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协会参与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 行业协会参与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行业协会参与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2024-07-01 05: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17年8月,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组织实施了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应用型高校建设,这是继“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和“双一流建设”后,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工程,重点支持在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过程中积极改革探索、发挥示范作用的高校加强其实验实训实习环境、基地和平台建设,鼓励相关行业企业参与,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产学研一体的实验实训实习设施,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创新。2017年11月,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目标是提高行业企业参与高校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全面推广校企协同育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完善需求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解决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结构性矛盾,显著提高职业和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贡献值。这一系列重大决议是指导新形势下高校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特别是对于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产教融合已成为将来促进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加强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针。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推动下,社会各个行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产业升级速度,行业分工专业化日益明显,对专业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与传统的研究型大学不同,地方本科高校是发展现代本科职业教育,为地方培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专业化社会组织,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智力支撑。地方本科高校要明确“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使命,密切关注区域和行业发展需求,努力整合社会行业资源,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加速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服务地方,实现高校与地方协同发展。

一、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困境

地方本科高校承担着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需求不相匹配,知识高速更新使得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滞后于产业发展速度,很难满足多样化市场需要。现代本科职业教育除了授予学生理论基础之外,更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然而,目前地方本科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面临诸多难题,制约着高校自身发展。

(一)办学经费短缺,实验教学装备落后

地方本科高校大多为新建的专升本院校,办学条件差,起点低,教学软硬件、优秀人才引进、学科专业和实习基地等各类建设任务繁重,需要大量经费支持。自身能够申请的科研经费少,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创收能力低,自筹资金能力弱。与教育部直属和省属高校相比,财政拨款和专项经费拨款较少,校办企业上缴利润低,社会融资难度大。这些问题导致地方本科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上捉襟见肘。

(二)师资水平低,实践经验匮乏

高校教师是决定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现行的人才引进导致高校内学术性人才高度集中,一方面地方本科高校由于知名度、平台和待遇等原因,很难吸引优秀的博士加入,另一方面,高素质的实践性人才因高校准入门槛的提高望而却步。绝大多数青年教师工程实践经验匮乏,缺乏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握,而校内教师受考核机制的影响使得教师无暇顾及现场实践锻炼,导致高校兼具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稀缺。

(三)课程体系不科学,实践基地质量差

课程教学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当前,多数地方本科高校的课程体系依然没有突破传统课程体系的束缚,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主要由学校教师承担,缺少行业企业的共同参与,对本地区所需人才欠缺深入了解。此外,虽然高校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大量企业实践基地,然而,“校热企冷”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企业认为地方本科高校很难提供所需的对等服务,主动、长期合作的意愿欠缺,实习效果总体不佳且难以长期维系。

(四)校企合作模式不稳定

为了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形式各异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地方本科高校兴起,几乎所有高校都将校企联盟视为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既是开放式办学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模式,又是一种局部、短期和松散的合作关系。地方本科高校作为这种二维关系的利益需求方,在合作企业的选取上一般首选龙头企业而忽视小微企业,而龙头企业更青睐与重点高校合作,导致形成的校企合作协议难以落实。一旦合作关系破裂,政府很难介入,按照约定模式培养学生会出现难以逆转和弥补的损失,两者关系脆弱,如图 1所示。

图 1(Figure 1) 图 1 传统校企合作关系 二、行业协会参与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 (一)行业协会性质

行业协会是社会中介组织和自律性行业管理组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行业协会是行业内部管理的主角,是联系企业和政府的纽带,发挥着自律、服务、协调和监督的作用,充当着政府的参谋和助手角色。行业协会是非营利性经济组织和自治性民间组织,是现代社会中极其重要的中介性组织。

(二)理论依据

(1) 第三部门理论。高等教育具有排他性,是一种准公共产品。行业协会是第三部门的重要组织,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逐渐增大。在政府放权和高等教育亟需输入新鲜血液的背景下,行业协会与高校结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思路。

(2) 信息不对称理论。行业协会扮演着桥梁角色,掌握大量的政府和企业信息。这种信息优势有利于解决高校社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信息互补。

(3)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高等教育单一的校园培养环境存在重理论和轻实践的弊端。行业协会将学校和企业联系起来,让学生同时学习理论、接受实践锻炼,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对高校而言,与行业协会结合能够改进教学理念、完善课程设置,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行业协会与地方本科高校结合的必然性

政府作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政策的制定方,高校承担着向企业培养人才的任务,企业则提供学生实践教育的平台。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政府采取制定政策和资金支持的调控方式具有时效性,且难以妥善处理校企合作关系中的分歧;高校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更加重视政府和高校的政策、资金和科技支持,习惯于通过短期招聘来获取人才,而缺少支持长期实践育人的热情。

图 2(Figure 2) 图 2 行业协会、政府、高校和企业合作关系

在应用型人才实践培养过程中,行业协会的地位相对独立,但又与政府、企业和高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能够调节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独特的优势。

(1) 行业协会能够协助政府制定合理的人才实践培育政策,并接受政府委托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2)行业协会掌握企业技术和人才需求信息,及时向高校反馈,能够促进校企合作,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3)行业协会高度关注行业发展需求,统筹协调企业资源为人才实践培养提供适合的岗位,并帮助企业吸纳有用人才。行业协会的参与使得政府、高校和企业形成了三赢的局面:政府赢得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企业赢得技术支持和高级人才,高校赢得实践教育和学生就业平台。

三、行业协会参与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原则

行业协会参与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与外围环境密切相关的系统,注重优势资源整合,促使人才培养手段科学合理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征主要由系统的课程体系呈现,包括课程设置、培养思路、教学方法、实验设计和实践基地建设等。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遵循特色鲜明、切实有效、适度超前和动态调整等原则,如图 3所示。

图 3(Figure 3) 图 3 构建原则 (二)构建模式

在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政府、高校、行业协会和企业分别处于不同位置和环境,它们之间组成了三个系统。

(1) 某一领域或行业内的企业之间处于平等地位,本着共同利益和意愿建立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及其内部企业会员组成一个内部民主的自我管理和监督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企业在人才培养和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尽可能地满足企业需求并提供公共服务。

(2) 行业协会和高校之间本着各自的利益和优势建立了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共同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另一个系统。行业协会及时向高校反馈地方区域本行业的人才需求,高校则集中精力按照行业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

(3) 行业协会和政府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并代替政府行使对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的监督和干预,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第三个系统。

此外,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指导和资助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激发企业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热情,进而提高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行业协会成为学校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形成了良性循环和有机互动网络。网络中的各个成员可以有效沟通,及时反馈并解决问题。行业协会参与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如图 4所示。

图 4(Figure 4) 图 4 构建模式 四、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在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在“面向一线,服务地方”的办学思路指引和徐州市政府各类激励政策引导下,通过与江苏省建筑安全与设备管理协会深度合作,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通过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实现了与行业、企业的有效沟通,从根本上保障了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推动了行业企业的技术发展和进步,形成了政府、行业协会、高校和企业互惠共赢的良好局面。

(一)行业协会高度参与高校专业建设

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建筑行业发展迅猛,但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专职安全管理人才匮乏,导致近年来我国建筑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制约了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据此,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与江苏省建筑安全与设备管理协会开展了深度合作,联合开办以建筑安全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安全工程专业,同时协会利用自身资源,邀请行业企业中特级资质企业负责人和江苏省内知名高校专家教授多次就建筑安全问题和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改革进行研讨。

(二)行业协会出资助学,激励学生

基于学校和行业协会合作的良好成效,江苏省建筑安全与设备管理协会于2011年出资100万在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设立了“博爱建筑安全奖学金”。该激励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肯定了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截至2019年8月,行业协会为高校某一专业单独设立奖学金,此举在国内尚属首次。

(三)共建实践基地,增强师生实践能力

通过行业协会搭建的桥梁,加强高校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广泛建立高质量、专业契合度高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深入行业生产一线学习锻炼,巩固了理论知识,提升了工程实践能力,强化了岗位意识,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青年教师通过行业协会搭建的平台进入企业挂职锻炼,提升实践能力,增加工程经验,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共建共享专业平台,实现多方共赢

在政府政策支持、高校技术支撑和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下,徐州工程学院与江苏省建筑安全与设备管理协会联合共建了建筑安全实验室,实现了教学科研平台共享。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工程实践的真实环境;另一方面致力于安全工程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和虚拟仿真实训,与企业合作联合开展了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技术革新与长远发展。

(五)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首先,拓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行业协会的平台通道,探索实践校企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满足行业企业的多种个性化需求;其次,借助行业协会的资源,召开安全工程专业专场招聘会;再次,利用行业协会的平台优势,拓宽毕业生信息交流的渠道,实现了学生高质量就业。

(六)开展安全培训,增强企业安全意识

徐州工程学院与江苏省建筑安全与设备管理协会联合开展江苏省建筑施工企业“三类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建筑业企业项目负责人和建筑业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育和考核工作,全方位增强企业安全意识,强化事故防范及处理能力,保障企业的安全运行和良性发展。在履行高校服务地方社会职能的同时,丰富了高校经费来源,改善了高校办学条件。

五、结语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发现,行业协会参与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行业协会提出的新要求,是其发展的必然。通过行业协会架起的桥梁,校企合作朝着更高效和务实的方向发展,这对于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行业企业技术革新与人才储备、政府政策法规合理化制定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下一步,将建议政府加大对行业协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扶持和激励,让行业协会在政府的引领下,通过协会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一方面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明确多方在合作中的责权利,形成合作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加强合作平台中各方的信息交流,促进产学研合作走向深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