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学计划:为教育升级点星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学做烧麦的作文 融学计划:为教育升级点星火

融学计划:为教育升级点星火

2023-04-06 17: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 言

我是金朋,一个会写诗的骑手、教育类创客、“融学计划”发起人。

近半年来,ChatGPT横空出世、火遍全球,它能答题,会写作文,它做高考试卷,能轻松考上本科线。

于是,人们惊呼,刷题类的教育模式,还能“香”多久?当人工智能都可以当“考霸”,我们还有必要,让孩子拼命刷题,形同“考试机器”吗?

面对AI技术的重大升级,我们该怎样升级教育?才能更好的把握未来。

2022年下半年,我在一座废弃的大楼里,用通风管拼成讲台,录制了一个关于“教育升级”的演说视频,并引发了一些网友和老友的共鸣。

今年开春后,我通过进一步的推演,构建了更为系统的“教育升级论”,并写成这篇长文。希望能为更多的朋友做参考,付诸行动。

1

教育,是为了什么?首先是为了“成就人才”。

怎样更好的成就人才?

八百年前,一位叫胡安国的福建人,他跑到湖南的穷乡僻野,做乡村教育,并揭示了一个“成才秘诀”。

在我老家湘潭县,有一座隐山,在隐山周边,有一个碧泉潭。胡安国在潭边,搭建了“碧泉书院”,打起了招生广告。

图片来自“新湖南”

胡安国的教学,不讲八股文,不谈科考技巧,而是强调一个“成才秘诀”:学校不能成为科举的附庸,读书要以务实为本,重视“经世致用”。

于是乎,一股“弱化科考、强化实学”的新学风——湖湘学,在湖南的乡土上萌芽了,胡安国与他的弟子们,就是第一代“湖湘学派”。

湖湘学派,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他们像传道士一样,将“成才秘诀”分享给更多读书人。

比如,从碧泉书院毕业的张栻,他在省城长沙,当上“岳麓书院”的校长后,就不遗余力的推广湖湘学。

如今,在岳麓书院讲堂中,还可以看到张栻写的《岳麓书院记》,其中,那句“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就是他办学宗旨的点睛之笔。

图片来自“北京晚报”

当湖南人解锁了“成才秘诀”,他们在时代的舞台上,开始了集体亮相,华丽转身。

八百年前,湖南出的名人屈指可数,“破天荒”这个成语,最初就是形容“湖南出人才太难”。但是近代的湖南,在各个领域人才辈出,声名鹊起,一跃成为了“中国名人第一大省”。

教育和学风的改变,就这样让湖南化腐朽为神奇。

2

古时候,“科举”与“实学”,是很难兼容的。

科举,是选拔,实学,是扎根。

过于功利的选拔,就如同是揠苗助长,并不利于读书人的成长。唯有务实的扎根,才能兼收并蓄,让求学者更好的成才。

随着封建时代的落幕,“科举”与“实学”的矛盾,早已烟消云散了。

但是,当今时代,人类的教育模式,是不是还存在着什么矛盾呢?

依旧存在,比如“应试”与“创新”的矛盾。

应试,是固守标准答案,创新,是创造新生事物。如果学校在培养“固化”的人,社会却需要“创新”的人,那么,这前后就形成了一种矛盾。

3

弱化应试,强化创新。

这很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广大家长们,需要重视起来的一个“成才秘诀”。

我们所处的世界潮流,是一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消费升级大时代。

普通人的收入,如果不进步,消费能力就可能退步,因为物价会上涨。如果不富起来,就容易焦虑,因为刚需有点贵(如医疗)。

于是,很多人感慨: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但是,对于“何以致富”,我们就有些茫然了。

勤劳致富,这条路似乎走到了宇宙的尽头。

创业致富,这条路又如同是九死一生(风险大)。

有没有稳妥点的,适合大众去走的阳关道呢?

有一条,那就是“创新致富”。

4

接下来的几位,都是因创新而富足(含精神财富)的代表。

一个是教书匠,叫袁隆平,爱好是培育种子;一个是公务员,叫当年明月,爱好是文学创作;一个是服务员,叫周杰伦,爱好是写歌作曲;一个是技术员,叫爱因斯坦,爱好是研究物理;一个是报务员,叫爱迪生,爱好是发明创造……

我们现在去看这些人,会说他们个个是天才。

但在他们的成长路上,有人被嫌弃学历不高,有人考不进大学,有人是严重的偏科生,还有人被视作是“低能儿”,连小学都不收留。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为什么会与“天才”格格不入呢?因为天才,往往是独树一帜,很难在成绩上四平八稳。

天才,也不是天生会成才,没有哪一个天才,不需要后天的栽培。怎样培养天才?每一个人都有天赋,只要去解放人的天赋,就是在培养天才。

一个人,如果能在自己的天赋才能之上,去创新创造,那么,他就更有机会,获得可以不断增值的“复利收入”。

比如爱迪生,他当报务员时,每月拿死工资,很难发家,但他发明了电灯,一传十,十传百,靠这一项专利收入,就能富起来。

通过创新创造,去激活“复利收入”,这就是在为自己,修一条致富路。

5

一个人,如果有创新精神,有创造力,那么,他就是创客型的劳动者。

一个社会,如果有50%的劳动力,属于创客型的劳动者。那么,他们不仅是在营造一个“大众创新”的生态。不仅是在激活自身创富的潜能,还可能通过各自的理论、产品、作品、发明、专利、版权等等创新成果,为他人带来工作岗位或创收机会。

比如袁隆平,因为他的研究成果,有了“隆平高科”,解决很多人的就业。再比如《明朝那些事》的作者当年明月,他作为公务员,虽不宜创业,但他下班后写作著书,不仅自己挣了版税,还能帮出版社创收。

先创新,后创富。有了创新,不创业也能致富,有了创新,创业就未必是九死一生,也可能是水到渠成。

当“万众创新”的引擎,驱动了“大众创业”的巨轮,就业机会就会遍地开花,薪资水平就会水涨船高,财富流动就会更加均衡,社会福利就会与日俱增。

6

回到教育的话题。

假如在教育模式中,不重视创新,而强化应试,结果会如何呢?

我们看一个“前车之鉴”:韩国教育。

韩国,是一个将应试教育推向巅峰的国家,韩国高考比肩“死刑”,韩国高考季,就是学生轻生高发季。

韩国学生读书的主要目的是:考名校,进名企。

为了让孩子在考试中胜出,大多数韩国家长会选择校外补课。2021年,韩国教育部宣称,小初高学生课外辅导参与率为75.5%,平均课外辅导费高达每月48.5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600元)。

如果说,强化应试,就会弱化创新。

那么,韩国应试教育这么卷,为什么韩国的创新指数,还比较高呢?

我们在这里说的创新,是指个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而不是指团队的研发创新力。

韩国的创新,主要是尖端人才的“抱团研发”,而不是各个阶层的大众创新。

韩国高校,向社会输出了58万研发人员,占人口总量的9%,但是,这些高学历的尖端人才,大多是财阀旗下的雇员。他们的研发成果,产品收益,是让富人变得更富,而不是让社会走向共同富裕。

因此,韩国的寡头经济很出名。排名靠前的十大财阀,掌握了国家70%的经济,“负产阶级”(负债多于存款)的人数则多达60%,韩国65岁以上人口贫困率达到40%,半数6旬老人退休后仍要打工。

以“考名校,进名企”为主旋律的韩国教育,成为了“寡头经济”的推进器,“寡头经济”的扩张(招聘名校毕业生),又加剧了“应试内卷”。如此恶性循环,让一些韩国平民,对未来失去希望,他们不结婚、不生小孩,以致韩国成为了全球首个“零生育率国家”。

韩国,虽是经济发达之邦,却是民生凋敝之地。

7

如果在教育模式中,弱化应试,强化创新,结果又会如何呢?

我们再看一个“他山之石”。

有这么一个国家,50年前,还是一贫如洗,但是那里的国民穷则思变,上下求索。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看了,近代湖南人的“成才秘诀”。

总之,他们对教育发起了颠覆式的变革,学校,不再实行应试教育,而是升级为因材施教。中小学生,不再有常规考试,等到高中结束时,才会体验一次氛围轻松的毕业会考。

他们减少考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学生的创造力。他们在所有的学校里,都建立了创客空间,以培养多元领域的创新型人才。

他们一步步的,从教育升级,到大众创新,从大众创新,到民生经济。

如今,他们的中产阶层达到了80%,贫困人口只有6%,人均GDP高达5万多美元。他们没有加班文化,假期长度居世界前三,他们的社会福利饱满,国民幸福指数,常年居世界第一。

这个靠教育改变民生的国家,就是芬兰。

芬兰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可谓是将“因材施教”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芬兰教育中,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没有统一的授课模式,甚至没有统一的上学时间。

芬兰学校,大多会制定“弹性时间”的课程表。

如果张三同学8点左右去上学,可以参与8点档的分组学习,如果李四同学9点左右去上学,可以参与9点档的分组学习……所以说,芬兰人睡到自然醒的习惯,就是从学生时代开始的。

在一些关于知识、思维、技能、素养的综合测评中,芬兰学生的排名,往往位居全球第一梯队。

当芬兰学生,在因材施教之下,不为名校,不为考试,不为分数去彼此竞争的时候,他们反而形成了内在驱动力,提升了综合竞争力。

这就是一种“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8

因材施教,原本是中国的教育家,在2500年前提出来的教育思想。

我们在当下,怎样发掘国粹,践行因材施教呢?

2023年的3月13日,我在线上围观了两会的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中国出现了人口负增长,是不是人口红利会消失?”

李总理回答:“人口红利既要看人口数量,更要看人口质量,既要看人口数,更要看人才数……我国的“人才红利”正在形成。”

我查了一下资料,202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为1076万人,中国新增人口为956万。

这意味着,假如2023年新生代,以后人人读大学,中国高校也容纳得下,并且绰绰有余。

进一步说,现在学校里的小学生,等他们长大后,只要想求学深造,很多大学就会抢着要。

我们如果能明确,哪一部分学生,以后会直接读大学。那么,我们就可以提前分流,对这一部分学生,开展因材施教。

9

在芬兰教育的改革中,有这么一个举措:高中生毕业后,如果想继续深造,就自己去选择大学,申请入学考试。至于考多少次,不做限制。

这种升学模式,就介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单招”和“自考”之间。

单招,是指一些高职院校可以单独招生,自主出题。单招的时间,一般是在高考前的几个月进行。单招录取的学生,与统招生的待遇一样。

自考,是指重点高校面向全社会,开通一个提升学历的窗口。自考生主要靠自学,不住学校宿舍,只参与统一考试。自考没有年龄限制,国内曾有个11岁的男孩,通过自考,拿到了南京大学的文凭。

由于高职学历与自考文凭的“含金量”,被社会的认可度,不如本科大学的毕业证。所以,高考,一直都是升学的主赛道。

然而,当学生们全力去备战“中高考”,选择“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时,又会产生至少两大弊端。

第一,让专业深造,容易资源错配。学生平时要追求门门考高分,很难有闲工夫,去发掘自身的专长潜能,等到高考之后,学生又要匆匆忙忙填专业,这样是不知己、不知彼,很容易选错。

第二、让职业教育,显得低人一等。如果学生是因为分数低,才被迫去读职高,或者是读高职院校。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状态,也不利于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平等地位和口碑宣传。

可以说,过度的“应试”,不仅是与“创新”相违背,对于“专才”,对于“职教”,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就要从“招生”和“升学”这两个节点,去打通“任督二脉”。

10

未来的教育,应该有这样一个场景。

无论是买得起房,还是买不起房,无论是读普通学校,还是读名牌学校,无论是尖子生,还是后进生,学生都能有同等的机会,去升学和深造。

每一个孩子,都有大学梦,大学的招生模式,决定了中小学生的成长方式。

假设在未来的十年里,中国每一所大学,都预留一半的招生名额,来免试培养创新型人才,颁发正规的“大学毕业证”(类似于自考文凭)。

那么,中国50万所中小学,就会化作50万个“创客摇篮”。至少有一半的学生,会选择当“创客生”,去发掘自身的专长,以匹配大学里的专业。

但免试读大学,有没有可能实现呢?

2021年,山西有高职院校,由于生源不足,在扩招时,就向社会打开了“免试入学”的通道。只有初中学历的社会人士,一样可以申请入读。

山西高职院校,为“免试读大学”做出了表率,意义重大,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做优化,向广大高校去推广“创客单招”。

11

创客单招,就是高考之前,大学把“创客生”的招生比例定下来,提前录取。

由于高校为创客生颁发的文凭,与统招生的毕业证不一样,所以“创客单招”,不会影响统招生的就业环境,反而,当高校培养的创客越多,大众创新越红火,社会上的就业形势会更好。

一所高校,在试行“创客单招”之前,需要做一些筹备工作。因为“创客生”的入学门槛低,且不限年龄。他们报名求学,不一定是冲着文凭来的,也不一定是奔着就业去的。

有人可能是为了更好的转行,有人可能是为了更好的创业,有人可能是为了更好的经营现有产业(比如做大实体店),有人可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个人事业(比如做生态农业)……

高校面对身份各异的“创客生”,需要开发更加丰富的课程体系,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

比如学外语,国外已经开发了AI“语伴”, 可以让AI和学习者对话互动,创造真实的外语学习环境,比考级拿证的学习方式更有效。

我们的高校,为创客生开发外语课程时,就可以看一看国内是否也有类似的AI软件,然后由教师引导创客生以自学为主,去学以致用。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诸如“精益创业”、“广告策划”、“品牌定位”、“团队管理”……很多学问,都在于入门,而无法速成。对学历背景参差不齐的创客生,教师只能“授之以渔”,而不宜“授之以鱼”。

当高校开发的“创客课程”越丰富,越完善,创客生选修的空间就越大,积分渠道就越广(积分领毕业证),甚至不必去参与统一考试。

当然,这也需要教育高层的充分授权,及时审批,才能让学校,教师,在课程和教学上,能够更好的去优化,去创新。

12

创客单招,是“有教无类”,是“不拘一格育人才”。

创客单招,也意味着高校,在培养一群“多元职业”的高材生。他们没有孔乙己的长衫,没有大学生的包袱,他们甚至根本不以高薪就业为奋斗目标,他们可以在城镇,在乡村,在三百六十行中,去找到自力更生的立足点,当他们在底层,做着平凡不过的工作或劳动,他们始终方向明确,清楚自己要走的路,他们是个人事业的拓荒者,是未来大众创新的主力军。

13

在“融学计划”中,也包含推广“创客单招”。

“融学计划”的愿景,是“为教育升级点星火”。

在这个愿景之下,分为五大行动目标。

第一目标:助力中小学普及“班级改编”;

第二目标:推动所有学校搭建“创客空间”;

第三目标:呼吁高校全面启动“创客单招”;

第四目标:定期举办“青少年创客大会”;

第五目标:每年为在校创客评选“祝融奖”。

其中,第四个目标,举办“青少年创客大会”,是要在前三个目标落实的基础之上,举办起来才更有意义。否则,当很多学校,连创客空间都没有的时候,那青少年创客大会,就不是大会,只能叫小会了。

我有一个好友,刘玄奇,他是“世界创客大会”的发起人,在举办大型活动上,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往后如有可能,我会邀请他合力推进“青少年创客大会”。

​左起第一位为刘玄奇

关于第五目标,颁发“祝融奖”。

祝融是楚人先祖,他发明击石取火,教人用火,被后世尊为火神。“融学”的缘起,就是因为祝融。

为在校创客,颁发“祝融奖”,意思是,除了学生,教师也是颁奖对象。我们需要教师成为创客,在理念上创新,在课件上创新,在教学上创新。

有不少教师,其实深藏着创新潜力。比如我的挚友,杨臣尉,他在一些大型企业中,积累了许多的研发经验。如今,他在大学里教书,像他这样有研发优势的教师,就很有实力开发“创客课程”。

另外,我们在祝融奖中,会单独设置一个“民生奖”,以特别鼓励创客们,去解决民生问题。

在我的朋友圈里,就有一些典型的民生创客。比如我有个弟兄,彭涌,他用业余时间,研究怎样应对食品安全的问题。目前,他在尝试利用溯源技术,跟踪蔬菜水果的各项食用指标……这种创新,就很民生。

我们围绕“融学计划”,设定五大目标,是想要造就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传承可持续发展之道,助推民生经济的繁荣。

用湖湘学的话说,就是《岳麓书院记》中的那一句: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

14

重点讲一下,我们的“首要目标”:助力中小学普及“班级改编”。

我们基础教育的分流,主要属于被动分流。在中高考的指挥棒下,学生们的归宿,更像是赶鸭上架,而不是各得其所。

如果想推动教育升级,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要帮助学生,从“被动分流”走向“主动分流”。

我们要看到,应试教育有支持者,也有质疑者,我们不能因为有质疑者,就否定中高考,但也不能因为有支持者,就全盘应试化。

在中小学实行“班级改编”,是让家长和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教育模式。

所谓“班级改编”,就是将所有班级,通过民主自愿的原则,分为“常规班”与“天赋班”。

常规班,延续应试教育,一切和往常一样。

天赋班,则采用“非应试”的教育,在班上没有任何考试的前提下,开展“因材施教”。天赋班的学生,就是基础教育中的创客生。

15

“天赋班”的学生,不考试,没成绩,怎么解决升学的问题?怎么知道他们到底学得怎么样?

我去年发布了首个演说视频后,枣科小学的张广明校长,添加了我的微信,并希望能加入“融学教育”。

那么,我就以枣科小学和融学教育,来做一个“校企合作”的模拟推演。

首先介绍一下。

枣科小学位于北方乡村,原本濒临倒闭。因为很多农村孩子都去了城镇,学校招生比较困难。

张广明校长接手后,他一边在工地上挣钱,一边改善枣科小学,一步步在校内开设了家庭实验室、创客教育中心、自然教育大棚等教学场所,得到了当地的认可,让学校重新复苏,有了生源。

假设我们与张校长,商量在枣科小学里,实行“班级改编”。那么,我们至少会做以下说明:

第一、“天赋班”的学生,不安排任何考试;

第二、“天赋班”的学生,每养成一个良好的日常习惯(如运动、阅读、写日记),就可以积1分,积分达标后,毕业时就可领取枣科小学毕业证。

在张校长表示同意,并达成书面约定之后,我们就可以在枣科小学推广“班级改编”。

16

天赋班成立后,我们“融学教育”,可以做以下协助工作。

第一、我们可以辅助“天赋班”的教学。

①辅助学校,在天赋班上推进“因材施教”。

在“天赋班”的教室里,要有一份“学生天赋记录表”,每当发现有学生,在某领域、某学科、某课程、某活动、某测评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或特长,老师们都应及时记录,并不定期向家长反馈,以利于后续跟进“因材施教”。

②辅助学校,在天赋班开设“融学课”。

我们知道,做题,背书等学习方式,无法发展成为终身习惯。融学课,就是要从“终身习惯”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掌握可持续的“自我教育”。

比如说,一个学生,如果在放学后,能养成“主动阅读(博览群书)、运动、写日记”等自律习惯,那就是学生在“自我教育”上取得重大胜利。

③辅助学校,为天赋班提供新的“测评机制”。

天赋班虽然没有考试,但不等于没有作业。天赋班的学生,也会有适量的,难度适当的课堂作业(没有答题类的家庭作业),老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作业,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另外,我们要协助教师出测评方案。每个学年,对创客生的测评,不限于知识理论,并会参照一些国际上的标准,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科学能力等综合素养来权衡。测评的结果,不公开,不排名,仅为改善教育作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会玩,爱玩,有时间玩,也会纳入测评指标。因为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保护他们的天性,也是在滋养天赋。

17

第二,我们可以辅助学校搭建“创客空间”。

中国有很多学校,尤其是乡村学校,还没有自己的创客空间。

枣科小学,虽然有创客教育中心,但由于资金有限,他们在设备工具(比如3D打印)、区域划分等方面,还达不到我们对于“创客空间”的搭建标准。

我们辅助学校搭建“创客空间”,就是我们出方案(含采购清单),公益机构出力,社会人士出钱,合力完成搭建工作。

我本人参与过“麦田计划”、“芒果V基金”、“快乐公益”等公益机构的活动,也知道一些助学流程。

为“枣科小学”搭建创客空间的经费,可以从公益助学项目中去申请。

事实上,教育升级能助推大众创新,大众创新能加速共同富裕。所以,我们认为,“先富带动后富”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有更多富裕者,能向学校去捐赠“创客空间”,为教育升级做铺垫。

18

第三,我们可以辅助“天赋班”的升学进阶。

如果枣科小学,成立了天赋班,就会慢慢地与“应试教育”渐行渐远,甚至形成对立。

在小学阶段,这种对立是不明显的,因为小升初,还处在9年义务教育的保护期内。

到了初中阶段,由于学生面临着“普高”与“职高”的分流。学生的考试成绩,会变得备受关注。

对于中学来说,如果要接纳“天赋班”,必然会有一些顾虑,比如,会不会让“常规班”的学生也不想考试了?会不会影响学校的升学率?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清楚,中学更关心的,其实不是升学率,而是生源。抓升学率的原因之一,也是为了吸引更多学生来入读。

我们的策略,就是要把中学的“生源”提前锁定。

假如,距离枣科小学最近的初中,是麦科中学。

那么,我们就要针对“麦科中学”周边所有的小学,都去推广“教育升级”,实行“班级改编”。

当“麦科中学”发现,周边小学的“天赋班”越来越多,“麦科中学”自然也会启动班级改编,这样才好去对接,来自周边小学的创客生们。

我们可以用这个战术,为“天赋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直护送“创客生”完成整个基础教育。

同理,当基础教育的“创客生”越来越多,我们呼吁高等教育开通“创客单招”时,就会更有底气。

退一万步讲,如果十多年后,当首届“天赋班”的创客生毕业了,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开通“创客单招”,那么,我们的创客生,至少还可以选择去读自考,在大学里当旁听生。

但大数据告诉我们,十多年后的中国,有很多高校的宿舍会空空如也。因而创客生们,不愁将来在大学里无一席之地。

总之,从小学到大学,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我们都计划,去辅助“天赋班”创客生的升学进阶。

如果我们一成不变,没有天赋班,只有常规班,那很多原本可以独树一帜的孩子,可以扬长避短的学生。就会和《伤仲永》的故事一样,即使有天资,但没有针对天资这一块去加深学习,而是忙其他事情了。那他们就难免会流失天赋,泯然众人矣。

19

我们去做教育升级,能让天赋班的学生减负,让常规班的学生减压(减少竞争)。

我们清楚,在应试内卷之下,即使把教培机构一网打尽,补课文化依然会暗流涌动。

早在1980年,韩国就封杀了教培机构,但因为应试教育的本质没变,所以韩国的补课文化,走向了花费更高的家教模式。最后平民扛不住了,迫使韩国在2000年,又认可了教培机构的合法地位。

我们国家,在“双减”之下,也制约了教培机构。但是,如果没人去做教育升级,那减负的结果,也可能令人堪忧。

如果说教育培训,简称“教培”,那么教育升级,就可以简称为“教升”。

我觉得,一些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教培机构,与其苦等“教培春天”的到来,不如考虑创业再出发,转型做“教升机构”。

怎么去做“教育升级”?“融学计划”的五大目标描述得比较清楚了。

至于怎么获得收益,那就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比如开发“培养创新思维的网课”,比如研发用于创客空间里的设备、器材、物料,比如推出辅助因材施教的学习工具等等。

融学教育,走的就是“教升”路线,如果这条路走通了,将成为中国首家“教升机构”。因为到目前为止,网上还搜不到“教育升级”这个关键词。

20

曾经,应试教育是普通人跨越阶层的重要跳板,而今,因材施教是新生代破解内卷的关键前提。

时代在改变,教育需升级。

从被动分流,到主动分流,从应试教育,到因材施教,从培养雇员为主,到培养创客为先。

这三条主线,构建了本人的“教育升级论”。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教育升级,就是要从“注水”,升级为“自燃”;从“一刀切”的灌输,升级为“个性化”的引导;从标准答案的固化,升级为无限可能的创新。

宇宙,是最伟大的创客,因为大千世界,万物多样,不会出现两片相同的树叶。

当人类在教育中,去培养施展天赋、百花齐放的创客时,那就是在师法自然,遵循大道。​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