结合本校开展的“安全用药知识竞赛”, 本文旨在探讨学科知识竞赛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所起的具体作用,探索学科竞赛对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一、学科竞赛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学能力是培养创新品质的必备前提,一个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主要依赖于自学能力的提高。学科竞赛的知识点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专业知识,学生必须利用各种资源广泛查找所需资料,了解掌握更多的学科专业知识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学科竞赛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目的性。药学院每年一届的全校性的“安全用药知识竞赛”建立了相应的试题库。一部分竞赛题目来源于题库,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查阅资料,寻求答案,试题库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练习和提高专业知识的平台。但若想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则需要翻看大量的专业书籍,留心日常生活常识。另外,学院会举办安全用药讲座,让学生系统的学习到不同人群、不同疾病的用药禁忌,注意事项等。另外,参与学科竞赛的学生主要以大一、大二的学生为主,他们还没有深入接触到专业课程,而以竞赛为抓手的系列活动则为大家提供了了解专业的契机。特别是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愈发体会到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这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科竞赛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思辨力

学科竞赛活动是学生各种思维过程的综合体现,是学生对多年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科竞赛活动既是对竞赛任务进行认真分析、有效推理、准确判断与综合运用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过程。[2]本院举办的安全用药知识竞赛包括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初赛主要以试卷答题的形式,而复赛则要通过现场答题分胜负。现场的题目灵活,范围宽泛,有必答题、竞答题、策略题等。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知识点,而且要反应机敏,对问题的判断要准确。特别是策略题,不能一味地求难求高分,也不能为求保险而选择低分值的简单题,要分析对手的得分情况,酌情选题,当然,如若已然绝对落后,可以选择高分值题搏一搏。另外,竞赛中还设有“找茬”环节,要求参赛选手根据播放的视频,迅速指出错误所在,这对学生们的思辨能力和反应速度都是很好的锻炼。

三、学科竞赛可以提高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学科竞赛考查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是实践检验,也是教学成果的一种展示。学科竞赛虽然形式上是比赛,但不同的赛程设置又赋予了比赛不同的内涵。大多数的竞赛侧重于比较作品的创新和创意,在竞赛的准备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华北理工大学“安全用药知识竞赛”不单单是知识性的竞赛,还包括从竞赛信息到结束三个多月的时间里进行的系列药学服务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到社区、学校、乡村为市民、学生和村民进行安全用药指导,发放自制的安全用药手册,利用携带的显微镜为他们甄别药材真伪,鉴别不明药材,利用植物标本进行现场讲解药材功效、主治、注意事项等,学生只有事先做好功课才能应对现场的提问和质疑。学生反映,每一次实践都能发现自身的不足,都能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升药学服务能力。

四、学科竞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学科竞赛不仅需要构思,还要设计、实施和运行。它能将创新构思与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起来。[3]“安全用药知识竞赛”不仅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为了更好地达到育人的效果,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竞赛的形式、阶段、内容、实施都需要构思、设计和执行。学院筹建不同的学生工作团体对竞赛进行策划,撰写策划书,同时进行社区联系,公告宣传,设计和制作安全用药知识手册和宣传单等,其中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谋划,这样才能顺利实行。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W生不仅要总结前几届的经验,还要不断创新组织形式。这一过程从多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如决赛PPT的制作、“找茬”视频均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完成,每年都能翻陈出新,创意无限。

五、学科竞赛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科竞赛关注结果,但更注重竞赛过程。因为无论竞赛结果或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4]安全用药知识竞赛是以3人组成团队的形式参赛,每个人的表现都与团队的最后成绩密切相关,如初赛记录的是3个人的总成绩,所以,一旦结对,必须要全力以赴,密切配合,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参赛的队员不仅要有丰富的药学知识,还要设计队名、队服、出场形式和介绍等。如2014年参加专业组竞赛的基础医学院的“三人行”队,药学院的“所向披靡”队,口腔医学院“医袖清风”队,护理与康复学院“本草纲目”队等,每一对都经过精心设计,自我介绍都标新立异。在竞赛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形成团队精神,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六、建设学科竞赛的长效机制

华北理工大学“安全用药知识竞赛”是结合每年9月全国举办的安全用药宣传月来进行的,每年举办一届,由于学生有一定的主修课程,学科竞赛引发的自主学习难以持久、连贯,也具有一定的专业局限性。如何让更多专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让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受益,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开展学科竞赛的长效机制。

(一)加强学科竞赛管理体系化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学科竞赛,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做好竞赛的顶层设计,对竞赛的形式、各环节的设计、过程的实施等都要认真谋划,严格实施。为了有效管理学科竞赛,保障学科竞赛的顺利开展,学校和学院分别建立了两级学科竞赛平台:校级竞赛平_负责竞赛各项协调工作和经费的管理审核;院级竞赛平台负责竞赛的组织实施工作,竞赛的通知、宣传、报名、辅导、命题、评审和总结等都可以通过竞赛平台实施规范化管理。药学院还组建了相应的竞赛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竞赛的实施。

(二)政策倾斜与经费保障

学校应将学科竞赛作为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为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院也建立了相关的激励制度。例如,学院每年组织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学科竞赛优秀组织奖的评选,优秀指导教师在职称评聘、业绩考核等均有相应的加分和业绩奖励。对参与学科竞赛获奖的学生可以以此替代创新学分,对在竞赛中表现优秀并获奖的学生,在评优评先中均设有相应的鼓励,以此引导学生乐于参赛。另外。学校建立了《华北理工大学学科竞赛经费打包管理方案》,依据参赛人数、宣传、命题、辅导、讲座、阅卷、预赛评审、决赛评审、监考、材料装订各项细则实行经费的统筹安排,确保学科竞赛有序、长效地开展。

(三)加大组织宣传力度

目前,学科竞赛的推广范围小,大多数学生重书本、多应试,轻应用、少实践,对学科竞赛认识的深度不够,忽视学科竞赛的作用,参与的热情不够高。因此,要做好组织宣传工作,提高师生对学科竞赛的认识。可以组织竞赛工作组,提前进行竞赛的策划和宣传,通过网站、板报和宣传板、新闻报道等宣传手段扩大学科竞赛的影响,开展讲座普及竞赛常识,召开竞赛动员大会和讨论号召学生积极响应参与。赛后开展经验总结与交流,扩大学生对竞赛的认可度,让学生现身说法,广而告之使学科竞赛逐步进入良性循环。

(四)加强教师引导和培训指导

学科竞赛不只是单一的活动,它应该是教与学紧密联系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充当了引导者的重要角色。通常参赛的学生理论知识和逻辑思维都还不足以较好地完成竞赛,这时可以采用课堂、讲座、小组讨论、网上协作等形式进行专业指导培训,提高学生的认知度。另外,学科竞赛的目的不是为了竞赛而竞赛,竞赛应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和展示自我的舞台,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和思维的培训应该贯穿整个竞赛周期。同时,应打造一支知识结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有敬业精神和爱心的指导教师队伍,全程、全面指导训练参赛学生,这也是保障竞赛质量和效果的必要条件。

七、结束语

学科竞赛具有示范作用和导向效应,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构思设计、组织协调、表达交流、临场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挑战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探索协作精神,是高校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的有效手段之一。

[ 参 考 文 献 ]

[1] 千晓勇, 俞松坤.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59-60.

[2] 李金昌,林家莲.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1):1-3.

篇8

关键词:科技竞赛;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一、引言

随着产业结构深化调整,中国企业正在越来越多地与国际接轨,正在参与到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迫切需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在论及创业创新文化时,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这是国家层面对于创新创业意义和内涵的准确表述既是人民的客观需求,也是企业的迫切需要。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创新型的人才资源,对于电气信息类大学生,由于专业特点,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十分系统的工程,应该调动各方面因素,采取有效的方式,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来加强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科竞赛作为一种形式,其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正在愈加突出。目前,教育部主导的电气信息类有关的学科竞赛主要有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大赛等赛事,这些赛事对学生的专业基础要求很高,且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针对电子信息类各个专业的特点,可以选择不同学科竞赛作为载体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参与学科竞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竞赛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其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学科竞赛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近年来,学科竞赛在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认可,对于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能够创造性地工作,最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1.学科竞赛能够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学科竞赛是一个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过程,大致分为队员选拔、培训和竞赛三个阶段,选拔是对学生水平和能力的一种选拔,通过选拔,因人而异,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是一个发现学生的过程;培训阶段主要是进行相关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与思考中,逐步提升工程能力,逐步达到参与竞赛的水平;竞赛过程是第三个阶段,是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模式提升的重要过程,学生要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对专业基础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知。整个学科竞赛过程理论性、实践性和工程性并重,竞赛内容和难度远超过一般设计性实验,竞赛的过程是对专业基础知识的一次全面梳理,帮助学生形成相对成熟的科学思想,具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夯实专业基础有显著的作用。2.学科竞赛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科竞赛的过程,本身是学生在尝试解决工程问题时,所采用的新方法、新思维、新技术等,要解决工程实践问题,需要学生创新性地工作,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没有现成答案。学科竞赛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从题目设计到解决方案都需要学生创造性地工作,要具备发散性的思维,对专业知识能够举一反三,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探索性思考,逐步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3.学科竞赛对学生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学研究正在演变为一个系统工程,越来越强调团队协作。在科研活动的各个阶段,要想取得的突破,都需要团队合作,集思广益。而学科竞赛本身作为一种科研活动,在竞赛期间,参赛队员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竞赛题目,队员必须团结一致、积极沟通、分工协作,以使整个团队高效运转,这些都要求团队成员有良好的团结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要想完成竞赛题目,需要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因此参与学科竞赛,对学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团队意识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4.学科竞赛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模式改革。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需方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将是下一步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目标,中国企业要做大做强必然需要参与更多的国际竞争,其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非常强烈。市场需求将促进高等教育做出改变,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完善人才培养体制,其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通过学科竞赛的示范和导向作用能有效推进学科和专业改革,将实践教学、实验教学与学科竞赛结合,整合创新实践资源,优化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参与学科竞赛,可以弥补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不足,从根本上推动教学体制改革,使之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

三、以学科竞赛为依托的创新课程体系建立

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实践表明,学科竞赛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有较好的效果,学科竞赛要发挥作用,需要在竞赛的途径、方法、效果等方面有相关的理论依据。要探索依托学科竞赛构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将学科竞赛、实验教学、科技创新作为学生实践培养环节的组成部分,合理配置各部分的学分。目前,对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缺少量化指标,学科竞赛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中的效果已经得到验证,但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关于学科竞赛介入时间点、工作量等问题,以期实现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构建的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综合上述问题,可以结合山东省学分制改革,逐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人才定位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理念,围绕地方产业结构,突出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着眼于服务地方经济,坚持学校发展与地方发展互动、学科专业建设与地方成长互动、院系与企业(社区)互动的思路,面向行业具体需求制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科研平台、学科竞赛为依托的课程体系架构,夯实理论教学这个基础,以此为平台,逐步探索学科竞赛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大学分比例,科学配置实验教学、科研平台、学科竞赛的比例,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发挥各部分教学环节在创新性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搭建依托于学科竞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入手,创新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目前大学生人才培养体系以理论教学为主,辅助以校内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学科竞赛平台,逐步扩大学生实践教学环节比例,将理论培养与实践教学并重,构建理论教学、课程实验、实践教学和学科竞赛四维一体的教学架构,如图1。重点关注学科竞赛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学科竞赛的设置方式、组织方式、参与模式、人员选拔、综合培训等内容,以学科竞赛为着力点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通过学科竞赛,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工程实践经验,提升创新意识和能力,而且搭建了学生与专家、学者和行业从业人员交流的平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掌握学科发展的最新方向,初步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结语

学科竞赛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载体,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其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是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学科竞赛以其独有的方式和魅力,不仅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促进了专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学生就业互动,有效地提升了就业质量和效果,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颖琪,袁焱.电子信息类本科生创新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6):200-203

[2]王颖,曾霞,马超,周天.关于大学生科技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J].广东化工,2012,15(39):187-189.

[3]于淼,王茹.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对电子信息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促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0):189

[4]黄河清.技能竞赛对高职学生创新力的影响研究[J].教育教学.

[5]马彩凤,程晓波,李素燕.浅析机械工程训练对学生创新力的培养[J].装备制造技术,2013,(6):277-278

[6]郑心武,杨伟,何仲,郑泽龙.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J].中国科技信息,2011,(2):230-231

[7]孙晓红,季惠明.本科生自主创新实验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4):56-57

[8]关维国,鲁宝春,王冬霞,李光林.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3):120-123

[9]梅元媛,马可.培养电子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6):39-40

[10]赵健,白星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全阶段进程式实践教学方法———以电气信息类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11):176-177.

[11]张士献,李永平.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综述[J].高教论坛,2010,(10):5-8.

篇9

【关键词】实践教学 学科竞赛 应对措施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2216)。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08-01

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必须加强对学生实践环节的培训,这已经是高等教育界公认的现实。经过多年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从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以前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做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不利于本科教学的有序开展。本文针对学科竞赛融入实践教学体系的模式进行探讨,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并重,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校学科竞赛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学生学科竞赛取得了一些成绩,客观上促进了大学生整体实践能力,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

(1)制度混乱,没有真正做到“有章可循”

要深入开展学科竞赛,就必须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制度做保障。但是实践证明,大多数学校在组织结构上比较混乱,通常是临时委任一些领导组织安排,临时制定一些规章制度。由于个别主管竞赛组织的领导自身职务比较忙碌,并不能把全部心思放在竞赛上,这样容易造成监管不力。学生因为“无章可循”,并没把竞赛当作严肃的事情对待。

(2)缺乏高水平的师资力量,难以大面积提高指导水平

一些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形成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一些真正有能力的教师,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不愿意指导。例如“挑战杯”这样的学科竞赛,需要指导老师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而我们很多老师由于职称、科研、项目上的事情,很难抽出时间来指导学生。

(3)一切为了“荣誉”,顾此失彼,假大空现象屡见不鲜

一些学校,本身各方面基础比较薄弱,为了吸引考生的眼球,千方百计地要出“成果”。为了所谓的集体荣誉,完全忽略课堂理论学习。参加竞赛的学生可以连续一两个月不上课,专门针对竞赛做各种各样的演练工作。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学生不会老师“帮”。一些大二、大三的学生,知识储备不够,在此阶段要做出高水平的作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为了完成上面交代的任务,拿到更好的成绩,只有老师来“帮”。这样的做法,怎么能提高学生的水平。

(4)缺乏足够的经费,学科竞赛不能惠及绝大多数学生

现代大学生学科竞赛对竞赛作品要求越来越高。要想获得较好的成绩,需要学生制作出模型作品和实物作品。用于竞赛的各种费用便逐年上升。地方高校经费有限,为了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能量”,绝大多数高校采用选拔方式,推选出极少数人去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竞赛,学院或学校的资金、设备和师资只为这少数几个人服务,其他绝大多数学生不能受惠。

(5)缺乏必要的试验设备

学科竞赛的初衷就是通过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学校、学院提供学习、试验、实习的必要设备。但是在部分地方高校,并无完善的配套试验设备提供。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准备竞赛过程中不能亲自试验,为了得到预想的结果,只能乱编数据,使得最终的成果并无太大的实际意义。

二、应对措施探讨

为了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学科竞赛在工科实践教学体系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学科竞赛的顺利开展,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制度。第一,建立科技竞赛多层管理体制,明确各管理层的工作职责,规范组织机构。第二,制订科技竞赛经费保障、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考核评价及奖励等制度,使科技竞赛规范化、精细化、制度化。 第三,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指导各级实践创新,并给予一定的待遇。

(2)建立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队伍

学校应该安排更多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参与到一线的指导环节中来,定时定期对指导教师进行学科竞赛的相关培训,对于竞赛制度、流程,以及竞赛所需的知识如电子、计算机、试验操作规程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细化的培训。为竞赛提供良好的师资保证。

(3)动员学生和教师全员参与

为了激发广大师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应该在完善组织制度、提高教师能力的基础上动员学生和教师参与。为了鼓励学生参与,除了日常的宣传动员之外,还可以将竞赛成绩作为实践环节成绩的一部分,获得一定的学分。对于大多数同学,组织校内的比赛,对成绩较好的同学,也给予相应的学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为了鼓励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可以根据竞赛的级别、影响力和竞赛的获奖情况,对参赛团队补贴一定的培训费,并把竞赛获奖情况列入教师的绩效考核加分项目,与年终考核和工资挂钩。

(4)解决经费及设备的问题,走校企合作路线。

企业力量是学校教育的必备补充资源,也是开展学科竞赛的经济基础之一。在学科竞赛逐步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企业通过承办、协办等方式参与其中,既可以补充部分学校资金和设备短缺的问题,又可以有效地推动高校的就业工作。同时,利用学科竞赛的成果,可以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推动高校产学研一体化的进程。真正实现校企双方的“双赢”。

三、结论

学科竞赛在培养大学生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又同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学校应以创新人才的培养理论为指导原则,通过完善政策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及软硬件配套设备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科竞赛能够深入、持久的开展。构建良好的学科竞赛实践体系,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丁辉,潘操. 基于多层次学科竞赛平台培养IT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电脑知识与技术.Vol.8,No.16,2012.4

篇10

关键词:学科竞赛;教育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1-0001-02

近几年,高校教育中出现了各种类型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的竞赛活动,尽管种类繁多,但竞赛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高等学校, 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商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应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积极构建以学科竞赛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开阔视野、取长补短、团结协作、互相学习。而学校以学科竞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学科竞赛在高校教育中的意义

2007 年 1 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 号),在质量工程建设内容中明确提出: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由此可见,学科竞赛是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因此,搞好学科竞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丰富高校教学内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学科竞赛的组织和开展,丰富了高校的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地推动了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体系、培养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如将学科竞赛中的经典案例和实施方法有机地融入实验内容,革新实践教学方法。高校要根据学科竞赛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仔细分析研究竞赛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优化和完善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2. 考察高校办学水平的评价手段

学科竞赛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评价手段,有力地促进了高等学校教学水平评估中有关教学指标的落实。举办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是为了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衡量和评价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水平,落实高校教学水平评估中有关大学英语教学的各项指标。近些年,高等教育各类评估中,学科竞赛的结果自然地被评估专家定为考察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

3.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目前举办的各类学科竞赛,不论是专业单项类竞赛还是综合类竞赛,从题目的设置到成绩的评定,始终强调培养和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与应用相结合,促进学生在理论、实践和创新等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以小组参赛的学科竞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而且培养了学生正视困难、勇于挑战、不断创新的精神。

4. 促进学生个性化能力培养

学科竞赛的有效组织和开展,不仅让部分有兴趣的学生得到了深入学习和实践锻炼的机会,更为优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提供了上升空间,也为选拔和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的应用人才提供了全新视野。

广泛深入地开展学科竞赛,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普及科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营造浓厚的创新校园氛围,促进良好校园文化的形成;同时,无论是指导教师还是参赛学生,都可以充分地与其他院校的教师、学生进行交流、学习,了解各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自身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科竞赛为辅助,以教学改革为主体,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学科竞赛推动教学改革,另一方面教学改革促进竞赛提高,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提高。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建立一种全新的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通过教育教学的改革,构建符合学校实际并具有特色的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学科竞赛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实践能力提升,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科竞赛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检验,也是教学成果的一种展示。学科竞赛能够找到教与学的结合点,互相促进,推进教学,提高成绩。还可以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广泛地开展各类创新型实践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推进学生科研精神、团队意识、协作精神、组织能力、竞争实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加强提升专业技能,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完善教育教学体系。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促进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及人才培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