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撷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学校管乐队的意义 未名撷趣 

未名撷趣 

2023-10-11 16: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北京大学交响乐团演出现场

北京大学交响乐团演出现场音频,曲目为《费加罗的婚礼》序曲

这种小而精的状态在北大交响乐团已经持续了很久,自2009年正式担任乐团艺术指导开始,刘小龙老师面对的一直是这样一个团体。“乐团的同学们不断努力,并能找到自己的路径,我觉得这是一个乐团发展的良好状态。”虽然从表面上看,北大的交响乐团不够庞大,然而,这是一个在如此独特的大学里的一个如此独特的群体,它有另一方面的价值,那就是让更多的同学走向国际环境。乐团的同学们可能会用一整个学期的时间去排练和打磨莫扎特的两部交响曲。这种很花费精力的事“在中国的大学生乐团中非常罕见”,而这在欧美的大学教育环境中却是一种常态。由于乐团的大部分同学都处在本科阶段,以后有很多的可能去出国深造,刘小龙老师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同学们在未来的新环境中与当地文化进行沟通,从而延续他们的表演技术和音乐热情。“我们的同学们虽然不是专业乐手,但是我们在音乐上追求的东西却是国际化标准的”。

天籁缔造者

即将赴德国攻读富克旺根艺术大学大号演奏专业的李林宇是乐团国际化标准的一个很好注脚。李林宇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开始学习大号,大号对于一个小学生而言,可以算得上是庞然大物了,每次搬乐器时都要老师帮忙,如果没有老师,只能自己拖一会歇一会。高考时,作为一名特长生,他以过一本线即可录取的优惠进入北京大学。谈及特长生考试,李林宇告诉我们,他开始准备是在高三,每天晚自习中,他会拿出一小时左右练乐器。一般人想象的专业特长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冲突在李林宇这里似乎并不存在,“实际上只是对心理上的影响,就是想学乐器,想去排练,想去乐团里待着,不想上课,不想待在教室”,他笑道。

进入北大以后,李林宇被录取到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而信科艰深繁重的课业很快让他有些吃不消,到了大一下学期,由于喜爱音乐艺术且以后想做专业演奏者,他萌生了转专业到艺术学院攻读艺术史专业的念头。

确立了这个想法以后,李林宇接下来的本科时光几乎每天都会与大号打交道,如果时间充裕的话,他每天会练习四到五个小时之久。“四五个小时里面不仅是对自己身体机能的提升,在思考如何演奏的方面也有一些提高,这方面如果你在宿舍光听一些音乐或者看一些文献的话还是不够的。”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乐团的影响对李林宇的专业演奏道路也是功不可没。在乐团中,他学会了配合,由于大号是音量宏大的乐器,他必须收敛自己的力量和情绪,才能不让大号的声音过分突出。今年十月,李林宇就要去德国富克旺根艺术大学攻读大号演奏专业了,关于未来,他说:“算是彻底转演奏了,以后可能做教课的艺术老师,教演奏这方面的,或者是进乐团去找一个演奏的职位吧。”

演出之前乐手们在化妆间练习

小提琴手孟令宜则将音乐作为自己不可或缺的“副业”,来自经济学院的她由于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以及学有余力,同时也修习了艺术学院艺术史论专业的双学位。她四岁半就开始学习小提琴,经年累月的练习让小提琴在她的脖子上留下了一个无法磨灭的吻——由于练习时脖子与琴托的摩擦而产生的茧。说起乐团与学业的平衡,她说:“也谈不上平衡吧,因为你从四岁就开始学一个东西的话你就会习惯于它的存在。”比起独奏,她更喜欢作为乐团的一员发挥力量,“我觉得在乐团特别有意思,因为不同的声部之间的配合有时候是很微妙的”。

这种配合当然需要磨合,而磨合的过程也带来了乐团同学之间感情上的增进。孟令宜在与乐团的一位好朋友聊天时,常常会聊到音乐,有时候兴起,两人还会一起哼一个曲子,用声乐代替她们各自的乐器来互配和声。

北大交响乐团是融合了特长生与非特长生的综合体。作为一名非特长生,张云济同学已经为乐团服务了十年之久。他三岁学电子琴,六岁学钢琴,刘小龙老师评价他是弹钢琴弹得非常明白的人。他是物理学院10级气象学在读博士,今年即将毕业赴美国读博士后。在繁忙的学术生活之外,他给音乐留下了一席之地,“我是一个不太喜欢把所有时间都交给学习的人,肯定是要留一些时间来生活的,我把音乐当做生活的一部分”。他告诉我们,与钢琴独奏相比,参加乐团的感觉很不一样,这种可以跟几十个人合作演奏音乐的方式让他有一种“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感觉。此外,在大家一起磨合一首音乐的时候,他能感受到每个乐器如何改善自己的部分,最终组成一首流畅的音乐,这个过程让他觉得参加交响乐团是有意义的。

此处觅知音

张云济认为,在交响乐团演奏让他的耳朵变得更灵敏,他在演奏的同时也要去听别人在演奏什么;此外,他还学会了各种打击乐,“比如定音鼓、镲、锣,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比如鞭子、铜铃、三角铁、铃鼓、雪橇铃、牛铃之类”。收获也不仅仅在技术上,张云济很享受在台上演出的过程,并且在乐团里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很多朋友已经毕业并踏上了工作岗位,音乐爱好仍然将他们紧紧地连结在一起,他们还会在一起演奏,偶尔也会在图书馆的南配殿开四重奏音乐会。

在南配殿的演出节目单

音乐可以作为友情的纽带,在交响乐团中,很多同学因为共同的爱好而成了很好的朋友。15级大管演奏者、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刘元洋告诉我们,在去年的一场木管五重奏演出中,五名乐团的同学在一起准备演出曲目,他们一起找排练场地和指导老师,“排练的过程很愉快,从那以后我们五个的关系一直很好”。乐团里的朋友由于有共同语言,有时候会比班里的朋友关系更亲密,她在乐团的朋友来自各个院系,“我在乐团的微信群里就是负责做表情包的”,她笑着说。

此中有深意

在这个人数不多的乐团里,同学们虽然因为共同的爱好而倍加努力,但编制不齐始终是这个乐团的“阿喀琉斯之踵”。李悦指挥告诉我们,乐团编制不齐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乐团的选曲,给排练和演出也带来了不便。即使演出时请外援,毕竟不是一个团体的,缺乏必要的磨合。

每个大学校园里,都有那样一批人,或吹弹歌舞,或汗洒跑道——特长生,这是校园文化生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身怀长技,用一定的分数优惠,走进心仪的大学校园。然而近年来,出于教育公平的需要,特长生制度愈加收紧,各大高校给予特长生的分数减免越来越少,能够通过分数优惠进入高校文体团体的学生也随之减少。由于北大录取分数本身就很高,分数的减免减少之后,很多考生无法达到减免后的分数,当往届学生相继毕业后,乐团难免会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

乐手们演出后合影

尽管如此,刘小龙老师却并不认为这是个最重要的问题。北大的交响乐团固然需要一个完整的编制,更需要乐手们与北大的整体文化水平相配。目前,交响乐团虽然人数不多,但大部分同学的文化课水平都在中上游,符合北大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特长生招生制度在北大依旧良性运转,每年给乐团带来优秀的学生。更重要的是,交响乐团对音乐鉴赏和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他眼里,既然爱郢中白雪,高山流水自会遥遥相醉,似繁忙课业中的一抹清泉叮咛。

此中深意也远不止于音乐鉴赏和普及。我们有时会感到自身处于一个缺乏深度的时代。网络的普及和便利使得我们对一些事物缺乏长时的思考,很多人对网络的运用也局限于娱乐和消遣。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如何冷静下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刘小龙老师认为,这种危机是否可以通过艺术加以化解,让同学们知道有些东西是非常深刻的,需要人花很大的工夫去获取,而非唾手可得。“这是一些深层的希望,这些深层的希望直接影响到我们未来的精英。”

贝多芬在中国——讲座音乐会

在这种意义上,交响乐团在北大传递着一种人文气息,音乐在这里给人一种精神上的陶冶,就像柏拉图所说的:“音乐教育的最后目的在于达到对美的爱。”

音乐之于人类,不仅是文化层次上的普及,更是精神层次的陶冶。交响乐团之于燕园学子,是澄澈心灵的圣地,是洗尽浮华的乐园。时代需要音乐,北大需要乐团。清晨,阳光,土地,音乐,交响。这一曲篇章,已深深扎根燕园的每一寸芳草地弦歌不辍。清风徐来,半空中缓缓低回千年前的低吟浅唱,与燕园的这一曲钧天广乐,心契若灵。

交响为你,寤寐思服。

采访:马森棋、刘雪婷

文字:马森棋、董文欣

照片来源:马森棋、孟令宜

排版:元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