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骂学生,学生打老师,师生冲突的背后,究竟伤了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学生辱骂老师怎么教育 老师骂学生,学生打老师,师生冲突的背后,究竟伤了谁?

老师骂学生,学生打老师,师生冲突的背后,究竟伤了谁?

2023-06-07 10: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有老师感叹说,做老师真是不容易。平时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管理粗放一些,会有人说教师不负责任。对学生管理严格了,会有人说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既说不得也吵不得。不少学生遇到挫折就离家出走、自杀,也容易对其他一些心理不成熟的孩子产生暗示。

学生似乎有些“脆弱”,持有这样观点的老师并不少:“现在每家就一个宝贝,每天掌上明珠似的捧着、护着,生怕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有的孩子养成了软弱、依赖的心理,经不起困难和挫折。

正是因为这样的“脆弱”,备受家长溺爱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无法无天”。

另一方面,脾气容易暴躁,和老师发生冲突的是“留守孩童”。这些孩子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管教,性格偏执,导致缺乏纪律观念、尊师意识、文明向上的素养。一个学生能对老师出言不逊,甚至大打出手,可以想象他在道德观念和文明素养上怎么样。

其实,师生冲突都是由很小的事端逐步升级而导致的,而控制事态发展的主要力量往往还是来自于老师,无论从师生双方的地位差异还是从教师的职业要求来说,都是如此。

对于老师而言,师生冲突,首先是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作怪。在教师那里,认为学生就是服从者,就是要天经地义听老师的,老师是绝对的权威和领导,不可违抗老师旨意,不能顶撞老师。我收你手机,你就得老老实实地交来,我让你出教室你必须出去,我不让你干啥你就不能干,等等。

可学生呢,不这么认为啊,我为什么给你手机?我为什么必须都听你的?再加上教师年轻,缺少威信,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抗心理的形成。殊不知,现代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关系,现在的孩子个性张扬,蔑视权威,在家里连父母都敢顶敢撞敢碰,何况老师呢?

其次是教师缺乏教育智慧和教育经验。什么是教育智慧?教育智慧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展示出来的教育技巧和教育方法,出规犯错是青年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问题,教师在处理过程中必须要讲究方式方法,给对方台阶下也是自己有修养的体现方式。

老师不给学生面子,让学生没有自尊,不给学生改正的机会,把自己逼到悬崖跟前没有退路。如果是在课堂上发生的,老师可以先上课,等下课后再处理,这就需讲究处理问题的时间、地点,切不可以说狠话:“你不出去是不是?你不走我走!”

最后是教师缺乏冷静和宽容的品质。个别学生出现一些行为偏差是正常现象,不能认为不正常。遇到了,一定要让自己先冷静下来,如果学生认识到自己错误了,或者中止了违纪行为,也就可以了,不能逮住不放。

教育就是爱。老师要多问问自己: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结果会是怎样的呢?我们常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孩子的人是神。教师如果有真爱,他会正确地、理性地处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试想,如果是自己的孩子,老师能把手机抓过来就摔、书拿过来就撕吗?因为一个小小的问题发生肢体冲突?

“冒火是情绪化的反应。遇到摩擦,师生比着看谁声音大,情绪也随之激动起来,内心很不爽,甚至直接骂人,为什么不能心平气和地争论?斗争本身就是你死我活的战斗,它首先表现在说话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雄说,师生遇到不同看法,彼此都要养成一种习惯,就是暂时回避、不争论,免得造成不愉快,伤了感情。

老师不敢管,学生更“受伤”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些名言曾让无数教师引以为豪。但现在,时代仿佛变了。严管学生,老师会被处分;学生毫无尊师重教,直接打骂教师……以至于老师更加不敢管,熊孩子更“熊”。

南昌市二十八中语文老师罗田田坦言:“如果老师严管学生要冒职业危险,那我犯不着。”老师选择明哲保身,因为一旦发生师生冲突,“错”的一定是老师。

“20世纪80年代时,一把尺子打下去,没有问题,社会尊师重教氛围很浓,但是现在不行了。管教学生时,教师自然而然去寻求一种安全感。”南昌市南师附小红谷滩校区六年级语文老师付健感叹。

罚站不敢罚久,批评不敢说重,只要家长一来闹,学校多半处于弱势,接着老师被要求写检讨、扣工资。这是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普遍反映。

前段时间齐齐哈尔一位学校的张副校长火了,在教室里公开与学生对骂,被人拍下视频,放到了网上。视频中,张副校长多次爆粗口,男生也不甘示弱,梗着脖子和老师对骂:“滚你X的”“你骂谁呢?”

张副校长当即脾气上来了:“我是这儿管事的,我告诉你,我就是老师不当了,我也不惯着你!”

事情的起因是这位张副校长在下课时维持课间秩序,纠正一位同学在走廊大声喧哗行为。这位同学置若罔闻,冲撞校长,导致冲突,由于学生不服管,再加上张副校长脾气比较暴躁,发生了争吵。

后来这件事情被曝光在网络上,最后的结果是,当地纪委介入调查,责令教育局严肃处理:副校长党内严重警告,撤职调离;该校校长党内警告;教育局分管副局长诫勉谈话。如此严重的处理结果,让不少老师心有戚戚。

于是,“终于没人能再敢管熊孩子了。”

《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文章《“老师不敢批评学生”谁之过?》中说,老师不敢批评学生,受害的首先是学生本身。比如,面对校园暴力,老师如果不敢大胆出手,及时批评制止,一方面会纵容施暴学生,使其逐步走上歧途;另一方面,也会使受欺凌学生雪上加霜,造成二度伤害。同时,这也是对双方学生家庭及社会的不负责任。

老师不敢批评学生,绝非小事。学生如同树苗,如不及时修枝剪杈,极易长成“歪脖子树”。孩子不能在蜜糖和赞美声中长大,适宜的批评有百利而无一害。很多人长大后对老师充满感激,就是因为老师及时给出批评,“悬崖勒马”,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更有意思的是,很多老师感慨,毕业后真正感恩老师者,往往是那些受批评多的学生。

敢管的老师都被压制了;想管的老师看了看真管的老师的下场,缩了缩头;不想管的老师任由着他去,于是,家长舍不得管,老师不想管。你的孩子越来越野,熊孩子越来越多。

不严管也就意味着无厚爱。失去“敢管”教育,伤害的仅仅是教师吗?

教育家孙育忠先生说:“别把老师置于不敢管的境地,因为你的父母偏袒你,如果老师再偏袒你,未来,社会会加倍刺痛你。”

“管”需要艺术,学生要懂得尊师重教

“老师,我错了,请您原谅,请再给我一次机会......”

学生

老师

“你才13岁,还是一个孩子,老师不怪你,只要你有学上,今后听老师的话,好好读书,别让你父母和老师操心就好!″

“孩子,如果现在我舍不得教育你,将来社会会狠狠地教育你!与其等待你将来被社会敲打得头破血流,不如从现在学会有所敬畏,敬畏生命,敬畏尊长,敬畏规则。”一位老师在自己的教学日记中写到。

作为学生,应明确师生之间的界限,对老师应有敬畏之心,同时应该懂得感恩。《子贡尊师》《张良拜师》《程门立雪》……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千百年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学会“尊师重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批评是一门艺术,老师在批评学生时要拿捏好分寸。许多时候,冲突的起因不过是一些小事、小矛盾。而如何避免这些事情,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相处之道了,特别是面对问题或矛盾的时候,处理方式非常关键。

老师要有艺术地做好学生管理,首先需要惩戒权,但惩戒不等于体罚。南昌二十八中初一语文老师孙海东从事教学近40年,他认为,惩戒符合心理学、教育学规律,是有必要的。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犹如一棵树,除了阳光、雨露、温度、土壤,还需要有人修枝剪杈,这样的树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济南盛福实验小学校长高红燕认为,教育需要惩戒权,对于教育惩戒,应该达成更多共识,即教育惩戒不是非人道、反教育、落后的教育方式,而是现代教育的一部分。只有社会、家庭、学校有效结合,才能教育好中国的下一代。

现在“校园欺凌”等乱象很多,健康的教育环境需要多主体参与、共同落实教育责任。要想取得好的治理效果,将德育放在首位,老师惩戒权发挥警示作用必不可少。

其次,老师要因材施教,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学生之间存有一定的差异性,特定阶段某一学生出现的异常现象,均要细细观察,掌握入心。这不仅是出于开展针对性教育的需要,也是防止突发事件所不可或缺的。

比如对那些比较自卑的学生,老师应该与他们保持较近的距离,对他们多加鼓励,唤醒他们向上的动力;对于那些性格活泼,“吃硬不吃软”,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应该与他们保持相对远的距离,用距离的空间形成其心理上的“威慑”,给他们一种威严,唤醒其自责、自省的意识。同时,给学生留点面子和台阶。这既是给自己留台阶下,也是用行动去感化学生。学生也都是有自尊的人,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有的学生会性格倔强,承受能力差,如果老师的话太直接他们一般接受不了。

再次,老师要善于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组织教育管理学生的主要方式。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例如,湖南鲍老师被学生刺杀案。在学生罗某提出自己不愿写电影观后感时,鲍老师没有深入了解原因,而是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出一句“不想写就转班”,沉重的语气激发了罗某的逆反心理,不得不承认这是凶案发生的导火索。

最后,老师批评学生,不妨幽默一点。网友“丁胖”说:“我们中学的时候,迟到的会被老师罚唱歌。就是唱那首很流行的脍炙人口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老师说这样还能体现爱国精神。如果还迟到,那就唱粤语版或英文版的……”

网友“快递狂魔奏四我”则表示:“自己高中晚自习的时候和同桌偷吃瓜子,被班主任从后门窗户上发现。第二天上午操时间让我俩在她办公室嗑瓜子,大概有一塑料袋那么多吧,还是原味的。只让磕不让吃瓜子仁!半个小时后明显感觉腮帮子疼。就是不知道那些瓜子仁后来是被扔掉了还是怎么着了……”

网友“故国有明”也回忆到:“高中的时候班上很流行下五子棋,许多同学都在上课时偷偷地玩。后来班主任发现后,要求两名在课上下五子棋的同学下课和他下五子棋,并且还要求只要输给老师,那么以后都不许下。后来班级上真的没有同学上课下五子棋了。”

这些带着点“玩”的性质的惩戒方式,其实学生们反而不会特别反感。并且回忆起来,还挺好玩的。所以,只要不太过分,这种方式或许学校可以让老师试一试。

当然,我们当然允许老师批评学生,但是也要告知老师一些批评学生的基本原则:

1.控制情绪很重要,保持冷静,切不可大发雷霆。

2.尽可能做到人后批评,即使批评,也要给学生留面子。

3.正面积极要求效果更好,用肯定、认可和引导代替指责、训斥。

4.不要把学生的错误与学生的人品人格混为一谈。

5.让学生把话说完,如果老师武断地阻止学生申辩,学生会认为老师不相信自己。

教育学者熊丙奇说:“师德很重要,师生在人格尊严上是平等的,要提高师德水准,关键在于构建能保护教师和学生平等权利的制度,不偏袒教师,也不纵容学生,这才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缓解师生冲突。”

来源:教育时报

作者:程世超

争做出彩河南人,寻找百名“李芳式的好老师”活动即日启动……

强烈推荐|学校改革,力避“七失”!文章很长,内容很实,收藏起来慢慢消化

真的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吗?感知“沁教育”的魔力,听听这位校长怎么说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校长”。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小育,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