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孟子的“性善论”及其当代价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孟子的思想在现实中有什么意义 浅析孟子的“性善论”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孟子的“性善论”及其当代价值

2024-07-15 07: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陈俊茹 王娅 卢莹莹 赵珊姗 合妮柯孜

摘要:正确认识人性是我们积极追求生命清明的重要体现,也是自我觉醒,自我觉察的必要前提,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课题。而弄懂孟子的性善论是正确认识人性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关键词:性善;性恶;无善无恶

孟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性善论并对人性做了深入的探究,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思想领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也需要后天对善的不断扩充,否则人性先天的善也将会被后天的恶所蒙蔽。正因如此,性善论所蕴含的思想对当今时代的道德建设以至各个领域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是通过我们对人性的探究来重点认识与分析孟子性善论的内容和其作为善之根本的依据,并对其现实意义进行探讨和研究。

1.人性

1.1浅谈人性 对于人性的讨论,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性善、性恶,但是用更严谨的方式应该分为性善与性非善,这是侧重善的角度。如果是侧重恶呢,就分为性恶、性非恶,因为还有无善无恶。就像按成绩我们可以把人分为成绩好的与成绩差的,这是不严谨的,那成绩中等的呢?所以严格来说应该分为成绩好的和非成绩好的。因为每个人的认知能力不同,所以对于人性观便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要有怎样的认知能力呢?认知的能力在哪里?我们怎么凭借自己的认知能力去认识一件事物呢?每个人一生要学习两种学问,即知识的学问和道德的学问。而对于知识的学问是我们从出生那一刻便开始去认知的,但是对于道德的学问的追究,每个人会有不同的际遇。人有一种追求道德的不断向上的本能,当我们开始认识并探讨道德问题乃至于人性时,便是我们真正意义上对于道德学问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说起人性,从古至今,都是一个热度很高的话题,各个学派众说纷纭,学者们之间的争辩也是屡见不鲜。但是对于人性,人心的善恶又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因为“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①这句话说明所有人只有一种心,我们又何必去争辩呢?所以,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让所有的看法都可以体现其价值并得到相应的尊重。庄子有一种观点即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即对于天下万事万物的评判都不应以自我的主观的看法为标准去苛责他人,而是要以一种发于人人内心的客观标准去衡量。不以对错论是非。

1.2人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人性是先天的气质之性,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恒定的善。而人是会受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和风尚熏习的,会由于后天对善性的开发而使人性走向圆满,也会由于民族特性和时代积淀产生的执着与偏见而蒙蔽每个人从母体中孕育出来的善性。但是每个人的内心与本能是不断向善的,正如《孟子.告子上》中写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②一个人对于自我人性的不断完善即是守住这四端之心。

2.性善论的论证

再论人性,我们就很自然的会想到孟子的性善论。幼年时,我们便熟读宋朝王应麟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③也深深扎根于我们的脑海里,但是对于战国时期孟子“性善论”这一理论却并不熟悉。严格来说,后者应该是前者产生的思想根基。孟子认为,性善可以通過每一个人所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动加以验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交于孺子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④这是孟子性善论的精髓。“乍”就是突然的意思,“孺子”就是孩童,与我们素不相识,没有仇怨的人,“恻隐”的意思就是同情怜悯,所以当你突然看见一个孩子掉进井里,你由本心发出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救他,这不是因为你想跟父母索要好处,也不是因为想在乡里享誉盛名,更不是因为你厌恶这个孩子的哭声,这就是我们原始的性,即善。如果我们没有怵惕恻隐之心,那孟子也说了“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是禽兽也”⑤。意在说明凡是人,都是有的。由此可见人性本善。我想,这是论证性善论最有力的例子,因为即使你并不认同性善论,但对此你也无法反驳。

王财贵先生认为学问有两种,一种是整全的学问,一种是不整全的学问,而儒学就是整全的学问。孟子的性善论中,“性”就是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区别于其他物质的属性。孟子说了“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⑥,这个“几希”就是指一点。如果把人性比作一个圆圈,那么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几希”就是大圆里那一点光亮的地方,这一点光亮的地方就是善,圣人的心即是把这一点“几希”不断扩大,以至填充整个圆。从这来看,孟子的性善论也是整全的,因为无论是性恶论还是善恶混,都是被性善论笼罩的。牟宗三先生就曾经通过超越界与现实界来对不同的人性观进行了论述,从超越界是可以到现实的,而从现实是无法到超越的。孟子的性善论就是通过指出人最初的心,最原始的性来论述的。“性”是指仁义礼智信这五常,而“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⑦这四端之心即是“心”,是促使我们意识到自己道德属性的动力。“情”即是通过“心”所产生的一种外在表现,但孟子又说了“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⑧,这个“才”就是人们本身最初的那个心。如果一个人后来表现出了不善,那也不是最初的心的罪过,而是后来教化的原因。所以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从恶来看人性呢?如果一个人本身是恶的,那无论怎样的教化,也是推及不到善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善推出人性,由善性发善心,由善心发善情,这便是性善论的推出。

虽然人的本性是善的,但有时善也会被蒙蔽。那么,我们如何去保持一颗善心呢?正如孟子所说的:“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⑨这就是要告诫人们要不忘初心,一定要坚守“志”这个信念,同时不要让“气”走向偏狭极端。如果不对自己加以约束,只凭一身蛮力行事,这只能是盲勇、小勇,所以孟子告诫人们要“持志”而不能“暴气”。这里的“志”是内在信念,是人生志向或抱负。“暴气”是指放任戾气之意。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光明磊落而偏激狭隘,那只能是“暴气”,而非大丈夫之气。当我们犯错误时,要学会正确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回归到本善上,也是一件值得敬佩的事。正如孟子所言:“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⑩人在客观环境中不断克服困难,在其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从而达到“能改”的境界。这里的“能”就体现了人的能力和决心。他在所犯过的错误和所遭遇的挫折中不断冲破自己,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并走向善的道路。

3.性善恶

3.1荀子性恶论 那么荀子又为什么要提出与性善论迥然不同的性恶论呢?难道是为了标新立异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或许这个问题我们难以从正面去解决,那么我们可以换一种打开方式,暂且借助西方宗教改革时期约翰·加尔文提出的先定论的教化意义来理解。先定论告诉人们我们的未来是由上帝安排好的,但每一个人并不知道上帝预先给我们设定的角色如何,因此只有先通过努力拼搏,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上帝选中的幸运儿。在这里,重点强调的便是后天的努力,天道酬勤。我想,荀子之所以提出性恶论,也并不是单纯的告诉人们我们的本性是恶的,然后引导人们追寻本性向恶的方面去发展,而是希望人走向善,为什么呢?他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⑪。也就是人的本性是恶的,要想成为善良的人,则必须通过后天的教化。由此观之,荀子的性恶论和孟子的性善论的最终目的是相同的,都是教导人们行善的。

3.2阳明心学 阳明先生通过“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⑫深刻的阐释了他对人性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认识,即无善无恶是天地万事万物的本性,而对待万事万物也应该是无善无恶的。“无善无恶心之体”阳明先生认为无善无恶是心的本体,就像金子本身是无善无恶的,当金子作为货币时,它对于我们来说便是善的;而对于吞金自杀的人来说,它便是恶的。由此可见它的善恶全都是人们强加给它的。同样对于一个人的判定,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在朋友心中他便是善的,在敌人心中他就是恶的。由此方可证明人性的无善无恶。既然人性如此,为什么又会产生对人遗臭万年与流芳百世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阳明先生解释说“有善有恶意之动”,即人之所以表现出善恶,都是意的作用。为善的人,他们守住了那份良知并不断追寻;而为恶的人,他们的良知受了后天环境的污浊,被习气所蒙蔽了。那为恶的人是否还有良知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⑬即“知善知恶是良知"阳明先生曾经遇到盗贼来抢劫,盗贼知道他主张致良知,便故意刁难他说:“我们盗贼杀人不眨眼,没有良知,你能不能证明我们有良知?”并答应阳明先生如果证明成立就放了他。阳明先生告诉他你把衣服脱了,再把裤子脱了,脱到只剩亵衣的时候,盗贼说不能再脱了。阳明先生便说这就是羞耻之心,羞耻之心就是良知。由此可见良知人皆有之,即便盗贼也不例外。那既然良知是清楚善恶的,我们又如何为善去恶以致良知呢?阳明先生又说“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⑬就是要发明本心,磨炼心中的内在良知,遵从本心,不为外物所干扰。阳明先生虽认为人性是无善无恶的,但与孟子“性善论”却又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强调后天对人性的涵养,都重视启发原创心灵,都引导人们向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阳明心学突破了告子善恶混的局限性,是一种更加完备的人性观。

4.性善论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4.1性善论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 孟子的性善论阐述了道德理论和社会实践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孟子的性善论仍然具有其现实意义。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⑭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人、集体、国家以及社会的利益是时代发展的永恒不变的课题。由此观之,道德准则是完善自我的第一要义,也是促使我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能够做到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努力承担起自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责任的要求。如果我们在性善论的影响下能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便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

4.2性善论对当今时代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从古至今,我们一直以“德才兼备"为标准来衡量人才培养的效果。但“德"与“才"并非是并列关系,而是德为主,才次之。但是当今时代的教育却将才能作为了主线,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在教育中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提高对德的追求,并赋予德更为深沉的内涵以及更为鲜明的时代特色,而道德的核心是“仁”,“善”又是“仁”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将孟子的“性善论”融入教育思想是必不可少的。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可以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素养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提供更多德才兼备的真正的人才。而这些人才即可以秉持着“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⑮的原则去坦然面对人生的得失,不卑不亢。所以在现代教育中,有机吸收孟子性善论的内容,有利于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水平,从而让中国教育走向世界。

4.3性善论对当代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有着深刻的影响。不可否认,经济是发展的第一要义。但是由于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受“先污染,后治理”“大力开发资源”⑯错误思想的指导,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对资源产生了灭亡性的损耗。所以在发展的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的发展思想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⑰。这深刻体现了“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⑱的道理。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滋养经济的健康发展,而生态环境就是我们的生命线,所以我们一旦陷入环境污染与资源枯竭的僵局,所有的附属也将随之消亡。这便是孟子性善论里提出的“本性”也需要养的理念,对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起着指导性作用。

4.4性善论有助于实现个人的自我完善和理想人格的发展。 三字经里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③与“白沙在涅,与之俱黑”⑲有异曲同工之妙。白沙就相当于“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的那一点“几希”⑥。“之”就是指的后天环境。在当代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⑳而实现这些的首要任务和必要前提就是要通过开拓“几希”以实现人性的圆滿,因为儒家学派的先贤就曾经为我们指出过人生的奋斗格局,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的完善小到关系着自己的前途,大到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只有真正做到个人的自我完善,才能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精神”,才能达到理想人格,才能为家天下的稳定的实现贡献更好的力量。

孟子的性善论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它会引导我们不断向善,并将为人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指向光明。

5.结论

从根本上理解孟子的“性善论”对于我们人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性善论”我们应该不断去挖掘儒学的内涵,而广涉百家,以中华文化复兴为己任,奋勇前行。

参考文献:

[1]陆九渊《陆九渊集》

[2]孟子《孟子·告子章句上》

[3]王应麟(宋朝)《三字经》

[4]孟子《孟子·告子章句上》

[5]孟子《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6]孟子《孟子·离娄章句下 》

[7]孟子《孟子·公孙丑上》

[8]孟子《孟子·告子章句上》

[9]《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10]《孟子·告子章句下》

[11]荀子《性恶篇》

[12]王阳明《明史·王守仁传》

[13]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14]司马迁(汉)《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

[15]孟子《孟子·尽心章句上》

[16]先污染后治理说是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种观点。

[17]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于2005年8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

[18]孟子《孟子·告子章句上》

[19]荀子《荀子·解蔽》

[20]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21]曾子《礼记·大学》

[22]孟子《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猜你喜欢 性善论 “性善论”对传统政治文化民主缺失的影响学理论·下(2017年5期)2017-06-03从“性善论”的角度解析孟子民本思想求知导刊(2017年5期)2017-04-15孟子和弗洛伊德对人性阐释的比较研究文教资料(2016年35期)2017-04-14孟子的性善论思想诠释文教资料(2016年32期)2017-02-24从孟子“性善论”看“好为人师”的当代意义青年文学家(2016年14期)2016-04-29孟子的性善论思想及其道德教育价值求知导刊(2016年4期)2016-03-19论孟子人性论发衍世纪桥(2015年11期)2016-01-23论孟子性善论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黑龙江史志(2014年7期)2014-11-24

新教育论坛2019年5期

新教育论坛的其它文章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优化与挑战浅谈如何应用“雨课堂”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论司法介入高校管理的法理与范围基于隐喻视角的“日”及其构词理据分析实践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学课程中的应用浅谈大学生午睡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